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花卉.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92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花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中国花卉.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花卉.docx

《中国花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花卉.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花卉.docx

中国花卉

花卉市场分析与预测

一、行业市场分析

1.国际及国内市场分析

(1)世界花卉产销基本发展趋势分析

1.1世界花卉产销持续快速平稳增长

世界花卉生产历史悠久,二战后作为商品化的产业部门发展迅速。

直至20世纪90年代,产销仍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

据2007年不完全统计,荷

兰、美国、德国、中国等45个主要生产国切花和盆栽植物种植面积为61万hm2,产值超过260亿欧元。

18个观赏苗木主要生产国的种植面积总和超过

69.5万hm2,产值超过173亿欧元。

11个主要花卉种球生产国家和地区的种植面积总和为3.54万hm2。

2008年不完全统计,世界主要生产国花卉总产值达243.95亿欧元,其中欧洲113.37亿欧元,北美洲39.98亿欧元,南美13.82亿欧元,亚洲和太平洋地区68.65亿欧元,非洲5.94亿欧元。

1.2花卉生产布局和消费市场向发展中国家拓展

由于发达国家花卉生产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呈增加趋势,花卉生产向自然资源适宜、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发展中国家转移,全球化的生产布局开始形成。

花卉消费中心也由传统的欧美国家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拓展,预测表明,到2014年主要花卉消费国切花和盆花年消费额将达到460亿欧元,比2004年增长31%。

1.3形成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

通过产业集聚形成了制种、种苗、成品、加工、冷藏、保鲜、运输及销售等环节相衔接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与之相匹配的现代市场体系特征,是以拍卖为主的批发交易方式和以专卖店为主的零售交易方式相衔接。

以荷兰为例,从政府部门到民间机构都设置有相应的花卉培育、新品种研制和开发推广体系,仅各大花卉公司自办的现代化实验室就有70多个、科研人员6300多人。

荷兰的花卉流通以拍卖闻名于世,建有7个大拍卖市场,近1000家批发公司和1.4万家零售店。

花卉出口额的85%是在拍卖市场成交的。

拍卖对所交易的产品和物流设施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有成批量的同质产品,还要求有完善的物流设施,特别是冷链系统。

1.4花卉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且市场需求的品种增加

全球最大的切花卉出口国荷兰占有约55%的切花世界市场份额,其中以玫瑰切花市场占有率最高,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拓展,预测表明,到2014年主要花卉消费国切花和盆花年消费额将达到460亿欧元,比2004年增长31%。

(2)中国花卉产销总量发展趋势分析

2.1花卉产销总量持续增长

我国花卉商品化生产源于20世纪80年代,20世纪90年代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我国花卉产销总量平稳持续上升,已成为世

界花卉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占世界花卉总种植面积的1/3。

2008年我国花卉种植面积达77.5万hm2,比1998年的6.98万hm2增长了10倍;花卉销售总额由1998年的99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666.9亿元,增长了573%;花卉出口额由1998年的0.32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4亿美元,增长了116%倍。

种植面积年平均增长率为1.05%,销售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1%,出口额年平均增长率为28%。

2.2主要花卉分类产销总量呈递增趋势

2000年到2007年间,我国切花、切叶和干花种植面积、销售额及出口额稳定增长,其中以出口额增长最为迅速,2007年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了33.2倍,平均增长率为66%。

2007年切花、切叶和干花单位种植面积出口额比2000年增长了11倍。

同期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分别增长了2.1倍和1.4倍。

2007年与2000年相对比,盆栽植物种植面积和销售额各增长了1.2倍,出口额增长了1.5倍。

观赏苗木种植面积、销售额和出口额依次增长了5.2倍、3.5倍和7.6倍。

2.3区域专业化生产布局雏形显现

区域特色初步形成了“西南有鲜切花、东南有苗木和盆花、西北冷凉地区有种球、东北有加工花卉”的生产布局(中国政府网,2009)。

云南省是世界公认的鲜切花生产3大适宜区之一,是全国规模最大的鲜切花生产基地,鲜切花产量已连续15年保持全国第一。

在占有全国60%以上市场份额的同时,在全国15个鲜切花出口省份中,云南省花卉出口总额位居第一,出口市场包括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的35个国家和地区。

