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2123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07 大小:1.0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7页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7页
亲,该文档总共10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10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docx

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案

一教材分析:

单元说明选编目的及依据地层、化石、卵石这些名词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到的,学生对此也非常感兴趣。

对于地球及地层运动的知识,如:

火山、地震、风化现象等,作为探究的主题让小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去分析、去研究,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意识到地层变化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密切性,还可以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为此,我们遵循儿童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依据《科学课程标准》中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知道主要的能源矿产、金属矿产及其提炼物的名称;了解地球表面是不断变化的;了解火山喷发和地震现象;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等相关内容编写了《地球和地表变化》单元。

主要的相关链接本单元由《地球内部有什么》、《火山》和《地震》、《做一块卵石》、《各种各样的矿物》、《地表的变化》五课组成。

本单元之前,学生对地球的概貌已有了初步的探究和了解,从知识和能力上对本单元的探究活动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本单元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地球内部的构造、火山和地震现象、卵石的形成、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矿物以及地表变化等有关地球与地表变化等内容进行探究活动。

学习本单元之后,可以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地球外部及内部变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单元课与课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地球内部有什么》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内部构造,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火山和地震》一课,目的是让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认识火山和地震现象是如何发生的;通过《卵石的自述》,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各种各样的矿物》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上的能源矿产和金属矿产,认识它们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变化的地表》让学生认识地球的表面是不断变化的,各种自然力量和人类的活动都会对地表的改变发生作用,意识到保护陆地物质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探究:

1.知道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探究方法。

2.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实验。

3.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4.会查阅书刊及其它信息源。

5.能对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议,并与他人交流意见。

6.了解科学探究的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7.能从“这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等角度对周围事物提出问题。

8.能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比较和评价。

9.能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想知道爱提问。

2.大胆想象。

3.能够尊重证据。

4.愿意合作交流。

5.知道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6.善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7.不迷信权威。

8.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9.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发展带来好处,也有负面影响。

科学知识:

1.知道地球内部有炽热的岩浆。

2.了解火山喷发现象;认识火山喷发的原因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地球内部有什么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

2、通过制作地球结构的摸型,正确表达对地球结构的探索结果。

3、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愿意合作交流,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知道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能用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制作地球模型。

课前准备

熟鸡蛋、不同颜色的橡皮泥、地球内部的有关资料。

第_1_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同学们,作为地球的儿女,我们对于这颗养育自己的行星又有多少了解呢?

课下老师让同学们搜集有关地球的资料,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学生交流(板书课题)

 

活动一、地球内部有什么?

1、提出问题

我们已经知道地球是个大球体,它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2、猜想假设:

结合课本图,学生交流猜想。

3、教师提供音像资料。

小结:

地球内部有丰富的矿产,丰富的水源,温度很高,压力很大,分、丰富的天燃气。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三、实践操作与应用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活动二:

认识地球内部的结构特点

1、提出问题:

到底地球内部有什么?

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挖开地球看一看,对吗?

到目前为止,钻得最深的井,也只是1.2千米,如果把地球比喻成苹果,连表皮也没钻透呢!

2、学生分组交流收集的地球构造资料。

3、师生讨论:

科学家已经想到了钻探、地震波、磁力来研究地球。

假如让你研究,你会怎么做呢?

师生交流。

活动三、验证地球内部结构特点

1、放录像,看看与同学猜的一样吗?

2、结论:

地球由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地核,厚度不同。

3、地球不是球体,而是椭圆形像煮熟的鸡蛋。

4、小组设计实验方案,小组交流方案。

5、验证:

蛋壳相当于地壳,蛋清相当于地幔,蛋黄相当于地核。

 

1、自由活动做地球结构模型。

2、交流汇报。

 

谈一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地球内部有什么

地壳——蛋壳

地幔——蛋清

地核——蛋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六、教学反思

   本课讲述的是地球内部的知识,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探究这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课下利用所学知识自己制作。

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火山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器材设计火山形成的模拟实验;会查阅书刊和网络以及其他信息源;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

