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381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0 大小:1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0页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0页
亲,该文档总共6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6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某某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2.2.1河堤加固护砌工程:

修顺河堤15公里;

2.2.2河道拦蓄工程:

修建滚水坝1座,防洪闸一座;

2.2.3引水工程:

新建引水节制闸一座,引水渠道3.5km;

2.2.4交通桥工程:

新建长50米、宽16米、高7米、承载70吨大桥2座;

2.2.5新建灌溉取水工程10处;

2.2.6新建XX砀城北外环二级沥青混凝土路公路10公里(主车道宽15m,绿化带、人行道各7.5m);

新建沿河绕城沥青混凝土路公路8公里(主路宽8m,人行道、绿化带各2m);

2.2.7河堤绿化树9000棵。

2.3、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14651万元,其中建筑工程12392万元,其它工程及费用2259万元,其中不可预见工程费619.6万元。

2.4、工程效益

项目建成后,可使XX县XX河内排水畅通,水量加大,水流速度加快。

工程建成后每年可实现灌溉、供水等方面增量增益320万元,可减少因洪涝造成的社会资产总值达12000万元损失。

本工程完工后,形成水面2597亩,两岸大堤将是绿树成荫,不仅调节气候,而且构成防风沙林带,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可对地表水进行有效拦截,达到蓄水补源目的,并抬高地下水位,改善水质,美化环境,生态效益极为显著。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

第1节项目提出的背景

XX县XX河是一条河流冲击的季节性自然河道。

全县整体农业生产水平,不具备规模化山产作业条件;

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不满足需要,原有国家投资建设项目经多年运行加之管理不善大多失去其功能,小面积耕地有水利设施的基本有农民自发建设,结构简单、抗自然灾害能力低下,又无统一规划造成水土资源的极度浪费,无设施的基本靠天吃饭,全县水土资源可开发利用的潜力很大,由于农田水利设施的不配套,这些资源在过去的多年里处于闲置状态。

为加固治理河道堤防,建坝拦蓄地表水,对水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扩大农村灌溉用水,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态长青的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特提出建设本项目。

景观改造河道治理是一种将现代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相结合的项目。

景观改造活动的特点是以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利用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条件,集农业生产、生活与旅游观光、参与为一体,通过身临其境的参与活动,享受具有自然景致和田园乐趣的休闲旅游。

这种活动能够维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平衡,发挥改造后的大自然与游览观光相结合的效果,将科普教育融于旅游中,使游客充分体会到在自然环境中参与劳作带来的物质满足和精神享受,用知识性、趣味性和参与性来实现旅游产业的经济效益。

发展景观改造能够优化农业、林业、渔业的产业经济组合,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陶冶人们的精神情操和丰富生活情趣,普及现代农业科学知识,具有“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的特点,对于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因此,为满足城市市民“回归自然、向往自然生态”的生活需求,大力开发“生态型”绿色旅游产业,让人们更加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热爱自然。

进入二十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把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基本战略,党中央、国务院对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非常关注,接连出台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同时地方政府及有关部门也积极支持号召通过发展采摘、种植、养殖、水产等项目拓展农业休闲功能,使其成为农村发展首选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争取农业发展与旅游进步的双重效益,生态农业的发展逐步展现了充满活力的前景。

生态观光被认为是21世纪出现的具有“生态型”特色的绿色旅游产业,它符合当代人们注重生态,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维理念和生活要求,也给传统的农业文化注入了新的生命活力,同时也开辟了旅游产业的新天地,达到生态环境、社会文化和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与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

第二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

中国共产党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化新城镇的目标要求,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不仅要适应农业社会的发展,而且要适当超前。

XX县XX河综合治理工程不仅符合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更适应XX县新城区建设的发展需要。

