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11681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01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优秀教案.docx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本课主要讲述了1956年到1976年大约20年的史实,这一时期中国历史最突出的特点是:

走了一条艰辛的社会主义的探索之路。

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我们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也遭受了严重的挫折。

本课上承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下启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到来,在整册教材中起着重要的过渡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及十年建设的成就,了解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雷锋等先进人物的事迹及贡献。

2.知道“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了解中共八大上确定的总路线的内容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出现的原因。

3.了解“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

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大跃进”时期壁画、宣传画,了解“左”倾错误的表现;利用邓稼先、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图片,引出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看待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探究十年内乱发生的原因,掌握一定的经验教训,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认识到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鼓励学生树立为国家的强盛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2.通过揭示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个伟大的党,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2.“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教学难点】

明确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出现的严重失误及其原因。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三大改造的相关内容。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那么党和人民是如何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呢?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6课《艰辛探索

与建设成就》。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做到旧知识与新知识自然的链接,让学生自然进入学习情境。

二、讲授新课

(一)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阅读课本“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一目,找到从1956年-1966年,我国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进行了哪些探索?

◆学生快速阅读后归纳:

(1)1956年“八大”召开

(2)1958年总路线提出

(3)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4)1961年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归纳问题的能力。

1.中共八大——良好开端

◆出示图片“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词”。

◆教师介绍中共八大召开的背景: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实施初步奠定了我国工业化基础,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从国内方面讲,我国面临着新形势。

从国际方面讲,我国也同样面临着新形势。

20世纪50年代,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使我国开始破除对苏联经验的迷信,注意总结本国经验;帝国主义也在不停地掀起反社会主义浪潮。

1956年,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理论准备。

基于上述背景,1956年召开了中共八大。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结合课本,找到中共八大的主要任务。

◆学生阅读后回答:

党和人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教师设疑:

你认为八大在政治上的探索是否正确?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

这一任务的提出,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把百姓放在第一位,旨在解决当时的主要矛盾,制定的任务符合当时国情,是正确的,也是十分准确的,完全符合当时国情,所以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良好开端。

中共八大以后,中国开始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

自此从1956-1966年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出示图片展示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建设方针及在其指导下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教师讲解:

从以上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共八大后我国的经济发展呈稳步发展的良好趋势,由此可以看出中共八大制定的政策是正确的,它给我们的探索道路开了个好头,所以我们评价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上的良好开端。

2.总路线的提出——进入曲折

农业战线取得可喜成就,使一些人看到这一成绩后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情绪,认为建设的步子可以再大一点,速度可以再快一点。

于是在1958年又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由此,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开始进入曲折历程。

◆展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教师提问:

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等词,可以看出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当时人民怎样的愿望?

请大家分析一下,1958年的总路线与1956年提出的建设方针有何不同?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总结:

1956年中共八大的建设方针提出的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目的是确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力求经济建设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总路线提出“多快好省”的要求,对经济发展速度一味求快,实际上是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失误

为了贯彻总路线的精神,党中央在1958年又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出示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图漫画,教师设疑:

这些漫画与客观实际相符吗?

从中反映了当时人们的一种怎样的愿望?

这样的愿望能实现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不相符;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去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由于违背了客观规律,这种愿望无法实现。

◆播放人民公社化运动相关视频。

◆教师讲解:

当年全国人民投入极大热情大炼钢铁,群众的铁锅铁勺等等都拿去炼钢了,于是吃饭就成了问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就是当时的人民公社。

人民公社的特点是:

一切归公社所有,吃公共食堂,不要钱,干多干少吃的都一样。

本来激情满溢搞建设的群众却因为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打击了他们积极性。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现象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①人们对国情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急于求成;④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教师讲解:

由于上述这些原因,加之1959-1961年出现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的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教生设疑:

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①经济建设要立足国情,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②经济建设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历史史实,从中汲取经验教训。

过渡:

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党和政府采取的什么措施?

4.国民经济调整——恢复和发展

为了克服困难局面,中共中央从1961年春开始调整国民经济,阅读教材,归纳以下问题:

①中共中央提出了怎样的调整方针?

②简单概述一下国民经济的调整过程?

③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了哪些成效?

◆学生阅读课本后回答:

①“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

②1961年初开始调整国民经济,1962年1月召开“七千人大会”,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到1965年,国民经济的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③工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呈现出物价稳定、市场繁荣的新面貌。

(二)“文化大革命”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中出现的严重错误。

我党当时并没有直接认识到错误,因为经济出现严重困难,才客观上于1961年开始全面调整国民经

济,恢复发展生产。

这是一种“左”的错误,这种“左”的错误后来不仅没有彻底纠正,而且在不断发展,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

1.动乱和灾难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文化大革命”一目,小组讨论并思考以下问题:

①“文化大革命”是谁于何时发动的?

②他为什么要发动文化大革命?

③“文化大革命”中成立的中央文革小组处于什么地位?

产生了怎样的后果?

