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61349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Word下载.docx

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此篇描写的少女丝毫不掩饰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胆地表示:

“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你赶快抓紧时间吧,别错过了良辰吉日。

感情热烈,充满期盼,这是怎样的女子啊!

她渴望爱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动、大胆地追求,而这种主动追求是出自于内心爱的萌动,她们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唤小伙子们快来采撷。

这种对爱情的顺乎人性热烈追求,自然地发展着,不受任何礼法的约束,无需遮遮掩掩。

《邶风•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善良、美丽的静女,原本和情郎约好在僻静的城隅相会,“俟我于城隅”,但调皮的她,一来到这儿,就藏了起来,“爱而不见”,使痴情的小伙子焦急万分而“搔首踟蹰”,不知如何是好。

看到这情景,少女再也不忍心藏下去了,她突然出现在情郎面前,多情地送给他一个光闪闪的“彤管”,“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一个天真、活泼的少女形象跃然纸上。

《郑风•褰裳》女孩向她的情人隔河喊出“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思我,岂无他人?

狂童之狂也且!

”告诫她那自负的恋人:

你如果多情地想念我,就该提起衣裳涉水过溱(洧)河。

你如果不想念我,难道就没有别人吗?

她的话语看上去像玩笑,但亦是真情的流露,让恋人用“褰裳”涉水这一行动来证实爱情的真诚,坦率中带着纯真的野味儿,其实这种试探中也包含着对爱情主动、大胆的追求。

这个姑娘说话不绕弯子,直来直去,把自己的一颗炽热滚烫的心和盘托出,看上去咄咄逼人,但却辣而不憨,爽直中透着女子在恋爱中的敏感细腻心思。

特别是最后一句:

“狂童之狂也且!

”——傻小子你真傻啊!

更表现出姑娘的率真,对恋人的亲昵。

这一形象群的少女,所作所为都是那样的无拘无束,情不自禁,纯真而充满灵性,举止或态度都很主动、大方,充满着张扬的个性,洋溢着生命的活力。

2.畏缩痴情的女性形象由于受到封建礼制的束缚和压制的影响,《诗经》中所描写的另一些少女矜持畏缩,在爱情受到阻挠和破坏后,忍痛辞绝,欲爱不能。

《郑风•东门之墠》:

“东门之墠,茹藘在阪。

其室则迩,其人甚远。

东门之栗,有践家室。

岂不尔思?

子不我即!

”。

心爱着邻家的小伙子,“其室则迩”,却不敢主动接近他,“其人甚远”,只好在心中默默慨叹:

“岂不尔思?

”让一颗灼热的心在痛苦的相思中煎熬着。

又如《郑•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少女在城楼上等候她的恋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对方的衣饰给她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见其相思萦怀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约,只好等恋人过来相会,可谓望穿秋水,不见影儿,浓浓的爱意不由转化为惆怅与幽怨,尽管内心的爱炽烈得“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但绝不肯亲自去找他: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少女深沉的内心世界与矜持的性格特点展示得一览无余: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捎个音信?

纵然我没有去找你,你为何就不能主动前来?

《将仲子》描写的是一位少女正在和情人相爱而又不敢相爱的矛盾痛苦心情。

在父母、诸兄和人言的重压之下,只好忍痛辞绝。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

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

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

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

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

畏人之多言。

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这首诗歌生动地展示那少女内心激烈的矛盾冲突:

她一方面想遵照父母的教诲和社会文化的要求,循规蹈矩,恪守礼教;

另一方面又情不自禁地怀恋心上人。

她知道那个小伙子正在翻越她家的院墙向她逼近,这既令她激动,有使她担忧,口中不禁言不由衷发出哀求,请他不要来。

如泣如诉的自白,是对封建礼制最好地控诉。

3、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由于周代父母包办婚姻制度已开始相应形成,所以这一时期出现了不少为争取爱情自由而勇敢反抗的坚贞刚烈的少女形象。

《鄘•柏舟》描写的是一个自选配偶的少女,恋爱受到父母的干涉之后,勇敢地发出矢志相爱的反抗呼声。

《柏舟》中的女子向母亲说“髡彼两髦,实维我仪”,那额前两边披着头发的人,无论从人品和感情上说,都是她理想的伴侣,因此“之死矢靡它。

母也天只!

不谅人只!