2、有利于XX河流域治污工程的实施

XX河为XX县城区北部主要水源,河道水质污染将会影响到新城区及附近乡镇生态环境。

近几年来,随着XX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污水日益增多,河水污染也日益严重,边治理,边污染、治理抵不上污染,加之过去对环境问题不够重视,所以直到目前为止XX河流域的环境污染严重。

水资源污染主要来源是沿河两岸果品加工厂排放污水。

本工程完成后,通过河道治理,引用黄河水入XX河,沿河道加固堤防、沿河两岸绿化,不但有效减少河水污染,也满足XX河流域减排工程,符合河水治污的要求。

3、有利于提高防洪能力

XX河自运行以来,从未进行过治理,河床淤积严重,威胁着新城区北半部及沿岸村庄人民财产的安全,一旦遭到较大洪水,形成内涝,淹没村庄、农田,损失不可估量。

为此,必须进行河道综合治理,提高防洪标准。

1、水利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是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有无良好的水利条件,尤为重要。

2、河道严重淤积,排水能力普遍下降。

由于淤积,致使排涝水位普遍抬高,缓排面积大幅度增加,造成的损失也不断加大。

因此,在降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涝灾损失逐年增加。

3、尽快治理XX河,是XX县各级政府及广大群众的强烈要求。

实践证明:

XX河流域存在问题是严重的,不进行治理已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不仅防洪涝效益降低,已成为制约砀城镇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说对XX河进行治理非常必要,势在必行。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发展规划,无论从城市安全角度,还是水体保护及改善生态环境等角度,本工程的建设都是必须和迫切的。

四、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提高

景观改造河道治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一项重要战略列入了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对促进高效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保持较快增长,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是大势所趋。

本项目的建设,意在通过联合各方精英人士,对景观改造河道治理,充分利用中央政策加快本地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本项目的实施以具有旅游价值的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农耕文化为前提,以规划、设计、修建为手段,以创新现代化经营理念为载体,以输出观光、休闲、采摘、购物、品尝等农事活动体验和传统农耕文化回味为目的,把新农村建设与体现传统农庄风貌结合起来,把农业生产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讲求“原汁原味”,避免“视角污染”,向游客提供一种自在、自然、幽静、野趣、新奇的新型游乐空间,尽力体现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消费心态,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农业高效、优化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功能为一体的原生态农业旅游、休闲、娱乐新型观光示范乐园。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与建设条件

第1节建设场地

XX县全县辖13个镇和一个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193平方千米,总人口97.7万人(2009年末)。

第二节建设条件

1、地理位置

XX县位于安徽省最北端,地处皖、苏、鲁、豫4省7县交界处。

位于北纬34°

16′~34°

40′,东经116°

10′~116°

38′之间,陇海铁路、310国道、101省道、223省道穿境。

京九铁路、京沪铁路,105、206国道擦肩而过,百里黄河故道横卧其间,东连本省萧县,东南部、南部、西南部、西部分别与河南省永城市、夏邑市、虞城县接壤;

西北部与安徽省单县。

东北部与江苏省丰县毗邻。

自然环境优美,依山傍水,芒XX雄峙于前,黄河故道襟带于后,古为汴京齿唇、徐淮门户,素有九州通衢、天下要冲之称,是安徽省连接欧亚大陆桥的唯一通道。

2、地质、地形、地貌

XX县处黄泛区内,黄河故道及两岸大堤一直横亘县境北部,东西长44千米,南北宽28千米,海拔54.8米,高出两侧滩地6.8米。

东南部地势较低,海拔40末左右。

有多条季节性河流,冬春干涸。

年降水量760毫米,平均气温14℃。

三、水文气象

1.流域概况

XX县地处新汴河,南四湖两大水系,同属淮河流域,两大系以故黄河南堤为分水岭,以北为南四湖水系,流域面积440.1km2,占全县总面积的36.9%,以南为新汴河水系,汇水面积752.84km2,占全县总面积的62.1%。