2008年全省花卉种植总面积34933hm2,总产值176亿元,花卉出口总额1.01亿美元。

其中,鲜切花种植面积、产量和产值分别为7800hm2、52.9亿支和16.7亿元,较2007年增幅分别为7.34%、5.8%和3.1%。

月季、康乃馨、百合、非洲菊四大切花品种的种植面积为6293hm2,占全省鲜切花总面积的80.7%,产量为44.17亿支,占全省鲜切花总产量的83.5%)。

以昆明为中心的滇中地区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鲜切花集散中心及价格指导中心。

2.4花卉规模化生产经营趋势有所提高

近年来,在从事生产经营的企业数量略有下降的同时,种植面积在3hm2以上或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上的大中型企业数量呈增加趋势,表明

花卉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水平在提升。

(3)中国花卉市场需求变化趋势分析

3.1花卉消费需求增势明显

2007年与1998年相比较,花卉消费量增长了178%,消费额增长了297%。

切花切叶和干花的消费量由1998年的21.65亿枝增长到2007年的105.35亿枝,增长了386%;人均消费量由1.74枝增长7.97枝,增长了3.58%;人均消费额由1.33元增长到4.38元,增长了229%。

盆栽植物消费量由

1998年的6.93亿盆增长到2007年的14.65亿盆,增长了111%,消费额由27.47亿元增长到116.74亿元,增长了325%。

同期人均消费额和人均消费量

分别由2.2元和0.6盆增长到8.83元和1.11盆,10年间盆栽植物人均消费额增长302%,人均消费量增长了85%。

3.2花卉消费特点突出

我国花卉消费的突出特点表现为地域性、集团性、礼品性和节日性。

花卉消费主要集中在大城市以东南沿海地区及内地居民收入较高的城市为主,

其中广州、上海、北京、深圳花卉消费居全国前列;花卉消费处于以集团消费为主的阶段,没有形成成熟的、稳定的个人(家庭)消费市场;个人花卉消费以礼物为主要目的;此外年鲜花市场消费量很大。

3.3花卉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2000~2007年间,按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花卉需求收入弹性分为两个区间,2005年之前大于1,表明人均GDP每增长1%,带动花卉消费额增加大于1%;近年为0.6,表明人均GDP每增长1%,带动花卉消费额增长0.6%。

由此可见,在中国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继续下降的情形下,花卉的需求收

入效应将相当可观。

2007年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6.3%,城市居民逐渐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转型的时期,随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稳定的花卉消费群体会逐渐产生与壮大。

(4)中国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变化趋势分析

4.1花卉产销总量增长率不够平稳

1998~2008年,全国花卉种植面积、销售额和出口额年增长率变化趋势不尽相同。

除个别年份外,种植面积和销额增长率变化较为平稳,出口额波动幅度则较大,说明我国花卉出口市场尚不成熟,市场占有率不稳定。

4.2花卉单位种植面积销售额和出口额极低

从单位种植面积销售额和出口额发展趋势看,我国花卉生产的经济效益较低。

近年种植面积销售额在8万元/hm2左右,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欧

元/hm2(约折合人民币40元/hm2)。

说明我国用世界1/3的花卉种植面积生产了世界花卉产值的12%,土地生产率极为低下。

1996年,荷兰花卉单位面积产值为44.8万美元/hm2,以色列为13万美元/hm2,哥伦比亚为10万美元/hm2。

1998~2008年间,我国花卉单位种植面积出口额波动也很大,但10年间始终不足1万美元/hm2。

2008年出口额仅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的2.76%。

说明我国花卉出口市场份额极小,花卉生产大国、出口小国。

(5)我国花卉行业发展潜力大

5.1花卉产销的投入水平低

我国单位面积花卉生产平均成本是日本的1/5,是台湾的1/3,也明显低于东南亚、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