”——宁死也决不嫁他人,并怨愤母亲和老天不能体谅她的情感。

《王风?

大车》中“岂不尔思,畏子不敢”,“岂不尔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责男子:

不是我不思念你,怕的是你不敢和我私奔。

“眣则异室,死则同穴。

谓予不信,有如眤日。

”活着呀,不同室,死了呀,该合葬,你要说我是撒谎,天上的太阳明亮亮!

这种对天发誓,指日为证,愿同生共死的感情是何等真挚,反抗是何等的强烈!

(二)弃妇形象

《诗经》时代,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早已形成,宗法礼教虽不及封建社会中、后期那么严酷,但妇女因没有独立的经济地位,婚后成为男子的附属品已是社会的普遍现象。

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妇女,婚姻是她们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间发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弃后的妇女生活更是悲惨。

1、善良软弱的弃妇形象

《邶风•谷风》以女主人公自述的口气写出,一无疾声怒颜之辞,尽是殷殷相诉的哀哀之语,通过女主人公自叙性的语言,把她勤劳善良温顺又软弱的性格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女主人公是勤劳善良的,在夫家处在艰难困苦的时候,她能与丈夫同心同德、共创家业(“昔育恐育鞠,及尔颠覆”);

在持家和睦邻方面尽心尽力(“就其深矣,方之舟之。

就其浅矣,泳之游之。

何有何亡,黾勉求之。

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她对丈夫一片痴情,却忍受着丈夫的冷脸相待,即使是丈夫翻脸相向,动辄挑起家庭纠纷,要遗弃她的时候,她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明自己的一片忠心,婉言劝说丈夫不能只看颜色不重心灵,不能忘记曾经的誓言,希望丈夫回心转意(“黾勉同心,不宜有怒。

采葑采菲,无以下体。

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当她得知丈夫完全绝情,爱情已成覆水,却仍未对丈夫的绝情予以正面的谴责,只用责备的口吻委婉地问道:

“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她眷恋着丈夫以前对自己的“爱情”,气恼中带有温情,责备中带有幻想。

但是她那如泣如诉的叙述和徘徊迟疑的行动,以及“不念昔者,伊余来塈”的结尾,表现了她思想的软弱和糊涂。

对于家中艰苦繁重的劳作,她尽力承担,任劳任怨,对丈夫在感情上的故意冷淡和折磨一再忍让,甚至在丈夫已迎新入门,使她处在无可忍受的屈辱之中时,她还力争丈夫改变主意;

当她已遭遗弃,不得不回娘家时,故意走得很慢,仍然希望丈夫能来送行,哪怕是送出大门,“行道迟迟,中心有违。

不远伊迩,薄送我畿”。

2、睿智刚强的弃妇形象

与《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不同的是,《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是刚强而果断的,她能比较冷静地陈述事理,并严厉谴责了男子的负心。

诗中的女主人公以纯洁诚挚的心追求爱情和幸福,如《邶风•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善良温柔美丽,勤劳持家。

可是那负心的丈夫亦如《谷风》中的丈夫一样卑劣粗暴,不仅骗取了她的财务,也骗取了她的感情。

《氓》自诉了女主人公从恋爱、结婚、直到被虐待、遗弃的经过情景。

女主人公是知礼守礼的。

在心上人来求婚时因为没有媒人,不合礼法而没有答应(“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女主人公温顺多情首先表现在婚前对心上人的一片痴情,女子因为没有良媒而拒绝结婚,这引起男子不满和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乡,送了很远很远,最后还是同意结婚(“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来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一直没有见到心上人出现,不禁忧伤哭泣(“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在被丈夫无情地抛弃后,女子还留恋当初和丈夫两小无猜的欢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爱的誓言(“及尔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劳的。

她没有嫌弃夫家贫寒,承担下所有的家务劳动,起早贪黑、没日没夜、尽心竭力地操持劳作(“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氓》中的女主人公能睿智地看清男子的本质,对爱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

“女也不爽”是她对自我的肯定,她认为自己没做错什么,丈夫遗弃她没有道理。

她对于丈夫的绝情悲伤之极,“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则是她直面斥责丈夫的不义行径。

