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部分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
《世界史部分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史部分名词解释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被誉为各个同一时代的开创者,和第1王朝的美尼斯,第19王朝的雅赫摩斯齐名)
8.阿美涅姆赫特一世:
第12王朝的建立者,他在位期间对以诺马尔赫为代表的地方贵族势力采取严厉政策。
诸如阻止各个诺姆间的战争和破坏边界的活动;
亲自巡行整顿秩序和税收;
划分诺姆间的边界,限制了诺马尔赫的一些世
袭权力。
(阿美涅木赫特一世的政策主要是打击贵族势力
和加强王权)
9.雅赫摩斯:
埃及第18王朝的建立者,从此埃及进入新王国时期,他领导了埃及人反对喜克索斯人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埃及重获独立与统一。
10.图特摩斯一世:
埃及帝国的奠基者,他多年征战拓展了埃
及帝国的疆土
11.图特摩斯三世:
埃及帝国的完成者,他一生征战在叙利亚
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威震整个西亚,在南方拓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外。
12.阿蒙霍特普四世(埃赫那吞):
在位期间进行了著名的宗教改革,提出废除对阿蒙神的信仰而改信拉神,并将首都迁到埃赫那吞。
但由于神庙势力和旧贵族的激烈抵抗改革最终失败。
13.拉美西斯斯二世:
和赫梯为争夺霸权展开战争,在卡迭什战役中因损失惨重与赫梯签署和约
14.尼科:
第26王朝法老,开凿尼罗河至红海间的运河,派遣人乘船绕非洲航行。
15.维西尔:
古代埃及的宰相,主持日常政务拥有很大的权力,负责行政,司法,经济和宗教事务。
维西尔由国王任命对国王负责,没有决策权和军权。
16.诺姆:
古代埃及的地方行政单位,相当于中国古代的州,
古王国时期的诺姆实力还很强。
17•诺马尔赫:
诺姆的行政长官,管理地方行政,统率地方军队维持治安,代收国家赋税,管理王室经济和国家地产,管理地方神庙事务,管理灌溉系统等。
古王国时期的诺马尔赫多是地方旧贵族势力很大。
18涅杰斯:
原意为小人,他们本属于下层自由民,在第一中间期成为一个小私有者阶层,是当时各诺姆军队的主要来源从而逐渐为统治者所倚重。
涅杰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分化的产物。
涅杰斯的成长是中王国时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中王国王权同地方贵族进行斗争的主要社会之珠,因而成了统治阶级的一个组成部分。
19.《伊普味陈辞》;
反映古埃及第二次贫民奴隶大起义的重要资料,作者对起义者持谩骂攻击态度,但仍是反映第二屮间期历史情况的珍贵文献。
20.《卡尔纳尔书版》:
反映埃及第17王朝国王卡美斯同大臣讲述面临的形势,征询同喜克索斯人卡站的意见的重要历史文献。
1908年发现,真实的再现了古代埃及人反抗外来的喜克索斯人入侵的历史。
21•沙尔丹:
埃及新王国时期出现的外国雇佣军,反映了新王国时期的埃及积极向外扩张的趋势。
22.涅木虎:
新王国时期的中小奴隶主阶层,他们同神庙祭祀集团有着尖锐的矛盾因而成为了支持王权的重要力量,涅
18.
