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60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开课拿来主义教案.doc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阅读鉴赏”与“表达交流”整合模式研究之“破立结合”

濉溪中学张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习课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并能把这一方法运用到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当中。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自主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并进行实践练习,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正确认识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的问题,端正对待事物的态度。

教学重点:

赏析课文,理解其论证结构的好处,总结归纳方法,并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难点:

将学得的技法运用于实践,并指导以后的写作活动。

教学方法:

运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并能迁移训练。

教学内容:

一、导入

从上学到现在,大家学过的鲁迅的作品应该有十几篇了,我做个调查,大家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吗?

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

“当你一切春风得意,你的感觉极好的时候,你觉得鲁迅的著作是读不进去的;但是一旦你对现状不满,包括社会现状,也包括你自己的现状,你想寻求新的出路的时候,这就是你接近鲁迅的最佳时机。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鲁迅的《拿来主义》,看看我们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收益。

二、探讨课文:

(一)、探讨其先破后立的结构——如何提出问题

1、本文题为拿来主义,探讨的是什么问题?

观点在哪里出现?

预设:

探讨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的问题。

主要观点在第7段提出,接着加以论证。

3、观点在行文中间才出现,之前都做了什么?

预设:

在“拿来主义”之前,先谈到了“闭关主义”、“送去主义”、“听凭送来”几种情况。

几种情况都是作者所反对的。

“闭关主义”——给枪炮打破了大门,碰了一串钉子——封闭落后。

“送去主义”——子孙们、残羹冷炙做奖赏,——亡国灭种。

“听凭送来”——被“送来”东西吓怕了——毒害侵略。

这说明这几种方式都不可取,所以我们就只有“拿来”。

4、如何实行“拿来”?

预设:

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1)、具体是怎么论证的呢?

运用“大宅子”的比喻。

喻体

本体

鱼翅

外国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鸦片

外国文化中精华和糟粕共存的部分

烟枪和烟灯

外国文化中没有使用价值但适当保存一点可以作反面教材的部分

姨太太

外国文化中反动腐朽应该完全摒弃的部分

(2)、在论证怎样“拿来”的时候,是不是直接就指出来该怎样做的呢?

预设:

也不是。

也是先否定几种做法。

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盲目排斥,虚无主义,左派幼稚病患者

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崇洋媚外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那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他占有,挑选。

5、论证结构:

我们来看作者提出自己观点的方式,在本文中,局部和整体的论证结构是一样的,作者并不是一开始就提出观点,而是先提出了几种有危害的现象,先否定,再肯定,这种方式叫做“先破后立”,也叫“驳论”。

我们可以仔细研究一下本文的“破”和“立”的方法:

(1)、什么是“先破后立”?

破,就是驳斥,是否定错误的观点;立,就是立论,树立正确的观点。

先破后立就是先否定有关这一论题的错误观点,再树立自己的正确观点。

(2)、怎么做到“先破后立”?

再次研读课文,发现其规律。

对待传统及外来文化的问题,先找出已有的几点做法,然后具有针对性的各个批驳,这些办法都行不通,然后再放出自己的观点。

一般模式:

树靶子——批靶子——摆观点

本文就结构上,采用“先破后立”的方式,先批驳别人的观点,然后论证自己的观点,在对自己观点的论证时,又采用了“有破有立”的方式,清楚明了地告诉人们“拿来主义”应该是什么样。

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二)、知识迁移实践:

我们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也常常是不知道怎么提出自己的论点,想采用“破和立”的驳论方式,又不知道到哪里去找对应的观点,所以,这篇课文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借鉴,一种类似于“公式”式的方法,我们可以运用到我们的写作实践中。

知识迁移实践:

材料:

有报道称,12月2日上午10点半,北京朝阳区香河园路与左家庄东街路口,一名东北口音的中年大妈“经过一个骑车老外时突然摔倒,随即瘫软倒地不起,”外国小伙下车搀扶却被讹,还急哭了,后来经警方到场,送医院检查诊断并未受伤,“女子随即再度瘫软大呼难受,”最终在双方调解下,外国小伙给付1800元“医药费”告终。

还有一组图片显示该小伙不但外套口袋被撕破了,还显出颇为无奈的表情。

这条微博新闻引来网民一片“丢人”、“不能助长‘碰瓷’风气”的骂声。

随着昨日上午4名警察返回现场调查和媒体介入,事件又在下午出现180度大逆转:

外国小伙的摩托车与中年大妈的确有刮蹭。

在目击者提供的现场视频中,该外国小伙不但没哭,还频频指着大妈用流利的中文爆粗,同时还使用英文劈头盖脸地大骂。

北京警方3日晚证实,2日10时40分许,110报警服务台接到群众报警,称左家庄一路口一外籍男子与行人发生纠纷。

经调查,一中年女子经过人行横道时,被一外籍男子驾驶摩托车撞倒。

在现场处理过程中,倒地女子称身体不适,民警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将其送往附近医院。

经医院检查,该中年女子伤情轻微,双方在医院自行协商解决了赔偿事宜。

实践一:

针对以上材料,你觉得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网络上的新闻?

请用“先破后立”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

学生展示。

示例:

破:

轻信盲从要不得。

立:

认真求证最当紧。

实践二:

针对自己的观点,能不能再认真思考一下,多找出几个“破”的角度呢?

学生写作,展示。

示例:

破:

遇事跟着感觉走常流于表面。

对人轻信盲从常会误入歧途。

凭激愤的宣传则会推波助澜。

立:

面对一种情况,我们应当审慎认真地求证,方能还原事情的真相。

实践三:

根据自己所列出来的“破”和“立”的角度,怎样把它构筑成篇呢?

如果要根据这个写一篇作文的话,列出作文的提纲。

示例:

题目及段落提纲:

流言止于智者

1:

引述材料,引题。

2:

面临一种宣传时,我们常常是跟着感觉走。

这样常常会让我们对事情的理解流于表面。

3:

我们很愿意相信“有图有真相”,对于这个“图”和“真相”的轻信盲从常会把我们带入歧途。

4:

凭着对事情的一知半解,便激于义愤地“求扩散”,则更会对其造成更大的负面影响推波助澜。

5:

所以,面对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应该用一种审慎认真的态度,小心求证,方能还原事情的真相。

结尾:

切记,流言止于智者。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