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4754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4.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16孟德尔遗传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Word文档格式.docx

(3)为了确定控制上述这两对性状基因是否满足上述3个条件,可用测交实验来进行检验,请简要写出该测交实验的过程。

 

3.若用玉米为实验材料,验证孟德尔分离定律,下列因素对得出正确实验结论,影响最小的是()

A.所选实验材料是否为纯合子

B.所选相对性状的显隐性是否易于区分

C.所选相对性状是否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D.是否严格遵守实验操作流程和统计分析方法

4.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刚毛(B)对截毛(b)为显性。

为探究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进行如下实验。

(1)若只根据实验一,可以推断出等位基因A、a位于_________染色体上;

等位基因B、b可能位于__________染色体上,也可能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

(填“常”“X”“Y”或“X”和“Y”)

(2)实验二中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若只考虑果蝇的翅型性状,在F2的长翅果蝇中,纯合体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

(3)用某基因型的雄果蝇与任何雌果蝇杂交,后代中雄果蝇的表现型都为刚毛。

在实验一和实验二的F2中,符合上述条件的雄果蝇在各自F2中所占比例分别为______和______

(4)另用野生型灰体果蝇培育成两个果蝇突变品系。

两个品系都是由于常染色体上基因隐性突变所致,产生相似的体色表现型—黑体。

它们控制体色性状的基因组成可能是:

①两品系分别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和d1基因所致,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

②一个品系是由于D基因突变为d基因所致,另一个品系是由于E基因突变成e基因所致,只要有一对隐性基因纯合即为黑体,它们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或图丙所示,为探究这两个品系的基因组成,请完成实验设计及结果预测。

(注:

不考虑交叉互换)

Ⅰ.用_______为亲本进行杂交,如果F1表现型为____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甲所示;

否则,再用F1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

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乙所示;

Ⅲ.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两品系的基因组成如图丙所示。

5..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

短刚毛和长刚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

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

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_______或________。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

(3)在没有迁入迁出、突变和选择等条件下,一个由纯合果蝇组成的大种群个体间自由交配得到F1,F1中灰体果蝇8400只,黑檀体果蝇1600只。

F1中e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_______,Ee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

亲代群体中灰体果蝇的百分比为________。

(4)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

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

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

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

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

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基因突变;

II.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6.某二倍体植物宽叶(M)对窄叶(m)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红花(R)对白花(r)为显性。

基因M、m与基因R、r在2号染色体上,基因H、h在4号染色体上。

(1)基因M、R编码各自蛋白质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起始密码子均为AUG。

若基因M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C突变为A,其对应的密码子由_______变为_______。

正常情况下,基因R在细胞中最多有____个,其转录时的模板位于_____(填“a”或“b”)链中。

(2)用基因型为MMHH和mmhh的植株为亲本杂交获得F1,F1自交获得F2,F2中自交性状不分离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用隐性亲本与F2中宽叶高茎植株测交,后代中宽叶高茎与窄叶矮茎植株的比例为__________。

(3)基因型为Hh的植株减数分裂时,出现了一部分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Hh型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缺失一条4号染色体的高茎植株减数分裂时,偶然出现一个HH型配子,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一宽叶红花突变体,推测其体细胞内与该表现型相对应的基因组成为图甲、乙、丙中的一种,其他同源染色体数目及结构正常。

现只有各种缺失一条染色体的植株可供选择,请设计一步杂交实验,确定该突变体的基因组成是哪一种。

各型配子活力相同;

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都缺失时,幼胚死亡)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观察、统计后代表现性及比例

Ⅰ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甲所示的基因组成;

Ⅱ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乙所示的基因组成;

Ⅲ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为图丙所示的基因组成。

二.伴性遗传

1.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

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

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RXr

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r配子的比例相同

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r的极体

2.某种羊的性别决定为XY型,已知其有角和无角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N/n)控制;

黑毛和白毛由等位基因(M/m)控制,且黑毛对白毛为显性,回答下列问题:

(1)公羊中基因型为NN或者Nn的表现为有角,nn无角;

母羊中基因型为NN的表现为有角,nn或Nn无角。

若多对杂合体公羊与杂合体母羊杂交,则理论上,子一代群体中母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

