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3938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9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docx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

2019-2020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练习题

第10课练习题

1.“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始于(  )

A.夏朝B.西周C.汉朝D.秦朝

【分析】本题以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为切入点,考查秦朝的统一。

【解答】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故选:

D。

【点评】本题以秦朝的统一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报怨。

”材料诉说的是我国古代历史上一位统治者,这位统治者是(  )

A.商纣王B.秦始皇C.汉高祖D.禹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一。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解答】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可知是秦朝的统一。

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后称秦始皇)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它结束了长期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对历史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

重点掌握秦朝的统一。

3.在中国,国家大一统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

A.炎黄部落的形成

B.第一个王朝﹣﹣夏朝的建立

C.西周实行分封制

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分析】本题考查秦汉统一国家的形成,知道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的开始。

【解答】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西汉汉武帝即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了大一统的局面,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封建统一国家形成的开始。

故选:

D。

【点评】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4.“打虎拍蝇”反映了党中央在惩治腐败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原则立场和政策措施,既形象又深刻。

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锦衣卫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有关内容,要在掌握课本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中央政府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故秦朝在中央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

故选:

B。

【点评】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5.万里长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象征,展示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和创造力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

A.临洮一咸阳B.东海一陇西

C.临洮一函谷关D.临洮一辽东

【分析】本题考查秦长城的起止点。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解答】为了抵御匈奴的进攻,安定北边,维护国家统一,秦朝时期秦始皇派蒙恬在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蜿蜒万余里,这就是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D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6.1975年12月29日,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大量竹简,其中《秦律十八种》等为秦帝国的法律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竹简上书写的是下列哪种文字(  )

A.甲骨文B.小篆C.帛书D.金文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把握秦朝统一文字的措施。

【解答】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所以1975年12月29日,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中出土大量竹简,其中《秦律十八种》等为秦帝国的法律提供了翔实的资料。

竹简上书写的是小篆。

故选:

B。

【点评】准确识记秦朝统一文字为小篆。

7.《剑桥中国史》说,……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期也可能是一件好事。

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承者,这套制度经过了汉代的完善和巩固,又继续推行了1700年,其间只逐步地作了修正。

材料中说的“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是指(  )

A.分封制B.郡县制

C.中央集权制度D.行省制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需要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解答】材料中说的“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是指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度、郡县制度、三公九卿制度等等。

故选:

C。

【点评】本题考查对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和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

8.如果你生活在秦朝,遇上当时的一位官吏,你认为这位官吏说的以下哪些话是可信的?

(  )

①我刚刚拜会了我县的县令

②官府用小篆字体发布了告示

③官府要征发一批人去修灵渠

④李斯将军率军在北方击退了匈奴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秦朝时期在北方击退匈奴的是蒙恬,不是李斯。

①②③说法均是可信的,符合题意。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9.时空观念是指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从如图“秦朝疆域图”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准确的是(  )

A.秦朝推行的是郡县制,最南边是南海郡

B.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当时隶属琅邪郡管辖

C.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秦开凿的灵渠沟通了长江和黄河两大水系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的统治。

秦朝为了抵御匈奴修长了长城。

【解答】根据所学可知从如图“秦朝疆域图”中提取的历史信息准确的是秦长城西起临洮郡,东到辽东郡,ABD都不能准确从图上得出。

故选:

C。

【点评】从地图上得出正确的信息。

掌握秦朝长城的两端及作用。

10.假如我们能够穿越时空,去游览秦朝的都城,当我们想买一些生活用品时,我们应该使用的货币是(  )

A.

B.

C.

D.

【分析】本题考查秦的统一以及巩固统一的措施。

识记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

【解答】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规定货币以圆形方孔半两铜钱为统一全国货币。

图示中的D为圆形方孔半两铜钱。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11.吕思勉在《吕著中国通史》中写道:

“秦始皇,向来都说他是暴君,把他的好处一笔抹杀了,其实这是冤枉的。

”“他的好处”包括(  )

①统一六国

②推行郡县制

③修建陵墓

④统一货币、度量衡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

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促进了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2.秦巩固统一中国的措施有(  )