在她那“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的热情呼喊中,包含着自己血泪的教训。

而“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结尾,更表现了她在诀别时的怨愤情绪和坚决态度。

因此,《卫•氓》中的女主人公虽与《邶•谷风》中的女主人公一样哀婉悲戚,深受我们的同情,但她认清现实,敢于反抗的精神更加令人可敬可爱。

《诗经》中的弃妇诗除了《氓》、《谷风》之外还有很多篇,这些诗篇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鲜明,形象生动的弃妇形象,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弃妇们的悲惨命运,她们曾和自己的丈夫恩恩爱爱、同甘共苦、共创家园,那些遗弃她们的丈夫们,也曾信誓旦旦,与子偕老,但当生活安定生计无忧,她们也容颜不再时,丈夫便喜新厌旧,无情地抛弃了她们。

在那个男权为中心的社会,她们没有反抗能力,孤立无助,正是在她们的声声苦诉中,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那个社会男尊女卑的社会现实。

(三)思妇形象

1、牵肠挂肚的思妇形象古代的男子服役远征,这对家中的妻子来说是苦难的开始。

这意味着妇女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以及开始无边无际的思念。

《诗经》中有不少的思妇诗,反映了兵役、徭役带给人民的痛苦。

《召南•殷其雷》、《卫风•伯兮》、《王风•君子于役》等生动地再现了思妇的形象。

《召南•殷其雷》,丈夫冒雨外出行役,妻子在家中忧伤惦念。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

何斯违斯?

莫敢或遑。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

莫敢遑息。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

莫敢遑处。

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轰隆隆震天响的雷在南山的向阳坡、南山的旁边、南山的山脚下,为什么此时还要离去?

辛勤的丈夫啊,归来吧!

我们似乎可以从妻子的反复吟诵“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感受妻子期盼丈夫早归的焦急心情。

又如,《卫风•伯兮》“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

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丈夫随王东征,妻子在家思念,头也懒得梳,脸也懒得洗,想得昏昏迷迷,凄凄惶惶。

盘算着采些忘忧草,可是去哪里找呢?

所以还是首疾心痗,凄凄惶惶真挚的相思之情,深刻地表现了女主人公思念丈夫的痛楚。

《王风•君子于役》第一章开头以“君子于役,不知其期。

曷至哉?

”开门见山地点出女主人公的丈夫行役在外,杳无音讯。

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愁思焦念,自然涌上心头。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日不月。

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太阳落山,鸡进窝,养牛归圈,鸡羊牛都有个归宿,他这会儿漂泊在哪里呢?

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啊?

能免得了饥渴么?

“如之何勿思?

”——怎能不令人思念牵挂而柔肠寸断呢?

这种相思之情,不只是源于个人的寂寞,而更是基于生活的苦难;

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要求,更多还是担心对方的命运。

所以,这种情感是更深厚更朴实的。

2、情意绵长的思妇形象

《唐•葛生》是一首妇女悼念亡夫的诗。

诗中首先以“葛”之依附于“楚”,暗喻男女爱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极为贴切巧妙。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又构成了一种悲凉的意境和凄惨的气氛。

“谁与?

独处!

”“谁与?

独息!

独旦!

”等简洁的问答,把爱人去世后,女主人公的孤独与伤痛表现的淋漓尽致。

女主人公用“角枕”“锦衾”的绚丽生辉、光彩夺目与枕上衾下的一具尸骨作鲜明对照,来表达思妇无限的心酸与哀痛。

“夏之日、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的反复吟唱,表达了女主人公对死者的思念是何等情重绵长!

最后,以“百岁之後,归於其居。

”“百岁之後,归於其室。

”表达思妇愿百岁之后与丈夫同穴的决心,透出妻子那份对丈夫至死不渝的坚贞。

二、《诗经》中女性形象所蕴含的周代社会对女性的评价标准探讨研究《诗经》爱情诗中的女性人物形象,仅仅从诗歌片段去分析是比较肤浅的。

把这些诗歌片断中的女性形象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从思想观念变迁和社会审美价值的标准来分析、考量周代社会爱情观、婚姻观,可以进一步发现这些女性形象的社会内涵。

这些诗歌不仅真实自然的表现了周代社会男女交往、恋爱、婚姻、家庭生活等等爱情各个方面,而且在诗歌的字里行间、在男女轰轰烈烈的爱情生活中无不渗透、显现出周代社会对女性形象的欣赏、取舍、评价标准。