④全国动乱的局面最终带来了怎么的后果?

⑤“文化大革命”中党内最大的一起冤案是什么?

⑥面对这种动乱局面,老一辈革命家是什么态度?

◆学生讨论后回答:

①1966年夏,毛泽东。

②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为此,他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③成为文革实际的指挥部。

这种做法取消了党的领导地位,是对党的组织原则的严重践踏。

④中央文革小组煽动“打倒一切,全面内战”,各地到处出现打砸抢事件,学校停课、工厂停工“闹革命”,一些党政机关受到冲击,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遭到批评和揪斗,民主与法制遭到践踏。

社会和生产秩序陷于混乱。

⑤国家主席刘少奇被污蔑为“叛徒、内奸、工贼”,遭受了残酷迫害,成为“文化大革命”中最大的冤案。

⑥老一辈革命家对江青等人的倒行逆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但遭到了压制和打击。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周恩来和许多干部坚持党和国家的日常工作,尽量减少“文化大革命”造成的损失。

【设计意图】这一部分内容需掌握的知识点比较简单,通过设置问题让学生了解文革的基本情况,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归纳问题、合作学习的能力。

2.粉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

◆出示文革相关图片。

◆教师介绍文革中出现的两个反革命集团。

补充:

林彪妄图进一步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的阴谋被毛泽东戳穿。

随后,林彪集团就策划武装政变,夺取最高权力,但七阴谋又被

毛泽东、周恩来机智的粉碎了。

其结局怎样?

◆学生阅读课本,了解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相关的“九一三事件”。

◆阅读课本,思考以下问题,了解江青反革命集团被粉碎的过程。

①江青反革命集团又被称为什么集团?

②“九一三事件”后,全国为什么再度陷入混乱?

③“四五”运动是一场什么运动?

意义是什么?

④“文化大革命”是怎样结束的?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接着设疑:

请大家思考“文化大革命”是一场革命吗?

◆教师明确文革的性质: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和损失的内乱。

教师讲解:

文革的发动,除了上述原因外,还有着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社会主义国家的历史很短,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没哟完全搞清楚,因而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长达10年的内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历史教训,而科学地总结文革的教训,将有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那么,我们能从文革中汲取什么教训?

◆学生思考后回答:

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以法治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个人崇拜……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辩证地看待文革,从挫折与失误中汲取经验教训。

◆教师小结: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这个教训,就不可能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路线和政策。

(三)建设成就

◆学生自学本目内容,归纳总结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文革时期我国取得的建设成就及模范人物。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予以小结。

本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的曲折发展历程。

虽然我们走过来一些

弯路,但我们善于反思并及时总结经验,以史为鉴。

尽管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失误,但是,由于党和人民的艰苦努力,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取得巨大成就。

这些成就,成为后来现代化建设的坚实基础。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强化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准确理解。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视频、图片等让学生对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重大失误和挫折,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并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分析错误的原因和教训。

同时认识到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的经济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中的艰辛。

由于时间有限,文革和建设成就大部分交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教学模式介绍:

新课程理念坚持把“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旨。

发现式教学模式是在老师的组织引导下,规范学生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在自学和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

发现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激趣导学-目标导学-导思点拨-设问寻疑-诊断反馈-拓展延伸

设计思路说明:

根据教材的编排需求把本课内容分成三大目标导学: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文化大革命-建设成就,逐一进行讲解,以整体宏观的角度让学生去感知教材,最大限度地去调动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教师在讲解到探索失误带来启示的时候可以运用发现式教学,在目标导学环节后,让学生一边思考一边小结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起“温故而知新”的作用。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联系,形成新的概念,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进行重组,完善知识结构,总结学习方法。

教材分析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是人教版2018年部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的内容。

其主要涉及了三大改造后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和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错误。

历史是一面镜子,它可以昭示过去启迪未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兴起;

(2)知道国民经济的全面调整、“文革”的发起和结束、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王进喜、焦裕禄等先进人物的卓越贡献。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总结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失误的原因和经济建设的成就,培养学生辩证分析历史问题和借鉴历史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对十年内乱过程的思考,培养学生高度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运用王进喜、焦裕禄等人的照片,了解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

同时,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严重灾难,在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中共八大确定的主要任务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成就;

“文化大革命”的发动及其所造成的危害。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文化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其灾难性的后果。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有关文革的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社会主义新壁画,新农村里把根扎。

农民热爱新壁画,村村都把壁画画。

跃进车,跃进马,处处都是跃进画。

新壁画,会说话,教育人心向灯塔。

农民思想得鼓舞,生产劲头比天大。

实现建设总路线,人人心里笑开花。

教师提问:

这首歌谣反映了什么现象?

