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529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492.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docx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研究就业形势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质量

2006年

第54期

总第112期

9月29日

星期五

 

兰州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内部资料注意保密)

本期要目

 

※现代大学生专业情绪及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责任编辑:

王昀文字校对:

王昀印数:

30

印发:

各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

现代大学生专业情绪及就业心态

 

调查报告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团委学生会

 

2006年9月23日

 

现代大学生专业情绪及就业心态调查报告

摘要:

由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华大学联合完成的《现代大学生专业情绪及就业心态调查》的调查结果显示:

有高达51.9%的同学有转专业的想法,44.6%的同学认为第二专业很重要但却未选择,48.2%的人对现阶段转专业的程序不满意。

当谈到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和一般专业的差别时,65.8%的同学认为各专业的冷热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并无太大差别,专业只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途径和手段,40.6%的同学认为专业知识对就业并不起决定作用。

在问及就业情况时,53.1%的同学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很难。

50.6%的同学对就业的方法和程序不了解。

只有14.5%的同学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

有高达65.6%的同学表示要考研,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已经成了主流,对于毕业后工资的问题,90%的同学比较容易接受2000-5000元。

关键词:

问卷调查结果专业情绪就业心态压力迷惑

热门专业冷门专业

调查参数

1.背景:

在科学与技术促进经济飞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全国高校连年扩招,边缘学科与新兴专业不断涌现。

然而,现在很多大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却日趋迷惑,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

据统计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中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呈20%到30%递增的趋势。

06年各类高校毕业生的大学生人数已经是5年前的三倍,人数将高达413万,就业机会比05年少了22%,大学生毕业人数增加22%,今年会有80万左右的学生毕业的时候有可能找不到工作。

而有关数据显示企业06年招聘大学生的人数并没有和毕业生的人数同步增长,只有35.39%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毕业生人数有所增加,而且还有28.03%的企业表示06年招聘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减少。

在这个大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了解当前大学生对专业的看法及就业心态,使同学及时地调节自己的专业情绪,拥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合理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我们特别组织了这次调查。

2.调查对象:

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长沙理工,北华大学在籍本科生。

本次调查是由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团委发起,由兰州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华大学联合完成的。

3.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的。

4.本次调查特点:

在组织本次调查时我们特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一批重点院校以及长沙理工,北华大学等一批非重点院校,力求在横向覆盖面广的同时,从纵向上反映一下因院校不同导致的情绪和心态的微小差异。

另外本次调查的地点主要是图书馆和自习室,这就使本次调查在专业上更具广泛性,涉及到了化工、医学、电子、外语、教育、农业、历史等67个专业院系,并且覆盖了所有年级。

这样无论从横向和纵向分析同学的情绪和心态都有一个广泛的伸缩空间,可以了解因专业、年级的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绪和心态。

本次调查还充分利用了网络——利用网络进行问卷调查,利用网络交流调查结果,这样既节约了资源,又节省了人力,同时使调查更具广泛性。

5.调查问卷的回收情况:

本次调查共发出调查问卷1200张,其中网络问卷200张。

实际回收1025张,有效问卷1012张,回收率85.42%,回收有效率98.73%。

本次调查回收的问卷,男女比例1.44:

1,年级比例02:

03:

04:

05为0.08:

1.74:

0.86:

1,涉及专业院系67个。

调查数据统计及简要分析

(一)关于在校本科生专业情绪的数据统计及简要分析

1.理想与现实的偏差

以上六个大学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其中28.5%的同学学习现专业是因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只有5.6%的同学学习现专业是名校或热门专业效应导致的。

可见如今高中生的报考趋于理性化,更注重自己的兴趣爱好。

与此同时,有27.8%的同学是因为服从调配而不得不学习现专业的,见表1。

因此,在高考报考趋于理性化的同时,也存在着大量的趋于实际情况而被迫学习某专业的情况。

我们不得不承认,服从调配在加大录取概率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对现专业没有兴趣,对自己的专业抱有抵触情绪,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将一门学科深入下去。

表1

在问到同学对现专业是否喜欢时,表明非常喜欢的只有5.1%,而认为自己厌倦本专业但别无选择的比例高达11.1%,见表2。

由此我们是否能管中窥豹,探究一下现今大学生“就业压力太大”的呼声越来越高而具有高水准专业水平的大学生越来越少的原因呢.

表2

2.对现专业及转专业的看法

在专业情绪的调查中,有高达46%的同学有转专业的想法,44.6%的同学认为第二专业很重要但却未选择,并且有48.2%的人对现阶段转专业的程序不满意,见表3。

究其原因大都归于制度问题,“转专业难,难于上青天”有人如是说。

目前,大学都允许转专业,但转专业严格的规定和复杂的手续使很多有这一意愿的同学都难以实现。

对于第二专业,很多同学认为重要却未选择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是精力有限,另一主要的方面是修第二专业的费用很多人难以承担。

表3如下:

表3--2

3.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

对于现在的大学生活,在被问及的同学中,只有23.2%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和合理的规划,这对现今大学生为什么总将"郁闷""无聊"等新兴词汇挂于嘴边的问题是否是一个侧面的回答呢?