19.木虎同神庙祭祀集团的矛盾主要是财产和权力再分配的矛盾。
曾支持埃赫那吞的改革。
古代苏美尔及两河流域文明
20.乌鲁卡基那:
拉伽什城邦国王,在位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禁止贵族用贱价强买平民的房屋和牲畜,另一方面废除向祭司征收的重税。
改革具有向以祭司为首的贵族妥协的成分,但其采取的某些措施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如减轻平民负担,兴修水利等)、。
21.萨尔贡:
阿卡德王国的建立者,他建立了中央集权统治,多次远征并建立了两河流域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王国和第一支常备军。
萨尔贡的国家建设和军队建设对后世影响深远。
22.《乌尔纳木法典》:
现今已知的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法典,制定于乌尔第三王朝的国王乌尔纳木时期故名。
这部法典的颁布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乌尔在南部两河地区的最高统治,反映了中央集权统治加强的历史趋势。
23.汉谟拉比:
古巴比伦王国著名的国王,他采取多种灵活手段消灭臣服了两河流域的大多数国家,基本上统一了两河流域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中央集权专制制度,颁布《汉谟拉比法典》以协调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4.《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
是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由楔形文字刻成,较为全
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时期的社会经济状况。
其在债权,契约,刑法等方面的一些原则对后世立法有深远的影响。
25.阿维鲁,穆什根努,奴隶:
古巴比伦社会的三个等级。
阿维鲁是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
穆什根努则是无公民权的自由民。
26.伊莎库:
指以缴纳贡赋为条件从王室地产领取份地的佃耕农民,他们的身份应该不能随意改变,属于纳贡人的对象之一。
27.里都,巴衣鲁:
古巴比伦王国的士兵、
28.《吉尔伽美什史诗》苏美尔巴比伦文学的代表作品,讲述了大英雄吉尔伽美什神奇坎坷的经历,生动反映了人们探索自然的愿望和一种人们最终难免因反抗神的愿望而失败的悲剧色彩,对后来两河流域文学作品影响很大。
29.铁列平改革:
为了解决王位继承问题,避免政治上的混乱。
赫梯国王铁列平确定了王位先由长子继承的原则。
改革调整了王室内部的关系,巩固了王权。
30.《赫梯法典》;
赫梯新王国时期编定的一部法典。
反映了当时赫梯国内存在奴隶制度,即把战俘当做奴隶从事农业,手工业,畜牧业等的生产,同时也反映了赫梯土地可以买卖的历史情况。
31.腓尼基:
历史上对叙利亚巴勒斯坦沿海地区及居住在这里民族的称呼。
腓尼基原意是紫红色,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地区,在这里形成了若干彼此独立的小的城市国家但未能统一。
古代腓尼基的造船业,航海业和商业非常发达,它创造的腓尼基字母文字更是希腊字母文字的渊源,影响极大。
腓尼基人也是最早在海外殖民探险的民族。
32.腓尼基字母:
又腓尼基人发明创造的字母文字,有22个字母构成,是希腊字母及后来拉丁字母的渊源,影响巨大。
33.士师时代:
指以色列犹太人尚未形成国家而处在部落联盟时代的历史时期。
所谓士师,就是以色列人的先知,统帅和救世主三者为一体的人,实际上就是军事民主制时代的王或者军事首领。
它包括了从以色列人占领迦南到扫罗称王的两个世纪左右的时间,这正是以色列人的氏族部落制度解体的时期。
34.海上民族:
公元前13世纪横行于东部地中海地区的一些民族的统称。
他们曾侵入埃及,赫梯和巴勒斯坦等地区,和这些地区的民族有激烈的争斗,极大的改变了当地的民族构成和社会情况。
35.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攻陷耶路撒冷,将该城的居民掳掠至巴比伦尼亚,史称巴比伦之囚。
直到波斯帝国灭亡了新巴比伦王国后才将他们放回。
这一事件对于犹太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犹太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36.空中花园:
新巴比伦王国尼布甲尼撒二世在巴比伦城市中为其来自米底的王后修建的花园。