2.愿意合作交流,喜欢大胆想象;能从自然中获得美的体验;意识到火山既可以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来带来负面影响。

3.认识火山的成因;认识地球内部的构造及变化;了解火山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认识火山的成因及地球内部结构。

课前准备

课件酒精灯、番茄酱、土豆泥、火柴、三角架铁盒

第_2_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1、导入

新课

 

1.提出并确定研究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请你给大家推荐旅游的地点,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自由发言)

小结:

我们经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旅游也可以让我们增长知识。

今天老师给你们推荐一个旅游的好去处。

这儿不仅风景优美,而且非常具有研究价值。

下面让我们跟随镜头一起来欣赏吧。

(播放课件:

青岛市竹岔岛火山遗址,重点让大家看火山喷发后形成的火山石)

从画面中可以看出这儿曾经发生过哪种自然现象?

(火山

课前谈话内容为导入新课作一些铺垫。

又能引导学生在今后的旅游中学习科学知识。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2.推测火山成因。

喷发)对,这儿就是青岛市的一处火山遗址,大家看到的这个小池塘就是当时的火山口。

那么,火山喷发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火山。

(板书课题2.火山)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段火山喷发时的录像,仔细看火山喷发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情景?

(播放课件:

火山喷发时的情景。

课件内容突出火山喷发时岩浆喷出高度、岩浆的温度)

火山喷发是一种什么样的自然景象?

(学生发言描述,引导学生说出火山喷发时岩浆很热、喷出的高度很高)

看到这些情景,你能不能推想地球内部的情况呢?

(学生自由回答,学生说出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后,教师板书:

高温  高压)

好,依据以上我们掌握的信息,小组内同学商量商量,推测一下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交流)

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推测。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

地球内部压力非常大、温度非常高,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岩浆会不停运动,从地壳薄弱的地方喷出,形成火山。

充分开发当地课程资源,增加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以饱满的探究热情投入到后续的探究活动中来。

 

推测是科学的天梯,依据已有知识和自然现象推测火山的成因使本课教学设计更具思维深度。

不可否认的是学生在以往的科学学习和其他学习中已经对火山形成的原因有了了解,但是那些了解比较散乱,案例设计着重突出让学生进行有条理的推测

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通俗易懂的来研究火山是怎样形成的,以及火山的类型,分布。

学生积极性高,很成功!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3.指导实验探究

到底是不是这样呢?

咱们可以利用实验进行验证。

为了做好这个实验老师给你们准备了一些材料:

番茄酱、泡沫板、打孔器、酒精灯、三脚架。

看一下,利用这些材料能不能设计模拟火山形成的实验,这些材料分别代替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学生设计方案,教师巡回倾听学生的思路)

谁来代表你们组说一说你们的实验方案。

(学生汇报实验方案)

对于他们的实验设计,你有哪些补充意见?

(学生交流)

哪位同学再来完整的说一说实验的步骤,这些材料分别代替自然界中的哪些事物。

(可以指一位学生向大家作演示)

实验中,你认为还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学生交流,需要提醒大家泡沫板上的小孔要穿透,提醒大家注意实验安全,介绍隔热手套和湿抹布的用处。

请大家开始实验。

(实验时间为8分钟。

实验器材每四人一组,每组的实验装置为:

三脚架、圆口小铁盒、比小铁盒圆口略大些的泡沫板,加入白醋稀释的番茄酱、内径小于一厘米的打孔器、酒精灯、火柴以及湿抹布、隔热手套等安全保护设备。

向铁盒内加入番茄酱后,加热3至5分钟,番茄酱会从泡沫板上的小孔喷出)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

巡视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

4.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实验中,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学生自由回答)

为什么会发生这些现象呢?

(学生自由回答)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三、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火山的资料

现在,谁能准确地说说火山是怎么形成的?

