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424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1.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诗歌鉴赏之技巧(教师版本).docx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命题方式: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命题变式: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艺术手法或手法)。

说说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情感的?

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技巧)

(2)该手法在诗歌中体现(关键词句描述或翻译句子)

(3)结合诗句解释阐释该描写景、物效果或意境。

(4)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情感)

高考诗歌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修辞手法:

比喻,白描,比拟(又名比体,分为拟人、拟物),衬托(反衬、陪衬),顶真,对比,对偶,回环反复,反问,反语,互文,借代,设问,夸张,双关,用典,顶真,谐音,象征,通感等。

表现手法:

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动衬静欲扬先抑衬托、渲染烘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乐景写哀情反衬用典

具体讲解

一、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一)记叙

记叙: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

记叙: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

(二)议论

议论: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发表的意见

(三)描写

a、描写角度:

上下,远近,俯视仰视

b、描写内容:

所见(视觉)所闻(听觉)所感(触觉、味觉、嗅觉)细节描写(动作、心理、语言等)

c、描写方法包括:

1、正面描写和侧面烘托

《陌上桑》“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正面描写罗敷容貌。

白居易《夜雪》“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作者从三个侧面来表现夜雪之大这一主题:

一、从“衾枕冷”写,写被子、枕头的冷,衬托雪之大,这是从触觉的角度来写。

二、从“窗户明”来写,这是视觉所见,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

三、从“折竹声”来写,是听到的,雪大,积压在竹上的雪就多,竹子自然就会被压折,“折竹声”自然烘托雪大。

2、虚实结合

虚实结合指眼前的、现实的、具体的景、事与过去的、想象中的、虚构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表达某种思想感情。

诗歌中的“虚”: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3)、设想的未来之境。

3、动静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中的“两山排闼送青来”,一个“送”字,把静止的山给写活了。

②化动为静,以静写动:

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将流动的水当作静止的布,瀑布像一条巨大的白练挂在山间,一个“挂”字化动为静,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③以动衬静:

名句“僧敲月下门”,一个“敲”字有动作有声音,以动衬静,以响衬静,在月夜寂静之境中,一阵“敲”来,反而更显的环境寂静,更精确地描绘出了诗意;

④以静衬动:

如“一声已动物皆静,四座无言星欲稀。

”这是写听弹琴时对音乐美的感受,从听觉来写,以静衬动,而下句说繁星在听琴声时都悄悄隐去,足见听琴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⑤动静结合、动静相衬:

如杜甫《漫成一首》,“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两句,就是视觉之静与听觉之动的巧妙结合。

(四)抒情

抒情手法:

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二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3、借古讽今(借古喻今 借古鉴今 怀古伤今借古抒怀咏史言志)4、借事抒情(即事感怀)5、用典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不假掩饰地抒发感情,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例: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间接抒情

(1)借景抒情

例: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厚的离别情意。

A、寓情于景如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

以景结情(情→景)以景结情,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显得意犹未尽,例如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B、情景与哀乐的关系乐景写乐情乐景衬哀情;哀景哀情哀景乐情;以乐景衬哀情

例如“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

如此美景,何以思归?

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

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2)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诗歌中诗人常借助松、竹、梅、菊、莲、柳、山、月等体现人的思想情感获品格志向。

(3)借古讽今(喻今、伤今)。

咏史诗中常见的表现手法,借历史上的事件来讽喻当朝。

(4)借事抒情把抽象的感情用具体的事情表达,通俗易懂。

例如《江南逢李龟年》“岐王斋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5)用典抒情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

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言简义丰的效果。

小结答题步骤:

(1)指出手法

(2)结合诗句解释(3)表达效果

(4)对意象的作用(5)表达的情感

答案的表述

1.表达的过程要完整

一种感悟、一份情感,它的表达,一定有一个过程。

我们在表达这种感悟、情感时,一定要把过程讲清楚。

如“请分析《鸟鸣涧》一诗春山月夜图”这样一个题目,我们就要在月出前的“人闲”、“花落”,到月出后“鸟鸣”这一过程中来分析。

2.按要求回答,重点明确

题目要求你回答什么,你就回答什么,要求你分析意境、环境描写、语言特点、修辞运用,等等,一定要看清,看清了,表达才能有的放矢,重点明确。

3.表达流畅

表达流畅,一是指文句通畅,二是指先后有序,三是指用语准确、表达到位。

只要真正地理解了,表达流畅应该是能做到的。

一、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苏秀道中①

(宋)曾几

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

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

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

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注】①苏秀道中:

从苏州到秀州(令浙江嘉兴)的路上。

诗人时为浙西提刑。

1.下列对这首宋诗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E)

A.首联从夜感霖雨突降写起,人们盼望久已的甘霖突然降下,仿佛将诗人的心田也滋润得复苏了。

B.“不愁屋漏床床湿”化用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诗句“床头屋漏无干处。

”“且喜溪流岸岸潆”化用杜甫《春日江村五首》:

“春流岸岸深。

C.颈联正面写一个“喜”字,表现出一种体恤民艰的崇高感情。

D.颈联突出了广大农民对这场甘霖的狂喜之情,进一步表现诗人与农民同喜悦之心。

E.这首诗语言诙谐风趣,轻巧明快,体现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的关心.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是对诗歌鉴赏的综合考查,主要考查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E项语言风格不是“诙谐风趣”而是“简明洗练”。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这首诗写出秋雨怎样的特点?