然而我国的低成本既不是源于规模经济和专业化分工,又不是源于花卉的高品质或差异化竞争优势,更多地是来自我们企业和农户生产者规模小所导致的低投入。

首先,生产者科技投入动力不足,花卉科技支撑乏力,产业链源头创新几乎为空白。

表现在:

系列化生产技术体系尚不健全;国内种质种苗研发起步晚,能力较为薄弱;育种、制种技术推广发展较慢。

从政策层面看,由于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每年要交相当的保护费,企业自主研发和保护新品种的动力不足,为了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即使企业有自主新品种,也不申请知识产权保护。

这严重制约着中国特色品种的研发保护进程。

然而在另一方面,现有花卉品种中的优势品种多为国外引进,国外的这些品种又多为从我国引进选育所成,形成了原产地没有优势品种竞争力的局面。

在知识产权制约下,一些新品种难以及时引进,只能引进国外过了保护期的品种。

两者双重制约致使产业链源头创新空白,最能提高产品附加值的育种环节严重滞后,使我国的花卉产品质量不高、品种不新,国际市场竞争力弱。

其二,花卉保鲜、包装、储运等基础设施投入不足。

小规模的生产者和花卉产业链不健全,对第三方物流形成的需求与供给激励不足,结果导致缺乏高效的物流体系和发达的第三方花卉物流。

企业只能自行保有花卉贮运功能,形成较高的运输费用。

缺乏适合鲜货产品运输、储藏的物流条件,鲜切花的运输基本处于常温状态,严重影响了我国鲜切花的出口到货品质,也限制了我国鲜切花出口市场,局限于周边国家和地区。

其三,农户花卉生产投入不足。

农户花卉生产者一般未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大多数的小规模花农靠传统经验从事花卉的生产,依赖路边市场提篮小卖和集市贸易摆摊销售花卉产品。

在技术、生产设施、人员技能方面的投入都很欠缺。

到2007年,我国花卉从业人员约有368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3.2万人,只占3.6%。

低投入导致我国的花卉生产经营技术几乎都位于低水平生产繁育环节,在新品种培育和营销方面处于落后地位,因此只能是在增值最小的“微笑曲线”的最低端占有微利的市场份额,从世界花卉生产专业化分工趋势看,中国是位于增值最少的花卉产业链中间部位的一个简单加工者。

5.2国内花卉消费水平偏低

与世界27个主要花卉生产国及消费国相比较,中国2007年人均花卉消费额仅为0.36欧元,排名第一的瑞士人均花卉消费额为77欧元,中国仅为瑞士人均花卉消费额的5‰;2007年,乌克兰在27国人均花卉消费排名中处于末位,人均花卉消费额为4欧元,而中国当年人均花卉消费额仅为乌克兰的9%。

花卉消费集中在发达国家,这些国家是花卉生产大国,同时也是花卉消费大国。

由于花卉消费不是消费者日常消费品组成部分,中国年人均花卉消费水平偏低,极大地制约着我国花卉产业发展。

(6)主要结论

近10年间,从世界范围看,世界花卉产销持续快速平稳增长,花卉生产布局和消费市场向发展中国家拓展,形成了现代产业技术体系和市场体系,花卉专业化生产水平提高且市场需求的品种增加。

从中国花卉产业发展趋势看,花卉产销总量持续增长,中国已成为了世界第一大花卉种植国。

主要花卉分类产销总量呈递增趋势,其中出口额的增长明显快于种植面积和销售额的增长,特别是2000年之后,这一趋势更为明显。

区域专业化生产布局雏形显现,花卉规模化生产趋势有所提高。

国内花卉需求增势明显,花卉消费的特点突出,花卉需求收入弹性较大。

在中国花卉产销总量平稳增长、花卉消费需求增势明显的同时,花卉产业经济效益整体不高。

主要表现为花卉产销总量增长率不够平稳,单位种植面积销售额和出口额极低,花卉分类出口额年际间变化较大,花卉生产质量及出口产品竞争力低。

花卉生产规模化与组织化水平低、花卉产销的投入水平低,以及国内花卉消费水平低,上述几方面问题是中国花卉产业经济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总体上看,中国花卉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却是花卉单位面积产值小国、花卉出口小国和花卉人均消费小国。