(学生自由回答)

小结: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高温高压下的作用下,不断补充,压力也越来越大,岩浆遇到地壳薄弱处就会喷出爆发,形成火山。

 

研究了火山形成原因,我们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

课前,老师让你们搜集了火山的资料,请大家交流一下,看能解决哪些问题。

(学生交流资料)

(学生交流资料内容应该设计到火山的分布、利弊、种类、火山旅游资源。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提前制作幻灯片,让学生利用多媒体来展示自己的资料)

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关于火山形成原因的资料?

(学生自由交流,教师引导交流火山的分布、利弊、种类,并根据学生的交流内容适时播放课件)

对实验材料的改进可以使实验效果更加明显,经过学生设计、制作的模拟火山可以喷出岩浆,可以增加学生对科学学习的乐趣。

相信可以丰富他们的童年经历,甚至会令他们终生难忘。

 

案例设计可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和交流资料的能力,利用多媒体交流展示对学生来说不一定是多么难的事情,正如科学课程标准所说的那样,“低估儿童比高估更可怕”。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四、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活动

 

除了我们刚才看到的青岛竹岔岛火山风景之外,还有很多著名的火山风景,希望大家继续搜集有关资料,设计一份《火山旅游报》,也可以设计一份“火山分布图”,下节课我们再交流展示。

恰当引导学生课下进行拓展活动,充分体现科学教学的开放性,增强科学探究的兴趣,又能对科学知识进行梳理。

反思

本课设计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生动活泼地发展。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得到了尊重,群体性主体参与率高,学生真正体验了探究成功的乐趣。

整个教学过程的突出特点是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探究情感,精心创设探究环节,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地震

教学目标

1、了解地震的现象和和地震造成的危害。

2、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3、知道一些预测地震的方法,培养科学推理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地震发生的原因。

能解决身边发生的问题。

课前准备

课件搜集有关地震的资料,有关避震的小常识。

教师准备:

木棍,毛巾,(每组各一个)

第_3_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

 

谈话导入新课

师: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火山,知道在火山喷发时常伴随有地震。

(板书地震)关于地震,你都知道些什么?

学生交流汇报与地震有关的知识。

师:

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现象,和我们人类有密切的关系。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有关地震的问题。

 

活动一:

交流搜集到的地震资料。

师:

同学们搜集到了许多有关地震的资料,那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你们搜集到的资料。

学生交流讨论

汇报交流

师播放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影像资料

师:

看完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生:

地震的破坏性太大了。

生:

地震时太危险了,太可怕了。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三、拓展创新

 

四、板书设计

 

活动二:

探究地震的成因

师:

地震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呢?

同乡们你们猜一猜。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生:

我认为是地下的岩石发生了问题。

师:

发生了什么问题?

录像中有没有新的发现?

生:

可能是岩石断了。

活动三:

地震来了,我们怎么办?

阅读资料卡:

避震小常识

思考:

如果我们正在教室里上课,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正在家中睡觉,突然发生了地震,应该怎么办?

小组讨论(教师参与其中)

汇报交流

大家的收获可真不小,关于地震的预测以及地震的前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继续你们的探究。

 

地震

1、地震是如何形成的?

2、地震来时我们应做好哪些自救?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学生查阅资料,来探究地震形成的原因,学会地震来时如何自救知识。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做一块卵石

 

教学目标

1.掌握风化的科学概念,了解风化对岩石的作用;通过推理得出卵石形成的原因;初步认识各种自然力量对地表的改变作用。

2.用简单的材料进行风化作用的模拟实验。

用简单的材料做一块卵石,进行大胆想象推理得出科学结论。

3.体验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的重要性;愿意合作交流,能从欣赏卵石中获得美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

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

猜想推理验证得出大自然中卵石形成原因的结论。

课前准备

教师演示材料:

课件、卵石学生实验材料:

砖块、页岩、锤子、有盖的大口瓶、水、镊子、酒精灯、火

第_4_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一、谈话导入新课

1.谈话:

同学们见过卵石吗?

在什么地方见过?