出现于什么时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对我们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让我们一起走进《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追溯这段历史。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

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1.图片展示:

中共八大主席台

(一)中共八大——良好的开端2.教师讲述:

中共八大的背景。

世界:

为适应世界经济与科技迅速发展趋势。

国内: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着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任务。

3.学生根据表格找出有关中共八大内容。

(1)时间:

1956年召开

(2)地点:

北京

人民的要求(或需要)

我国实际情况

第一对主要矛盾

第二对主要矛盾

(3)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

4.引导学生思考:

为什么说中共八大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

提示:

中共八大分析了当时的主要矛盾,为新时期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所制定的任务是正确的。

播放视频: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词》

教师过渡:

中共八大以后,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展开,成就显著。

党中央认为经济建设速度可以更快些,所以在1958年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

(二)探索中的失误1.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展示总路线内容: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引导学生思考:

我们应该怎样看待总路线?

提示:

一方面它指明了党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的愿望;另一方面片面强调“快”,正是这种不顾客观经济规律的“快”,导致了“左”倾错误的泛滥。

2.“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史料展示:

《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为使钢产量翻一番,全国各地共组织9000万人上山找矿建小高炉,用土法炼钢。

大搞“小(小

高炉)土(土办法)群(群众运动)”。

到1958年底,全国生产钢1108万吨,产量指标完成,

但只有800万吨合格,有300万吨钢无法使用,毁掉不少山林,也影响其他行业,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学生分组讨论:

①从以上材料中,可以看出“大跃进”在工业上的表现是什么?

②在这一生产过程中,表现突出的错误是什么?

③这样的做法会导致怎样的后果?

提示:

(1)以钢为纲,全国掀起疯狂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2)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3)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史料展示:

(1)这个人们所不敢想的早稻高产纪录,是充分发挥共产主义风格大胆革新的成果。

……插秧的密度,实际上已经很难用多少棵来计算了,因为整块田的稻子都是一根紧靠一根的。

在验收时,人们曾选一平方尺的面积进行实测,据实测结果推算,平均每亩约有七百六十八万穗。

把鸡蛋随便地放在覆盖着稻穗的田上面滚动,鸡蛋始终不会掉到田里去。

可见这块田密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

(2)2016年7月20日在兴宁经过专家组实割测得早稻平均亩产832.1公斤,加上本次实割产量,实现双季超级稻年亩产1537.78公斤,创双季稻产量世界纪录。

教师讲述:

“大跃进”在农业上的表现是对农作物产量的估计严重浮夸。

人民群众和很多党员干部不能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看待和处理问题。

给国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很大损失,1959-1961年,我国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为了挽回损失,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于1961年初开始实施。

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基本完成。

教师补充:

反映了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状况的愿望,但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提出问题:

探索中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是什么?

从中我们能得到哪些启示。

提示:

原因:

①对国情分析不够,认识不足;②缺乏建设经验;③对社会主义建设急于求成;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启示:

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目标导学二:

“文化大革命”

(一)“文革”的开始1.原因

史料展示:

材料一:

1966年5月1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了《五一六通知》。

通知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

“”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

”“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夺取他们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

材料二:

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

教师简要介绍:

毛主席发动“文革”的基本情况(或者让学生阅读教材第29页第1、2段内容)。

学生小结原因: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提出问题:

在“文革”中出现了两个反革命集团,他们分别是哪两个?

提示:

林彪反革命集团和江青反革命集团。

教师讲述:

“文革”中的最大冤案。

林彪、江青利用毛泽东的权威,在全国煽动“踢开党委闹革命”,夺权大风暴席卷大江南北,全国陷入空前大混乱中。

刘少奇在没有通过任何合法程序的情况下,就被罢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职位,并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

1969年含冤逝世,刘少奇案因此成了“文革”中最大的冤案。

材料展示:

动乱局面

(1)红卫兵活动

(2)批斗“走资派”(3)批斗文学人士

(4)毛主席发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到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中国政府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群众路线运动

引导学生思考:

刘少奇没有经过任何法律程序就被陷害折磨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

中国的民主和法制遭到了严重的践踏。

连身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都自身难保。

于是全国各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到处一片内乱景象。

教师过渡:

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革”中相互利用、配合,都以失败告终。

(二)“文革”的结束

材料展示:

“九一三事件”坠机现场和首都人民欢庆粉碎“四人帮”的伟大胜利的图片

提示:

1976年10月,主持中央工作的华国锋和叶剑英等,代表党中央采取断然措施,一举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

引导学生回答:

“文化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教训和启示?

提示:

①在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以后必须坚定不移的把工作中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

②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的阶级斗争要作科学的分析。

③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反对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

④必须进一步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教师总结: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全国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文革”是场灾难,走过沧桑,“文革”中的一代人绝不会忘记这段噩梦。

只有痛定思痛,才能真切地体会创伤的悲怆和它所蕴含的价值。

让我们牢记历史经验教训,在历史中成长!

目标导学三:

建设成就

类别

建设成就

建设项目

500多个

工农业

增长60%

钢铁

建成武钢、包钢

石油

建成大庆、胜利、大港;实现自给

电力

农村用电增长70倍

铁路

兰新、包兰等

“两弹一星”,人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实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