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3259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72.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连续梁0#段施工作业指导书Word格式.docx

3.1、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4-

3.2悬臂浇筑梁段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5-

3.3梁体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6-

1适用条件、范围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桥梁墩顶连续梁0#块施工。

墩顶现浇梁段(0#块)是悬灌的关键梁段,结构复杂,施工难度大。

在墩身不高情况下,可采用落地支架法施工。

墩太高情况下,可在墩上预留支腿,在支腿上搭钢架形成0#段混凝土浇筑的支撑体系;

亦可搭设临时墩作为支撑体系。

2施工工艺

2.1施工工艺流程

墩顶0#块施工工艺流程见图1。

图1墩顶0#块施工工艺流程框图

2.2施工方法及要求

2.2.1地基处理

连续箱梁0#块支架施工前,首先将桥墩0#块处场地推平、碾压,压实度达到95%以上。

软弱地基采用换填石灰土或砂砾,分层夯实。

然后浇筑C15混凝土基础,以减小沉降量,同时做好地基的排水,防止雨水或混凝土浇筑和养生过程中滴水对地基的影响。

2.2.2支架设计

进行支架刚度和稳定性验算、地基允许承载力的验算、地基沉降的验算,各项验算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后进行支架搭设。

2.2.3支架搭设

在墩身不高情况下,连续箱梁0#块支架可采用万能杆件等拼装而成。

墩高情况下,在预留支腿上搭设支撑架。

翼板及箱室内支架采用门式脚手支架,同时与箱梁支撑以保证稳定性。

2.2.4支架预压

在搭设底模时,按估算预留拱度搭好后,在浇筑混凝土前,按设要求进行加载预压,预压重为箱梁自重的120%~130%,采用砂袋作加载物,使加载的荷载强度与梁的荷载强度分布一致。

当试压沉降稳定后,记录各测点的最终标高,从而推算出底模各测点的沉降值,然后卸载。

卸完载后,精确测出底模各测点的标高,此标高减去加载终了时的标高,即为支架支撑的弹性变形值,余下的沉降值为支架系统不可恢复的非弹性变形值。

根据计算结果,对底模标高进行调整,并待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消除后,方能进行箱梁混凝土的浇筑。

2.2.5模板

梁底模板:

0#块底模采用2cm厚竹胶板与10*10cm方木组合而成。

梁底变截面部分与纵坡采用钢制楔形支架调整,从而使底模达到设计截面与线路坡度要求。

外侧模:

采用大块钢模板。

顶板底模与外侧模连接处镶橡胶条塞紧,以防漏浆。

堵头模板:

堵头模板因有钢筋及预应力管道孔眼,模板采用木板挖孔,按断面尺寸挖割。

孔眼必须按钢筋及预应力管道位置精确定位切割。

每个预应力预留孔位要编号,以便在下节段悬灌施工中快速准确定位。

纵向及横向预应力槽口:

纵向及横向预应力张拉端槽口尺寸及位置要求准确,均采用5mm厚的钢板制作。

2.3预应力工程

三向预应力施工按先纵向后竖向再横向的顺序进行。

2.3.1预应力筋及其管道的安装

①竖向预应力

为确保竖向预应力筋的位置准确、垂直,在中部采用定位钢筋、在顶面用角钢定位。

竖向预应力筋锚固端与墩身钢筋位置发生矛盾时,保证锚垫板和锚下螺旋筋的位置准确而调整墩身钢筋位置。

竖向预应力钢筋用切割机切割,预应力钢筋要垂直预先安装。

②纵向预应力

纵向预应力管道,设置定位钢筋定位,管道中穿入PVC管保持管道顺直,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经常转动PVC管,以防预应力波纹管漏浆“凝死”PVC管,在混凝土浇注完毕初凝后抽出。

纵向预应力钢绞线用穿束机穿短束,卷扬机整束牵引穿长束。

③横向预应力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及波纹管在竖向和纵向预应力管道安装完毕后安装。

横向预应力钢绞线采用先穿后安的方法。

2.3.2预应力张拉及锚固

预应力张拉设备使用与锚具相配套的千斤顶及油泵,使用前先进行标定,确保张拉质量。

张拉时做到对称、平衡。

①纵向预应力

纵向预应力采用千斤顶张拉,张拉顺序为先腹板束,后顶板束,左右对称张拉。

②横向预应力

横向预应力钢束为扁形锚具锚固,采用千斤顶利用悬臂板的支架搭设工作平台,由0#块中心向两侧逐束双向张拉。

③竖向预应力

竖向预应力钢筋在安装前均按设计张拉力在台位上进行预拉,其锚固端在施工前先将螺母及垫板用环氧树脂将螺母下端与粗钢筋固定,采用千斤顶由0#块向两边与桥轴线对称单向张拉。

④预应力筋张拉采用张拉力与伸长量双控,以张拉力为主,实际伸长量与计算伸长量差值控在±

6%以内,张拉时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设计规定强度以上,张拉步骤严格按照设计或规范要求进行。

对伸长量不足的查明原因,采取补张拉措施,并观察有无滑丝、断丝现象,作好张拉记录。

2.3.3压浆及封锚

①压浆管的布置:

纵向预应力除在两端分别设置压浆孔和出浆孔外,还需按规范要求在中间设接力压浆孔。

横向和竖向预应力管道,每一段设压浆嘴、排气孔各一个。

相邻两根竖向预应力管道下部采用钢管相连,上部一根为进口,一根为出口,上端排气孔采用在锚板上拉缝留孔的方法处理。

②压浆

预应力管道压浆采用不低于设计等级的水泥浆,并按规定比例加入符合要求的膨胀剂。

施工中采用真空压浆工艺,使得管道水泥浆更密实。

竖向预应力钢筋压浆时,由相连的一根向另一根压浆,纵、横向预应力管道由一端向另一端压浆。

压浆注意事项:

压浆前先用清水清洗预应力管道,然后用空压机将管内积水吹净。

严格按规范要求配浆及压浆,压浆时注意观察有无串孔、漏浆,做好压浆记录。

若串孔,立即检查原因,及时处理。

真空辅助压浆工艺:

后张预应力筋的腐蚀主要原因是压浆不密实,浆体中常含有气泡,凝固后变成孔隙;

同时水泥浆易离析、泌水,使压浆不饱满,水还会沾着气泡形成孔隙,渗漏腐蚀预应力筋,为工程留下隐患。

而真空辅助灌浆就是采用真空泵抽吸预应力孔道内的空气,使孔道压力达到-0.1MPa左右的真空度,然后在孔道的另一端用压浆机以大于0.7MPa的压力将拌制好的水泥浆压入预应力孔道,以提高孔道压浆的密实度,减少气泡的形成。

③封锚:

采用不低于设计等级的水泥砂浆或混凝土封锚。

3质量控制

3.1、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1梁段模板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序号

项目

允许偏差(mm)

检验方法

1

梁段长

±

10

尺量

2

梁高

+10,0

3

顶板厚

尽量检查不少于5处

4

底板厚

5

腹板厚

6

横隔板厚

7

腹板间距

8

腹板中心偏离设计位置

9

梁体宽

模板表面平整度

1m靠尺测量不少于5处

11

模板表面垂直度

每米不大于3

吊线尺量不少于5处

12

孔道位置

13

梁段纵向旁弯

拉线测量不少于5处

14

梁段纵向中线最大偏差

测量检查

15

梁段高度变化段位置

16

底模拱度偏差

17

底模同一端两角高差

18

桥面预留钢筋位置

检验数量:

施工单位全部检查。

3.2悬臂浇筑梁段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表2连续梁(刚构)悬臂浇筑梁段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

项目

悬臂梁段高程

+15,-5

合龙前两悬臂端相对高差

合龙段的1/100,且不大于15

梁段轴线偏差

梁段顶面高程差

竖向高强精轧螺纹筋垂直度

每米高不大于1

吊线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竖向高程精轧螺纹筋间距

尺量检查不少于5处

3.3梁体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表3梁体外形尺寸允许偏差及检验方法

梁全长

30

尺量检查中心及两侧

边孔梁长

20

各变高梁段长度及位置

边孔跨度

尺量检查支座中心对中心

梁底宽度

+10,-5

尺量检查每孔1/4截面、跨中和3/4截面

桥面中心位置

由梁体中心拉线检查1/4截面、跨中和3/4截面及最大偏差处

尺量检查梁端、跨中及梁体变截面处

挡碴墙厚度

-5

表面垂直度

吊线尺量检查梁两端

梁上拱度与设计值偏差

测量检查跨中

底板厚度

测量检查跨中及梁端

腹板厚度

顶板厚度

桥面高程

桥面宽度

平整度

每米不大于5

测量检查每10m一处

四角高度差

水平尺靠量检查四角

螺栓中心位置

尺量检查(包括对角线)

4施工安全技术保证措施

施工时做到“六不准、六到位”。

“六不准”:

无安全技术措施不准施工;

无应急预案不准施工;

技术交底不清、安全责任不明不准施工;

未设好防护不准施工;

施工负责人不到位不准施工;

安全检查员不到位不准施工。

“六到位”:

人员到位;

职务到位;

责任到位;

防护措施到位;

应急措施到位;

业务水平到位。

⑴对施工中的辅助结构如临时墩,钢管架防护门廊,进行安全检算,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⑵施工中的特种作业人员,通过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试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工作,其他人员也要求进行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

⑶模板就位后,立即用撑木等固定位置,以防倾倒伤人。

当借助吊机吊模板合缝时,模板底端用撬棍等工具拔移。

每节模板立好后,上好连接器和上下两道箍筋,打好内撑,方可暂停作业,以保持稳定。

⑷模板吊装前,使模板连接牢固,内撑、拉杆、箍筋上紧,吊点正确牢固。

起吊时,拴好溜绳,并听从信号指挥,不得超载。

⑸使用砼振捣器时,须检查振捣器的外壳接地装置及胶皮线情况;

电线的端部与振捣器的连接情况;

振捣器的搬移地点及在间断工作时电源开关关闭情况。

检查合格方准使用。

⑹拆除模板之前,设立禁区,并按规定程序进行拆模。

⑺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操作。

⑻在预应力作业中,必须特别注意安全。

因为预应力有很大的能量,万一预应力筋被拉断或锚具与张拉千斤顶失效,巨大能量急剧释放,有可能造成很大危害。

因此,在任何情况下作业人员不得站在预应力筋的两端,同时在张拉千斤顶的后面应设立防护装置。

⑼操作千斤顶和测量伸长值的人员,应站在千斤顶侧面操作,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油泵开动过程中,不得擅自离开岗位。

如需离开,必须把油阀门全部松开或切断电路。

⑽安全网保持完好,使用宽度不小于3m,长度不小于6m,网眼不大于100mm的维纶、锦纶、尼龙等材料编织的标准安全网。

每块网能承受不小于1600N的冲击荷载。

⑾高空作业时使用统一规定的信号、旗语、手势、哨等与地面联系。

⑿雨天和冬天进行高处作业时,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高耸建筑物、构筑物或钢井架设置避雷设施。

接地电阻≤4欧。

强风、浓雾恶劣气候不得从事高处作业。

强风暴雨后,对高处作业设施逐一进行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等现象,立即修理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