展示与交流:

1.学生把带来的卵石在小组内进行欣赏和观察。

2.交流卵石的样子、颜色、特点。

卵石无棱角、圆滑、有花纹、很硬……3.课件展示:

美丽的卵石

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先欣赏自己带来的卵石,进行观察交流,然后从教师的课件中认识雨花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2、探究卵石成因

 

(2)探究卵石形成的原因。

 

(三)做一块卵石

 

三、课堂总结

2.谈话:

看到这些漂亮的卵石,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说吗?

(师板书:

卵石)(学生提问题:

卵石从哪里来的、卵石为什么这么圆、卵石是怎么形成的、是谁制作的卵石……)

3.小结板书课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真好,说明我们非常喜欢卵石,并想进一步探究卵石。

对吧?

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究卵石的形成过程,自己动手做一块卵石,好吗?

(板书课题:

做一块卵石)

(一)认识风化作用

1.引导学生猜测:

形成卵石的石块是从哪里来的呢?

(山上或岩石上掉落的)

山上或海边巨大的岩石,是怎样变成小块石头的?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板书:

温度、风、植物、水等

2.研究温度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谈话:

卵石的形成真的与温度有关吗?

学生设计模拟实验。

课件出示实验提示:

按照实验操作要求使用酒精灯;

反复加热和冷却页岩;

注意观察页岩的变化。

学生领取实验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参与学生会实验并指导。

学生交流:

反复加热、冷却的过程中,页岩会裂缝或者破碎、掉落。

3.除了温度,植物、雨水、风等自然力量对岩石也有破坏作用。

(课件展示温度、植物、雨水、风等对岩石的影响。

4.归纳什么是风化。

(板书:

风化)

5.小结:

出示图片,正是因为有风化作用,高山上的很多岩石经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就会破碎变成小石块滚落下来。

得出:

小资料(风化作用)并展示自然界受风化作用出现的自然景观和泥石流等。

1.谈话:

被风化的岩石变成了小石块,这些小石块与卵石有什么不同呢?

(引导学生回答并提出问题:

小石块又是怎样变成卵石的呢?

2.学生讨论、交流。

3.谁能完整地说一下卵石是怎样形成的呢?

4.学生说出卵石形成过程,教师注意提示补充。

5.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归纳总结:

山上或海边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小石块脱落下来,在雨水的冲刷(板书:

冲刷)和风的作用下,被搬运(板书:

搬运)到河道或海里,河道或海里的小石块在水流的作用下互相碰撞、摩擦(板书:

摩擦),经过长时间的水流冲刷、磨圆,棱角没有了,表面越来越光滑,最后变成了卵石。

1.过渡:

根据卵石的形成,能用老师为大家准备的材料做一块美丽的卵石吗?

教师出示做卵石需要用到的材料:

砖块、锤子、有盖的大口瓶、水。

2.各个小组根据实验材料讨论制定实验方案。

3.请一个小组交流实验方案,其他小组适当补充共同完善实验方案。

4.课件强调注意事项:

使用锤子的时候要注意安全,别伤到自己和其他同学;

做完实验后,将材料收拾好放入材料袋。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展示交流:

小组长利用实物投影展示自己做的卵石。

教师适时板书:

破碎、磨圆、卵石

通过这节课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同学们课前对卵石提出的问题解决了吗?

 

石等卵石,容易激发探究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四、拓展活动

同学们,还是老师手中这块卵石,它再过几千年、几万年甚至几亿年以后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沙子)

板书

设计:

做一块卵石

岩石——→(风化、破碎)——→搬运(冲刷、摩擦、磨圆)——→卵石

教学反思

本课引导学生探索卵石的形成过程,学生能大胆猜疑、验证、最后得出结论效果较好。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各种各样的矿物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能源矿产,以及探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2、了解能源矿产的开采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认识煤、石油、天然气等都属于能源矿产,以及探究它们是怎样形成的。

了解能源矿产的开采方法。

课前准备

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课件;能生产"石油"的植物图片。

学生搜集的相关资料。

第_5_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知

提问:

同学们每天要吃饭、喝水,用什么来煮饭、烧水呢?