这些特点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

 

特点:

雨大,及时。

(2分)分析:

①诗人半夜感到“凉冷”,看到“屋漏床床湿”,通过视觉和触觉的结合,表现雨大;②运用叠词的手法,通过屋漏床湿、溪流岸深表现雨大;③运用虚实结合(想象)的手法,通过骄阳转作霖、稻花应秀色表现雨的及时。

(每点2分,两点即可。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及表达技巧的能力。

由“一夕骄阳转作霖”可以看出雨下得及时,由“岸岸深”可以看出雨下得很大。

至于是如何表现的,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表达技巧题的答题要点是指出技巧后要分析诗歌如何运用了这种技巧,还要结合意境和情感分析技巧的表达效果。

【技巧点拨】答此类题型的方法如下:

①掌握常用的表现手法,表现手法,也就是艺术手法,即表达技巧,作家、艺术家在创作中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方法。

表现手法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

分析文学作品的表现手法应从以下四方面考虑:

表达方式—叙事,议论,描写(细节、动静、虚实、正侧、白描、场景、衬托),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和反问等;写作手法—渲染、烘托、对比、衬托、象征、联想、想象、比兴、化用典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以及情景关系(触景生情、以情驭景、情景交融、乐景衬哀情、哀景衬哀情);结构技巧—抑扬、卒章显志。

②明确诗中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③结合诗句阐释是如何使用这种表手法的。

④阐明此种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对塑造人物形象,表情达意的作用。

对于本题,可以从想象、叠词、视触觉结合等角度思考。

 

二、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BE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又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解析】试题分析:

B项说法错误。

衔枚:

古代军旅、田役时,令口中横衔防止因声音而发生泄密事件,所以在这里是指环境的庄严肃静。

E项全诗透露出一种惜才爱才的真挚感情,也表达了要为国选出真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这是作者在自谦。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见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陪宋中丞武昌夜饮怀古①

李白

清景南楼夜,风流在武昌。

庾公爱秋月,乘兴坐胡床②。

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

我心还不浅,怀古醉余觞。

(注)①)宋中丞名宋若思,曾为李白主持公道,将李白从监狱释放。

②庾公即东晋名士庾亮,曾任武昌太尉。

《世说新语》记载,庾亮的属官殷浩等人登上南楼和着音乐吟咏,听到庾亮来了,各位属员想起身避开,庾亮慢悠悠地说:

“诸位先生请稍留步,老夫在这方面兴致也不浅。

”于是便坐在胡床上与众人吟咏欢笑。

1.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CE

A.题目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及其活动,“怀古”二字点明诗歌的题材为怀古类诗歌。

B.首联首句实写南楼清爽的夜色美景,为人物出场提供了典型的环境,有衬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C.首联次句使用夸张手法,写天下风流人士都聚集到武昌,从中可见一代诗仙独有的人格魅力。

D.颔联使用典故,借历史上庾亮的风流、潇洒表达自己对宋中丞由衷的赞美之情。

E.尾联前句写诗人虽能欣赏美景、与友人畅饮,但兴犹未了,流露出失落和伤感的情绪。

【解析】C项并非指诗仙独有人格魅力吸引天下风流人士而是说此地人杰地灵。

E项并未有失落和伤感的情绪,而是怀念庾亮潇洒,开怀畅饮。

2.诗歌颈联“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写了什么内容?

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寺点?

请简要分析。

第一问:

这两句写的是夜登南楼,诗人听见玉笛声声,宛如流水一般优美动听;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中缓缓下降,写出了环境的皎洁与幽美。

 

第二问:

①视听结合。

龙笛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属于听觉描写,满地的银霜属于视觉描写,视听结合将形象写得生动可感。

②比喻修辞。

把悠扬的笛声,比喻成秋日潺潺的流水之声;把飘落的晓霜,比作银河中流淌下的水,比喻贴切生动。

【解析】试本题有两个问,第一问:

诗歌颈联“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写了什么内容,是考查学生把握诗句内容能力。

颈联是诗人夜登南楼所听所见。

诗人通过“笛吟”“晓霜”等意象,写自己夜登南楼,听见玉笛声声,宛如流水清婵;满地的银霜如从银河缓缓下降,写出了环境的皎洁与幽美。

第二问:

在表达技巧上有何特寺点?

