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145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2.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考试3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整体先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与意义;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5.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弗洛伊德,认为一切思想和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动机,特别是性欲的冲动。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学校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决定了其首要任务就是揭示学生掌握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体力、以及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心理规律;

揭示学生的活动和心理发展与教育条件和教育情境的依存关系,从而使教育工作建立在心理科学的基础上,提高教育的科学性和效益,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观察法即自然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境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被试(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言语、行为和表情),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

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的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

调查法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

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两种形式。

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和其他教育的区别1教育任务不同,2教育对象不同,3社会职能不同,4地位作用不同,5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2.发展性原则,3.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4.教育性原则

高教心理学研究方法1观察法,2实验法,3调查法,4个案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特征1是学校教育心理学的分支学科2是反映高等专业教育特色的教育心理学3研究对象的主体是大学生4为实现高校的三大社会的职能和应用适应高等教育特点的教学方法提供心理学依据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角色,亦成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利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角色认知阶段指角色扮演者对某一角色行为规范的认知和了解,知道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行为是不合适的。

角色认同阶段指教师通过亲身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

角色信念阶段指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为个体的心理需要。

教师风格是指在计划相同的教学目的前提下,教师根据各自的特长,经常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特点。

典型的教学风格有两种形式:

学生功能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罗森塔尔效应如果教师喜欢某些学生,对他们抱有较高期望,经过一段时间,这些学生容易取得教师所期望的效果。

反之,学生会以一种消极的态度来对待教师,不理会或拒绝教师的要求。

这种师生态度产生的相互交流与反馈在心理学上称为“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效应”。

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

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结果预期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中对特定行为的可能后果的判断。

效能预期是指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成就某种作业水平的信念。

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的,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的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时间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教师角色的类型1.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教师角色对学生的影响与作用1.教师领导方式对学生的影响。

领导方式有四种:

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民主型最理想。

2.教学风格对学生的影响。

有两种:

学生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心的教学风格。

3.教师期望对学生的影响。

4.教师的举止言谈对学生的影响。

主要通过两条途径实现,一条是有声的言教,另一条是无声的身教。

“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

2.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

3.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影响教师教学效能感的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社会风气、为教师发展所提供的条件、人际关系等。

自身因素包括价值观及自我概念等。

教学反思的基本过程1具体经验阶段。

他人的教学经验、自己的经验、各种理论原理,以及意想不到的经验等都会起作用。

2观察与分析阶段。

在获得一定的信息之后,要进行分析,以考察驱动自己教学活动的各种思想观点到底是什么,从而明确问题的根源所在。

3重新概括阶段。

反思旧思想,并积极寻找新思想与新策略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4积极的验证阶段。

检验上阶段所形成的概括的行动和假设,可能是实际尝试,也可能是角色扮演。

教学反思的基本成分1认知成分。

认知成分指教师如何加工信息和做出决策。

2批判成分。

批判成分指驱动思维过程的基础,包括经验、信念、社会政治取向以及教师的目标等,更强调价值观和道德成分。

3教师的陈述。

教师的陈述反映教师自己的声音。

教师的陈述重点是指教师对做出各种教学策略的情境的解释,这种解释可以使教师更清醒的看到自己教学决策过程。

教学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记。

2详细描述。

3实际讨论。

4行动研究。

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1对工作和学生的态度。

2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3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1.善于因势利导。

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正确成长。

2.善于随机应变。

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3.善于对症下药。

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的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教育。

4.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

学习心理概述

学习(广)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

(狭)学生的学习。

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先行组织者就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

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短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可以持续二三十秒种。

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一般只能贮存七个左右的信息项目。

长时记忆,信息在这里发生了关键性转变,即要经过编码过程。

所谓编码,不是把有关信息收集在一起,而是用各种方式把信息组织起来。

信息是经编码形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

长时记忆是个永久性的信息贮存库。

刺激泛化律指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刺激分化律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反应的一种条件作用过程。

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强化的作用在于改变同类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而强化物则是一些刺激物,他们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

强化有阳性强化与阴性强化之分。

惩罚指当有机体作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激或不愉快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类反应的过程。

惩罚是通过厌恶刺激的呈现来降低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

认知教育心理学,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他的理论常被称之为认知-发现说或认知-结构论。