①建立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统一货币

③统一度量衡

④北筑长城、南修灵渠

⑤统一文字

⑥实行分封制

⑦百家争鸣

⑧诸侯争霸

⑨商汤灭夏

A.③④⑤⑥⑦⑧⑨B.①②③④⑤C.⑤⑥⑦⑧⑨D.①②⑤⑥⑧⑨

【分析】本题以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为切入点,考查的是秦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中国的措施。

【解答】秦朝建立后,政治上,为加强封建统治,秦始皇创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的一切大权。

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经济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

交通运输上统一车轨,开通灵渠。

国防上抵御匈奴侵犯,修筑长城。

B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

注意掌握秦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中国措施的相关知识点。

13.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其中“中央集权”指的是(  )

A.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全国有通行的统一的文字

C.以皇权的至高无上为最基本原则

D.中央机构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秦朝统一后,为防止出现西周分封制导致的分裂割据,在地方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从而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秦朝统一后,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主要针对地方的管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由中央垂直管理地方,故D项正确;A、B两项属于为巩固国家统一而采取的经济文化措施,不属于中央集权政治制度,C项属于专制主义的含义,故ABC项排除。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概念,它包括两个方面,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专制主义主要反映皇帝个人专制独裁,中央集权主要指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

14.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B.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C.开创皇帝制度

D.统一国家、建立中央集权制

【分析】本题以《帝国的终结》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为切入点,主要考查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解答】据题干“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可知,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秦朝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定都咸阳。

为了适应统一的需要,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故选: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的相关史实。

15.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

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

中国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  )

A.分封制的实行B.郡县制的实行

C.科举制的实行D.军机处的设立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知道中国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郡县制的实行。

【解答】贵族政治下,贵族拥有自己的封地,世代享有特权,实行世袭制的传承方式。

官僚政治下,官员由中央任命,没有封地,衣食俸禄,官位不能世袭,属于“流官”。

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治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化。

故中国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确定于郡县制的实行。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你认为下面的情况,哪种不可能是真实的(  )

A.公元前217年某日,身在咸阳的小苏给家人写了一封信,用的是小篆

B.公元前218年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

C.公元前219年某日,某私学教学生学读(诗)(书)

D.公元前220年某日,张某被任命为某郡郡守,负责该郡各项事务

【分析】本题考查中央集权制度。

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解答】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陆续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因而“公元前218年某日,一官员称呼嬴政为大王,未受斥责”说法错误。

注意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书坑儒,“公元前219年某日,某私学教学生学读(诗)(书)”说法正确。

故选:

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识记与灵活掌握秦朝统一和巩固统一的措施。

17.2017年9月17日“秦汉文明”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右图的展品上刻着: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通过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①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

②统一度量衡;

③焚书坑儒;

④在中央设丞相;⑤统一文字

A.①②④B.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

【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解答】依据题干信息“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秦始皇开始使用“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统一度量衡,在中央设丞相。

故①②④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革命”是指(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B.世袭制度确立

C.分封制度形成D.禅让制度确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知道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解答】由材料“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

”可知,第一次“革命”发生的时间是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B.世袭制度确立是夏朝开始;C.分封制度形成是在西周时期;D.禅让制度确立是在尧舜禹时期。

故选:

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识记秦灭六国和秦的统一的相关史实。

19.如图所示为上海博物馆馆藏珍品商鞅方升。

其左壁铭文可证明它为秦国商鞅变法时颁发的标准量器,其底部又加刻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诏令。

由此可以判断(  )

A.商鞅在秦始皇的支持下进行变法

B.商鞅方升是用于丈量长度的工具

C.方升所铸铭文的字体应当是楷体

D.秦始皇以秦国的标准统一度量衡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检测

(1)

第9课秦统一中国

一、选择题

1.古代皇帝诏书中常常出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的字样,皇帝的称谓最早出现在

A.夏朝B.春秋期C.秦朝D.西汉

2.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中央集权制

3.在中国历史上,国家大一统的观念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基础,这种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始于

A.炎黄部落联盟的组成B.尧舜时期“天下为公”的传说

C.儒家思想的影响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在诗中充分肯定的秦始皇功绩是

A.统一全国B.统一文字C.实行分封D.建立郡县

5.以下统治者的举措与其产生的影响匹配正确的有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6.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

A.公元前3世纪初期B.公元前3世纪末期

C.公元前2世纪初期D.公元前2世纪末期

7.7.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

历代帝王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D.为了彰显皇权的至高无上

8.钱穆在《国史大锅》中指出“秦、汉以来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

”下列最能支持该现点的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度D.军机处制度

9.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

“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

”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B.郡县制C.三省六部制D.行省制

10.历史巨片《大秦帝国》第一部《黑色裂变》描述了秦国由弱变强的历史,其中促使秦国“裂变”的关键事件是()

A.商鞅变法B.百家争鸣C.推行郡县制D.实行分封制

11.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各流派提出了不同的治世方案。

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方案最适合当时的社会形势?

