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6205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汕头市新东区分区规划》说明简稿Word文件下载.docx

2003年3月划入龙湖区管辖。

2.社会情况:

2004年末,两镇总人口14.58万人,其中常住人口14.12万人,外来暂住人口0.46万人。

2004年末,两镇人均财政收入基本相当于汕头市整体农村人均纯收入水平,离中心城区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还有相当的差距。

3.建设情况:

片区现状面积5682.96公顷,其中城镇建设用地(含村镇建设区)1484.06公顷,占规划区总用地的26.12%,人均建设用地101.79平方米。

另外规划区内还有机场用地、特殊用地等其他建设用地共307.47公顷。

片区以外砂机场为分隔,以原来两个镇的治辖地划分南(新溪)北(外砂)两大建设组团

三、目标与战略

1、前景分析

◆优势分析:

新东区的现状存在区位条件良好、产业特色鲜明、用地资源充裕、生态环境优良等特点。

未来发展应结合城市经济带启动建设的优势,打造城市中央商务区,发展第三产业;

结合生态资源优势,突出自然环境,建设具备游憩休闲功能的商务区、游乐区、高尚住宅区;

结合用地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优势,发展等支柱产业,完善生态农业,发展观光农业、环保产业等;

结合交通优势,强化片区的交通功能,为片区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配套。

◆问题分析:

新东区的现状发展面临着城市化进程缓慢、建设门槛偏高、用地产出率偏低、用地需求矛盾突出(农保区指标偏大)等问题,未来应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加入融入中心城区的步伐,以利于片区地位的提升和片区发展目标的实现;

应克服片区与中心城区东片之间的地理阻隔,强化交通联系,尽早打通的交通联系干道,降低建设门槛,拉动片区发展;

应理顺片区发展存在的土地资源矛盾,协调好建设需求和农田保护的关系,进一步整合用地结构资源,提高土地产出率。

2、目标、性质、职能

◆远期目标:

配合汕头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化进程推进等目标,高标准建设,使片区真正成为中心城区的主体构成部分,成为城市的重点地区、成为汕头市新城市中心综合功能片区,为汕头市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打下基础。

◆近期目标:

加速片区和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进程,启动城市东部经济带规划建设,初步发展新城市综合片区,为实现片区远期发展目标打下基础。

◆片区性质:

汕头市北岸新城、新城市综合功能片区、城市中心区所在地

◆片区职能:

城市中央商务区职能、城市住区职能、教育园区职能、特色工业职能、效益农业职能、交通门户职能。

3、分片发展策略

◆外砂片:

外砂机场以北地区,完全位于现状外砂镇境内。

定位是:

现代化城镇(区),汕头市毛织服装、食品加工、轻工制造业基地之一,中心城区东北部对外交通门户和枢纽。

未来的发展以整合用地、提升组团空间结构为主,争取通过用地整合与产业升级,打造轻工业制造业基地。

◆新溪片:

外砂机场以南、金鸿公路以北,基本为新溪镇用地,有少量外砂镇的农田。

现代化城镇(区),汕头市龙湖区新兴工业基地,效益型农业基地。

未来的发展应优化和集约控制兼顾。

控制村居建设的零散分布与无序扩张,形成集约型住区,集中土地资源优势,发展规模化工业区、效益性农业基地。

◆滨海片:

金鸿公路以南,为新溪镇用地和填海用地,有少量新溪镇村庄,其余用地为农田、滩涂,未经开发建设。

城市中心区所在地,生态型城市中央商务区,现代化滨海住宅新城,汕头市教育园区所在地之一。

未来的发展应采用高标准建设、跨越式发展的模式。

结合河口治理建设高标准的防洪大堤和海滨路(市政大道),形成填海用地,建设生态型中央商务区、休闲娱乐度假区、教育园区、现代化大型居住区,成为代表汕头市城市亮丽形象的地区。

四、片区规模

1.人口规模:

按城镇地区、新城地区两部分人口预测。

片区至2010年城市人口17.4万,村镇人口5.4万,总人口22.8万,城市化水平76%;