在礼制初成的周代,对女性形象的要求除了外在的审美需要之外,还包括对女性品德、品格的要求。

(一)外在形神美

《诗经》中的女性形象可说是个个形神兼备、生动形象,构成了整个周代女性社会的缩影

诗经》中对女性形神美的表现最常见的是正面描写主人公的

美。

《卫风•硕人》通过“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领如蝤蛴、齿如

瓠犀、螓首娥眉;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这段对齐国美人庄姜美貌的描写,历来被誉为“美人赋”。

此段对人物外表的刻画惟妙惟肖,连用比喻加以形容,富于想象而生动传神,其最精彩之处就在于以美女那种甜美的微笑和顾盼神飞的秋波,充分刻画出庄姜“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的神情美和动态美。

”、

《有女同车》中对孟姜的刻画:

“有女同车,颜如舜华,将翱将翔,佩玉琼琚。

彼美孟姜,洵美且都。

”姜家的大姑娘,她的面颊像木槿花一样又红又白;

她走起路来像鸟儿飞翔一样,十分轻盈;

她身上还佩带着珍贵的环佩,行动起来,环佩轻摇,发出悦耳的响声。

她不但外貌美丽,而且品德高尚,风度娴雅。

又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句——用“花”来比喻姑娘的美艳。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塑造了一个象桃花一样鲜艳,象小桃树一样充满青春气息的少女形象,尤其是“灼灼”二字,真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

写过《诗经通论》的清代学者姚际恒说,此诗“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并非过当的称誉。

侧面描写女性的美。

如《关雎》中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只写她的形态美,至于说长得怎么样就不得而知,但从小伙子的热烈追求看,她肯定是窈窕貌美,同时还贤淑端庄。

如果女主人公没有这样的才貌,怎会令小伙子辗转反侧,夜不能寐呢?

又怎会让他使出吹拉弹唱的浑身解数来取悦这个女子呢!

《蒹葭》中的伊人,更具朦胧、飘逸的美,在秋水迷蒙的清早,水天一色,茫茫芦苇在秋风吹拂下轻轻摇曳,伊人的倩影仿佛一会儿在岸边,一会儿在水中央,令男子“溯洄从之”“溯游从之”,那神秘诱人的美令人为之心动。

(二)内在品质美《诗经》具有浓厚的农业社会的色彩。

长期的、固定的、相当艰苦的农业劳动形成了勤劳朴实又较为内向的民族性格,因此,当时社会对女性的评价的标准比较注重美与善的结合。

如果没有贤德,再美好的容颜也是枉然。

《周南•樛木》一诗从女攀男的角度,赞美了“君子”由室家和谐而“福禄绥之”。

王宗石《诗经分类诠释》称此诗:

“以葛藟萦绕乔木喻女子依附丈夫,并祝男子由此而终身幸福,是女方贺贵族新婚之诗。

”能忠实家室、和谐家室、家庭兴旺,由此诗可见,这是当时社会对女性评价的标准之一。

《诗经》中女子品德的美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贤淑。

“淑,善也”(孔颖达),有才德、善良之意。

《邶风•燕燕》有“仲氏任只,其心塞渊。

终温且惠,淑慎其身”之句,意思是仲氏为人真可靠,她的心地多厚道,既温柔又和蔼,谨慎又周到。

《东门之池》有“彼美淑姬,可与晤歌”“彼美淑姬,可与晤语”“彼美淑姬,可与晤言”之句,表达了男子对美丽女子的赞美、怀念。

他所怀念思慕的女子是具有美德的,她也应该是善解人意的,否则怎么可以做男子精神上的知音呢?

再如《氓》中的女子,在氓向她求婚以后,她非常重视,分手时,把男子送了一程又一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多么含情脉脉;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又是多么婉转。

这里显示出女子的忠厚、善良的品格和对爱情的纯真向往。

分别以后又盼望氓的到来,当“既见复关”,则“载笑载言”,并要求“以尔车来,以我贿迁”,结婚以后,女子则天天早起晚睡,操持家务,并希望与丈夫白头偕老。

同样显示该女子的纯真忠厚的品格。

我们回头再来看看《桃夭》篇,在当时人的思想观念中,艳如桃花、照眼欲明,只不过是“目观”之美,这还只是“尽美矣,未尽善也”,只有具备了“宜其室家”的品德,才能算得上美丽的少女,合格的新娘。

