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149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9.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堂观察学生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3.倾听:

A.主动认真B.被动认真C.不认真

4.发言:

A.愿望明显,主动发言B.愿望明显,被动发言C.无发言愿望,被动发言D.无发言愿望,未发言

5.提问:

A.主动提问,问题的质量高B.主动提问,问题质量较低C.被动提问,问题质量高D.被动提问,问题质量低E.未提问

6.自学:

A.专注,能划出要点或作笔记B.专注,仅阅读C.不专注

7.合作:

A.完成承担的任务80%以上B.完成任务60-80%之间C.完成任务在60%以下

8.笔记:

A.完成应记笔记的80%以上B.完成应记笔记的60-80%之间C.完成应记笔记的60%以下

9.评价:

A.能够正确评价自己B.能正确评价他人C.不能正确评价

10-1.课堂练习(审题):

A.认真,理解正确B.认真,理解错误C.不认真

10-2.课堂练习(攻关):

A.遇难题积极思考B.遇难题易放弃C.直接放弃难题

10-3.课堂练习(反思):

A.主动反思订正错误B.被动反思订正C.不反思错误

11.效率:

A.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80%以上学习任务B.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60-80%学习任务C.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60%以下

12.违纪行为:

A.无违纪行为B.偶尔有轻微违纪行为C.多次出现违纪行为或出现严重违纪行为

[量表适用范围]

学生自然表现出的学习行为,往往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反映,本表通过观察学生的学习习惯,可研究改善习惯,提高课堂学习质量的策略。

适用于各个学科,主要用于对学生个体的课堂学习习惯进行观察。

[观察项目说明及其使用指导]

1.本表包含了对学生学习方面的12个行为习惯进行观察:

预习、观察、倾听、发言、提问、自学、合作、笔记、评价、课堂练习、违纪行为,基本能够实现对学生个体的学习习惯的观察。

2.习惯本质上是一种在相应条件下、在一定思维模式指导下的,具有一定规律性的反复行为。

课堂学习习惯指在学习或生活中逐渐养成的,在课堂学习中反复出现的不易改变的行为。

3.学习习惯观察的意义是,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改正不良学习习惯。

4.使用过程应注意:

最好不要事先告知被观察对象,以免引起学生行为的改变;

使用前一定要充分熟悉观察量表的使用说明,做到心中有数,以此提高观察和记录的效率。

[提高量表使用效度要点]

1.要连续观察

习惯是反复出现的行为,因此,要对学生个体进行连续观察,在收集多个样本的基础上才能加以分析研究,否则可能陷入片面。

2.最好是采用录像观察的方法

因为学生的行为转瞬即逝,在课堂中进行观察可能无法捕捉其每一个习惯性行为。

3.加强与被观察对象的沟通

一定要克服想当然,不能忙着下结论,要努力找到学生习惯背后隐藏的特殊原因,主要方法是在观察分析后与被观察对象进行充分沟通,尽量有理有据,减少主观臆测。

[理论链接]

1.学习习惯是指在学习目标和动机的作用下,在学习过程中反复练习逐步形成和固定下来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学习的过程就是习惯形成的过程。

本表选定12个项目进行课堂学习习惯的观察,是因为它们是学生个体在课堂上的基本学习行为,而每一种行为的背后都隐藏着一种习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了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习惯体系。

2.现代行为心理学研究认为:

学生的学习习惯是个人内部自相适应的一种自动化行为动力系统。

学习习惯一经养成,人们的优势心理反应是维持一种习惯而不是去改变这种习惯。

学习习惯养成与个体的认知因素、个性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3.学生课堂学习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自身课堂学习习惯的好坏。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堂学习习惯,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就显得至关重要,而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加以耐心培养。

4.英国科学家培根有句名言:

“习惯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天性。

习惯在人的性格、情感、意识、思想中起着巨大作用。

好的习惯能让人受益一生。

坏的习惯有时会毁掉一个人的一切。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

“什么是教育?

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中指出“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学生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

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潜力,就必须长期努力坚持下去,即必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3.1学生学习资源使用情况观察表

描述体系观察对象:

教师和学生研究问题:

课堂上学习资源如何为学生所用,效果如何?

