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2255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瑶族导游词优秀word范文 16页文档格式.docx

荔波是一个天然氧吧,森林覆盖率达到56%,你们到这里来,也是一次洗肺的健

康之旅,不妨眼睛眺望窗外,到处都是青山绿树,走一步是一幅画卷,空气清新,带有香草

味,沁人心肺。

至于玩水,那是必玩的了,到荔波不玩水,终生要后悔。

你可以在鸳鸯湖荡

舟戏水,在水上森林赤脚穿林踏水,到水春河漂流?

?

水春河漂流急浪滔天,飞驰而下,就像

李白诗句里描写的那样,“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有惊无险,刺激,震憾。

们荔波有句俗话:

“洪湖水浪打浪,不到水春河漂流,不划算”。

荔波的山和水是荔波人民用

心爱护、保护,留给世界人民共享的,来到荔波的人都快乐而来,幸福而去。

荔波有一首歌

非常美,用来赞美荔波的山水的,我唱给大家听:

“水在山中绕,树在水中摇,一片石上的森

林葱茏也妖娆,树在石上长一片石上的森林,挺拨向云霄。

”荔波县是一个比较小的县份,人口只有17万人,县城有四万人左右,主要是布依族、水

族、苗族,还有少量的瑶族,各个民族的服饰都不同,从穿着上可以辨别是哪个民族的。

里虽然是少数民族山区,却出了个了不起的人物,那就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在南湖游

船上与毛泽东一起开会,年龄最小的水族青年邓恩铭,他父亲在荔波县城开药铺,母亲是打

豆腐卖的。

邓恩铭小时候是最听话,最勤奋的孩子,天刚刚亮,就帮母亲磨豆腐,16岁到山

东省立中学读书,参加革命,由于叛徒出卖,1931年在济南英勇就义,年仅30岁。

邓恩铭

是荔波人民的骄傲,县城中心位置还有邓恩铭故居,我们可以到里面去参观一下,了解烈士

不平凡的人生经历。

在县城北部有一个喀斯特自然展示馆,里面集中动物、植物、地质概况的标本。

荔波这

个喀斯特保护区,可以说是一个动植物的基因库,其它地方找不到的动植物的种类,在这里可以找到,因此,荔波也是几所大学的动植物标本采集

地。

每年六七月份,他们都要到荔波来考察研究。

各位旅客,希望你们多留心观察一下,把

这些奇妙的图片带回去。

荔波民族节日较多,几乎每个月都有一个节日,这里特别给你们介绍几个。

例如布依族

有四月八斗牛节,这是布依族人劳动之余,斗牛取乐,愉悦心情。

这一天,男男女女、老老

少少穿上亮丽衣服,手提竹篮,盛上花糯米饭到山上集会。

老人在一起谈谈生活的闲事,青

年人则谈情说爱,山上到处都是人群。

水族是过卯节,也称为“东方情人节”,每年的六月份

左右,青年男女到一座山坡叫卯坡集中,身着盛装,男女对唱,如果情投意合,便能唱成一

家,如果你会唱水歌,也可以到那里去找对象,现在给你们唱一首水族情歌怎么样!

“?

啊”来到了荔波,就到了一个酒肉窝,荔波人爱吃,也会吃,荔波女人喝酒是荔波夜景的一

道风景线,男人不是女人的对手。

在荔波,有许多值得推荐的特色食品:

樟江河鱼、水源不

一样,地表的矿物质不一样,鱼质和味道就别有风味,值得一尝,还有水蕨菜、干笋,是天

然的绿色食品,还有酸肉,不知道你们是否喜欢,用生肉和酒、盐搅伴,把花椒等佐料、混

合在一起,放到坛里,腌制半个月就可以食用了。

除了吃的,别忘带一些特产回去,荔波少

数民族自己制作的土花布,纯棉,纯手工制作的,可以逢制衣服、裙子,当作床单更适用,

吸汗性强,冬暖夏凉。

梅桃毛尖花是中国名茶都匀毛尖茶的茶园基地,茶质优等而高贵,是

最好的馈赠佳品,樟江蜜柚、青梅酒,还有干笋,都可以带回去?