中国的花卉生产经济效益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2.安徽省花卉市场分析

 苗木花卉是加强绿化生态建设、完善生态功能、美化人居环境的重要物质载体,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对推进社会文明、加快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花卉产业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亮点[1]。

现阶段,中国苗木花卉业既是一项朝阳事业,又是一项新兴产业。

苗木花卉产业的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是中国提高花卉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重要策略[2]。

目前,安徽省的花卉产业处于发展与整合的关键时

期。

安徽苗木花卉发展有基础、有优势、有机遇、也有挑战。

为进一步抢抓机遇,加快推进安徽省这一朝阳产业的跨越式发展,推进其产业结构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1 安徽省苗木花卉产业现状

1.1 苗木花卉生产情况 据安徽省花卉协会不完全统计安徽省苗木花卉种植面积达3万多hm2,拥有苗木花卉专业市场57个,大中型苗木花卉企业201家,从业人员35万,苗木花卉业年产值达到38亿元。

全省不少地方形成了自己的当家产品、主打产品、特色产品。

全省苗木花卉生产销售正呈现出大发展的良好势头。

1.2 苗木花卉生产布局 主要集中在合肥、黄山、芜湖、滁州等地,其他区域都有零星生产,陆续兴起。

1.2.1 合肥市。

据合肥市苗木花卉协统计,截止2009年6月,合肥市苗木花卉生产面积1.5万多hm2,约占全省一半,其中苗木花卉生产用温室、大棚面积65m2。

2009年全市苗木花卉总销售额18亿元。

苗木花卉已成为合肥市森林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建设生态合肥作出了积极贡献。

尤其是肥西县苗木花卉面积已达1.2万hm2,以园林绿化苗木生产为主,成为合肥市西南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肥西县“三岗”苗木被授予“安徽省著名商标”,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安徽三岗国家级苗木花卉市场”。

合肥市裕丰花鸟虫鱼市场被农业部授予“国家重点花卉市场”。

1.2.2 芜湖市。

据统计,芜湖市苗木花卉种植面积1.2万hm2,大部分生产园林绿化苗木,培育少量盆景。

花木种植经营户1万余户,从业人员5万余人,年产值7亿元。

芜湖市已经举办了3届苗交会和7届花木盆景展,获得国内外各项花木展奖牌50余枚,并荣获首届“绿博会”全国地级市唯一的优秀组织金奖和1个盆景金奖,是安徽省内率先开展并完成花木企业ISO9001、ISO2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最多的城市。

1.2.3 黄山市。

黄山市是安徽省重点林区和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林业用地面积80万hm2,森林覆盖率77.4%,森林资源居安徽省之首。

物种繁多,古树名木和珍稀保护植物遍布其境,丰富的物种资源和优越的自然条件为苗木花卉业的

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黄山市徽文化底蕴深厚,是徽派盆景的发源地,从事花木盆景生产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全市苗木花卉生产面积740hm2,培育各类绿化苗木740万株,盆景(花)140万盆,年产值近1亿元。

1.2.4 滁州市。

滁州市苗木花卉集中在滁州市南谯区。

该区位于南京、上海、扬州、合肥、蚌埠等大中城市群之间。

目前,南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出台了加快发展苗木花卉的政策,利用区位优势,确立了“依托南京市汤泉花木基地,展示花木大区形象”的发展思路,对土地使用权进行流转,鼓励花木大户在311、206省道、104国道沿线承包土地搞花木生产。

明确把苗木花卉业作为该南谯林业的“四大产业”之一,加上近几年市场行情持续走高,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苗木花卉产业蓬勃发展。

1.2.5 阜阳市。

阜阳市的苗木花卉产业属于后起之秀,主要集中在颍上县,创新出一条特色之路。

颍上县的卜子村已建成为皖西北较大的集种植、养殖、度假、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生态示范村。