问卷反映出来的结果是只有36.0%的同学在学习本专业的同时涉猎自己喜欢的知识,见表4。

大学是一个相对比较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在这种宽松的条件下,很适于同学创新思维的发挥和自身的成长。

而另一方面有很多同学也感到迷茫,困惑,虚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大学期间对同学进行大学生活规划的指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表4

(4)关于冷热专业

虽说通过调查发现有很多同学有专业情绪,但当谈到热门专业与冷门专业和一般专业的差别时,有高达65.8%的同学认为各专业的冷热对自身能力的提高并无太大差别,专业只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种途径和手段。

40.6%的同学认为专业知识对就业并不起决定作用,见表5。

表5

当谈到现今哪个专业是热门专业的时候,结果出人意料。

原本认为应该是众口一致的结果却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医学,有人说是计算机,还有人说是管理等等,真是五花八门。

这是否给我们传达了一个信息,其实专业本没有热与冷之分,专业的热与冷无非是不同人眼里的不同看法而已。

在新兴专业与边缘学科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科间的交叉越来越多,不可能有热得发烫的专业,也不可能有冷得发冰的专业。

而社会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也更加重视综合素质。

归根结底,只有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才能适应现在飞速发展的社会,才能顺利走向社会,专业的区别不会带来很大影响。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我们不难看出现在大学生产生专业情绪的原因大体如下:

1.对本专业不够了解.包括本专业的知识覆盖,知识层次,知识的应用,以及专业的发展前景。

对于以上几点的认识不足,是直接导致同学产生专业情绪和专业困惑的原因.

2.很多人把专业对口看成是就业的必须,而产生了专业热与冷的看法.其实专业知识的学习只是提高自身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它是自身发展的基础,但不是全部;对就业有帮助,却不是绝对的决定因素.

3.社会给予现代大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

包括就业压力和家庭压力等等.有很多大学生想刚毕业就马上回报家庭,回报社会,急功近利,过于看重就业而忽视自身能力的提高,导致自己渐渐厌倦自己的专业.

4.现今的教育制度导致同学的专业情绪。

一句话,现在的考试和录取制度使很多有天赋之人难入其擅长的专业,使同学产生专业情绪的同时也限制了同学天赋的发挥。

5.过分看重专业的热与冷.对热门专业向往,对自己专业厌倦,而其实自己也不知道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冷.

以上的调查结果虽不能反映现在大学生的全部思想,至少说明了一些问题,我想也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那么,我们有专业情绪的同学应该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大学的生活是我们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一个过程,而专业课的学习只是一个充实自己的一个有效途径,并非是大学生活的全部。

社会需要的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人才,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才是我们发展的最终目标。

由此看来,专业的不同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没什么太大的分别。

其次,从就业来看,专业对口已不是就业的必须,而高素质强能力才是就业的必要条件。

只能靠吃竹叶生存的大熊猫必须要靠人类的保护才能免于灭绝,我们不能做只靠吃竹叶生存的大熊猫----虽然它很可爱,现实社会需要的是敢打敢拼具有顽强生命力的狼。

社会的发展渐渐警示我们,学科的交错,知识网的建成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动力。

作为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时刻注重能力的全面培养,素质的全方位提高,希望我们做的这一次小小的调查能给大学生朋友一个信息,对同学们有所帮助,尽快走出专业情绪的误区,过一个充实的,美好的大学生活.

(二)关于就业心态调查数据统计及简要分析

1.对就业形势及专业前景的看法

在问及就业情况时,53.1%的同学认为本专业的就业形式严峻,就业很难.50.6%的同学对就业的方法和程序不了解.只有14.5%的同学认为自己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见表6。

可见专业能力的培养遭到很多同学的忽视。

我们认为专业对口不是就业的必须,但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样重要.

表6

2.毕业后打算

当谈到毕业后的打算时,有高达65.6%的同学表示要考研.只有20.2%的同学明确要就业,其中29%有考研意愿的人是为了避免就业压力,见下表。

表7--1

表7--2

可见如今大学生毕业后选择考研已经成了主流,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方面,就业压力过大,很多同学选择了考研作为逃避的方式.另一方面,社会各部门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本科生的专业水准已经有点低于企业的要求了.

3.关于就业择业的问题

当谈到本科生就业什么最重要时,81.6%的同学的回答是个人能力,与8%的专业、5.4%学校相比,占了绝对的优势.见表8。

结果向我们透漏了一些信息,可见现今大学生已经把个人能力的培养放到了以后融入社会的首要地位,而非专业的冷与热,院校的好与坏。

这同时也说明现在社会各企业部门最重视的是个人的能力,而非一纸文凭,这应该是大学生渐渐开始重视自身能力培养的根源.

