囚绿记试讲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686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囚绿记试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囚绿记试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囚绿记试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囚绿记试讲教案.doc

《囚绿记试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囚绿记试讲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囚绿记试讲教案.doc

《囚绿记》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囚绿记》,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绿色,是春天的色彩,绿色,是生命的颜色。

桃红柳绿,那是春的象征,莺歌漫舞,那是春的旋律。

顾城有诗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一双慧眼,一起去寻找那片绿,共同走进陆蠡的《囚绿记》。

二、品读

1.本文题为“囚绿记”,这里的“绿”是指什么?

“囚绿”是怎么回事?

明确:

绿是窗前的一株常春藤;“囚绿”是作者把常春藤的两条柔枝从窗子的破洞中牵进房间,叫它垂在自己的书桌上,以便时时欣赏。

(“囚绿”意思就是把绿色囚禁起来);“囚绿记”告诉我们这篇文章的文体属于——记叙性的散文。

2.课文哪几段是直接写“囚绿”的?

囚绿之前、之后写了什么?

请用与“囚绿”形式相同的短语概括。

明确:

(1)寻(遇、得)绿(1—4段)。

从窗户写起,交代绿的由来,其实是在绿枝条出现之前交代一下背景。

这背景是很寒伧的,但有了绿枝条,就顿然有了生气和活力。

(2)观(赏)绿(5—7段)。

开始对绿枝条直接描写。

“我天天望着窗口常春藤的生长”:

伸须、攀缘、舒叶、凋谢。

这一部分是以写心理活动为主,所谓“观”的对象和“观”的行为倒成为其次,成为抒情的依托。

(“我怀念着绿色把我的心等焦了。

”“焦”字理解。

(3)囚绿(8—12段)。

这是文章的主体,与文章标题呼应,写出了绿枝条生命变化的五个阶段:

引绿入室——发现生的欢喜——绿条执意向外——绿条渐瘦渐弱——打算放绿出“牢”。

囚绿至此结束,情感回到原来的喜绿状态。

(4)放(释)绿(13段)。

“卢沟桥事件发生了”是文章背景,既是作者活动的背景,也是绿枝生存的背景。

对绿枝条的关心和照看突然暂停,变成求生的谋划。

最后“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绿枝条获得新生。

(5)怀(念、忆)绿(14段)。

一年后仍旧怀念“圆窗和绿友”,设想再度见面时的情景。

板书:

文章思路:

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

小结:

文章自始至终紧扣一个“绿”字,寻绿——观绿——囚绿——放绿——怀绿,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

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三、赏析

1.找出文中对绿的前后不同的称呼,看看不同的称呼反映出作者对绿的情感前后有什么不同的变化。

尽量使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提示:

运用圈点批注符号)

赏绿绿影喜悦满足欢喜留恋

囚绿绿色喜悦不快可怜恼怒

释绿绿囚珍重祝福

念绿绿友怀念

2.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常春藤的句子,并标上序号,品味作者笔下绿的特点。

(1)囚禁前,作者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

概括出这位绿友怎样的特点?

(生命力旺盛蓬勃无拘无束)

(2)囚禁后,作者又是如何描写这位绿友的精神风貌的?

此时的它又有什么特点?

(柔弱而蓬勃向阳固执)

在自由自在的环境中,常春藤这位“绿友”活泼可爱,充满朝气;而囚禁后成了“病孩子”,但即使这样,它仍然十分固执,永不屈服。

如此强烈的反差,如此鲜明的对比,作者仅仅是为了写“常春藤”吗?

四、深化主题

1.知人论世

陆蠡:

1908-1942,原名圣泉,浙江天台人。

1931年毕业于上海国立劳动大学,后与友人创办泉州语文学社。

1935年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编辑,业余从事散文创作和翻译。

1938年创办科学、文化综合性杂志《少年读物》。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进驻上海租界,由于在沦陷后的上海坚守文化工作岗位,他于1942年4月13日被捕,不久由捕房转到虹口日本宪兵拘留所,刑审数月,惨遭杀害,时年34岁。

联系作者简介,试从文中找出有关本文写作时代背景的句子。

明确:

13段2、齐读13段:

卢沟桥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了。

我们一起看看最后作者写了什么内容。

这一段中最触动你的是哪一句话?

(“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我们回看课题,“囚绿”在这里发生变化了。

变成了¬——“囚人”

什么人?

(中国人。

中国人有没有被屈服呢?

(没有)

请看这“绿”和“中国人”之间,作者是如何将二者联系起来的?

(运用象征手法,绿其实象征了不屈服于黑暗,渴望自由、阳光的中国人。

四、小结

陆蠡作为一个爱国的作家,他不仅抒发了自己对绿的热爱,更赋予绿以时代需要的精神,寄托了作家对民族未来的美好祝愿。

这种写作方法就是我们常说的托物言志。

文章借赞美常春藤“永不屈服于黑暗”的精神,抒发了自己忠于祖国的情怀,颂扬了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达了对自由和光明的向往之情。

并借“有一天”重见常春藤的期望,祈祝沦亡的祖国河山早日获得解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