请简要分析。

是考查学生赏析诗句表达技巧能力。

赏析诗句的表达技巧,先指出诗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然后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句是如何运用该表达技巧的,最后指出诗句运用该表达技巧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什么情感。

颈联“龙笛吟寒水,天河落晓霜”中“龙笛吟寒水”是从听觉角度写龙笛发出悦耳、清脆的声音,属于听觉描写。

“天河落晓霜”是从视觉角度写满地的银霜,属于视觉描写。

本联还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悠扬的笛声,比喻成秋日潺潺的流水之声;把飘落的晓霜,比作银河中流淌下的水。

答题时,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赏析组织答案即可。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2017届张家口一中高三周考语文试卷)

水村闲望

(宋)俞紫芝①

画桡②两两枕汀沙,隔岸烟芜一望赊③。

翡翠闲居眠藕叶,鹭鸶别业在芦花。

溪云淡淡迷渔屋,野旆翩翩露酒家。

可惜一绷真水墨,无人写得寄京华。

注释:

①俞紫芝:

笃信佛教,得其心法,终身不娶不仕。

②桡:

船桨,指代船。

③赊:

语助词。

15.下列对本诗有关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B

A.首句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

B.颔联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同,都是正衬。

C.颔联和颈联在写景上远近结合。

翠鸟闲眠,白鹭栖息为近观,溪云淡淡,酒旗招展为远望,极富层次感。

D.尾联抒怀,可惜这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没有人画了寄到京华去,表达了诗人鄙弃官场,寄情山水,喜爱无羁绊的自然生活,与世无争的情怀。

两首诗所用手法不同。

俞诗用鸟“闲”居来衬托诗人的“闲”望,是正衬;王诗用鸟鸣来衬托春山月夜的幽静,是反衬(或以动衬静)。

具体地说,俞诗颔联以翡翠鸟和鹭鸶的“闲”居来衬托自己的“闲”望,写的是静景。

这一联很注意炼句,对仗工整,平淡质朴中含有工丽,因而显得自然生动。

更重要的是,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

所用的手法和“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相近,但王维用的是反衬,王诗主要写春山夜静。

花落,月出,鸟鸣,都是动的,作者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俞紫芝用的是正衬,自然是俞不及王。

【考点定位】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的综合性比较强,考查的内容既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的鉴赏,也涉及了对诗歌思想内容和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

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16.有人说本诗是以“望”组织题材,请你结合全诗概括诗人“望”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并分析诗人描绘画面时运用的表达技巧。

 

①“望”到了一幅深秋水村图(1分):

画船静泊沙滩,隔岸衰草迷蒙,翠鸟闲居荷叶之下,鹭鸶栖息于芦花丛中,溪云淡淡,渔屋笼罩在烟雾之中,酒旗招展,显出一派沉寂安宁幽静朦胧的意境。

(2分)

②本诗在描绘画面时,运用拟人、动静结合的手法(2分)。

首联的“枕”字拟人化的写出画船的静泊之态;颔联的翠鸟、白鹭的“眠”与栖息,动物不动,依然写静,一个“闲”字表达出闲适之情;颈联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溪云、鱼屋,酒旗,一静一动,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2分)

【解析】这首诗描写隐士生活,抒发闲情逸致,有些王维、孟浩然田园诗的意味。

这首诗的前三联写景,由沙滩到隔岸,然后转到河内,再移到岸边,最后延伸到河外,虽然跳跃变化很大,却给人以目不暇接的异样感受。

首联抓住水村的特点,先写停泊在沙洲上的船,用“枕”字以写“闲”,以“两两”写“闲”中不乏和谐美好;再写隔岸烟雾迷朦中的野草,远景和近景明暗配搭和谐,颇有朦胧感,也能紧扣题意,破题功夫相当老到。

其实这一联写的还是孟浩然“移舟泊烟渚”那种意境,只是添上“画”,使色彩浓丽得多。

颔联诗人描绘出一幅幽静的境界,以传达出悠闲的心情。

颈联又由近及远,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来写景,出句和第二句一样,富有朦胧感;对句则有杜牧“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意境。

最后,“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的诗人,不禁想劝一劝那些可怜的身处“朱门务倾夺”中的人们,切莫“就中奔走费光阴”,自己多想画一幅《水村闲望》写意画,再题上这首诗送给他们。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技巧点拨】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意境和写景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是:

第一步答出画面特点,指出此种手法描绘了怎样的画面,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二步明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第三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这种手法在诗文中是如何运用的。

一般认为,诗词写景手法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借代等。

②表现手法:

衬托(正衬、反衬)、烘托(即正衬)、色彩渲染、绘形绘色、名词列锦(意象叠加)、虚实结合、白描等的。

③描写角度:

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视听结合、远近结合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