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2051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6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1页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1页
亲,该文档总共6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务员申论议论文文体写作格式Word下载.docx

-------------------------.

分标题(3).

----------------------.

(700)

结论--------------------------------------.重申问题,发出号召或希望.(150)

三、递进式格式:

引论--------------------------。

本论------------------------(过渡句)(50字)

---------------

结论-----------------------.重申问题及解决意义,发出号召或希望.(150)

国家公务员申论答题万能模式

概括、对策、写作三大部分,每一个部分都有其可把握的解题思路和答题套路而对于很多考生而言,常常觉得申论答题的语言无从把握,我们在这里总结出一些标签式的句式,分别应用于这三大部分的关键处,起到提纲契领的作用!

在提出对策部分,我们长河政府管理和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也针对材料所反映问题的轻重缓急,归纳出两个基本模板,即从远到近与从近到远。

就申论写作而言,它有几种基本结构。

但希望提醒大家注意的是,无论是模型、套路还是句式,它都是作为一个整体框架,具体的内容及内涵还要靠大家平时积累,不能因此而认为可一劳永逸!

而且,在忠实于材料和遵守申论考试整体风格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发挥创新,求深求精,适当地展露思维个性与专业所长也无不可!

模式化并非意味着僵化!

一、概括总结的基本套路和句式

对于一段材料而言,如何才能简洁、明朗、直接和全面的将其内容及其背后所反映的问题概括总结出来?

或者我们明明知道材料说了些什么,却理不清头绪,不知如何才能将材料清晰完整地表达出来。

其实,材料概括还是有章可循的。

一般而言,一个全面完整的概括主要由三个部分构成:

总述(对材料所反映情况的一个概述);

分述(对材料中反映出来的内容进行并列式或递进式的陈述);

抽象概括(对材料的主旨和反映的深层次问题进行升华和发挥。

(一)如何提炼总括句

总括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内容和主要问题。

句式模型为:

(1)“这篇材料谈到了一个……的题”,中间可以加的修饰语包括“社会各界都关注的”,“目前所面临的”。

(2)“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或行为的文体。

”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

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

多数时候是案例。

事件是指主语的动作或状态,也可理解为事件的某个阶段。

对于个别文章会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以该事件作为定语就够了。

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二)分述

就是要把总括句里涉及的内容,根据并列或递进关系分条分类地整理出来。

这时候,可以根据材料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和套路。

1.递进式分析法。

对于那些以纵向思路和结构写的给定材料,也就是以时间上的阶段渐进性为序或逻辑上深入为序的文章,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如对一篇反映医药行业药价虚高情况的报道。

生产厂家自己定价,中间商层层加价,医生或医院为了自身利益给病人开高价药,病人购买高价药品。

这是按医药流通在时间和逻辑上的四个环节来分析的。

2.主体分析法。

某个事件或行为可能有好几方的主体参与。

在分述句里,我们可以从各方主体的角度进行分述答题。

如2006年广东的申论题,汽车超载问题,就可以从各方主体的角度进行概括,包括治理部门、汽车车主、汽车制造商、修理商、地方政府等.

3.关系分析法。

有时候,一则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是一环扣一环的,各个事件之间有明显的关系,这时就适用关系分析法。

如关于我国9家彩电企业结盟限价销售彩电的一组材料。

可以在关系链条上进行归纳:

九家彩电企业深圳结盟之后,国家有关部门对此提出了质疑,专家认为价格联盟是变相垄断,消费者对此无动于衷,结盟商家内部意见也不统一,最终导致彩电限价失败。

4.分类分析法。

对于一则材料所涉及的是不同类别的人事物,则可以进行分类表述。

5.关键词分析法。

对于给定的材料,有时我们会感到无处下笔进行概括。

这时可以将文中出现频率高的词语罗列出来,然后结合文中事实或观点把它们串联起来。

这只适用于基本功较弱者。

(三)抽象或升华

基本句式为“这个问题(这种情况)涉及……需要在制度上(体制,宏观调控等较高层次上)……”

二、提出对策的万能模型

问题有轻有重,有缓有急,长河的专家和教研人员归纳出两个基本模型。

如果是急性事件,提出对策是由近到远、先标后本、由微观到宏观;