主要河流有XX河、大沙河、巴清河、利民河、东洪河、文家河等。

2.水文气象

XX县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是夏热多雨,冬寒干燥,春早多风,四季分明,主要呈现大陆性气候特点。

其多年平均降雨量760mm,其中年最大降雨量1329.5mm(2003年),年最小降雨量418.9mm(1966年)。

据XX县城关雨量站1951~2008年共58年资料统计,XX河流域排涝期历年最大1、3、7日暴雨如表所示。

XX河流域排涝期各时段暴雨统计表单位:

mm

年份

最大1日雨量

最大3日雨量

最大7日雨量

1951

58.3

86.9

117.2

1980

74.6

74.8

126.7

1952

41.6

66.7

83.6

1981

101.4

115.7

1953

102.8

138.5

157.8

1982

151.3

195.5

236.7

1954

75.6

170.69

191

1983

62.7

82.7

93.5

1955

113.3

130

137.3

1984

86.8

103.8

132.5

1956

70.8

118.6

158.7

1985

116.9

143.2

144.6

1957

133.5

200.6

233.5

1986

57.8

59.8

66.9

1958

140.8

152.6

216.9

1987

57.5

82.5

96.8

1959

73.5

89.5

124.6

1988

96.5

140.5

141.5

1960

147.5

150.6

177.5

76.2

119.3

143.4

1961

114.3

114.5

150.9

1990

140.1

164.2

179.5

1962

57.2

91.2

98.6

1991

44.7

56.3

1963

100.7

185.6

298.7

1992

51.3

91.8

100.8

1964

81

106.5

171.3

1993

68.7

120.4

143.5

1965

98.5

170.2

256.8

1994

60.4

61.5

115.4

1966

47.6

95.4

134.7

1995

128.3

128.8

135.2

1967

63.5

93.2

131.8

1996

69.6

113.6

130.5

1968

87.2

101.5

1997

69.5

118.8

134.6

1969

86.1

146.5

222.9

1998

63.8

71.4

152.8

1970

85.3

89.3

1999

60.5

88.5

88.7

1971

79.6

101.9

116

2000

239.4

303.2

337.9

1972

64.3

134.5

2001

86.5

122.8

191.8

1973

112.5

173.5

2002

74.9

91.9

114.6

1974

85.6

172.6

2003

79.3

144.5

251.6

1975

62.5

101.7

134.2

2004

202.1

264.4

305.3

1976

76.4

113.4

171.5

2005

136.3

155

1977

109.7

128.6

2006

76

1978

92.3

138.7

161.5

2007

71

76.5

97.2

1979

72.8

103.5

146.2

2008

176.6

209.4

217.3

均值

87

118

150

流域内多年平均蒸发量992mm,年最大蒸发量1200.5mm(1966年),年最小蒸发量880mm(1964年);

年平均日照时数2418h,太阳辐射年总量为130.2千卡/cm2;

年平均土温16.3℃,最大冻土深度28cm(1955年)。

年平均风速2.5m/s,最大风速20m/s;

年平均气温14℃,最高气温41.5℃(1966年7月19日),最低气温-19.9℃(1955年1月6日);

年平均无霜期199天,最长无霜期236天(1968年),最短无霜期174天(1957年)。

流域内常年初雪期在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终雪期在3月中下旬,降雪期100天左右。

3.洪水

根据1951-1997年降雨资料分析,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60mm左右,但时空分布不均,年际、年内变化大,雨量多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约占全年雨量60-80%左右,1963年降雨量达1218.4mm,7-8月份降雨量761.9mm,占全年降雨量的63%,这两个月的平均雨量是其他月份平均雨量9.34倍。

1954、1963、1974、1979、1985、1990、1991、2000、2003年降雨量是2000年6月24日-26日303.2mm,最大七日降雨量1963年7月30日-8月5日,364.7mm。

 

