唐诗40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123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4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唐诗40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唐诗40首.docx

《唐诗4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40首.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唐诗40首.docx

唐诗40首

1、《竹里馆》作者: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解】:

1、幽篁:

幽是深的意思,篁是竹林。

2、长啸:

长声呼啸。

【韵译】:

月夜,独坐幽静的竹林子里,间或弹弹琴,间或吹吹口哨。

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却有明月陪伴,殷勤来相照。

【评析】: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

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

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2、《杂诗》作者: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来日:

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

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

开花。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评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

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

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

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

”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3、《送崔九》作者:

裴迪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

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

【注解】:

1、武陵人:

指陶潜《桃花源记》的武陵渔人。

【韵译】:

你若要归山无论深浅都要去看看;山峦沟壑清净秀美要尽情地赏玩。

千万别学陶渊明笔下那个武陵人,只在桃花源游了几天就匆匆出山。

【评析】:

这是一首劝勉诗,劝勉崔九既要隐居,就必须坚定不移,不要三心两意,入山复出,不甘久隐。

语言虽浅白,含意却颇为深远。

4、《哥舒歌》作者:

西鄙人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注解】:

1、窥:

窃伺。

2、临洮:

今甘肃泯县,秦筑长城西起于此。

【韵译】:

黑夜里北斗七星挂得高高;哥舒翰勇猛守边夜带宝刀。

吐蕃族至今牧马只能远望;他们再不敢南来越过临洮。

【评析】:

这是西域边境人民歌颂哥舒翰战功的诗。

诗以北斗起兴,喻哥舒翰的功高;以胡人“至今”“不敢”南下牧马,喻哥舒翰功劳的影响深远。

全诗内容平淡素雅,音节铿锵和顺,既有民歌的自然流畅,又不失五言诗的典雅逸秀。

所以,沈德潜说:

“与《敕勒歌》同是天籁,不可以工拙求之。

”然而,即使以工拙求之之,难道就失其俊美感人吗?

5、《春怨》作者:

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注解】:

辽西:

东北辽宁省等地。

【韵译】:

快赶走树上的黄莺,别让它在枝头长啼;

啼声会惊破我好梦……害我梦不到那辽西。

【评析】:

这是春闺望夫诗。

正面似写儿女情,实则却写征妇怨。

诗意连绵,环环相扣。

首句写“打起黄莺”,次句写“打起”的原因是“莫教啼”,三句写“莫教啼”的目的是不使其“惊妾梦”,四句又写“妾梦”是到辽西会见丈夫的。

如此连绵反复,句句相承,层层递进,一气呵成,读来余音满口,韵味无穷。

6、《登乐游原》作者: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解】:

1、意不适:

心情不舒畅。

2、古原:

即乐游原,是长安附近的名胜,在今陕西省长安以南八百里的地方。

【韵译】:

临近傍晚时分,觉得心情不太舒畅;驾车登上乐游原,心想把烦恼遣散。

看见夕阳无限美好,一片金光灿烂;只是将近黄昏,美好时光终究短暂。

【评析】:

这是一首登高望远,即景抒情的诗。

首二句写驱车登古原的原因:

是“向晚意不适”。

后二句写登上古原触景生情,精神上得到一种享受和满足。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二句,素来人们多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

”今人周汝昌认为:

“只是”二句,“正是诗人的一腔热爱生活,执着人间,坚持理想而心光不灭的一种深情苦志。

”这种看法,虽有新意,却不合诗人的身世,也不合诗人当时的情绪。

7、《终南望余雪》作者: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解】:

1、终南:

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

林梢。

3、霁色:

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

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8、《八阵图》作者: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遣恨失吞吴。

【注解】:

1、八阵图:

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2、三分国:

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3、石不转:

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4、失吞吴:

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韵译】: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评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

作者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尤其称颂他在军事上的才能和建树。

三、四句,对刘备吞吴失师,葬送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统一中国的宏图大业,表示惋惜。

末句照应开头,三句照应二句;在内容上,既是怀古,又是抒怀,情中有情,言外有意;在绝句中别树一格。

9、《送灵澈》作者: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注解】:

1、杳杳:

深远貌。

2、荷:

负。

【韵译】:

在苍翠的竹林寺院中,远远传来深沉的晚钟。

他身背斗笠披着晚霞,独自归向青山最深重。

【评析】:

这首小诗,是写诗人送名诗僧灵澈返回竹林寺的情景。

诗的意境清晰,画面秀美,人物动人。

诗人即景生情,构思精湛。

先写寺院传来暮钟声声,勾起人的思绪,再写灵澈归去,诗人目送。

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

诗一反送别感伤之态,而富于清淡雅气,成为中唐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10、《弹琴》作者: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注解】:

1、泠泠:

洋溢貌。

2、七弦:

古琴有七条弦,故称七弦琴。

3、松风寒:

松风,琴曲名,指《风入松》曲。

寒:

凄清的意思。

【韵译】:

凄清的音乐发自七弦古琴,静静细听是风入松的古音。

我就爱这令人神往的古曲,只可惜如今世上不太流行。

【评析】:

这是一首借咏古调的冷落,不为人所重视,来抒发怀才不遇,世少知音的小诗。

前两句描摹音乐境界,后两句抒发情怀。

全诗从对琴声的赞美,转而对时尚慨叹,流露了诗人孤高自赏,不同凡俗,稀有知音的情操。

11、《送上人》作者:

刘长卿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注解】:

1、沃洲山:

在今浙江新昌县东,相传僧支遁曾于此放鹤养马,道家以为第十二福地。

【韵译】:

你是行僧象孤云和野鹤,怎能在人世间栖居住宿?

要归隐请别买沃洲名山,那里是世人早知的去处。

【评析】:

这是一首送行诗,诗中的上人,即灵澈。

诗意在说明沃洲是世人熟悉的名山,即要归隐,就别往这样的俗地。

隐含揶揄灵澈之入山不深。

12、《秋夜寄邱员外》作者:

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注解】:

1、邱员外:

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平山上。

2、属:

正值。

3、幽人:

悠闲的人,指丘员外。

【韵译】:

怀念您啊,在这悲凉的秋夜;我独自散步访咏叹凉爽的秋天。

空山寂静能听到松子落地声,我想您也在思友而难以成眠。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

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平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

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

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

一样秋色,异地相思。

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

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13、《行宫》作者:

元稹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注解】:

1、寥落:

寂寞冷落。

2、行宫:

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

【韵译】:

早已空虚冷寞的古行宫,零落宫花依然开行艳红。

有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谈论当年的唐玄宗。

【评析】:

这是一首抒发盛衰之感的诗。

首句点明地点:

古行宫;二句暗示时间:

红花盛开之季;三句介绍人物;白头宫女;四句描绘动作:

闲坐说玄宗。

构筑了一幅完整动人的图画。

当年花容月貌,娇姿艳质,辗转落入宫中,寂寞幽怨;如今青春消逝,红颜憔悴;闲坐无聊,只有谈论已往。

此情此景,好不凄绝!

14、《何满子》作者:

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注解】:

1、故国:

指故乡。

2、君:

指唐武宗。

【韵译】:

故乡远隔三千里,(别了兄弟父母);深宫幽闭二十年,(好比笼中鹦鹉)。

听一声何满子曲,(不禁想我身世);双眼落泪在君前。

(你害得我多苦)!

【评析】:

这是一首短小的宫怨诗。

首句写宫女离家遥远;二句写入宫多年;三句写悲愤到达极点;四句写君前落泪以示抗议。

一般宫怨诗多写宫女失宠或不得幸之苦,而此诗却一反其俗,写在君前挥泪怨恨,还一个被夺去幸福与自由的女性的本来面目。

这是独到之所在。

全诗只用了“落”字一个动词。

其他全部以名词组成,因而显得特别简括凝炼,强烈有力;又每句嵌入数目字,把事件表达得清晰而明确。

15、《陇西行》作者: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注解】:

1、陇西行:

古代歌曲名。

2、貂锦:

这里指战士。

3、无定河:

在陕西北部。

4、深闺:

这里指战死者的妻子。

【韵译】:

唐军将士誓死横扫匈奴奋不顾身;五千身穿锦袍的精兵战死在胡尘。

真可怜呵那无定河边成堆的白骨,还是少妇们梦中相依相伴的恋人。

【评析】:

《陇西行》共四首,这是第二首。

首二句写将士忠勇,丧亡甚众;末二句写牺牲者是春闺少妇日夜盼望归来团聚的情人。

全诗反映了唐代长期征战带给人民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非战情绪。

三、四两句,以“无定河边骨”与“春闺梦里人”比照,虚实相对,宛若电影中的蒙太奇,用意工妙。

诗情凄楚,吟来潸然泪下。

16、《杂诗》作者:

无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麦苗风柳映堤。

等是有家归未得,杜鹃休向耳边啼。

【注解】:

1、著:

吹入。

2、等是:

等于。

3、杜鹃:

鸟名,即子规。

【韵译】:

时令将近寒食,春雨绵绵春草萋萋;春风过处苗麦摇摆,堤上杨柳依依。

这是为什么呵,我却有家归去不得?

杜鹃呵,不要在我耳边不停地悲啼。

【评析】:

这是歌咏游客居外不得返乡之情的诗。

意思是在说寒食、清明将到,客居不能返乡,却听得杜鹃悲泣,更为伤感,大有“每逢佳节倍思亲”之慨。

诗的节奏独特,首两句节拍为“一、二、三”,然而却谐绝句平仄韵,这是绝句中少见的。

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17、《金陵图》作者:

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解】:

1、六朝:

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2、台城:

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韵译】:

江上春雨霏霏岸边青草离离,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还是台城外的垂柳,依旧轻烟般地笼罩十里长堤。

【评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

诗的首句写金陵雨景,渲染氛围;二句写六朝往事如梦,台城早已破败;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

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

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18、《已凉》作者:

韩翎

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注解】:

1、龙须:

属灯心草科,茎可织席。

【韵译】:

门外是碧绿的阑干,门上绣帘低垂;狸红色的屏风,描画着曲折的花枝。

大床铺着八尺龙须草席,锦被缎褥;天色正当转凉,却还未到寒冷之时!

【评析】:

这是写景寓情诗,诗人通过对一间华丽精致的金闺绣户和一年中最舒适的“已凉未寒之时”的描绘,点染了在深闺绣阁中的主人公,渴望爱情生活的情怀。

布景种种,不仅写出了卧室的华贵气派,还增添了绮靡的氛围,并点明这是在一年中“已凉未寒之时”,便把主人公一种闺情绮思推到极点。

故蘅塘退士批曰:

“此亦通首布景,并不露情思,而情愈深远。

”此论确有见地。

19、《瑶池》作者:

李商隐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注解】:

1、八骏:

据说穆王有赤骥、华骝、绿耳等八匹骏马。

2、穆王:

西周人,姓姬名满,传说他曾周游天下。

【韵译】:

西王母在瑶池上把绮窗打开;只听得黄竹歌声音动地悲哀。

八骏神马的车子日行三万里;周穆王为了何事违约不再来?

【评析】:

晚唐迷信神仙之风极盛,最高统治者尤最,好几个皇帝因服丹药妄求长生而丧命。

这首诗是借周穆王西游遇仙人西王母的神话,加以生发,讥刺皇帝求仙的虚妄。

全诗虚构了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暗示穆王已故的故事情节,显示了求仙妄想与死亡不可避免的对立。

诗人不作正面议论,而却以西王母心中的疑问作诘。

构思巧妙,用心良苦,讽刺辛竦,韵味无穷。

20、《贾生》作者: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解】:

1、宣室:

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

指贾谊曾被贬谪。

3、才调:

才气。

【韵译】: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

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

【评析】:

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

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21、《隋宫》作者:

李商隐

乘兴南游不戒严,九重谁省谏书函。

春风举国裁宫锦,半作障泥半作帆。

【注解】:

1、九重:

指皇帝所居。

2、障泥:

马鞯。

【韵译】:

隋炀帝为南游江都不顾安全,九重宫中有谁理会劝谏书函。

春游中全国裁制的绫罗锦缎,一半作御马障泥一半作船帆。

【评析】:

这首七绝讽刺了隋炀帝的奢侈昏淫。

诗选取典型题材,揭露炀帝纵欲拒谏,不顾国家安危和人民死活的丑恶本质,暗示隋朝灭亡的难免。

开头两句点出南游的一意孤行,绘出独夫民贼的嘴脸。

三、四句借制锦帆点化耗尽民力之罪。

语简意赅,贬刺颇深。

22、《为有》作者:

李商隐

为有云屏无限娇,凤城寒尽怕春宵。

无端嫁得金龟婿,辜负香衾事早朝。

【注解】:

1、云屏:

以云母饰制的屏风。

2、凤城:

京城。

3、衾:

被子。

【韵译】:

云母屏风后,锁着无限娇媚的人儿;京城寒冬已尽,我还害怕春宵难捱。

呵,为什么我嫁个佩戴金龟的夫婿?

辜负了锦衾香帐,为早朝将侬撇开。

【评析】:

这首诗是描写宦家少妇闺怨的。

首句点明官宦人家,云母屏风,人儿娇媚;二句写寒冬去尽,春风送暖,气候宜人,然而不得贪眠晏起;第三、四句,写因为丈夫在朝内为官,每日必须早起上朝,自己仍是孤零寂寥。

“无端嫁得金龟婿”,语浅意深,春情春怨,和盘托出。

这首诗与王昌龄的“悔教夫婿觅封侯”,李益的“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都是异曲同工,八度和弦。

23、《寄令狐郎中》作者:

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注解】:

1、嵩:

中岳嵩山,在今河南。

2、双鲤:

指书信。

3、茂陵:

今陕西兴平县东北,以汉武帝陵墓而得名。

【韵译】:

你是嵩山云我是秦川树,长久离居;千里迢迢,你寄来一封慰问的鲤书。

请别问我这个梁园旧客生活的甘苦;我就象茂陵秋雨中多病的司马相如。

【评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武宗会昌五年(845)闲居洛阳,寄给长安故友令狐的。

令狐这时正任右司郎中。

首句写嵩山与秦川远隔,各在一方。

以各自所见的“云”和“树”,寄寓思念;二句写收到书信后心中的快感;三、四句写自己的境况。

以因病免职闲居茂陵的司马相如自比,倾诉潦倒多病,寂寞无聊的心情。

今人刘学锴评此诗:

“有感念旧恩故交之意,却无卑屈趋奉之态;有感慨身世落

寞之辞,却无乞援望荐之意;情意虽谈不上深厚浓至,却比较直率诚恳。

”这个论断

颇为中肯。

24、《赠别·其二》作者:

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尊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注解】:

1、多情句:

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2、尊:

酒杯。

【韵译】:

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象无情;只觉得酒筵上要笑笑不出声。

案头蜡烛有心它还依依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评析】:

第二首着重写惜别,描绘与她的筵席上难分难舍的情怀。

首名写离筵之上压抑无语,似乎冷淡无情;次句以“笑不成”点明原非无情,而是郁悒感伤,实乃多情,回应首句。

25、《金谷园》作者: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注解】:

1、香尘:

石崇为教练家中舞妓步法,以沉香屑铺象牙床上,使她们践踏,无迹者赐以珍珠。

2、坠楼人:

指石崇爱妾绿珠,曾为石崇坠楼而死。

【韵译】:

繁华往事,已随沉香烟尘飘荡无存;流水无情,野草却年年以碧绿迎春。

啼鸟悲鸣,傍晚随着东风声声传来;落花纷纷,恰似那坠楼的绿珠美人。

【评析】:

这是一首即景生情诗。

大概写诗人经过西晋富豪石崇的金谷园遗址而兴吊古情思。

前句写金谷园昔日的繁华,今已不见;二句写人事虽非,风景不殊;三、四两句即景生情,听到啼鸟声声似在哀怨;看到落花满地,想起当年坠楼自尽的石崇爱妾绿珠。

句句写景,层层深入,景中有人,景中寓情。

写景意味隽永,抒情凄切哀婉。

26、《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

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

1、迢迢:

形容遥远。

2、玉人:

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韵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评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

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衰。

27、《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作者:

杜牧

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

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

【注解】:

1、清时句:

意谓当这清平句为之时,自己所以有此闲情。

2、昭陵:

唐太宗的陵墓。

【韵译】:

太平时有闲情逸兴,是无能之人;喜欢孤云悠闲,也喜欢和尚清静。

我想手擎旌麾,远去江海的吴兴;再登上乐游原,遥望太宗的昭陵。

【评析】:

诗表达了作者想出守外郡为国出力,又不忍离京的忠君爱国之情。

以登乐游原起兴,以望昭陵戛止。

热爱祖国,追怀盛世之情自在,为国捐躯,抱负未能施展之意自见。

简炼深刻,沉郁含蓄。

28、《题金陵渡》作者: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注解】:

1、金陵:

南京。

2、津渡:

渡口。

3、瓜州:

今江苏邗江县南边。

【韵译】:

在镇江附近金陵渡口的小山楼,我一夜不能入眠心中自有忧愁。

月光西斜的时候江潮刚刚退落,隔岸几点星火闪烁可能是瓜州?

【评析】:

诗写偶见的江上清丽夜色。

首句点题,次句抒发感慨;三、四句写因怀愁而难眠,推窗远望,斜月朦胧,江潮初落,隔江瓜州,星火闪烁。

全诗画面清丽宜人,但却难免有孤寂之感。

有人认为这首诗是作者至京求官不遂后所作,寄寓怀才不遇落拓失意之情。

有人以为是写乡愁情思的。

寄愁是真,但什么愁?

愁什么?

也确实难断。

我们暂且欣赏这清美宁静的夜景吧。

29、《乌衣巷》作者: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注解】:

1、乌衣巷:

南京,晋朝王导、谢安两大家族居住此地,其弟子都穿乌衣,因此得名。

2、朱雀桥:

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

【韵译】:

朱雀桥边冷落荒凉长满野草野花,乌衣巷口断壁残垣正是夕阳西斜。

晋代时王导谢安两家的堂前紫燕,而今筑巢却飞入寻常老百姓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怀古诗。

凭吊东晋时南京秦淮河上朱雀桥和南岸的乌衣巷的繁华鼎盛,而今野草丛生,荒凉残照。

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

以燕栖旧巢唤起人们想象,含而不露;以“野草花”、“夕阳斜”涂抹背景,美而不俗。

语虽极浅,味却无限。

施补华的《岘佣说诗》评这首诗的三、四句时说:

“若作燕子他去,便呆。

盖燕子仍入此堂,王谢零落,已化作寻常百姓矣。

如此则感慨无穷,用笔极曲。

”这首诗据说博得白居易“掉头苦吟,叹赏良久。

”自有其深意所在。

30、《征人怨》作者: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注解】:

1、金河:

现内蒙古自治区内。

2、三春:

春季。

3、青冢:

汉代王昭君的坟墓,在内蒙古自治区。

4、黑山:

在内蒙古自治区。

【韵译】:

去年去驻金河今年来守玉门关,天天只有马鞭和大刀与我作伴。

阳春三月下白雪回到昭君墓地,我走过万里黄河又绕过了黑山。

【评析】:

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

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写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写边塞气候恶劣,暗隐生还无望(归青冢);四句写边塞形胜,点明生涯之不定。

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31、《夜上受降城闻笛》作者: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

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

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

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

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

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

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

《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

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32、《寒食》作者:

韩翎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注解】:

1、寒食:

每年冬至以后的一百零五天,大概是清明节的前两天为寒食节。

据左传所载,晋文公火烧森林求介之推,没想到他却抱着大树活活被烧死,晋国人为了悼念他,每年的这一天禁火,只吃冷食,所以称寒食。

2、御柳:

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

3、传蜡烛:

虽然寒食节禁火,但公侯之家受赐可以点蜡烛。

4、五侯:

后汉桓帝在一天之中封了五个得宠的宦官为侯,世称五侯。

【韵译】: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飞着落花;寒食节,东风把御园柳枝斜。

黄昏时,宫中传出御赐的烛火,轻烟散入了,新封的王侯之家。

【评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

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宦者,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

诗是讥讽宦者的得宠。

因此,蘅塘退士批注:

“唐代宦者之盛,不减于桓灵。

诗比讽深远。

”首二句写仲春景色;后二句暗寓讽喻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