如果是慢性事件,提出对策的思路是由远到近、治标先治本、先宏观再微观。

(一)由近到远式

1.紧急状况的近期、微观和的对策,可以从不同的侧面和角度提出几条;

2.配套基础和硬件设施上;

3.思想观念上,领导重视,深化认识;

4.法律法规上的制定与完善;

5、制度或体制上;

6.宣传教育上。

(二)由远到近式

主要在顺序上作个调整,从宏观到微观,先本后标。

比如首先从思想观念与制度更新上。

三、申论写作的三大模式

申论文章的写作可以按照三大模式来:

总分式、三段式、层进式。

具体套路与谋篇布局办法在长河的内部讲义中会有一个详细的论述。

(一)总分式

先概括出总领句,先总说,再分说,结构上会显得更严谨些。

分说可以从不同的主体或不同的立场或不同的角度进行分门别类地阐述.也可以从宏观上区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各个层面.

(二)层进式

对文章整体按照逻辑关系进行谋篇布局,步步展开,层层推进。

一般是由表层进入深层,由现象进入本质。

(三)三段式:

这是最普通的结构,先提出问题,再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一个标准的范式,有破有立,述、评、析结合。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十大热点话题

热点话题一:

大学学风建设问题

热点剖析:

目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大部分都是在校或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这是公务员考试中的一个特定群体,而这个群体都是来自“大学校园”,所以有关“大学”的热点在申论考试中还是占有比较大的分量。

而学风建设目前是国内的一个被广泛谈论的热点,就其存在而言,学风弥漫于无形,却可观察于有形;

就其作用而言,学风不仅影响到当前的教学效果,影响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而且对学生能否成才都具有重要的不可忽视的作用。

所以这个点很值得我们留意。

(一)当前学风问题,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

(2)“不知道该学习什么”——学习方法的不得当,存在着被动灌输的倾向。

(3)“不想学习”——专业思想不稳定,存在厌学情绪。

(4)“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学习与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关系。

(二)学风问题形成原因的着力剖析点,建议考生可以重点从以下几个角度展开:

上述问题的出现不能简单是归结到某一个领域或某一个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思想,以及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对一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造成的冲击和扭曲,导致学风的衰退。

(2)造成学生不喜欢学习的原因,集中在“应试教育模式”、“教学方法陈旧”(比如很多的学科知识没有创新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部分教师教风、教德不好。

这几个点中,请广大考生剖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证地去分析看待,切勿片面地批判某一个点,而应该看待事物的各个角度。

(3)学生本身的问题。

这里主要是“高中学习模式与大学模式的差异化问题”。

部分学生在被动学习到主动求知的转变过程中,没来得及摆脱自身在高中时期的依赖心理,没有适应出现的诸多问题,致使产生畏惧学习的心理和心理落差加大,从而缺乏学习动力。

第二个原因,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建议考生可以联系“大学生就业难”这个点继续展开,当“努力学习”不一定能带来良好的就业时,这时候心理的落差是很大的。

(三)关于加强大学学风建设的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这里可以引用我国国策中的“以人为本”的原理,努力构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2)加强师德建设,端正教风。

制定切实可行的师德建设实施措施,把师德建设的指标与职称晋升挂钩。

(3)加大教学方法和教学机制的改革,研究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建立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机制。

(4)建立科学完善的学风监督评估体系,建立学风建设责任制和目标管理机制,提高学风建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5)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分制,增加学生学习的自由度,给学生更大的对专业、课程、教师、学习时间的选择权。

并通过大量开设选修课程、开放实验室,开设第二课堂,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有利的环境和条件。

(6)努力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

要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要多举办一些学术报告和讲座,在师生中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同时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各种学习竞赛、科技竞赛、学习研讨等活动,以营造学术氛围,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7)学校要组织有关人员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帮助学生营造良好学习习惯。

由班级的辅导员和班主任加强思想引导,由师兄师姐、专业教师或导师加强专业方面的引导。

(8)学生的宣传部门和有关的学生团体组织,要致力加强学风建设的舆论导向。

不能让社会上的一些不正之风影响同学们的学习动力和价值取向

热点话题二:

保险业的理赔难问题

目前在我国,保险业的发展问题很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维护和谐的社会氛围离不开保险业的健康发展。

目前的问题是,许多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在保险理赔过程中常感到“理赔难”,从客观上讲主要是由于保险合同专业性较强而保险公司或其代理人在投保时又未完全讲清楚;

从主观上讲,则是很多投保人并没有或没有足够知识认真通读和读懂保险合同。

不管其中的“谁是谁非”,这个问题的解决牵动着亿万国民的神经,对此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建议考生应该适当关注。

(一)请考生留意的是保险业的理赔难问题的核心焦点:

为什么保险公司喜欢“拒绝赔偿”?

(1)原因剖析:

这里关键是,部分保险公司在即使明知道自己该赔付情况下,保险公司还是会作出拒赔决定的。

因为在一系列的拒赔过程中,真正提起诉讼的保险消费者毕竟是少数,保险消费者诉讼的结果,最好的也就是全额赔偿,这对于本来就应该给予理赔的案件而言,保险公司也没有任何的损失。

因为保险公司“错误”(甚至是故意)拒赔,经济上几乎无损失,但对于投保者来说,维权的成本高且由保险消费者承担的情况下。

在理论上,对于不诚信的保险公司而言,很难杜绝保险公司这种为了经济利益而“故意”“拒绝赔偿”。

另一个关键原因是由于保险理赔具有极强的专业性,涉及到保险、保险法、保险医学等专业知识。

就对这些专业知识的掌握来讲,普通保险消费者同保险公司无疑存在较大的信息不对称的差距。

即使是具有专业知识的律师、医生、保险业的从业人员也难是保险公司的“对手”。

从全国范围上来讲,全面掌握保险、保险法、保险医学等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大都在为保险业服务,面对保险公司的拒赔决定,保险消费者自己很难独立解决,获得专业人士的帮助就显得必不可少了,但这一切都是要付出经济成本的,而很多保险消费者未必“有能力”或“愿意”付出这方面的经济成本。

这说明了“保险消费者”相对于“保险公司”处于一个“弱势的地位”。

(2)关键对策:

面对理赔难,监管部门、保险协会如果在制度设计上,使保险公司“故意”“拒绝赔偿”后,被证明是“不对的”,就要付出一定的经济惩罚的话,(比如,由保险公司承担保险消费者的维权费用),一定会有效地制约保险公司“故意”作出“拒绝理赔”的决定,因为作出正确的保险理赔决定是保险公司的义务,保险公司应该具备这个能力的。

另一方面,政府及有关的行业协会也可以加大对“保险消费者”的“专业咨询”,帮助解决“保险消费者”同“保险公司”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差距。

(二)关于保险业的理赔难问题的其他相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加大对偿付能力不足的公司、市场秩序较差的地区和违规行为突出的业务的查处力度

(2)进一步健全规范保险市场行为的制度措施,推进行业诚信建设,完善行业服务标准。

(3)大力加强制度建设,深入分析产生违规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和制度性因素,对现行法规制度、监管政策的薄弱环节和缺失点进行分析评估,及时提出有针对性的法律意见和政策建议,不断探索建立规范保险市场秩序、保护广大被保险人利益的长效机制。

(4)实监管问责制,对于在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方面没有依法履行职责、监管不到位,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损失的,要按照规定问责,增强监管政策的执行力。

(5)加大对保险知识的“全民化教育”。

热点话题三:

“民间艺术”的保护问题

近年来,随着民族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加强,“民族文化保护问题”已成为一个大的申论热点。

作为民族文化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的“民间艺术”,在人民网上曾有一篇很热的文章《民间艺术像珍稀动物每分钟都在消亡》,当时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可见“民间艺术”的保护问题作为“民族文化保护问题”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考点”,考察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因此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建议考生应适当关注。

“民间艺术”是中国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该问题的焦点,从全国的视角来看,关键是“民间艺术”变了“味道”。

现在的民间艺术只成了一个文化概念,许多品种都已经脱离了生活,成了感念旧时生活的一个怀想目标。

而那些与过去生活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民间艺术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消失,这之中反映了社会变化过程中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也影响到与之相关的一些表述形式的变化。