资源内容要点

资源编号

资源来源

资源类型

呈现方式

使用目的

充分了解该资

源的学生比例

掌握该资源

使用方式的

学生比例

该资源是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学生是否借助该资源达成了相应课程标准要求

说明

1.资源内容要点:

对资源进行概括性描述

2.资源编号:

按照出现的顺序先后予以编号

3.资源来源:

A.教师;

B学生;

C师生共同;

D.课前预设;

E.随机生成(如,教师课前预设可用AD表示)

4.资源类型:

A.知识性的资源;

B.方法性的资源;

C.智慧性的资源;

D.创造性的资源

5.呈现方式:

A.给资源;

B.给路径或出处

6.使用目的;

A.导入;

B.过渡;

C.设疑;

D.讲解;

E.讨论;

F.总结;

G.自学;

H.检测;

J.其他(如拓展、启思、巩固、示范等)

7.充分了解该资源的学生比例:

用百分比表示(拟定调查表,通过调查得出数据)

8.掌握该资源的使用方式的学生比例:

用百分比表示(自己拟定调查表,通过调查得出数据)

9.该资源是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拟定调查表,通过调查得出数据)

A.满足中上生的需要;

B.满足中下生的需要;

C.满足全体学生的需要;

D满足无法分类的少数学生的需要

10.学生是否借助该资源达成了相应课程标准要求(编制一定的练习题,批改分析后得出数据)

A.80%以上含80%学生达标;

B.60%至80%学生达标;

C.不足60%学生达标

凡是教学必有资源,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资源内容和框架,并以一定方式呈现;

学生能否有效利用于促进学习,这是资源有效性的判断依据。

本表适用于各学科各种课型。

1.本表包含资源在基本信息和资源使用的情况两大部分,前者包括资源内容要点、资源编号、资源来源、资源类型、呈现方式,后者包括使用目的、充分了解该资源的学生比例、掌握该资源使用方式的学生比例、该资源是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学生是否借助该资源达成了相应课程标准要求。

2.基本概念界定:

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

按照层次不同,可以把学习资源分为知识性的资源、方法性的资源、智慧性的资源、创造性的资源四类。

1.本表采用的是记号体系,因此必须非常熟悉表后的“说明”,在熟悉说明的基础上进行观察,将大大提高观察的效率。

2.“掌握该资源的使用方式的学生比例”、“该资源是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这两个观察项目的数据不是通过直接观察就能够收集到的,要结合相应的调查,以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学生是否借助该资源达成了相应课程标准要求”这一观察项目要通过编制一定的练习题,批改分析后得出数据。

“使用目的”要结合上课老师的教学设计和上课过程中具体的使用情况综合判定。

3.需要注意的几个观察项目

“资源内容要点”,只要简单描述该资源是什么(类型+内容),如果是图片,是一张什么样的图片,如果是故事,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如果是歌曲,名称是什么内容大致是什么,进行简单描述后填写到表格相应的位置,描述到让查看观察表的人能够明白就可以了。

这里必须确定什么是一个完整的可观察的学习资源,具有同类性、整体性、使用目的一致性的同类资源可以归纳为同一可观察的资源,如有四幅图片,都是为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服务的,我们也可以把它们列为同一资源。

“资源类型”是个难题,我们按照资源内容的层次性来分类,如果资源的内容是某一具体知识,我们就称之为知识性资源,如果其资源的内容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就称之为方法性资源,如果资源的内容是是处理事情、对待问题的谋略、策略,我们就可以称之为智慧性资源,如果资源的内容是涉及创新、创造(无中生有)的,我们可以称之为创造性资源。

“该资源是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如果该资源满足了个别层次的需要,就记相应的代码,如果满足多个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就记多个代码,如,某一练习题满足了三个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就可以用“ABC”表示,如无法判断这一资源满足了什么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就用字母“D”表示。

1.教师主导着学生在课堂上所使用的学习资源的类型、呈现方式和使用目的,并承担对资源使用效度进行检测的任务,学生对资源的运用决定资源的利用效果,因此,师生都是观察的对象。

本表采用从来源到呈现再到使用,最后是使用效果的评估这样一条主线,观察的项目由浅入深、由外而内、由先到后,符合心理学和现象学的基本规律。

2.学习资源是指在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所创建得到学习环境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的一切显现的或潜隐的条件,包括信息、人员、资料、设备和技术等。

一般可分为两类:

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如教科书、语言实验室等;

非专门设计的学习资源或可利用的学习资源,如戏剧、博物馆等。

3.行为主义学习观认为,要使学生积累大量的、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就必须提供相应的环境或其他信息源,来支持教师向学生有效地传递信息,并且让学生有机会反复操练技能,直至熟练化。

为达到这一目的,教师要做的工作就是选择供学生使用的学习材料,安排好练习的时间进程,并对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结果提供反馈,对学习全程进行控制。

1.1.3.4学生课堂笔记情况观察表

记号体系观察对象:

学生

研究问题:

学生课堂笔记的习惯和自觉主动性如何?