A.儒家:

为政以德,仁政治国B.墨家:

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C.道家: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D.法家:

提倡法治,强化集权

12.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

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

A.

B.

C.

D.

13.对秦的统一评价不正确的是

A.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B.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C.对历史发展起了促进作用D.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14.下列关于秦朝的说法,错误的是

A.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B.秦统一货币后,商人们使用圆形方孔钱

C.秦朝东至临洮,西到陇西,是当时的世界大国之一

D.秦始皇兴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15.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①秦朝的徭役繁重②秦朝的赋税很重③秦朝统一度量衡④秦朝的刑法残酷。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将广阔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的官员。

……新皇帝还通过统一度量衡和货币来实行经济集中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新皇帝”是指谁?

从材料看他在地方管理上实行什么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

该措施有何作用?

(3)材料三中汉武帝为了巩固大一统接受了董仲舒的什么建议?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17.政治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对历史的演进和发展产生着深远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1)依据上图并结合所学指出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中央政府各机构的职能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中国古代发明的选拔官吏的制度,提供了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这一制度对西方代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2)写出该制度的名称,依据材料概括该制度的积极影响。

材料三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变化,国王由议会决定产生,意味着君权从“神授”变成了“民授”,它根本性地改变了在英国已经存在了千年之久的王权性质。

从1688年起,英国正式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政治原则……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选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3)材料中1688年后议会与国王确立了怎样的关系?

这一关系的确立意味着英国开始了什么政治制度?

为什么说“光荣革命使英国摆脱了专制的统治,这个在世界上,它是第一个国家”?

材料四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开拓者,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他领导的革命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4)他领导的“革命”指什么?

从政治制度演进谈谈它“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

 

参考答案

1-15.CDDAABBCBADCDCB

16.

(1)秦始皇;郡县制度;

(2)颁布“推恩令”。

作用:

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就巧妙地削弱了诸侯王封国势力。

(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17.

(1)郡县制,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2)科举制。

使平民可以凭才学做官,有了参政的机会,扩大了统治基础影响近代西方文官考试制度,

(3)议会的权力高于王权: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光荣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在世界上第一次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4)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以上答案只要言之有理中即可酌情给分,但总分不得超过本小题得分)

2019-2020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第9课秦统一中国同步试题

第9课 秦统一中国同步试题

1.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扫六合”。

秦王最后“扫”的是(C )

A.楚国B.燕国

C.齐国D.魏国

2.它是中国第一帝都。

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帝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

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B )

A.洛阳B.咸阳

C.长安D.北京

3.他驱动万乘战车,点燃遍地烽烟,诸侯割据,十年间便成了无影无踪的旧梦。

这是中国大陆上第一次真正的统一。

材料中的“他”是(B )

A.周武王B.嬴政

C.大禹D.商汤

4.公元前221年的某一天,嬴政在宫中大宴群臣,举国一片欢腾,他们最有可能是在庆祝(A )

A.灭六国,建秦朝B.商鞅变法成功

C.灵渠的开通D.长城的修筑

知识点二 确立中央集权制度

5.秦始皇规定:

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旨”或“诏”,印章称“玺”,这些规定反映了皇帝制度的何种特点(C )

A.皇位世袭B.君权神授

C.皇权至上D.皇位禅让

6.古代监察体制的建立,主要用于监督官员规范执政,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B )

A.丞相B.御史大夫

C.太尉D.郡守

7.秦统一之前,中国地域内有许多分封的国家,各国有自己的国君或王,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能力有限;秦统一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推行(C )

A.禅让制B.分封制度

C.郡县制度D.行省制度

8.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

“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D )

A.统一度量衡和货币B.开凿灵渠

C.修筑长城D.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9.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

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