颍上茂生香草植物园占地仅20hm2,培育出了香草类型包括薰衣草、迷迭香、鼠尾草等几十个品种,每年可以提供各种不同类型的香草种苗和盆苗总计300万株。

2006年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会上,阜阳市荣获特装展位金奖,颍上县荣获标准展位金奖,颍州区卜子村花师陶洁之制作的“山抹绿云”等4件盆景作品获得单项评比一等奖,颍上县茂生香草植物园被大会组委会分别授予中国合肥2007(第五届)苗木花卉展金奖、中国合肥2007(第五届)苗木花卉(香草)金奖。

颍州区王慧英家被评为“全国绿色小康户”。

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到卜子村视察,对该村的发展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卜子村先后荣获“全国农业科技进步奖”、“全面小康示范村”、“全国绿色小康村”、阜阳生态农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0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首批花卉生产示范基地。

2 安徽省苗木花卉产业的优势

2.1 位置独特,资源丰富

 安徽省地处暖温带和亚热带过渡带,气候宜人,物种繁多,种质资源丰富,拥有可栽培利用的苗木花卉78科445种,开发潜力极大。

花卉产业属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目前正在由高成本的沿海发达地向低成本的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

安徽承东启西,处于南北过渡地带,适宜多种植物生长,在苗木花卉的引种、驯化和推广方面,安徽省地理位置的优势十分明显。

2.2 文化积淀,传统优势 安徽省苗木花卉凝聚着深厚的文化传统,成为徽派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安徽以徽派园林和徽派盆景为代表,安徽苗木花卉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积淀,承载着光荣的文化历史和传统,闪耀着独特的魅力,是其他

地方无法取代的。

2.2.1 人才优势。

安徽省苗木花卉生产历史悠久,合肥、黄山、芜湖、滁州等地的广大群众都有良好的花卉生产经验和技术积累,花农在苗木扦插和嫁接等方面实践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程度非常高,这是苗木花卉产业发展必不可少的群众基础;由于生产历史悠久,自然产生了一大批园林苗木花卉行业的项目经理以及农民苗木经纪人,他们周年走南闯北,把苗木花卉推向全国大市场的同时,也带回了新品种、新技术和现代生产管理经营理念,这种人才的储备积累与软实

力,也是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

2.2.2 品种多样化优势。

虽然近几年上海、苏州等华东地区的一些苗木企业发展迅猛,投资资本较多,部分品种的苗木花卉种植规模比安徽大许多,但花卉苗木品种的多样化储备,特别是一些大型树种、名贵树种的储备,远不能与安徽一些大型的核心企业相比,安徽苗木花卉产业仍具有强大的竞争力。

2.3 效益提升,前景广阔 安徽是农业大省,目前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以粮食作物生产为主,农民的收入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大已成不争事实。

花卉在传统农业中是附加值最高的新兴产业[1]。

苗木花卉生产单位面积经济效益,近10年来一般为传统农作物的5~10倍,高额回报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生产苗木花卉的积极性。

因此,充分利用安徽省大别山区的荒山、荒地,规模化、标准化种植一些苗木,利用市区近郊特殊的区域进行产业化生产高档花卉,政府进行统筹规划,安徽省花卉产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做后盾,发展前景广阔。

2.4 政府重视,市场看好 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花卉产业的发展,自2003年开始,“中国·合肥苗木花卉交易大会”已经连续开办7届,特别是从2006年开始,大会升格由国家林业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扩大了展销会的影

响,树立了安徽花卉产业形象,促进了产品销售。

安徽合肥已成为全国苗木花卉信息中心和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出现了“买全国、卖全国”的良好局面。

2.5 抢抓机遇,打造品牌 借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契机,把花卉产业建设融入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抢抓机遇,开拓进取,有利于推进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苗木花卉生产,有利于全力打造安徽特色苗木花卉品牌。

3 安徽省苗木花卉产业存在的问题

3.1 科研及人才培养滞后 科技投入和储备不足,科技力_量薄弱,苗木花卉专业人才紧缺,现有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与现有的科技支撑体系不相称。