观察范围

该教师课堂笔记常规要求

(课前了解)

教学过程

是否有利于学生做笔记

□预留笔记时间□有价值的笔记内容□教学有节奏

□课堂规则明确□教师语音语调语速恰当

做课堂笔记

要求情况

做笔记的人数

(划“正”统计人数或估计百分比)

笔记的质量

(课后抽查)

教师发出做笔记要求

第一次

1.笔记的内容

□记板书

□记板书和其它关键点

□只记关键点

□记关键点和重要实例

□记教师口述内容

□零乱随意

2.笔记的形式

□与板书一致

□自成体系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教师没有发出笔记要求

人数

笔记内容简述

全程不做笔记

注:

1.面向学生进行课堂观察;

2.该量表以教室里学生自然组(或划定的小范围学生)为观察对象;

3.笔记的质量可以考虑课后进行调查了解。

 

学科的课堂上都有明确的需要和要求,并且通过定量记录进行分析。

因此本观察表基本适用于每个课堂(除了音乐、美术、体育等技能课)。

(一)确定观察点策略

确定学生笔记作为一堂课的观察点,主要考虑以下依据:

1.上课教师自身的要求。

比如我们带本观察表进入莲花中学初二(3)的数学课,她刚接手该班一个多月,对学生数学学习习惯和听课习惯还不很了解,想通过我们对一堂练习评讲课的观察来帮着她分析该班学生笔记的习惯、主动性以及自主归纳整理笔记的能力水平,这样有助于她今后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听课、笔记。

2.观察者有对学生笔记与教师教学效果之间相关性的研究和借鉴的需要。

比如,某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好,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普遍较强,观察者希望通过对学生笔记这个侧面的观察,来了解该教师在指导、引导学生做笔记、整理归纳笔记等方面的好的做法,以期借鉴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二)量表数据记录整理策略

对学生课堂笔记情况进行观察,如果观察者只有一人,建议只观察一个大组(14人左右),可以结合上课教师课前提供的座次表和学优生、学困生的座次标记,选择二者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大组进行观察。

因此记录“教师发出做笔记要求”的学生人数时,可以画“正字”或直接统计人数,课后再计算百分数。

量表中关于笔记质量的记录,需要下课时回收观察对象的笔记进行统计和分析。

(三)课后反馈策略

要根据教师发出笔记要求的人数来反馈学生对待笔记的态度,参与的人数少,说明教师在笔记要求的强调上还不够;

根据教师未发出笔记要求的而做笔记的人数来反馈学生笔记的主动性和对教学、学习要点是否能敏感捕捉,如果人数少,说明教师在今后教学中还要多指导学生什么样的内容要立刻自主记录(如:

小结归纳的内容、反复强调的内容、自己掌握不好的地方等)。

根据笔记质量的课后抽查和记录,向上课教师反馈学生笔记是否还应进一步指导或规范,对那些敷衍潦草的学生还要加强跟踪和督促。

(一)本观察表关于做笔记的人数的观察属于定量观察,控制该栏目效度应注意:

1.观察位置的确定

观察位置应选择在被观察范围(对象)的正面或侧边,如果坐在后面,无法观察学生的笔记行为;

坐在较远的地方,特别是隔了其他的学生,不容易捕捉到一些短时的笔记行为。

2.对笔记人数的确认

对笔记人数的确认应该持续一段时间,有的观察者看到学生提笔起来,低着头,就认为是在做笔记,就可能与其他观察者的记录出现偏差。

一次课堂观察中,我们观察者中的一位因为观察位置离学生近,发现一名学生每次人家笔记的时候,也会提笔,好像跟着记了,探过头去,才看到他拿着笔在纸上画圈圈,没有记(可能也不知道该记什么),而其他两位观察者都将他计入做笔记的学生中。

3.观察者的注意力要非常集中。

短时笔记行为很容易被观察者忽略。

特别是对教师没发出笔记要求而做笔记的学生的统计中,要记录相应的内容,如果观察者的注意力没有随时跟进,很可能出现交叉和混淆。

此外,上课教师提供的座次表,只能作为选择观察范围的参考,以及观察过程中特别关注点的参考,不能先入为主。

特别是对学困生,不能认为他总是不会记笔记,更不会自主笔记,因此在观察中忽略他们。

(二)本观察表对笔记质量的观察记录属于定性观察,需要观察者仔细浏览观察对象的课堂笔记。

课堂上如有必要,还要简记上课教师的板书和重要实例等,或是向上课教师进行了解,以便于和学生的笔记进行对照。

以免观察者仅凭印象进行记录。

1.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注意力是可以分配的,记笔记非但不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认识过程的专注性。

课堂笔记作为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非但对学生当前的学习有益,还能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获益。