荔波景点有:

邓恩铭故居、喀斯特自然展示馆、茂兰原始森林、洞塘万亩梅花、红七军

板寨会师旧址、大七孔、小七孔风景区、水春河漂流,从县城出发向南面走27公里就到大、

小七孔风景区,一路上可以感受荔波田园风光。

现在来到了拉鱼布依寨,布依族人的居住条件好,家家都是小洋楼。

过去可不是这样的,

他们以前住的都是木制的吊脚楼,共三层,下层牛马圈,中层是人居住,上层储藏粮食。

于南方气候湿润大,吊脚楼透风性好,便于晒挂粮食。

这种房子有个缺点,风吹雨打朽得快,

造价成本高,又不防火。

荔波政府为了保护生态,不能砍伐树木建房,所以改为砖混结构,从这些村寨的建筑看,

中国实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真是好。

现在我们正穿过朝阳镇街上,这是荔波县的一个镇,这个镇布依族多,这里水源好,素

有“荔波小江南”之称,称得上鱼米之乡,水果之乡,荔波生产的水果80%都产自这里,他

们的智慧与幸福,得益于樟江河。

翻过前面这座山,就是广西,这里是贵州与广西的交界,对面就是瑶山民族村寨。

这里

有一个少数民族瑶族,瑶族分布在荔波有两种,有白裤瑶,因为穿白色裤子的叫白裤瑶,而

在另一个叫佳荣的乡镇居住的叫青瑶,因为衣着是青色的。

瑶族有一个共同特点,过去几乎

是以狩猎为生,居住在山上,水源少,又不擅长水稻种植,生活比其它民族的贫困、艰难,

近年来由于国家惠民政策的倾斜,给他们盖房子、技术支持、各种优惠条件,他们的生活越

来越好。

关于男女婚恋方面,白裤瑶和青瑶则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瑶族人结婚比较早,男的

十四五岁,女的十二三岁就结婚成家,而且性比较开放,是对本民族开放,对外人或其它民

族相当保守,甚至不说话,白裤瑶近亲结婚比较多,舅家有一个男或女孩,姑妈有男孩或女

孩,必须先征求对方要不要,如果不要才嫁出去。

由于近亲结婚非常严重,所以身材比较矮

小,被外人称为“东方印第安人”。

白裤瑶有一种舞蹈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猴鼓

舞,模仿猴子的动作和姿势,令人赏心悦目。

白裤瑶青少年热爱的体育运动是“打陀螺”,只

要有闲时,就玩这项运动,曾代表贵州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获得很多奖项,为贵

州争了不少的荣誉。

青瑶的婚恋别有一番风趣,女孩到出嫁的年龄时,大约十五六岁,家里

就安排一间闺房,女孩子的床头就凿一个小洞,到半夜,喜欢上这个女孩的男子用小木棍挑

逗女孩,如果喜欢就把小木棍从洞里拉进去,打开大门,接到火堂边,促膝谈心,到天亮才

离去。

通过几晚的交往,感情甚厚,老人给他们举行结婚礼仪,就成一家人了。

如果女孩不

喜欢,就把小木棍推出去,男孩就到其它家去了。

b:

这条河上有一座古石桥,因为结构是七孔八墩,而得名叫大七孔桥,这一带也叫大七

孔风景区。

据县志记载,大七孔桥是由当地一个绅士富人捐资修建的,又称“万善桥”,于

1847年动工,历时七年时间建成,是贵州通向广西的商旅要道。

在这座桥上曾演绎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清朝末期,应该是1896

年前后,这个村寨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姑娘,叫莲花,与自己的心上人刚结婚不到半个月,丈

夫就外出经商,后来做了一个小官。

以前,两人在桥上许愿,还唱了几首誓情歌。

男:

十七十八哪家娘,眉清目秀好模样。

若是得妹同家住,刀山火海也敢闯。

女:

妹十七来哥十八,十七十八正好玩。

三四月间下大雨,哥找犁来妹杠耙。

来去娘嘿来去娘,来去跟哥做一双,妹你大胆跟哥去,保你活像贵妃娘。

赶场吃酒

带你去,吃穿不用你来忙,绫罗绸锻任你选,美味佳肴随你尝。

女:

讲起来连就连,不给哪个打翻盘。

不给哪个打翻悔,哪个翻悔走少年。

从今往后齐

约定,我俩约定六十年。

哪个五十七年走,奈何桥上等三年。

新郎离开后,莲花勤俭持家,悉心料理老人。

谁知八年后,丈夫回来了,带着另一个女

人和儿子回来,要把莲花赶出家门。

莲花带着自己当初的嫁妆,站在桥上唱着悔恨歌与伤心

歌,天微亮时,投江自尽。

这个故事有点像杜十娘,但是不是歌女,而是农家女子。

直到今

天,这一带人还在传唱莲花投江的凄美故事,劝诫那些负心汉,要坚守爱情。

这条河叫着梦塘河,当地人称为打狗河,河边的居民靠打渔为生,寄托丰收梦,也寄托

着对亲人的平安梦,它的名字是这样来的。

这条河上游是暗河,有几十里的岩石水道,河水

清凉、干净,可以饮用。

沿梦塘向上行,眺入我们眼帘的是高大险峻的山神峡,它的形状像

怪异的神,震慑世间的邪恶,如果谁的心灵不轨,到山神峡下总是虚颤几分,缓步向前,大

约一公里左右,就遇上恐怖峡,如果你站在栈道上大声喧哗、呐喊,两岸绝岸上就有砂石飞

落下来,令人心惊胆战。

古时,此处是人类向天祈福的圣地,有人大声喧哗是对上帝的不敬,

天神就发怒使山体都震动,叫做“天神恼怒”,因此得名为恐怖峡。

虽然恐怖,这里是摄影爱

好者的天堂,请拿出你们的相机,捕捉难得的瞬间。

往前走,是在河上摇摆一百多年的吊桥。

这座桥是当地老百姓为了通往篇三:

清远精品

导游词

清远概况导游词

清远是一个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最早的名字叫中宿县,因为境内有秀美的中宿峡而

著名。

于汉朝改名为清远郡,清远一名由此而来。

早期归韶关管辖,1983年划归广州,为清

远县,1988年撤县建市,从一个粤北山区一跃成为广东省占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占地1.9

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深圳那么大。

清远市位于广东省的西北部,南靠广州,佛山,北倚湖南,东邻韶关,西接肇庆,广西。

是粤北山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距离广州市60多公里且全程高速,交通十分方便。

且山川秀美,

人杰地灵。

以前人们说清远清远,清贫而偏远,但是现在清远清远,清新而逸远啊!

201X年2月28日清远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要有三大旅游资源:

一游山,二玩

水,三赏民族风情。

那么山就有:

飞霞山,英西峰林,万山朝皇。

水还分冷热,冷水就是小

北江,漂流等,热的就是众多的温泉。

民族风情包括连南瑶族篝火晚会,三排摇寨等。

宫拉。

五县就是清新县,清新县是清远市最富有的一个县,拥有一个全国唯一的以温泉

为主题的国家四a级旅游度假区,还拥有全亚洲第一个滑草场,每年接待游客200多万,因

而也成为全清远的首富了。

还有就是阳山县,这里可是九分石头一分土,一顶草帽一分田。

第三个就是广东省第一支矿泉水的产地佛冈了。

另外两个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县:

一个是连山

瑶族自治区,另一个就是广东省唯一一个脚踏三省的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区。

一区就是青城区

了。

清远飞霞景区导游词

各位团友:

看完飞来峡江景区,我们就来到飞来古寺景区参观,这个飞来寺位于飞来峡北岸,靠近

飞来峡出口处。

飞来寺为岭南著名的三大古刹之一,相传它从安徽舒州飞来此地,是一个充

满着多种神奇传说的名寺,它与韶光的南华寺、肇庆的白云寺为同一朝代所建,所以称它们

为“岭南三大古刹”。

飞来寺始建于梁武帝普通元年(公元520年),距今巳有1400多年历史,是岭南三大古寺之一。

古寺周围有闻名全国的“帝王读书台”

东坡亭等古迹。

寺院后山上还有九级飞瀑、慈云殿、峡山亭台与奇径、归猿洞、临江台,以

及道家七十二福地中的第十九福地遗址等十多个景点,其中第十九福地是俯瞰飞来峡壮丽风

光的上佳地点。

临江台石主要包括秦将钓鲤台石、东坡钓矶石、中宿分潮石、葛坛炼丹石、

达摩谈经石等带有名人姓氏的石头景观。

可惜1997年5月的一场出洪暴发,将主殿冲毁,似乎在印证佛家“有来有去”的偈语,

令这里又多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现在正按原貌修复寺院,不久又会香火重盛了。

寺院侧

面有临江石台,当年苏东坡皆在此观江垂钓,是领略江景的好地方;

对岸的凝碧湾,一湾碧

水,翠竹摇曳,渔翁撒网、鸬驽插水,寺院钟声、虽响犹静,充满了自然韵味。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是飞霞古洞了,飞霞古洞位于飞来峡北岸黄牛坑山上,从飞霞码

