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试讲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18899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巷试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雨巷试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雨巷试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雨巷试讲教案.doc

《雨巷试讲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雨巷试讲教案.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雨巷试讲教案.doc

《雨巷》试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下午好,我是XX号选手,我今天试讲的课程是《雨巷》,现在开始正式上课!

上课,同学们好!

一、导入

有人说爱情是心与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宝石,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有人说爱情使人痛苦,是啊,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长城,卓文君奔向司马相如;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泰戈尔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就站在你的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

有那么一个地方,有那么两个人,有那么两把油纸伞,发生了一个那样的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雨巷》,走进那个故事。

《雨巷》板书

二、知识积累

好,现在请同学们翻开书,作者是谁?

戴望舒(1905---1950),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州人,中国现代有名诗人。

因受西方象征派的影响,意想朦胧,含蓄。

诗集有《我底记忆》《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

三、信息筛选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古人,一起来朗读《雨巷》,现在咱们集体朗读一下这首诗,请大家在读得过程中注意体会作者字里行间的感情。

1.读完这首诗,你体会到作者的一种基本的感情是什么?

明确:

低沉幽怨。

可以是忧伤、凄清、彷徨、痛苦。

2.怎样才能读出这些忧伤的感情呢?

明确:

语速应该缓慢,语调应该低沉。

3.教师范读

四、创设情境

多么美的一首诗啊,难怪当时《小说月报》叶圣陶先生说此诗“开创了中国新诗的新纪元”呢。

1.那么是个事通过什么来营造了伤感愁绪呢?

明确:

意象

2.诗歌中出现哪几个意象,应该怎样理解和欣赏呢?

明确:

(一)雨巷。

梅雨季节,江南的小巷因沉潮湿,两边是寂寞的人家,间或有人匆匆走过,这一意象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怀着渺茫希望的“我”在雨巷里徘徊不前,让人不禁发问“我”期待什么?

(二)丁香。

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丁香常见的有白色,紫色两种,外形单薄细弱,往往用来代表孤高,漂亮和忧愁。

诗人将这种美赋予“丁香一样的姑娘”,姑娘即丁香,丁香即姑娘。

丁香可以象征诗人心中的理想,这种理想是高洁,漂亮的。

但这种理想即如丁香花姑娘,一样即逝,不可把握,给人暂时的安慰,留下的却是永久的怀念和无限的惆怅。

3.“我”为什么会这样哀怨?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低调的情感呢?

明确:

《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1927年3月,他因宣传革命而被反动派当局逮捕拘留过,“四一二”政变后,他隐居江苏松江,忍受着“在这个时代做中国人的苦恼”。

4.能否将第四节“她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

”中的“飘”字改成“走”字?

为什么?

明确:

不能。

因为这个姑娘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想象的人物是没有“重量”的;且“飘”字与后面的“梦”构成了最佳组合,“飘”字生动地描写出了诗人幻想中的“丁香姑娘”飘忽朦胧的特点。

5.诗人期待的“丁香姑娘”什么这么快就消失了?

明确:

1.因为诗人只是与她邂逅在雨巷,她自然没有理由留下来,离开诗人是理所当然的。

2.因为这个“丁香姑娘”本来就诗人幻想中的形象,她根本就没有存在过。

6.第六节中这位姑娘逐渐消失时用了3个状语“在雨的哀曲里”,可否将这个短语去掉?

明确:

不可去掉。

“在雨的哀曲里”,是这个悲剧的背景音乐,有力地烘托了凄迷清凉的气氛。

这个悲剧是漂亮的“丁香姑娘”从颜色到芬芳,从眼光到惆怅样样地在诗人眼前无情地消失,这个音乐恰如其分地表达了诗人此刻内心无以言表的悲哀。

总之,这个“雨的哀曲”烘托了气氛,渲染了诗人的心情,不可去掉。

7.诗中写这位姑娘的眼光时,两次用到了“太息”这个定语,这有什么好处呢?

明确:

也许是为诗人的忧郁叹息,也许是因为她最佳的惆怅叹息,也许是为雨巷颓墙叹息,也许是为这个时代叹息,甚至可以理解为诗人通过姑娘的眼光为国家而发出叹息。

五、小结

对于美好的事物,我们都想得到,当得不到时,都难免失落痛苦,《雨巷》的魅力在于不仅揭示了一个时代,而且还写了一个人类共有的心情,那就是“失落的忧伤”,在文艺上叫做“共鸣”。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诗人远矣,诗情犹在,每当细雨迷蒙的时候,请想起戴望舒,去寻找我们心中的丁香姑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