因此,教师应十分注重对学生记课堂笔记习惯养成的督促和方法的指导。

2.课堂笔记,就是要把上课时教师讲的概念、公式和解题技巧记下来,把听过或看过的重要信息清晰地保存下来,有利于减轻复习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研究表明,对于同一时段学习材料,做笔记的学生比不做笔记的学生成绩提高一倍。

3.课堂笔记的意义在于:

(1)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注意力;

(2)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有利于复习和应用知识;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5)有利于积累资料,扩充新知。

学生养成了做课堂笔记的习惯,形成了做课堂笔记的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学生学会了学习,善于学习了。

4.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记笔记的习惯,例如

(1)掌握记笔记的要点,如记提纲、记异处、记方法、记体会;

(2)掌握在课本上记笔记的方法,如符号笔记、批语笔记等。

1.1.4学生课堂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观察表

等级量表・描述体系观察对象:

学生・教师研究问题:

学生是否达到学习目标?

教学环节

对应教学目标

学生反馈(估计百分比%)

目标达成情况

相符程度(√)

参与面

回答

准确率

练习

正确率

A

B

C

D

E

目标实现的全面性

形成知识框架,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

重点、难点有配合的解决环节

有具体能力训练过程,有助于实现能力目标

有具体体验情境,有助于实现情感目标

目标实现的全体性

体现分层教学,不同层次皆有收获

学生参与面广

学生参与主动性高

学生学习情绪愉悦

A.完全一致B.80%-100%相符程度C.50%-80%相符程度D.20%-50%相符程度E.完全不一致

本量表主要观察教师一堂课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是否能够形成知识框架,重难点是否突出是否达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能够学习目标。

适用于各学科、各种课型。

观察者首先要在课前了解上课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目标(可以参照上课教师的教学设计)。

在记录“学生反馈(估计百分比%)”时若不是全部参与,应记录参与面较小的部分,如:

本班观察的对象的总体有50人,通过观察大部分同学都在参与,我们只要记录未参与的人数(例如:

5人),然后用总体数(50人)减去未参与的人数(5人)即可得到参与的人数(45人),相应的计算出参与的百分比百分比(90%)。

如果课堂上来不及计算相应的百分比,当然也可以留在课下来计算。

“回答的正确率和练习的正确率”的记录方法也是如此;

其中“练习的正确率”观察者很难得到,可以课前和上课教师协商,在做完练习后,正确的同学举手示意,这样比较容易观察。

“目标达成情况”在相对应的等级上打√即可,这部分可以在课后即时记录。

本表中“参与面、回答的正确率和联系的正确率”因为要计算百分比,所以要求观察者记录的要比较准确。

由于被观察者较多或者视角的不同,倘若每个观察者都很难照顾的被观察者的全部,可以把被观察者分为几组,观察者选择观察某一组最佳的角度进行观察(只观察本组),课下再综合各个观察者的记录情况。

“任务完成情况”中的“目标达成情况”的记录相对主观性较强,因此要求每个观察者能够在课前例会时达成广泛的一致,避免一致性偏差过大,造成的效度低。

1.课堂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与标准,是课堂教学的灵魂,反映了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认知、情感、技能和能力等方面发生变化的期望,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行动指南,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的体现。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课程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来确定详细的教学目标,以便选择教学内容和确定教学效果。

3.教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应该对应其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其教学环节设计的趣味性、实效性等影响着学生参与热情和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

根据学生的参与面和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间接反映出教师设计的教学环节是否能够使知识形成框架,重难点是否突出,能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

4.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的评价,只有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进行,也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来完成。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我们要关注的是教师如何对课堂进行调控和掌握,学生又是如何参与其中和反馈信息的。

评价要点:

教师——

(1)教师在某一问题或概念上,语言表达清晰、准确。

(2)教师对学生的活动有针对性的指导。

(3)教师评价性的语言对学生具有激励性和启发性。

(4)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知识上的冲突。

(5)教师对于学生课堂中反馈的信息能及时分析并合理处理。

学生——

(1)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且人数较多。

(2)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解答问题。

(3)学生能用语言组织表达解题的过程和方法。

(4)学生能与组员进行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分享学习成果。

(5)学生敢于提出有意义的问题或发表个人的见解。

1.1.4.1学生重难点掌握情况观察表

记号体系观察对象:

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教学重难点?

班级人数

其他

教学重难点

学习行为(集体行为估计参与面%)

(个别行为画“正”)

学习方式(√)

正确率%

学习任务完成速度

形式

探究性

听讲

观察

操作

阅读

讨论

游戏

同步

自主

合作

探究

非探究

较快

正常

较慢

集体

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