四、地质情况

1.区域地址及土壤

项目区位于山东台背徐蚌凹折带上,沉积了巨厚的第四系地层,

依据安徽省地质局323地址队在XX工作的资料,第四系地层分为全新统Q4、上更新新统Q3、中下更新统Q1-2三部分:

中下更新统Q1-2:

本层为冲积~湖积层,其顶部常为灰绿色、棕色、棕红色粘土,局部棕黄亚粘土,普遍含趱戏1~4cm的黑色贴锰结核,一般呈固结状态。

上更新统Q3:

本层为冲积~洪积层成困的青黄色、棕黄色、棕红色粘土、亚粘土、结构缜密。

全新统Q4:

本层为冲积~洪积层,表面为黄河泛滥的冲击带,以亚沙土所覆盖。

在垂直向上以亚沙、亚粘、粘土互层,形成了复杂的地质结构。

工程地质概况:

根据地址检测资料分析,项目区地层序为:

第一层种植土,层厚0.5~1.2m,第二层为粉质土,层顶埋深0.5~1.2m,层厚1.6~2.8m,第三层为粉土,层顶埋深2.1~4.0m,层厚0.3~0.8m。

由检测结果表明,该流域场地和地基稳定,适宜工程建设。

土壤为两合土,可耕性强,土质松软,0-40cm容量为1.38g/cm3,土壤空隙率为40-50%,耕作层田间持水量约为25%,土壤有机质含量一般为0.5-0.8%,PH值在7.8-8.4之间。

第4章建设内容及规模

XX县XX河城区段综合治理工程主要内容是拦河蓄水、护岸砌筑、灌溉取水设施、道路、桥梁、绿化树种植。

根据河道防洪保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当地规划,结合河流目前状况,综合考虑蓄水兴利和美化改善环境,造福人民,从综合治理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角度出发,并充分考虑到项目承办单位的资金筹措能力,进行科学规划设计。

第一节治理标准

只对原设计标准进行核准,通过分析,原设计标准满足防洪要求,并满足供水能力。

采用:

“64”雨型排涝标准。

第二节治理范围及主要工程内容

1、治理范围

XX河综合治理工程服务范围为XX河西起赵堤口桥,东至曹楼,总长12公里.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2、主要工程内容

(1)河堤加固护砌工程:

修顺河堰15公里;

(2)河道拦蓄工程:

修建滚水坝10座;

(3)进水涵管工程:

新建进水涵管6处;

(4)交通桥工程:

新建长120米、宽16米、高9米、承载70吨大桥2座;

(5)新建灌溉取水工程10处;

(6)河西侧修生产路7公里;

(7)河堤绿化树9000棵。

第五章工程建设方案

第一节工程设计依据及标准

一、工程治理目标及治理原则

1、治理目标

通过本次治理,恢复河道的设计防洪除涝能力;

结合清淤堵复堤防缺口,加强培厚薄弱堤段;

巩固完善灌溉供水系统,坚持旱、涝综合治理;

修建生产道路并进行绿化,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

2、治理原则

(1)、遵照“上蓄、中带加固、下游疏导、河道疏浚与堤防加固相结合”的原则,搞好上游蓄水工程的除险加固,主干河道的清淤、清障,疏通河道,加固堤防,提高河道行洪能力。

(2)、“兴利蓄水和防洪减灾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归德农业生产的发展,地下水资源日益紧张,枯水季节将不能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因此,需在XX河流域河道上,开挖疏导河道,提高防洪能力,同时,修建拦水坝和截潜工程,拦蓄地上、地下水资源。

(3)、“高标准、高起点、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量力而行”的原则,将综合治理工程逐项落实,分年组织实施争取早日见效。

二、执行的主要规范、规程及标准

1、《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SL44-93);

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CJJ50-92);

3、《水利水电工程等别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4、《地方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

5、《水利混凝土结构设计》(SL/T191-96);

6、《水利建筑物荷载设计规范》(DL5077-1997);

7、《防洪标准》(GB5021-97);

8、《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

9、《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10、《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