公羊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

(2)某同学为了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让多对纯合黑毛母羊与纯合白毛公羊交配,子二代中黑毛∶白毛=3∶1,我们认为根据这一实验数据,不能确定M/m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需要补充数据,如统计子二代中白毛个体的性别比例,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X染色体上;

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M/m是位于常染色体上。

(3)一般来说,对于性别决定为XY型的动物群体而言,当一对等位基因(如A/a)位于常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

当其位于X染色体上时,基因型有____种;

当其位于X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时,(如图所示),基因型有____种。

3.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4.已知果蝇的灰体和黄体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但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和该等位基因所在的染色体是未知的。

同学甲用一只灰体雌蝇与一只黄体雄蝇杂交,子代中♀灰体:

♀黄体:

♂灰体:

♂黄体为1∶1∶1∶1。

同学乙用两种不同的杂交实验都证实了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请根据上述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仅根据同学甲的实验,能不能证明控制黄体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并表现为隐性?

(2)请用同学甲得到的子代果蝇为材料设计两个不同的实验,这两个实验都能独立证明同学乙的结论。

(要求:

每个实验只用一个杂交组合,并指出支持同学乙结论的预期实验结果。

5.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遗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6.下图为某种单基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系谱图(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

近亲结婚时该遗传病发病率较高,假定图中第Ⅳ代的两个个体婚配生出一个患该遗传病子代的概率为1/48,那么,得出此概率值需要的限定条件是()

A.Ⅰ-2和Ⅰ-4必须是纯合子

B.Ⅱ-1、Ⅲ-1和Ⅲ-4必须是纯合子

C.Ⅱ-2、Ⅱ-3、Ⅲ-2和Ⅲ-3必须是杂合子

D.Ⅱ-4、Ⅱ-5、Ⅳ-1和Ⅳ-2必须是杂合子

7.人体某遗传病受X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且只有A、B基因同时存在时个体才不患病。

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根据系谱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I-1的基因型为XaBXab或XaBXaB

B.II-3的基因型一定为XAbXaB

C.IV-1的致病基因一定来自于I-1

D.若II-1的基因型为XABXaB,与II-2生一个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4

8.某家系的遗传系谱图及部分个体基因型如图所示,A1、A2、A3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

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4

B.III—1基因型为XA1Y的概率是1/4

C.III—2基因型为XA1XA2的概率是1/8

D.IV—1基因型为XA1XA1概率是1/8

9.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答案:

1.(I)1:

11:

2:

10.5

(2)A基因纯合致死1:

1

2.

(1)抗病矮秆

(2)高杆与矮秆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符合分离定律;

控制这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3)将纯合的抗病高秆和感病矮秆杂交,产生F1,让F1与感病矮秆杂交

3.A

4.

(1)常XX和Y(注:

两空可颠倒)

(2)AAXBYB、aaXbXb(注:

顺序可颠倒)1/3(3)01/2(4)Ⅰ.品系1和品系2(或两个品系)黑体Ⅱ.灰体︰黑体=9︰7Ⅲ.灰体︰黑体=1︰1

5.

(1)EeBb;

eeBb(注:

两空可颠倒);

eeBb

(2)1/2(3)40%;

48%;

60%(4)答案一:

①EEI.灰体:

黑檀体=3:

1II.灰体:

黑檀体=4:

1答案二:

①EeI.灰体:

黑檀体=7:

9II.灰体:

黑檀体=7:

8

6.

(1)GUCUUC4a

(2)1/44:

1(3)交叉互换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染色体未分离(4)答案一:

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白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1:

1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

1宽叶红花与窄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2:

用该突变体与缺失一条2号染色体的窄叶红花植株杂交宽叶红花与宽叶白花植株的比例为3:

1后代全部为宽叶红花植株宽叶红花与窄叶红花植株的比例为2:

1.B

2.1)有角:

无角=1:

3有角:

无角=3:

1

(2)白毛个体全为雄性白毛个体中雄性:

雌性=1:

1(3)357

3.D

4.

(1)不能

(2)实验1:

杂交组合:

♀黄体×

♂灰体预期结果:

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都表现为黄体实验2:

♀灰体×

子一代中所有的雌性都表现为灰体,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灰体,另一半表现为黄体

5.B6.B7.C8.D9.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