至2020年城市人口35.8万,村镇人口3.2万,总人口39万,城市化水平92%。

2.经济规模:

至2010年,新东区人均GDP产值16814-21018元,片区GDP总产值40亿元左右。

至2020年,新东区人均GDP产值42036-50443元,片区GDP总产值150亿元左右。

3.建设规模:

至2010年,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18.5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5平方米左右。

至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37.5平方公里左右,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4平方米左右。

五、用地布局

1.设计理念:

以“一片三区,总体协调”为主要指导思想,以“绿岛水岸,滨海水城”为整体设计理念,以“建设城市新区和城市中央商务区、发展城市东部经济带”为规划建设目标。

2.空间布局:

规划新东区用地布局,形成“环河面海、一岛多片”的空间布局形态。

◆外砂片空间布局:

以汕汾路(324国道)为主要轴线进行用地整合,调整用地功能,形成明显的功能组团,国道南侧用地形成外砂片中心区以及居住区,国道北侧至高速公路出口区域形成集中工业区,体现规模化效益。

高速公路出入口以北地区,注重生态建设,利用两河交汇的地形形成沿河外环线的绿化走廊,建设以大衙村为代表的一批环境优美的村庄。

外砂片规划形成一个居住组团、一个工业组团、一个村镇组团。

◆新溪片空间布局:

规划凤东路以北地区形成一个有部分村镇和镇办工业组成的村镇综合组团;

凤东路以南、金鸿公路以北、东兴路以西地区是新溪镇中心,建设量密集,通过整合、完善配套,形成两个居住组团;

东兴路以东地区作为区级工业区,这部分地区用地条件良好,有规模化发展的基础。

新溪片规划形成两个居住组团、一个工业组团、一个村镇组团。

◆滨海片空间布局:

金鸿公路以南、填海区以北重点发展居住功能,补充汕头东区房地产用地的紧缺,以主干道划分形成三个居住组团;

东部结合汕头教育需求,形成教育园区;

填海区部分重点建设生态型中央商务区,配套部分高档次居住用地和度假用地,形成一个城市中心组团和两个居住组团。

滨海片规划形成五个居住组团、一个城市中心组团和一个教育园区组团。

3.规划用地指标:

新东区规划用地6510公顷(包括填海生成的陆域及河口水面828公顷),规划期末城市建设用地共3741公顷,占片区总用地的57.5%,人均建设用地104.5平方米(见表5-2、表5-3);

规划水域及其他用地2769公顷,占全镇域总用地的42.5%(其中,水域、农田、生态绿地等非建设用地2050公顷,占全镇域总用地的31.5%)。

六、公共设施系统规划

1.中心体系规划:

根据新东区性质职能定位和规划人口的空间分布,结合片区空间拓展战略及南部滨海片发展态势,构建功能明确、分工合理、服务均衡的“一主两次”中心体系。

包括位于片区南部的滨海组团的市级综合服务中心,位于外砂组团、新溪组团的两个片区次中心。

2.行政办公设施规划:

继续保持与完善现有外砂、新溪镇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布置镇级行政办公设施,并与其他公共设施用地、公共绿地构成各自片区中心。

加快南部滨海填海工程,适时启动滨海组团城市中心区的开发。

3.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以均衡布局为原则,完善健全区商业体系。

市级商业中心包括南部滨海商贸中心、中部商务中心;

组团级商业中心北部和中部两个组团内向型商业中心;

居住区级中心结合居住区进行配置。

4.文化娱乐设施规划:

在南部滨海片集中布置市级文化设施用地,在滨海片中心区规划布局“四馆一院”,即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综合性影剧院;

建立健市、区、镇(街道)、居住区四级群众文化设施,形成布点均衡、功能齐全的文化设施网络。

5.医疗卫生设施规划:

建立市、区、镇(街道)、居住区四级卫生服务网络。

规划设市级综合医院1处、专类医院1处,在填海区新建市级医院及疗养医院;