3.2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花卉市场发展滞后

苗木花卉产业发展迅速与经营管理滞后不相称。

安徽省至目前还没有一个适合现代苗木花卉产业的流通体系,企业和花农的经营管理水平较低,苗木花卉质量较差,无法更好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例如:

合肥市只有“合肥市裕丰花鸟虫鱼市场”较为完备,市场红火,受面积狭小的限制,一铺难求,大车无法进入;肥西“安徽三岗花木大市场”、合作化路“农萃苑花卉市场”和蒙城路“正丰花鸟市场”规模小,难成气候;肥西县“中国中部花木城”离市区太远,缺少人气。

近期亟需加强花卉市场特别是花卉物流市场建设。

3.3 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 社会化服务组织体系不健全,全省各级苗木花卉协会的参与、指导、促进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生产规模不大,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不健全,产品流通渠道不畅,信息化建设明显滞后,导致产销脱节,从而制约了安徽省苗木花卉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在机制、体制上创新。

3.4 缺乏大型龙头企业,品种结构不尽合理 在苗木花卉生产企业中,缺乏像浙江传化、天津大顺、苏州盈年那样的大型企业带动,从而制约了安徽省苗木花卉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资金投入不足,生产方式比较落后。

品种的种植盲目性较大,没有以市场为导向,经常造成苗木

花卉市场结构性过剩,花农亏本。

3.5 缺乏具有独立知识产权的品牌 对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不强,研发基础落后,品种开发滞后。

缺乏产品和科技创新原动力,技术和品种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4 安徽省苗木花卉产业发展方向 

发展定位:

优先发展园林绿化观赏苗木,加快中高档盆花和盆景发展,适当扩大花坛花境、地被植物和草坪生产,重点发展贡菊、霍山石斛、芍药、凤丹等安徽省传统的药用、食用花卉品种。

4.1 重视育种和品种权保护 苗木花卉产品与生活必需品不一样,其生产目的主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审美方面的要求,市场需求受消费者求新求异的潮流和趋势所左右,因此,品种创新一直是国内外苗木花卉产业发展的动力,新品种已

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谁拥有或使用新品种,谁将获得最大的商业利益。

苗木花卉生产企业如果没有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就会逐步被市场淘汰[2]。

发达国家不但重视育种工作,也十分重视育种者权益的保护。

例如:

2004年开始,日本就要求自国外进口的切花必须附有种原合法证明。

4.1.1 依托传统和创新。

立足安徽省内丰富的观赏植物种质资源,以市场需求为目标,加大对苗木花卉科研育种的投入,加强自主创新,加大和提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选育的力度和速度,充分挖掘安徽特色苗木花卉资源。

如徽梅、安徽石蒜、肥西蜡梅、临泉盆荷、霍山石斛、亳芍、珍稀兰花等一些特色的安徽苗木花卉种类,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

4.1.2 增强新品种产权保护意识。

苗木花卉生产者应增强品种权的保护意识,尊重和保护国内外育种者的权益,合法使用具专利权的新品种,促进国外新优品种的引进和生产,提升安徽省内苗木花卉产业的水平,扩大苗木花卉产品出口市场。

同时,积极宣传调动所有从业者发现并培育新品种,推动苗木花卉育种业加快发展。

4.2 创建品牌,培育消费市场 品牌是市场无形的“通行证”。

将徽文化特色融入苗木花卉产品中,在产品的包装和宣传上,融入徽文化特色。

注重从消费者的心理、健康需求等方面着想,从细微处入手,生产出富有创新精神,洋溢着“皖风徽韵”的苗木花卉产品。

例如:

运用植物合栽方法、在包装或在标牌上,使植物蕴含“福禄寿喜”吉祥文化,或者利用人工修剪等手段使植物附有“和谐荣昌”等婚礼祝寿的吉祥偶意等等。

在实物包装上,配以安徽省宁国紫砂盆、祁门瓷盆、青石盆、砖雕盆等等,进一步凸显安徽苗木花卉产品的区域特色,逐步打开国内外的销售市场。

引入企业营销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历史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