头到飞霞洞,既可乘汽车沿盘山公路直达,亦可循山间古道拾级而上。

飞霞洞为儒释道三教

合一的场所,始建于1911年。

是全国为数不多、岭南地区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圣地,

是广东省最大的古建筑群,古洞内奉儒、释、道三教祖师及诸仙佛,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

米。

享有“小布达拉宫”之称,周围古树参天,霞气缈缈,是避暑的胜地。

考试大论坛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藏霞洞。

藏霞洞位于密林深处,幽谷之中,与飞霞洞相邻。

藏霞洞是

一座先于飞霞洞数十年的洞观。

据记载,藏霞洞建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

相传当时湖北祖师陈复始云游到此地,十分欣赏这块“金

龟背上有形迹,仙鹤回头两相抱”的地方,原来由清远人林法善

法师集资动工兴建,至同治

九年竣工,总建筑面积为1.3万多平方米。

藏霞的命名,据说是因为天空中的云霞飘到这里

便很少流动,且经久不散,故此称为“藏霞”。

这里时常在上午和黄昏时分,庙宇空屋便深藏

于虚无缥缈的云雾之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站在藏霞古洞的大门,看到的是道教的王灵

官的神像。

他后面两边各有一颗百年树龄的桂花树。

每逢深秋花季,这里挂满金黄色的桂花,

而且香飘四溢,里面还供奉有道教的神仙吕洞宾。

前面还有道教中的柳、樟、榆三位神仙,

故叫“三仙宝殿”。

站在三仙宝殿前放眼四周,左是狮山,右是象山,对面是螺星岭。

来源:

考试大

我们一起来游览三霞中的最后一霞锦霞禅院。

锦霞禅院位于飞霞、藏霞两洞下方之间,

与飞霞、藏霞鼎足而立。

它的前身叫“壶天少驻”,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原是创建

飞霞洞时,道诈麦长天建飞霞洞时暂住之所。

飞霞洞建设工程全面竣工之后,于民国二十二

年(1933年)改建为禅院。

这里四面环山,每天只有正午前后可获得较多的阳光照射,加以

树木荫翳,环境非常清幽。

由于周围种有很多花木,如桃、李、梅、紫荆、玉兰等,在春暖

花开时节,到处繁花锦簇,灿若明霞,故称锦霞。

禅院前面,有条溪涧横过,每当阳春三月,

桃花盛开,溪水长流,因而锦霞禅院又称桃花村。

现在村前门楼上刻有一幅楹联“桃花蟠结

千秋果,源水潆洄十里村”。

所描述的就是这里的决佳绝妙的秀丽景色。

据说当年飞霞洞建好

之后,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最后一个景区孔圣庙。

孔圣庙坐落在飞霞北江岸边的洞口广场,占

地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千平方米,由牌坊、孔圣殿、名贤殿、碑廊和陈列馆组成。

篇四:

民族村导游词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大家到云南民族村观光游览。

今天,各位来到云南,很难走遍云南的村村寨寨,所以,游览云南民族村便能在短时间

内看到云南民族风情的缩影。

云南民族村,位于距市区8千米处的滇池之滨,占地1340亩,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等