二是执著。

结婚以后她们对家庭、丈夫充满痴情。

如《王风•君子于役》勾画了思妇的一片痴情,通过“不知其期”、“不日不月”、“曷至哉”、“苟无饥渴”反映其对远征亲人的关心、忧虑及思念之情。

接着以“鸡憩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

如之何勿思”这种自然界的微妙变化来烘托自己凄凉、孤单的心境,日日月月,女主人公每天都在思念着、盼望着。

《周南•卷耳》中女主人公在一次采摘卷耳时突然想起远役的丈夫,竟再无心思采那卷耳菜。

她设想其丈夫翻山越岭,眺望家乡,旅途劳瘁,饮酒遣愁;

设想他的马病了,仆夫也病了。

这种牵挂源于她对丈夫深切的思念和对丈夫深深的爱。

《卫风•伯兮》中的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即使头痛也心甘:

“自

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

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表现了思妇对丈夫深厚而忠贞的爱情。

三是纯洁。

《诗经》时代人们依水而居,生产活动大都在河畔进行,男男女女在田野里、小溪畔劳作、游玩的时候,不经意间爱情之花就萌芽了。

他们的爱情建立在劳动中,建立在两情相悦的基础上,随手掐的一根彤管,顺手捋的一把花椒,刚刚猎到的一头小野鹿都可成为浪漫爱情的载体和幸福的寄托。

“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你送给我木瓜,我送给你佩玉,是回报吗?

不,是为了我们的感情好呀!

真是情深意长。

木瓜是果实的代名词,琼琚则是男子佩带的玉佩,彼此一交换,就订下了终身。

在《诗经》中,男女爱情不是靠贵重的礼物来催生的,以女性为主体的爱情活动充满了真善美,是人们纯真本性的体现。

她们的存在是对充满物欲、以金钱为婚姻先决条件的商品时代的讽刺,今天读起来,只能徒生对先民爱情生活的向往。

三、《诗经》中的女性形象所再现的社会内涵

孔子《论语•阳货》中说:

“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诗经》所录诗歌多来自民间,是民众生活的真实反映,真实地再现了周朝的时代风貌。

特别是十五国风,是出自各地的民歌,这一部分文学成就最高,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

据考,周代设有专门的采诗官,采集民歌,以体察民俗风情、政治得失。

《诗经》的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汇集了生活的点点滴滴。

其中尤以描写男女生活的诗章居多,譬如在《国风》一百六十篇诗中,就有超过一半是关于爱情与婚姻的。

透视诗经中的爱情婚姻诗,我们可以发现周代社会是礼教初设而古风犹存的时代,没有封建社会那么多教条束缚,有一定的爱情自由,而婚姻又是与现实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在那个生产力相对低下的社会,人们会把相当一部分精神寄托在感情生活上,进而以诗言志传情,表达人们对爱情的合理追求与美好祈愿。

《郑风•溱洧》便是极具代表性的一篇。

诗写的是郑国阴历三月上旬己日男女聚会之事。

阳春三月,大地回暖,艳阳高照,鲜花遍地,众多男女齐集溱水、洧水岸边临水祓禊,祈求美满婚姻。

一对情侣手持香草,穿行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感受着春天的气息,享受着爱情的甜蜜。

他们边走边相互调笑,并互赠芍药以定情。

这首诗如一首欢畅流动的乐曲,天真纯朴,烂漫自由。

《卫风•木瓜》,“投我予木瓜,报之以琼琚。

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表达了远古时候青年男女自由相会,集体相会、自由恋爱的美好,女子把香美的瓜果投给集会上的意中人,男子则解下自己身上的佩玉等作为定情物回赠给心中的姑娘。

这首诗带有明显的男女欢会色彩,一是互赠定情物,表示相互爱慕,一是邀歌对唱,借以表白心迹。

《周南•关雎》这首诗作者热情地表达了自己对一位窈窕美丽、贤淑敦厚的采荇女子的热恋和追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表达了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与渴望,感情单纯而真挚,悠悠的欣喜,淡淡的哀伤,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

《召南•有梅》是少女在采梅子时的动情歌唱,吐露出珍惜青春、渴求爱情的热切心声;

《卫风•淇奥》以一位女子的口吻,赞美了一个男子的容貌、才情、胸襟以及诙谐风趣,进而表达了对该男子的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