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2270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等比数列教案经典.doc

《等比数列》教学设计(共2课时)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阅读本章引言并打出幻灯片)

情境1:

本章引言内容

提出问题:

同学们,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的要求吗?

引导学生写出各个格子里的麦粒数依次为:

1,2,……,

(1)

于是发明者要求的麦粒总数是

情境2:

某人从银行贷款10000元人民币,年利率为r,若此人一年后还款,二年后还款,三年后还款,……,还款数额依次满足什么规律?

10000(1+r),10000,10000,……

(2)

情境3:

将长度为1米的木棒取其一半,将所得的一半再取其一半,再将所得的木棒继续取其一半,……各次取得的木棒长度依次为多少?

……(3)

问:

你能算出第7次取一半后的长度是多少吗?

观察、归纳、猜想得

2、自主探究,找出规律:

学生对数列

(1),

(2),(3)分析讨论,发现共同特点:

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常数。

也就是说这些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比都具有“相等”的特点。

于是得到等比数列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

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公比常用字母表示,即。

如数列

(1),

(2),(3)都是等比数列,它们的公比依次是2,1+r,

点评: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仅一字之差,对比知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常数,则为等差数列,之“比”为常数,则为等比数列,此常数称为“公差”或“公比”。

3、观察判断,分析总结:

观察以下数列,判断它是否为等比数列,若是,找出公比,若不是,说出理由,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1,3,9,27,……

……

1,-2,4,-8,……

-1,-1,-1,-1,……

1,0,1,0,……

思考:

①公比能为0吗?

为什么?

首项能为0吗?

②公比是什么数列?

③数列递增吗?

数列递减吗?

④等比数列的定义也恰好给出了等比数列的递推关系式:

这一递推式正是我们证明等比数列的重要工具。

选题分析;因为等差数列公差可以取任意实数,所以学生对公比往往忘却它不能取0和能取1的特殊情况,以致于在不为具体数字(即为字母运算)时不会讨论以上两种情况,故给出问题以揭示学生对公比有防患意识,问题③是让学生明白时等比数列的单调性不定,而时数列为摆动数列,要注意与等差数列的区别。

备选题:

已知则……,……成等比数列的从要条件是什么?

4、观察猜想,求通项:

方法1:

由定义知道……归纳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说明:

推得结论的这一方法称为归纳法,不是公式的证明,要想对这一方式的结论给出严格的证明,需在学习数学归纳法后完成,现阶段我们只承认它是正确的就可以了)

方法2:

迭代法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有

……

方法3:

由递推关系式或定义写出:

……,通过观察发现…………

,即:

(此证明方法称为“累商法”,在以后的数列证明中有重要应用)

公式的特征及结构分析:

(1)公式中有四个基本量:

,可“知三求一”,体现方程思想。

(2)的下标与的上标之和,恰是的下标,即的指数比项数少1。

5、问题探究:

通项公式的应用

例、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求的值。

备选题:

已知数列满足条件:

,且。

求的值

6、课堂演练:

教材138页1、2题

备选题1:

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求的值

备选题2:

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中,依次成等比数列,

则公比等于

7、归纳总结:

(1)等比数列的定义,即

(2)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推导过程。

选作:

1、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求

2、已知数列满足

(1)求证:

是等比数列;。

(2)求的通项。

第二课时

1、复习回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打出幻灯片)

(1)等比数列定义:

(2)通项公式:

(3)若,数列是等比数列吗?

对不对?

(注意:

考虑公比为常数)

2、尝试练习:

在等比数列中

(1),求

(2)求

(3)在-2与-8之间插入一个数A,使-2,A,-8成等比数列,求A

(鼓励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求解,相互讨论分析不同的解法,然后归纳出等比数列的性质)

3、性质探究:

(1)若a,G,b成等比数列,则有,称G为a,b的等比中项,

即;

思考:

是谁的等比中项?

呢?

呢?

总结归纳得到性质

(2)

(2)

逆向思考:

若数列满足,它一定是等比数列吗?

(3)若,则

(4)

4、灵活运用:

下面我们来看应用等比数列性质可以解决那些问题。

例1、在等比数列中,,求

变式1、等比数列中,若,则

变式2、等比数列中,若,则

变式3、等比数列中,若,则=

例2、已知数列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求证:

是等比数列。

变式1、已知数列是项数相同的等比数列,问数列是等比数列吗?

变式2、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取出所有偶数项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吗?

若是,它的首项和公比分别为多少?

变式3、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若取出……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吗?

若是,它的首项和公比分别为多少?

变式4、已知数列是等比数列,若每一项乘以非零常数C组成一个新数列,此数列还是等比数列吗?

若是,它的首项和公比分别为多少?

(通过上述问题的讨论求解,归纳、总结、推广得出等比数列的一些性质)

例3、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它们的和为14,它们的积为64,求这三个数。

备选题、有四个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其和为19,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其和为12,求这四个数。

5、课堂演练:

教材138页3、4、5

备选题:

已知数列为等比数列,且则

备选题:

有四个数,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和为21,中间两项的和为18,求这四个数。

6、归纳总结:

(1)等比中项的概念

(2)等比数列有关性质

7、课后作业:

必作:

教材139页习题6、7、10、11

选作:

1、在数列中,,且成等差数列,成等比数列,,求的值。

2、设,且能按某种顺序构成等比数列,求这个等比数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