风景名胜区隔水相望。

它集中展示了云南各民族自然村落式民族民居建筑,集民族风情,音

乐舞蹈,宗教文化为一体,容峻山秀水,玲珑景致为一园。

自1992年2月18开村以来,云

南民族村已建成开放了傣,白,纳西,佤等13个民族村寨。

相信村寨中每一个景点都会给你

留下深刻印象,使你留恋忘返。

各位朋友,一进大门我们看到的这个景致叫“白象迎宾”。

大象在傣族人民的心目中是吉

祥的象征,白象迎宾,就是给大家一个吉祥的祝福。

大家看,远处那一座被碧水绿树包围着的白塔。

白塔是傣族村的象征,让我们先到傣家

寨游览。

人们习惯上把居住在水边的傣族称为水傣。

把居住在山地的傣族称为旱傣,又根据

服饰把元江河谷地区的傣族称为花腰傣。

而民族村的村寨则以最具特色的水傣为主。

大家听,傣家小卜哨,小卜冒们为大家奏起了迎宾曲。

走进寨门,请大家沿着这条红色小路参观傣族村。

右边是一尊金色的佛像,表明了傣族

人民的佛教信仰。

傣族除了信仰小乘佛教外,还信仰原始宗教。

在这尊佛像的背后的一幢小

型竹楼里,供奉着傣族的寨神。

由此,可看出傣族宗教信仰的多元化特点。

请大家往左边看,这便是傣家的竹楼。

竹楼的形式为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建筑常见于中

国的南方地区,其特点是凉爽防潮。

请大家随我上楼参观。

楼上右边是卧室,中间是客厅,

厅外有凉台。

傣族认为自己的灵魂和家神都在卧室里,外人来了会打扰家神,摄走灵魂。

以傣家的卧室外人是不能进入的。

竹楼的客厅内置有火塘,内有三脚架。

在云南的少数民族

生活起居中,火塘占有很崇高的地位,从而形成了神秘的火塘文化。

下了竹楼往前走,一路

上经过工艺楼,风情楼,风味楼。

现在,在我们左边的这幢有塔尖的高大竹楼就是傣族的佛寺。

傣族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

俗称小乘佛教。

进入佛殿内,大家可能发觉她与我们常见的大乘佛教的佛寺不同。

大乘佛教比小乘佛教

更具宗教色彩,它把释迦莫逆神化,而且认为三世十方都有佛,所以,大乘佛寺的佛像高大

庄严,且数量多。

而小乘佛教仅将其奉为始祖。

因此其佛像与现实中的人相似,佛像也没有

那么多。

所以大小乘佛教的佛殿格局也就不尽相同了。

在修行方式上,大乘佛教主张除出家

的僧尼外,还要有大批的居家教徒,在这点上,大乘佛教更居世俗化。

小乘佛教要求男性信

奉者必须出家,所以,云南傣族地区的男孩子都要到寺庙里当一段时间的和尚,学习宗教和

文化知识。

出了佛寺,我们看到路边的这座别致的小塔厦,这是傣家的水井。

傣族人民对水有着特

别深厚的感情,在他们的心目中,水是十分圣洁的,因而对水井也就特别爱护。

中国人民邮政曾发行过一套题“傣家建筑”的邮票,其中就有傣家的水井。

水井对面是钟亭和泼水

亭,这些建筑都与傣族的一个十分有名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有关。

泼水节是傣族家最隆重的节日,她是傣族辞旧迎新的盛大节日。

在傣历六月中旬,身着

盛装的傣族姑娘们在欢乐的象脚鼓与芒锣声中,跳着柔媚的孔雀舞。

其间,伴着婉转的歌声,

水也将悄然洒落在你的衣服上。

你可不要躲开哦,这是傣家的吉祥水,湿透全身才能幸福终身,50年代,周总理就曾不

远万里来到版纳参加傣族的泼水节,可见国家伟人对少数民族的关心。

这一事件,在题为“周

篇二:

必背瑶寨地处乳源瑶族自治县城东北54公里的崇山峻岭中,距韶关市区56公里。

因有小山形如鳖鱼背,故名“鳖背”,由于“鳖”字笔画多难写,讹为“必背”。

必背之前16公里处,是黄龙风景区。

这里群峰滴翠,层次分明,山水如画,美不胜收。

黄龙风景区是石英砂岩的高山峡谷地貌,奇峰、绝壁和怪石形成各种景观,有黄龙、黄凤、神女问金龟、酒壶石、笔架峰等许多奇特的自然景观。

必背瑶寨依山而建,有别致的树皮房、竹房,依山临涧的吊角楼别具一格。

必背是旅居美国、泰国、法国、缅甸、老挝等地的瑶族发祥地。

居住在这里的6千多瑶胞是瑶族的一个分支,属过山瑶。

瑶区除瑶语外,客家话也通用。

瑶胞穿戴自己刺绣的彩色图案服饰,男女能歌善舞,以山歌传情示爱。

他们热情好客,用甘甜的瑶山茶、清香味美的竹壳饭和自制的瑶家水酒待客。

游览必背瑶寨,可欣赏美丽的瑶山风光,领略古老而奇特的瑶族风情。

广东省博物馆导游词·

欢乐谷导游词·

白云山导游词·

光孝寺导游词

篇三:

湖南导游考试:

瑶族古都千家峒导游词

大家好!

欢迎来到瑶族古都千家峒!