加捏的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

2刺激-反应学习。

3连锁学习。

4言语联结学习。

5辨别学习。

6概念学习。

7规划学习。

8.解决问题学习。

加捏的学习结果分类1智慧技能。

2认知策略。

3言语信息。

4动作技能。

5态度。

我国心理学家的学习分类1知识的学习。

2技能的学习。

3行为规范的学习。

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 一、学习内容上的特点。

1、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

2、要求掌握丰富的实践知识,培养较强的动手能力。

3、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

二、学习方法上的特点。

1、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

3、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联结学习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A获得律与消退律B刺激泛化与分化律C高级条件作用律。

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

1斯金纳的动物学习实验。

2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

A应答行为和操作行为B正强化C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D消退E惩罚

认知学习论 一、布鲁纳的认知-机构学习论。

1、认知学习观。

A学习的实质B学习的过程:

新知识的获得;

知识的转化;

评价。

2、结构教学观。

A教学的目的B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动机原则;

结构原则;

程序原则;

强化原则。

二、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意义学习的实质和条件。

A意义学习的实质B意义学习的条件。

2、接受学习的实质与技术。

A接受学习的性质B先行组织者。

三、加捏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1、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A信息流B控制结构2、学习阶段及教学设计A动机阶段B领会阶段C习得阶段D保持阶段E回忆阶段F概括阶段G作业阶段H反馈阶段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学习动机的涵义动机指引起和维护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功能1、激活功能,即促进人产生某种活动;

2、指向功能,即在动机作用下人的行为会指向某一目标;

3、强化功能,即活动产生后,动机可维护和调整活动。

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护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学习动机的基本结构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

从需要作用来看,学习需要可称为学习驱力。

在学校中由三方面组成:

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交往内驱力。

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基本因素;

诱因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凡使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称为积极诱因。

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1、学习动机的多元化。

大学生学习动机主要有四类:

报答性和附属性学习动机,自我实现和自我提高,谋求职业和保证生活,事业成就。

2、学习动机的间接性;

3、学习动机的社会性;

4、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学习动机的激发指在一定教学情境下利用一定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积极性。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问题情境指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

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

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

任务越困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这便是有名的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简称倒“U”曲线)。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罚;

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极其促进

学习迁移:

简称迁移,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学习迁移的作用:

1、贯穿于整个教学系统,不仅涉及到已有知识经验的变化和应用,而且它本身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

2、使习得的经验概括化、系统化,形成一种稳定、整和的心理结构,更好调节人的行为,并能动的作用于客观世界。

3、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学习迁移分类1、正、负迁移。

正迁移(积极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迁移)指一种经验的获得对另一种学习起干扰或阻碍作用。

2、纵向迁移与横向迁移。

纵也叫垂直迁移,主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层次的各种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横也叫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抽象概括层次的学习间的相互影响。

3、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顺指先前学习中所获得的经验对后继学习的影响;

逆指后继的学习对先前学习发生的影响,即后继学习引起先前学习中所形成的认知结构的变化。

4、特殊迁移与普遍迁移。

特也叫特殊成分的迁移,指学习迁移发生时,学习者原有经验的组成要素及其结构没有变化,只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要素重新组合并移用于另一种学习中;

普也叫非特殊成分的迁移,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的影响,即将原理、原则和态度具体化,运用到具体事例中。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1、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

两种学习材料或对象在客观上具有某些共同点是实现迁移的必要条件。

通过共同因素促进迁移,一般能收到良好效果。

2、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

学习迁移是一种学习习得的经验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必然影响迁移效果,掌握经验概括水平越高,迁移可能性越大,效果就越好,反之,效果就越差。

3、认知技能与策略:

迁移过程是通过复杂认知活动实现,认知技能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及其掌握水平影响迁移实现。

4、定势的作用:

定势也叫心向,指一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它对学习迁移既可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起阻碍作用。

在实际教学中既要考虑所学课题与原有经验的同一性,利用积极定势帮学生迅速掌握解决一类课题的方法;

同时又要变化课题,帮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防止定势干扰。

总之,上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之外,诸如年龄、智力、态度以及教学指导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习迁移。

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考虑上述因素的影响,促进正迁移,提高教学成效。

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一切教学工作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

确立系统、明确而具体的教学目标是促进教学迁移的重要前提。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根据学习迁移规律要求,应把各门学科中具有广泛迁移价值的科学成果作为教材主要内容,随当代科技更新速度加快,原作为学科基本内容的教材就会被新的、更重要的、迁移范围更广的原理、原则代替。

