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61169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65.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0页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0页
亲,该文档总共5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19年中考历史总复习七八九年级全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汇总(精华版).docx

中国古代史

第一单元 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夏商周的政治经济中华文明的起源

1、 以元谋人,北京人等早期人类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

(1)距今约 年的 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

(2)北京人距今约 年前,使用 火。

(3)山顶洞人距今约 年,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掌握技术,会用— 缝制衣服,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成

的 。

2、知道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了解我国古代农业的起源。

(1)距今约 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 流域,已经实用 石器,种植 ,住在 式房屋。

(2)距今约 年的半坡居民生活在 流域,普遍使用器,种植 ,住在 的房屋。

3、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1)炎帝和黄帝是距今约 年 流域的部落首领,其中被尊为“人文初祖”。

两个部落结盟后经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族。

(2)继黄帝之后的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依次是 ,其推举部落首领的方法是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4、简述夏朝建立的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1)年, 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朝

(2)禹死后,继承王位,从此制度代替了制度

5、了解夏商周三朝的更替

(1)灭夏建商,商王 迁都到 ,所以商朝也称为 朝。

(2)通过 大战,灭商建立西周

6、说出西周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为了 ,西周实行制分封诸侯,其中,山东境内的诸侯国有

7、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1)春秋时期,公以为相,以“ ”为口号称霸中原。

公在大战后称为中原霸主,后来,王打败晋国问鼎中原。

(2)战国时期,出现了 七雄并

立的局面。

战国末期的 之战后东方六国无力抗秦。

8、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到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1)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根本原因:

春秋以来,和的使用和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目的:

确立,发展

o影响:

通过变法,制度逐步确立起来,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2)年, 任用商鞅变法。

内容

,作用:

第二单元 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巩固,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一)统一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巩固

1 、了解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同一国家建立的意义

(1)年,秦王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 的封建国家。

(2)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是

,下设 , , 分管 , , 。

在地方推行 制度。

统一 和 。

全国通用 铜钱。

统一 ,全国通行 ,后来又推广 。

为加强思想控制, 。

军事上,派遣 北击 ,修筑 。

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2、知道陈胜吴广起义

年爆发了 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 精神鼓舞了后世人民反抗残暴统治。

3、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事实,评价汉武帝

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

政治上推行 ,接受 的建议。

思想上,

,接受 的建议。

经济上,将地方上的和 收归中央,统一铸造 。

军事上派大破匈奴。

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4、讲述张骞通西域的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派 两次出使西域,醋精了汉朝对西域地区的管辖和丝绸之路的开辟。

年,西汉设立

,今 地区开始隶属中央。

(2)丝绸之路:

出发经过 到今天的 ,促进了

(二)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5、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

(1)200年的之战曹操打败了袁绍,基本统一北方。

208年的之战孙刘联合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在右面空白处设计三国鼎立的示意图

6、说出人口南迁和民族交往促进了江南开发的史实

(1)北方少数民族迁往中原(五胡内迁),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

(2)中原地区的人民迁往江南,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o

第三单元 社会的繁荣与开放

1知道隋统一的史实

581年 建立隋朝, 年隋统一全国, 统治时期社会繁荣。

2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帝时期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

的设置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唐朝时期两科最为重要。

唐太宗扩大选拔规模,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武则

天时期开创 和 。

唐玄宗时期 成为进士科的主要考试

科目。

3列举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评价唐太宗

唐太宗时期的统治被称为 。

原因:

开明的治国思想(如: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和治国政策(如:

发展生产,减轻赋税,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贤纳谏(如:

魏征)。

表现:

社会 ,政治

,经济 ,国力 。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1)武则天的统治被称为“

”。

原因有:

注重发展生产,任用贤人等。

(2)唐玄宗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

(1)吐蕃是 族的祖先,唐太宗时期 与 和亲。

8世纪时期, 嫁到吐蕃。

唐蕃“ ”。

6 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史实有 , ,

第四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1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1)农业:

从越南引进 。

棉花的种植扩展到 流域,

江南 的种植有很大发展。

(2)手工业:

北宋时期,“号为冠天下”,江浙丝绸产量高,从兴起的棉纺织业南宋时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浙江哥窑的瓷器给人别致美感,北宋兴起的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和等地造船业发达。

(3)商业:

和成为最大的商业都市,海外贸易兴盛:

和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设立 专管海外贸易。

北宋时期,四川一带出现最早的纸币。

(4)魏晋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开发,唐朝后期,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时期,南移完成。

原因:

南方战乱少,人口南迁,自然条件优越等。

2以宋代城市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为例,了解宋代的社会生

活。

(1)妇女缠足

(2)饮食:

北面南米,北肉南鱼(3 )出门乘坐牛车,驴车,轿。

(4)有专门的娱乐场所“ ”。

(5)称春节为

,最为重视。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1)与两宋并存的少数民族政权分别是:

北宋:

南宋 。

(2)宋元时期的

民族关系:

战(如:

岳飞抗金)和(如:

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推动了民族融合。

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

的发展

被尊为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

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2)忽必烈巩固统治的措施:

经济上:

重视发展农业,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种植,开凿运河,开辟海运,便利了南粮北运。

政治上:

实行行省制度,正式管理西藏,加强了对琉球

(台湾)的管理。

(3)民族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

第五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

明朝:

在地方上废行省,设三司;中央,废丞相,撤销中书省,权

分六部;设立厂卫特务机构(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思想上实行“八股取士”;实行削藩。

(2)清朝:

雍正帝时期设置

,(皇权进一步强化的表现),思想上大兴 。

2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

原因:

国力强盛

(2)目的:

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

(3)在位皇帝:

明成祖

概况:

年从 出发,最远到达

(5)地位: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6)作用:

促进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

3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

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明初:

抗击 国“ ”

(2)1662年, 从国殖民者手中收复 ,1984年,清政府设置

(3) 帝两次组织 之战打败 。

年,中俄签署第一个边境条约《 》。

4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

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分别册封 ,1727年设置

,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乾隆帝时期平定 部贵族 的叛乱,设置 ,加强对新疆等地的管辖。

另外乾隆帝还妥善安置重返祖国的 族(体现了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5简述“闭关锁国”政策的主要表现,了解清王朝所面临的社会危机。

“闭关锁国”政策的涵义:

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2)表现:

一处对外通商,由“ ”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3)影响:

积极:

它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

消极:

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的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第六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

科学技术

1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朝是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

是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

(2)四川成都平原盛行的青铜文化是

文化。

出土有:

青铜面具,大型青铜立人像。

2知道《九章算术》和祖冲之的主要贡献,了解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

成书于东汉的《 》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古代数学专著。

南朝的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推算到小数点后七位,领先世界一千多年。

3知道华佗,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等

名医名著。

汉代医学家擅长外科手术,制成,创五禽戏;医圣著《伤寒杂病论》。

(2)明朝李时珍的药物学著作《 》,成为世界医药学上的重要文献。

4知道《水经注》《齐民要术》《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北魏地理学家 著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北朝农学家 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学著作。

明朝科学家宋应星的《 》介绍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被称为“ ”

5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

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战国时期的秦国 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变为“”

秦始皇派 修筑了西起 东到 的长城,用

来抵御匈奴。

明长城东起 西至 ,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

为加强南北交通,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以 为中心,北达

,南至 ,全场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 。

隋朝工匠 设计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北京:

元明清三代的都城。

由宫城,皇城,京城三部分组成。

中央的宫城又叫紫禁城,今称 ,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6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

献。

造纸术:

西汉早期出现,东汉时期改进造纸术,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印刷术:

隋唐时期出现,唐朝印制的《》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北宋时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大大促进文化传播,比欧洲早400多年。

指南针:

战国时期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北宋时制成

了指南针,并用于航海,南宋时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火药:

唐中期出现,末用于军事,宋元时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思想文化

7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的演变。

商朝人刻写在龟骨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朝开始

商周青铜器上刻写的文字叫金文,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为

秦朝建立后,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后来又推广 。

8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和“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

孔子:

春秋时期家学派创始人,是大教育家,大思想家,提出“”的学说,主张“为政以德”创办私学,提出因材施教,他的言论集中在《论语》一书。

百家争鸣: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有那些学派?

各自代表人物以及其主张?

9了解佛教传入和道教兴起的主要史实

佛教起源于 ,西汉末年传入我国,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时期兴起,对我国文化也有深

渊影响。

10以唐诗,宋词和明清小说为例,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著名的词人有 ,和 。

宋词成为宋朝文学的主要形式,著名的词人有 ,和 。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典小说创作的成熟阶段, 的《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的《 》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的《西游记》是一部充满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的 的《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1说出《史记》《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西汉史学家 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到 时期的史实,是一部优秀的史学与文学著作。

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的《 》是一部 通史,叙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12列举古代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1)东晋书法家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被后人称为“ ”

隋唐书法家 创立了“颜体”,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书法家,柳公权创立“柳体”。

宋代著名书法家有 ,

, , 。

元朝有 。

明朝 的书法兼有“颜骨赵姿”之美。

(2)东晋顾恺之的代表作有《 》和《 》。

唐朝的 擅长人物故事画, 被称为“画圣”。

北宋张择端的《 》是我国美术史上的不朽之作。

元代

著名的画家 的画属于“神品”。

明朝著名画家有等。

清朝的“ ”发展了徐渭的笔墨手法。

(3)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杰出代表 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