建筑及其精美奢华,被誉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反映了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工匠杰出的建筑技艺,前3世纪时被毁。
37.尼布甲尼撒二世:
新巴比伦王国著名的国王。
在位期间两次进军巴勒斯坦并制造了著名的巴比伦之囚事件,围攻推罗入侵埃及。
建设空中花园,使巴比伦成为当时最繁华的城市。
他在位期间是新巴比伦王国最为鼎盛的时期。
38.居鲁士:
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个大洲的波斯帝国的建立者。
公元前558年在波斯称王,之后相继征服了米底,埃兰,吕底亚,新巴比伦王国等邦国,极大的拓展了新兴的波斯的版图,后来在中亚的远征中失败被杀。
39.冈比西:
波斯帝国皇帝,居鲁士的儿子,以暴虐无道而著称。
他在位期间远征埃及并进攻努比亚但遭到失败,后在高墨达暴动爆发后回波斯的途中死去。
40.高墨达暴动:
因波斯王冈比西暴虐无道,远征埃及受挫,公元前522年高墨达自立为王,反对波斯皇帝冈比西。
这场暴动得到了包括波斯人,米底人在内各地人民的积极响应使波斯帝国面临崩溃危险,后被大流士镇压,暴动也因此失败。
《贝希斯敦铭文》记载了高莫大暴动的一些情况。
41.《贝希斯敦铭文》:
记录了大流士夺得王位后镇压两次起义和相关国家制度建设的铭文,因被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故名。
铭文由古波斯语,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埃兰语三种语言纪录,是研究波斯帝国大流士时期政治军事情况的重要历史遗迹。
42.琐罗亚斯德教:
由波斯人琐罗亚斯德创立的宗教而得名,为波斯人所信奉,中国人称为祆教。
该教认为世界上有善恶二神,二神始终处于斗争中。
人们要站在善神一边同恶神斗争,该教崇拜光明和火也称为拜火教。
在大流士统治时期成为了波斯的国教,经典是《阿维斯塔》
43.《阿维斯塔》:
琐罗亚斯德教的经典,其不仅是宗教经典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在萨珊王朝时编订成书)。
44.波斯大帝和约(安塔客达斯和约);
公元前387年波斯人通过威逼手段同斯巴达人签订。
该条约宣称小亚各邦归波斯国王统治,禁止大陆希腊各邦组成任何同盟(斯巴达及其盟国除外)。
通过和约的签订,波斯人达到了控制希腊的目的。
45.波斯战争:
参见后文希腊部分,从略。
46.《圣经》;
犹太教的经典,后来也成为了基督教经典的一部分,即,《旧约》。
47.犹太教;
犹太人信奉的民族宗教,是一个以救世主耶和华为唯一的神来信仰的宗教。
犹太教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从以色列犹太人的氏族部落的宗教逐步发展为民族宗教,认为上帝保护和拯救以色列人,以色列人是上帝的选民与上帝订立了契约。
后来散步各地的犹太人都把坚信犹太教作为民族认同的根据,犹太教的形成对犹太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有重要的联结作用。
亚述部分
51提格拉特帕拉沙尔三世;
亚述帝国的真正创建者,在位期间进行了改革。
他首先进行了军事改革,把军队分成了若干专门的兵种,为进一步进行对外战争做好了准备。
此外他改变了对被政府地区的政策,尽量使不同地区的讲不同语言的居民混合居住并带上其部分财产,由亚述委派官员统治。
他的改革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统治阶级中各不同集团之间的矛盾,加强了亚述的军事力量。
古代印度部分
52吠陀时代;
约公元前1500年至前600年的时期,因关于这一时期的传说材料收集在被称为吠陀的文献中而得名。
53《梨俱吠陀》;
产生最早的一部吠陀,吠陀即知识的意思。
在这部文献中,反映了雅利安人早期的社会状况和政治,军事制度。
如雅利安人称呼他们的对手为“达萨”或“达休”
54,吠陀:
本意是神圣的或宗教的知识,中国古代翻译为“明”。
吠陀就是包括有大量的各种知识的宗教文献,是在很长的时期内由多人口头编撰并且世代口传下来的。
分为四部,《梨俱吠陀》《沙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
55种姓制度;
印度的一种复杂的社会等级制度。
这种制度可追溯到早期吠陀时代,将人划分成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这四个阶层。
规定不同阶层的成员享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种姓制度规定职业世袭不得任意改变,严禁地位较低的男子娶地位较高女子为妻,不同种姓的人在法律上也是不平等的,处罚程度不同。
种姓制度是为了保护新产生的贵族阶级的工具。
56婆罗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