(峒标)千家峒位于县城西北,地处著名五岭之一的都庞岭群山连绵的三峰山下,东北毗邻道县,北面交界广西灌阳县。

境内重峦叠嶂,集山青、水秀、林幽、瀑美、洞奇、泉温于一体,自然风景,美不胜收。

气候春华秋实,夏雨冬雪皆成胜景,日娇月媚,晴好雨奇时时迷人,是您了解瑶族风俗,饱览山水风光,进行野外探险的绝好去处。

今天,我将陪同各位朋友游览千家峒峒标、穿岩、古战墙、千家峒瑶族展厅、大泊水瀑布、大溪源民俗村五个景区,并将乘车贯穿下峒与中峒,欣赏鸟山、马山等神奇地貌。

现在,我们身后的雕塑就是千家峒峒标,它由瑶族长鼓和十二节牛角组成。

在雕塑基座前后分别有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和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的“千家峒”题字。

为什么会用“长鼓”、“十二节白牛角”构成峒标图案呢?

长鼓是瑶族同胞最喜爱的一种舞蹈器具,在祭祀和重大的节日庆典活动中都少不了。

相传瑶族始祖盘王一次上山狩猎,不幸被野羊撞死在空桐树下,野羊夭夭逃生。

盘王六子闻讯赶来,含着悲恸,奋力追捕,终于猎获野羊。

为泄父仇,他们砍空桐树做成鼓身,用羊皮蒙面制成长鼓,击鼓起舞而祭盘王。

长鼓其实就代表着对盘王始祖的怀念。

至于“十二节白牛角”,就不得不提到在700年前的那场“千家峒覆灭之战”。

据千家峒古书记载和瑶族民间传说,元代大德年间官府发现千家峒后,多次派粮差进峒催交粮税。

粮差被好客的瑶民留下,热情款待,每户瑶胞家做客一天,一千户就将近三年。

这样连续二、三年不见粮差归来,官府以为粮差被瑶人杀害,于是派都头刘名卿统兵数万,于道州容罗岭扎营,永明、灌阳与千家峒交界处亦有官兵把守住隘口,呈合围之势,欲剿灭千家峒瑶民。

瑶民仓促应战,败下阵来。

在逃离之前,全峒瑶民在罗坪庙聚会,将一支白牛角锯成十二截,十二姓瑶民各持一截,约定五百年后,合扰牛角,重聚千家峒。

在此后的七百年间,瑶族后裔踏遍千山万水,寻找圣地“千家峒”。

这里的“十二节白牛角”已经合扰,意喻着瑶族同胞已找到“千家峒”,团聚“千家峒”,同时它也是瑶族强烈民族向心力的一种象征。

(古战墙)参观完峒标之后,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位于千家峒峒口穿岩山顶之上的“古战墙”。

在那里,能让我们感受到700年前那场浴血奋战的激烈。

穿岩山上,放眼狼牙犬齿,延绵数里。

在山崖之间,石墙把千家峒峒口围得固若金汤。

从整体上看,砌墙的石头,没有任何加工的痕迹。

一看便知,是千家峒的瑶胞在道州官兵来围剿的千钧一发之际匆匆修筑起来的。

这就是保护千户瑶胞生命安危的首要屏障。

千家峒四面均为海拔千米以上的大山,山下峒口只容一人而过,只要守住了峒口和峒口上这道关卡,就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经过一番“翻山穿洞”之后,咱们现在来到了古战墙的最内层。

站在山崖边缘,我们能放眼眺望千家峒“下峒”全景。

千家峒古文献上记载:

“千家峒里大洞田,三百牯牛犁一边。

还有半边犁不到,牲猪马鹿里头眠。

”还说:

“千家峒有四块大田,小田无数”。

这四块大田是南蛇大田、鹅颈大田、马颈大田和平西大田。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位于下峒的南蛇大田和鹅颈大田。

以峒中的公路为界,右边的这块形似长蛇的南蛇大田,长2里,宽22丈,折合面积100亩。

远处山林边的小村庄是近三百年建起来的。

民间传说,竹子是蛇的舅爷,村民怕蛇伤,为保平安,建村时特将村名定为竹子塘。

左边的大山叫白鹅山,山下有白鹅洞,洞边建有白鹅寺。

山脚下的这一整块大田,就是鹅颈大田。

千家峒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养牛耕田是第一产业。

由于有四块大田,小田无数,所以流传着“千家峒里好种田,种一年来吃三年”的古语。

收集

在我们的正前方,有一座小石山,它形似一只蹲着的小鸟,正是千家峒古本书上记载的“鸟山”。

传说这只神鸟跟随瑶胞一同进入千家峒后,每天到外地衔来五谷良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