(学生根据经验交流。

师小结:

把生米做成熟饭、把生水烧开都需要能量。

煤、煤气、柴火、天然气等在燃烧时都能提供能量。

提问:

开动汽车、火车、飞机等交通工具需要消耗什么呢?

(学生根据经验交流。

师小结:

汽油、柴油燃烧时也能提供能量,它们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

像煤、天然气、汽油等等能够提供能量的物质资源,我们把它们都叫作能源。

人们的生活、生产、科研都离不开能源。

今天我们一起研究能源矿产方面的知识。

 

(1)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师:

关于能源矿产,你想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

生1:

能源矿产是怎样形成的?

(2)指导学生认识能源矿产的开采方法。

①教师引导谈话:

人类之所以是"万物之灵",最重要的是因为人类懂得运用工具,因为人类懂得追求更美好的生活,能够运用智慧从事各种各样的活动。

那么人类是怎样利用智慧和力量开采煤炭的呢?

请随着图片和文字来一次"地下之旅"吧!

②学生利用自己搜集的资料,分组进行研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三、拓展提高

 

四、课堂小结

 

五、板书设计

写一份倡议书或办一份小报,倡导保护能源矿产。

 

谈一谈本节课有哪些收获?

各种各样的矿物

金属矿产

矿产:

非金属矿产

能源矿产

煤的形成

 

让学生有新鲜感,勇于探究新知

教学反思

本课是研究各种各样的矿物,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活、生产、科研都离不开能源,要珍惜资源

级索姚庄小学课时教学案

课题

地表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源;能面对地表改变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喜欢大胆想象;意识到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

教学重难点

了解化石的形成过程,并能根据化石判断相关的环境信息

课前准备

搜集自然力量和人为力量对地表形态影响的相关资料;

实验材料:

喷壶、沙盘

第_6_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二、合作探究新知

 

播放一些火山、地震、海啸、山崩或雪崩、山洪和泥石流等视频资料以及不易被人们觉察,如湖泊沉积作用,地表的沉陷,海岸的变迁,河流的冲刷等方面的图片资料或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观看,让学生进行"比一比,有什么发现"

教师通过课件出示一个6500万年前和现在地球海陆分布图,让学生观察海洋与陆地的分布情况。

问学生:

地球表面是一成不变的吗?

猜想它以前会是个什么样的?

并由此看能发现地表演变过程。

讨论:

你们知道"沧海桑田的故事吗?

传说中国古代有个叫麻姑的仙女,曾经多次看到东海变成桑田。

你认为沧海能变成桑田吗?

你能提供出证据吗?

提出化石的概念。

请思考这几个问题:

1.我国科学考察、登山队在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区的岩石中发现了含有鱼、海藻、海螺等海洋生物的化石,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2.近年来,人们发现在台湾海峡海底的某些地方,分布着古代森林的遗迹,反映了此地带在过去是什么状况?

总结:

这些事实说明今天的地表形态,都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变而成的,现在仍在不断变化着。

 

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教学过程

环节

初案

设计意图

三、拓展提高

 

板书设计

教师提出问题:

面对我国地表现状,你们有什么想法?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一份保护地表的倡议书或办一份保护地表的手抄报。

 

地表的变化

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

化石

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建议合理开发地球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反思

本课使学生知道地球表面不是一成不变,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建议合理开发地球。

 

第二单元教学

一、教材分析

声音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的。

他们用声音表达自己的意愿,靠倾听来认识世界,本单元就是以声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让学生经历各种探究活动,理解和认识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要通过一定的物质,怎样能听到声音,并初步认识声音的大小和音调的高低,了解噪声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本单元由《声音的产生》、《谁能传播声音》、《怎样听到声音》、《各种各样的声音》、《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五课组成。

《声音的产生》主要让学生通过回忆、制造声音来感知各种声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的秘密;《谁能传播声音》重点研究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传播方向是向着四面八方的;《怎样听到声音》主要研究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并知道耳朵的卫生保健知识;《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学生初步认识影响声音大小、高低的因素,并认识超声波和次声波;《噪声的危害与防治》重点认识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从而提高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