11、《安徽省水文图集》;

12、《溢洪道设计规范》(SDJ341-89);

13、《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14、《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3-89);

15、其他相关的设计规范及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要求。

第2节河道治理工程

1、工程概述

结合防洪工程建设项目,确定XX河景观改造提升治理的工程内容。

治理段为XX河西起赵堤口桥,东至曹楼河流总长12公里长度。

二、工程设计

1、河道治理标准

根据《黄河流域防洪规划》,XX河治理仍按“六四年雨形排涝”是标准治理。

2、防洪要求

(1)水文资料的应用

本次计算分析采用的水文资料是:

降水部分,均为水文系统各年,国家基本雨量站水文整编成果,洪水部分除应用了国家基本水文站、辅助站的水文整编成果外,为了对洪水进行原计算还采用了一些水利工程管理部门的水文资料汇编成果。

所有水位计算系列均延长至1997年。

(2)设计洪水的计算分析

设计洪水的推求采用了三种办法:

有设计暴雨推求洪水、有实测径流深推求设计以及有洪峰流量(洪峰模数)推求设计洪水。

1)有涉及暴雨推求洪水

①、涉及雨期的确定:

本次洪水复核的区域XX河流域,属于中小流域。

设计雨期定为三日,但为了对比三日暴雨与其它历时暴雨的时序分布点,还同时选用了一、七日雨期,作为暴雨统计分析雨期。

②河道设计面雨量的统计:

根据水文年鉴(1951-2000年)和近几年水文资料整编成果统计计算各河道一、三、七、四十五日最大流域平均暴雨量。

流域不同历时暴雨的频率计算

不同历时暴雨量的频率计算:

应用上述统计系列逐河进行各种历时暴雨的频率计算;

从而提出不同设计标准的流域平均面雨量。

频率分析采用Cs=3.5Cv进行适线。

④设计雨型及其净雨分配:

本次计算分析采用了《安徽省水文图集》(1975年版以下简称《图集》)提供的平原区域三日雨型及其净雨分配。

⑤设计净雨的计算:

应用设计暴雨推求相应的净雨深采用了《图集》提供的P+Pa-R关系曲线。

⑥洪水过程的推求:

设计洪水汇流过程采用了不积涝型与考虑积涝型两种办法推求。

2)由实测径流深推求设计洪水

①实测径流深的计算分析:

河道设有常年水文测站,并且已搜集及雷达大量的水文资料。

应用这些测站实测的年最大一次洪水径流深进行设计洪水的计算分析是可行的。

年最大一次洪水径流深的计算方法是:

从实测年流量过程线上确定最大一次有降雨形成洪水过程侵害复试峰求出次洪水总量除以流域面积而得。

对于受建闸接蓄和窜通河道进出水量影响大次洪水,一般应用水量平衡方程式还原计算后确定总量。

此洪水的水量平衡方式如下:

V天=V断+V耗-V进=ΔV

式中:

V天——天然降水净流量

V断—————出口控制站实测断面过水量

V耗——工农业经耗水量,一般暴雨期作零处理

V进——串通河道边界口门引水量

ΔV——各河道闸坝计算时段始末蓄水变量

以上各计算单位一般以10计。

隔河径流深即以还原后的天然径流量除流域面积而得。

②年年最大径流深的频率计算:

将测站求得的径流深系列应用频率分析,求出不同设计标准的径流深,其计算成果附表略。

计算中Cs采用了两倍的Cv,而且分析时对Cv值采用了适线处理,使理论频率曲线与实测点据配合最好。

③设计洪水过程的推求:

应用实测径流深推求设计标准的洪水过程,其方法同于设计暴雨相应径流深推流演算。

其中净雨时段分配百分比与暴雨推流一至。

同时也分为不涝和积涝型两种单位线进行推算。

3)洪峰模数计算设计洪水

此方法以XX河资料为基础。

考虑到自1971年至2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