表8

有64%的人表示大学毕业后要自主创业,并且被调查的同学中有57.9%的同学有出国的打算。

在问及创业最重要的是什么的问题时,51.6%的调查者认为自主创业最重要的是资金,30.2%的人认为是技术,见表9。

以上两个条件孰高孰低不必争论,总之,自主创业资金和技术缺一不可.

表9

57.9%的同学毕业后愿意到中小城市发展,其中女生稍多于男生.但同时有42.1%的人不顾就业压力执意要到大城市发展。

当谈到毕业后的工资待遇时90%以上的同学比较容易接受的是2000-5000元,1000元以下的只有极少数的同学,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要年薪百万甚至越多越好。

从大的方面来看,不同的院校同学的工资期望相差无几;从小的方面看,高年级的同学对工资的要求趋于理性,而低年级的同学对自己的定位和社会的现状还不够了解。

在对待毕业后工资待遇时我门当今大学生要认清现在的社会形式,看自己能创造多大的效益,给自己一个合理的定位。

说到择业的首要考虑时,38.4%的人考虑的是收入和福利,15.5%的人考虑的是职位和晋升机会,只有12%的人考虑的是专业是否吻合,见表10。

可见很多同学认为专业对口不是就业的必须条件。

同时38.4%的结果也使我们看出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急切渴望回报家庭,有些急功近利,稍稍忽视了企业的发展前景和自身的前途,而过多的把眼光放到了收入的高低上。

表10

基于以上的调查结果,造成现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1.就是现在中国在做“裤子”还是造“飞机”的问题.我国的科技投入在0.6%的水平上一直徘徊了20年,结果韩国在这20年突飞猛进,科技超越了我国。

而我国眼见要陷入拉美化的深渊,工人们工资低,大学生没工作。

为什么大学生都找不着工作,因为国家不做飞机,做裤子。

造飞机才要大学生,做裤子只要小学生就够了。

很多人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是因为素质差没有竞争力,其实不然。

如果我国不造火箭,钱学森也没有竞争力。

反之,我国造原子弹的时候,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没经验,一边干一边学,都成了人才。

大学生的需求量是由经济结构决定的。

在一个“打工换外汇”、“市场换技术”的国家里,大学生过剩是必然结果。

2.缺少实践经验。

从教育本身来说,中国的大学教育依然没有从过去大学教育当中反思过来,进大学就是学习知识,进了大学以后,大学四年轻松度过,很多的大学教授在市场上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受过职业训练的经验,中国大学的教授不少都是从大学走向大学,包括工商管理的教授,有很多没有自己在实践当中做过企业,学校尽管扩招了很多学生,尽管学校和教授都是为大学生就业非常重要,但是教学本身内容和就业依然是大大脱节。

致使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忽视了实践经验的积累,缺少适应社会复杂环境的能力,而时企事业单位恰恰看重的就是大学生的实践经验。

3.现在教育的导向,依然是让学生以知识学习为主,而不是以就业为主。

这就导致学生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心理上也没有做好准备,很少有大学老师在课堂上和同学们说上大学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自己的生存得更加好,而使自己生存更加好的唯一办法,就是毕业的时候,要找到一份好工作。

要想找到一份好工作,在大学应该学的东西是什么。

只会告诉你这个原理背出来怎样,那个原理背出来怎样,中国的大学教学方针是有问题的。

这个教学方针体现在心态问题上,大学生毕业之前没有做好很好的准备,通常到了三四年级自己面对工作,发现自己找不到工作,压力就是面对就业自己不知所措带来的后果。

4.自身的压力.刚毕业的大学生都想尽早找到合适的工作,回报家庭,无形之中自己给自己施加了不小的压力。

5.大学毕业生人数过多。

高校连年扩招,每年的大学毕业生越来越多,而社会提供给大学生的岗位却越来越少,激烈的竞争是造成当今大学生心理压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6.择业要求过高.大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很难给自己一个精确的定位,不知道自己能为社会创造多少价值,自己到底能值多少钱.很多人将就业城市的好与坏,就业单位知名度,工资的高与低看的过于重要,而缺少长远眼光。

以上就是本次调查的结果报告及浅析,由于能力有限,有些地方分析不当还请大家批评指正.同时,我们也希望本次调查结果能给广大的在校本科生一点有用的启示,希望大家能过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规划合理美满的大学生活。

在此特别感谢兰州大学团委的耐心指导,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长沙理工大学,北华大学的大力支持,以及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团委学生会全体成员的辛勤努力。

 

兰州大学草地农业科技学院团委学生会

2006年9月2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