面对随时都可能消解传统的民间艺术,申论考试如果要考察这个点,请考生们将重点笔墨放在——“民间艺术的生存需要有与之相应的文化环境”上。

请考生在写该热点时,还要注意批判一些错误的思维,因为很多时候很多人会把“民间艺术”当成是一种“反映文化需求的摆设”,是一种“表现经济利益的幌子”,是一种“现代化生活方式的点缀”,这是错误的思维。

我们要保护民间艺术应该是站在一个更为宽阔的层面上,从保护民间艺术的文化环境入手,使民间艺术获得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一)关于“民间艺术”保护问题的相关对策,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将“民间艺术”纳入到专利法、商标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调整范围中,加强对“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

(2)建立“民间艺术”作品申报登记制度,建立全国性的“民间艺术”数据库。

(即利用现代的表现手段通过语言、文字描述、录音、录像、样本、模型以及它们的结合等方式将各种民间文学作品确定下来,建立相关的档案和文献纪录。

(3)政府要把“民间艺术”的保护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城乡建设规划,落实保护工作的专项经费,专门建立“民间艺术”的保护的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委员会,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和“民间艺术”的保护规划,建立以政府为主体、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民间艺术”保护机制。

(4)广泛开展宣传。

运用报纸、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大幅标语、墙报等多种形式,宣传“民间艺术”保护的意义、任务和作用,通过举办“民间艺术”展览等方式,鼓励社会各界踊跃参与“民间艺术”保护工作,营造良好的“民间艺术”保护氛围。

(5)实施鼓励民间艺人带徒传艺等措施,加强民间艺术的传承力度,培养一批新型的民间艺术传承者。

(6)通过科学论证,运用文字、录音、摄影、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多种方式,逐步建立“民间艺术”资料库、数据库等档案和网络服务平台,不断地收集“民间艺术”的实物,建设其专题博物馆。

热点话题四:

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

对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这是在制度层面上最热的一个话题。

以往在公务员的申论考试中也曾出现过“制度建设”方面的考题,所以在准备国考的过程中,广州新东方戴斌老师建议考生要适当准备“制度建设”方面的考题。

而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如果要考察,关键还是“农村领域”的制度建设问题。

这里我们要了解一下该问题的一些历史背景:

在1987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国农村村委会组织法》,之后在农村进行了一系列选举改革的试验。

由选举又引起了民主管理的变革。

这样在农村就发生了一系列的制度创新。

在这些制度调整当中,对农村影响最大的应该是选举制度。

1987年通过的《中国村委会组织法》,核心的问题是要“在农村实现农民的自治”。

(一)对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这里有几个重要的点,请考生在遇到该方面话题时要注意把以下几个点融合在文章中:

(1)应当体现人民的利益,考生在分析问题时应该要联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在制度建设应该建立各个不同的权力结构之间的一种制衡。

也就是村民大会和村民代表代表会对村委会主任是一种制衡,然后村党支部也是对村委会主任的一种监督。

(3)一定要从中国的现实出发。

很多人以为把西方的一些政治制度“直接”搬到农村当中来就可以了,体现一种制度化的理想。

这里一定要考虑到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样一个国情。

(二)关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的问题,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选举秩序混乱,选举程序有待改进。

国家法律没有制定破坏选举处罚措施,公安部门也很难认定是否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同时选举程序太复杂,时间太长,许多关键环节也有待进一步规范。

从选举村选委会、产生候选人到正式选举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直接影响到了群众的正常生产和生活,也给了贿选者、拉帮结派者以可乘之机。

(2)村委会决策不够“透明”。

一些民选的干部决策不民主、办事不公开。

在处理村里的重大事项上,很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和村民会议,造成决策失误,影响了村里的经济发展和安定团结。

(3)村务公开不够规范,缺乏有效的民主监督机制。

(4)农村严重缺乏人才。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的农村人才流入城市,使得农村人才匮乏。

另一方面,能成为村主任候选人,敢于竞选村主任的都是素质较高的村民,竞选村主任失败后,也就没有资格再竞选其他村委成员,这样就造成了人才浪费。

(5)农民群体存在文化水平低、民主素养差的问题。

目前,有两种倾向不利于村民自治的健康发展:

一是自私狭隘,政治冷漠,缺少对公共生活、公共利益的热情和关注;

二是不受约束的个人主义倾向,在追求个人利益时缺乏必要的契约与合作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人自由与公共权威的关系。

(6)受到传统旧意识的影响,村民自治的社会法治环境差。

由于受长期的专制历史影响,中国农民非常缺乏民主经验和民主习惯,不善于行使自治的民主权利。

(二)关于“基层民主制度的建设问题”的相关对策,目前全国各地都有许多“创新性”的对策,在这里结合国内的主流观点,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村民通过村务公开、民主评议村干部、村民委员会定期报告工作、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等制度和形式,监督村民委员会工作情况和村干部行为。

(2)依法推进信息公开,进一步完善农村事务议事会、听证会、矛盾协调会制度,同时规范运作机制,通过多种形式健全村务公开制度。

(3)健全社情民意收集反馈机制,探索建立村民民意信息网,开展农村社会调查,定期对从村人群开展分析研究,及时反映农民群体的不同诉求,切实提出解决方案和工作对策,推动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

(4)利用各种宣传载体,大力推进基层民主创建工作,开展各类讲座,普及创建知识和提高主动创建意识。

(5)选举程序要进一步规范和简化。

(6)注重规范决策监督机制,保证决策的有效性。

无论是决策过程或实施结果,都要采取一定形式或方式进行公开或公布,接受村民的监督。

坚持民主理财和财务监督制度。

(7)坚持村务公开。

切实把群众最关心、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作为村务公开的重点,适时公开经济及重要的经济指标;

公开财务收支情况;

公开计划生育指标、条件、名单和受处情况;

公开土地征地和宅基地审批情况要;

公开涉及村民的重大事务。

(8)各地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调大中专毕业生、选派机关干部到村任职等形式,充实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利用远程教育手段,对村干部开展依法民主治村、民主兴村的系统性教育培训。

(9)必须加强村民自治组织自身建设,加强教育、引导,提高村组干部和广大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民主素养,使其学会行使民主权利,保证村民自治规范运作和健康发展。

(10)加强农村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农村基层民主特别是村民自治的平稳推进营造良好的社会法制环境。

热点话题五:

“公益诉讼”

对于这个热点话题的讨论实际上源于2005年8月3日,因收取“进津费”,李刚博士状告天津市政工程局一案,开庭审理。

由这个案件开始,“公益诉讼”这个话题吸引着人们的眼球,成为时下很热的一个公众话题。

如果考这个话题,那么相对的难度可能集中在该话题的“专业性”上,因为公益诉讼是一个法学领域的名词。

这里我们首先就要稍微了解一下什么是“公益诉讼”。

“公益诉讼”,顾名思义,是指为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而提起的诉讼。

目前作为申论热点的“公益诉讼”,主要是指:

在现实生活中,公民以个人名义进行“公益诉讼”的行为。

因为这些事件往往会会被媒体和大众所关注。

然而,考生要留意的一个点是,目前大量的“公益诉讼”案件,是由负有公诉职责的检察机关提起的,公民提出的“公益诉讼”只是一个少数现象,这个点大家在写文章一定要分清楚。

而相关的人民群众提出的“公益诉讼”案例主要有三个:

(1)1998年,河南人葛锐为3毛钱公厕费将“铁老大”送上被告席。

因为这场官司,全国火车站地区的公厕都停止了收费,并推动了郑州市内实施公厕免费。

因此,其被冠以“郑州打假第一人”。

(2)2004年,山西人郝劲松发现,北京市地铁站内收费厕所没有发票,“没有发票就说明不交税,北京市地铁公司的这笔收入有漏税嫌疑”。

为此,他开始状告北京市地铁公司。

其间,郝劲松先后7次将国家税务总局、北京地铁运营公司、北京铁路局告上法庭。

最后,铁路局发文要求地铁内应准备发票;

北京市地铁公司被北京市西城区地税局罚款2.2万元,并责令整改地铁站内公厕;

郝劲松终于拿到了T513次列车长专程从北京送到石家庄的发票,送发票的负责人向郝劲松表示了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