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必须用科学新成就代替过时材料,不断取舍,使之符合科学发展水平。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只有编排好内容,迁移的作用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就省时省力。

编排时需要教材各要素之间上下左右纵横交叉联系要沟通,突出各种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连接点。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有了编排合理的教材,想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就要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它包括宏观方面的先后顺序安排,也包括微观方面的每一节课的教学程序设计。

5.授学生学会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如何学习,学习的方法。

认知发展与知识领会

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

形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进行的抽象概括反映,辩指对客观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反映。

大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辩证逻辑思维过渡阶段;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同时,创造思维也在发展:

根据思维解决问题性质的不同,可把人类思维活动划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大学生学习主要任务是继承人类认识已积累的知识经验,其思维活动基本属常规思维。

但大学生学习不但要接受人类已有科学知识,也要为社会创造和生产新的知识。

大学生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有显著发展。

3、思维能力高度发展同时,形成对思维的元认知。

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现为他们能直接思考自己的认识活动,而且对这些活动充满兴趣能在头脑中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这样使得大学生能更好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思维活动,提高学习效率。

感知与观察:

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最基本的认知形式。

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与特征。

人的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等形式;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的类型与特点:

教材直观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表层意义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具体、特殊、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1、实物直观,指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直观方式。

2、摸像直观,它是一种模拟形象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可克服实物直观的局限,扩大直观范围,提高直观效果。

3、言语直观,不受时间地点设备条件的限制可广泛使用,言语直观引起的表象不如实物直观、模像直观鲜明、完整、稳定。

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涵义与类型:

1.涵义:

指主体通过对感性材料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深度加工改造从而获得对一类事物本质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抽象一般理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2.类型:

1、感性概括,指直觉概括,是在直观的基础上自发进行的一种低级概括形式:

2、理性概括,在前人认识指导下通过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示事物一般的、本质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

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

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3.科学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记忆发展与知识巩固

记忆:

通过识记、保持、再现等方式,在人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

包括记和忆两个方面,记是识记和保持,忆是再认和回忆。

识记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是主体获得知识和经验的过程,保持是第二个环节,是已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的储存和巩固过程,再认或回忆是第三个环节,是从头脑中提取和恢复知识经验的过程。

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

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3、掌握各种有效记忆方法。

记忆遗忘的解释:

1、衰退说,遗忘由记忆痕迹衰退引起的,消退随时间的推移自动发生。

这一假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2.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3.同化说,前后相继学习是相互促进,以原有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

4.动机说。

它认为,遗忘是因为不想记,而将一些记忆信息排除在意识之外,因为它们太可怕、太痛苦或有损自我形象。

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形成

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涵义:

知识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一类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两类, 一类为陈述性知识,另一类为程序性知识。

陈述性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

程序性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只能借助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知识。

心智技能,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基本特点:

1、区别于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是一种动作经验;

2、区别于教学技能,心智技能具有观念性、内潜性和简缩性;

3、区别于习惯行为,心智技能是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1、原型定向,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

2、原型操作,3、原型内化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资料总结

专业教育

第一章 高等教育的本质

高等教育

研究生教育

本科生教育

专科生教育

中等专业教育

普通中学教育

小学教育6

幼儿园教育

初中教育3

高中教育3

基础教育

1、定义: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人们普遍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3、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文、法、医、神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在四科中,文科是基础,学习拉丁文和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七艺;

法、神、医是高级学科。

4、英才教育 毛入学率<15%  大众化教育  15%-50%   普及化教育 >50%

5、在美国把中等后的所有教育都称为高等教育。

6、《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对高等教育的概念为:

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完成高等中级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7、从高等教育的性质上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是依据专业分工培养高级人才的活动。

8、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

9、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P5

(1)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2)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

10、20世纪80年代,哈佛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包括六大类,文学与艺术、科学、历史研究、社会分析、道德思考、外国文化,意在培养出有教养的美国人。

11、我国古代的“学而优则仕”传统与官学的设立便是把教育视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具体表现。

12、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1)高等教育促进经济增长,一是通过改善教育对象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结构,来提高其从事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的能力,二是通过知识与知识应用,推动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应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水平。

(2)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高速和完善(3)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13、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P10

14、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P12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2)高等教育的科技功能

15、人才培养职能肇始于古代,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