北朝有石窟和石窟。

隋唐时期的 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4)春秋战国时期盛行“”。

湖北随县出土的编钟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

是元代最优秀的剧作家,代表作是《》。

中国近现代史

第七单元 近代前期的侵略与反抗以及近代化的探索

(一)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1、讲述林则徐虎门硝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年月日,林则徐下令将缴获的鸦片在海滩销毁。

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禁烟运动的

不愧是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2)年—年,英国发动了 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

①割 给英国;②赔款万元;③开放 、 、 、

、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最能体现英国的侵略本质)。

(3)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是中国史的开端。

2、知道太平天国抗击外来侵略的史实。

(1)1860年,太平军取得大捷;1862年在击毙洋枪队头目。

3、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

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史实。

(1) —— 年, 联军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

年攻入北京,火烧 。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通过《 》、《

》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1)1878年, 收复新疆除伊犁外的全部领土;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

5、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中邓世昌的主要事迹,体会中国人民反抗外来

侵略的民族气节和斗争精神;简述《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说明

《马关条约》与中国民族危机加剧的关系。

(1)民族英雄 在甲午中日战争壮烈牺牲

(2)《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偿白银 两,以海关税收做担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此规定表明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保护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

定北京 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3)《辛丑条约》的影响:

《辛丑条约》给中国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中国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近代化的起步

7、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福”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认识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1)主要军事工业:

、 、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

李鸿章的轮船招商局、张之洞的湖北织布局、

(近代第一个重工业)。

(2)洋务运动的作用:

引进了西方的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

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

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的 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的 开辟了道路。

8、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

影响。

(1)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

(体现了戊戌变法的性质,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等。

(2)影响:

起到了 作用。

9、了解孙中山的主要革命活动,知道武昌起义,探讨辛亥革命的历

史意义。

(1)孙中山的主要活动:

1894年组织 ;1905年成立在机关报《民报》上阐发了 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1912年元旦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 正式成立。

(2)武昌起义:

1911年,革命党人发动 起义。

1911年为旧历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推翻了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使 的观念深入人心。

10、列举陈独秀等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了解新文化运动在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中的作用。

(1)1915年 等高举“

、 ”两面大旗,以 为主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作用: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

运动。

它启发着人们追求 ,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第八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1、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1)过程:

①第一阶段1919、5、4——6、3重心在,主力是,提出“ 、 ”等口号,遭到北洋政府的镇压。

②第二阶段1919、6、3后,重心在

,主力是 。

(2)结果:

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 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3)性质: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反反的爱国运动,是中国 的开始。

(4)五四精神:

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其核心是伟大的

2、简述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史实,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意义。

(1)年 月,中共一大在 召开;代表人物有

、董必武、李达等13人。

(2)内容;通过了 ,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 ,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 ,选举 为中央局书记。

(3)意义:

中共不仅代表 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 的利益。

他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知道黄埔军校创建和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主要史实。

(1)1924年孙中山在 创办了黄埔军校,任校长, 任政治部主任。

(2)北伐战争:

领导的第四军独立团进行的汀泗桥、贺胜桥战役基本消灭吴佩孚的主力。

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声震全国。

4、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年 月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该政府代表的利益。

5、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

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1) 年8月1日 、贺龙、朱德等人领导/的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1927年 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4月朱德、陈毅与毛泽东的井冈山会师后组建的中

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是

(3)意义: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6、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1)长征过程:

红军第次反围剿失利后,1934年10月离开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1935年1月召开 会议——四渡河,打乱敌人追剿计划——巧渡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1935年10月在 会师;1936年10月 三个方面军在 会师,宣告长征胜利结束。

这一过程中红军体现出伟大的 精神,说明中国革命历程具有的特点。

(2)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确立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次会议挽救了党和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

(3)意义:

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7、简述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1) 年9月18日,日军在 制造了“九一八事变”,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2)中共派

领导开展游击战争,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8、了解西安事变的概况,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1)概况:

①时间:

年12月12日②人物:

③根本原因: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④结果:

中共派到西安调停,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2)作用: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是十年 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形成。

9、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年日军在北平制造 事变,又叫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10、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

暴的侵略本质。

年12月日军攻陷南京,屠杀中国人达 人以上,充分体现了日本军国主义 的侵略本质。

11、讲述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等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

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1938年 指挥的 战役是抗战以来取得的重大胜利。

1940年 指挥的 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中国军民在抗战中表现出了

、 的精神。

12、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1) 年4月中共七大在 召开。

(2)内容:

讨论了夺取抗战胜利和抗战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主要问题,制定了

党的政治路线:

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3)意义:

大会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

13、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胜利后, 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帝第 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