保留扩建原有外砂、新溪镇2所镇级医院及部队医院,在新兴路东、和平路南新建1处小型医院。

6.体育设施规划:

在中心区东侧规划市级综合性体育中心,设置体育场、馆,占地60多公顷。

北部、中部组团结合组团中心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在组团中心外围各规划两处集中体育用地。

规划期末人均公共体育设施用地面积达到0.8平方米。

7.教育科研设施规划:

在金鸿公路以南、毗邻外砂河地区规划布局市级教育园区,结合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及劳动技术教育等设置,培养多元化的教育环境,建设科研及职教(成教)中心。

完善中学基础教育设施布点,提高中学配套设施标准。

七、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1.规划目标:

以“海湾新城、生态家园”为规划创意,以建设具有浓郁岭东水乡特色、“河、湖、海、城、园、岛”相融合的亚热带绿水园林新城区为目标,建立多层次、多功能的绿地景观系统。

2.布局结构:

本规划以“一带、两河、四环、八楔”为框架,形成“轴核结网、环网相连”的基本架构,使片区绿地系统与“沿海生态新城”的城市形象相匹配。

3.规划指标构成:

规划城市建设区范围内绿地642.29公顷,其中公共绿地407.35公顷,防护绿地166.26公顷;

生产绿地68.68公顷。

规划区内控制其他区域性绿地、耕地合计1238.45公顷,包括生态绿地、生态苗圃、生态耕地等。

八、城市景观与城市设计导引

在保持现有的良好自然环境的基础上,在合理安排各功能区的前提下,完善和优化人工环境,融绿、河、湖、海、岛、城于一体,改善城市景观及视觉环境,创造具有独特风格与人文色彩的现代化海滨城区。

2.景观系统规划及城市设计导引:

构筑河、城、海一体的景观轴线和生态廊道,形成金新路城市景观轴线、新城市中心的城市空间中轴线(海滨北路)、生态景观主轴线、沿海休闲景观绿带等。

3.塑造丰富协调的景观界面与城市轮廓:

滨海片塑造视线通透的高层商务建筑群、新时代的高尚住宅建筑群和滨水休闲旅游界面;

新溪片塑造功能分布合理、生活气息浓郁的建筑界面;

外砂片塑造功能分布相对集中的生活区与工业区的建筑界面。

4、建筑高度控制指引:

在不同地段规划不同的建筑物高度轮廓和结集程度,保留低矮和低密度空间,使城市核心区的建筑景观发展更趋多元化。

由城市核心区朝海滨、河滨地区,应逐次降低建筑物高度,保留良好的景观视线。

九、综合交通规划

1.对外交通规划布局

◆陆路:

构筑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国道为主骨架的汕头市对外交通公路网络:

西南方向通往潮阳区、深圳市是深汕高速公路和324国道,东北方向通往澄海区、厦门市是汕汾高速公路和324国道、凤东路、金鸿公路,西北方向通往揭阳市、梅州市是汕揭梅高速公路。

◆机场:

规划挖掘外砂机场的潜力,近期内完善健全各项设施,使其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与此同时,积极筹建潮汕民用机场,力争在中远期展开建设,使潮汕民用机场成为全国干线机场。

2.道路系统规划布局

◆道路网络:

分为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4个等级。

规划城市快速路、主、次干路总长约为152.7公里,网络密度为2.76公里/平方公里;

城市支路的路网密度控制在0.81公里/平方公里左右。

◆主要交叉口:

主次干道交叉口尽量采取渠化设计,增加进出车道,在距离交叉口60-100米的范围内,增加2—4个车道的红线宽度。

◆主要出入口道路:

向北出口有汕揭梅高速公路、北快速环路接泰山路;

向东出口有:

东兴路、金鸿路、凤东路、汕汾路、汕汾高速公路;

向西出口有:

中山路、金砂路、长江路、黄河路、汕汾路、汕樟路、北快速环路、汕揭梅高速公路接西快速环路;

向南出口有:

汕汾高速公路接深汕高速公路。

◆城市轻轨系统:

预留并控制远期城市轻轨建设用地:

一号线起点设在鮀西,沿大学路-金砂路-金鸿路,终点设在新溪;

二号线起点设在澄海市区,沿汕汾路-天山路-苏埃隧道-安海路,终点设在潮阳市区。

◆公共交通:

规划公共交通线网覆盖市区90%以上,线网密度在市区中心区达3—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区达2—2.5公里/平方公里,覆盖全部城市主干路和部分次干路。

◆静态交通设施规划:

规划安排1个客运枢纽站和1个货运枢纽站。

规划社会公共停车场(库)用地面积为31.67公顷,停车泊位1.06万个。

十、给水工程规划

1.用水量预测:

近期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5(万m3/(万人&

#8226;

d)),近期总共需要用水量达11万吨/日。

远期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为0.8(万m3/(万人&

d)),总共需要用水量达31万吨/日。

2.水源规划:

新东区位于新津河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外砂河饮用水源保护区两个水源保护区之间,两个水源保护区的将为区内建设水厂提供水源,按照《汕头市城市总体规划》在新津河左岸规划建设了日供水量为70万吨的新津水厂。

3.规划给水方案:

近期的供水布局利用现状水厂基础上,其余供水量用新津河以西片区剩余的供水能力来供水。

远期的给水主要来源于新建的外砂水厂、由新规划的外砂水厂、现状新溪水厂、现状外砂一厂、外砂二厂和由新津河过河供应的水量供应整片新东区的水量。

4.管网规划:

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进行计算,给水管网布置成网状,南北向干管主要是沿河滨路和金新路布置,管径为DN1200-DN1000,东西向主干管主要是负担与汕头主城区管网的联系,凤东路的DN1000干管接原金凤路在泰山路口预留的DN1000给水管接口,金鸿公路采用DN800的管径连接泰山路DN2000的给水主干管。

在规划区的东南部,远离水厂二级泵站的区域,设置一处给水加压泵站,以提高填海片区的给水水压。

十一、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规划新建地区应采取分流制。

在外砂镇区等现状已经铺设下水管道的区域,近期可以截流式合流制的形式逐步进行改造,最终改造为分流制。

2.污水量预测:

污水量按照规划给水量的85%计算,污水量约26万吨/日。

3.污水厂规划:

规划污水厂位于新津河西岸,占地面积为22公顷。

4.污水管网规划:

对现状建成区进行分流制管网的改造。

污水干管尽量结合干道铺设。

规划设两个污水提升泵站。

5.排水渠道规划:

片区分为上下两个排水区。

北部排水区以现状青年路东排渠和上东排渠为主干排水渠道。

金鸿公路以南地区汇流的雨水和一部分由李厝干渠、新津路箱涵往南排的雨水,最终排入在新布置的东西向人工河道。

6.雨水管道规划:

雨水系统依据就近排水原则,通过提高区域的地坪标高让区内雨水自排到周围的各处自然水体。

中心区的雨水的接纳水体是各排水渠道、规划的人工湖以及规划的各个水面

十二、电力工程规划

1.电力负荷预测:

采用人均综合指标法预测,取至规划期末城市人均用电量8000度/年,农村人口人均用电量4500度/年进行预测计算,预测总用电量为30亿度。

按新东区分类用地负荷密度法预测分区电力负荷,总的负荷约为50万千瓦。

2.变电站规划:

规划220KV变电站变压器容载比为1.6—1.9,110KV变电站变压器容载比为1.8—2.1。

规划新建新溪220KV变电站,规划期内余下负荷缺口由处于片区东部的洲畔变电站和东部的华能电厂、官埭变电站的线路提供。

110KV按照容量计算需要新增7座110KV变电站,每座容量为3台50MVA变压器。

分别是外砂需要2处,新溪、填海片需要5处。

3.电力电网规划:

220KV高压走廊布置于金鸿公路绿带,并接入220KV新溪变电站,其余110KV等级线路分别由220KV新溪变电站、220KV洲畔变电站、220KV上华变电站以及官埭变电站提供出线,并沿规划绿带布置,其中在外砂机场净空区范围内以及城市中心区应该布置为电缆线路。

十三、电信邮政工程规划

1.电信用户预测:

固定电话用户预测用户为28万线,公用电话用户预测为6000线,数据用户预测为12万线,有线电视用户预测为11.4万户。

2.局所规划:

规划建设终局容量为10万门的交换局3处,电信目标局局址用地为3000~4500平方米。

母局服务范围外考虑接入网点来承担各片区的电信服务,每处接入网点容量为5000-10000线。

规划移动通信局1处,用地为3000~4500平方米。

有线电视分中心、管理站、片区机房宜设置在公建配套设施中。

3.通信管道规划:

通信管道布置在道路西侧、北侧人行道(或绿化带)下。

通信光纤主干管道主要埋设主干道下。

4.邮政系统规划:

规划建设2处邮政中心支局,每个用地1-2ha。

同时在各个小区级的服务中心,配置邮政所,每处规划面积为150平方米。

十四、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规划:

规划近期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气源,远期以管道供应天然气为主气源,瓶装液化石油气为辅助气源。

2.规划用气量及储气量:

2010年管道液化石油气年用气量1003.72吨、瓶装液化石油气年用气量2361.56吨;

2020年管道液化石油气年用气量5246.3吨、瓶装液化石油气年用气量1466.8吨。

3.近期供气规划:

近期供气系统包括液化石油气储配站、液化石油气瓶装供应站、液化石油气气化站(液化天然气气化站)、中压输配管网。

将位于规划区新溪镇的同兴气站、外砂镇的龙华气站进行整合。

调整后新东区有液化石油气储配站共2座,储存容积为300米3,储配站为三级。

近期设瓶装供应站9座、远期4座,瓶装供应站点的具体位置应根据城市建设和规划实施的具体情况定点。

4.远期供气规划:

远期供气系统包括天然气门站及加气母站、高压管道、高中压调压站、中压管网、中低压调压设施。

门站站址拟选在外砂镇,占地14300平方米。

新溪高中压调压站位于新溪路与新津河交口,占地面积8580平方米。

十五、防灾工程规划

1.消防系统规划

◆规划标准:

消防站责任区划分必须满足“消防队接到报警五分钟内到达责任区的边缘”的要求,消防站的责任区面积,一般地区控制在4—7平方公里。

◆消防站规划:

规划设置普通消防站3个,外砂站、新溪北站、新溪南,占地4500平方米。

设置专职消防站1处,汕头外砂机场专职消防站,占地2000平方米。

2.防洪排涝规划

◆防洪规划标准:

按照《韩江河口治理规划报告(初稿)》(中水珠江规划勘测设计有限公司编制),江堤按50年一遇洪水进行设计,海堤防潮标准为100年一遇。

◆规划措施:

规划疏通河道,改善新津河、外砂河水质,减轻新津河、外砂河淤积,为城市提供良好的环境。

结合新津路建设和改造排水沟为暗渠,建设填海地区贯穿东西的人工河道;

在各个片区的排水出口处建设水闸,部分出水口依据需要建设排水泵站。

加强洪水预报,对超标洪水预先编制应急方案;

加强河道,堤围及其水利工程设施的管理,违章阻水建筑物必须拆除。

3.抗震防灾规划

◆抗震设防标准:

根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汕头市区基本烈度为8度,被国家列入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

新东区按照基本烈度8度设防,对于重点工程,经批准后,其设防可以比基本烈度高一度,次要性的建筑物,人员减少的辅助建筑物,其设计烈度可比基本烈度降低一度。

◆避震疏散规划:

避震疏散场地包括公园、广场、运动场以及中学、技校的大操场等是地震时的主要疏散场地。

避震疏散通道包括中山路、金鸿路、凤东路、汕樟路、快速环路。

◆生命线系统:

城市给水、排水、供电、交通、通信、煤气、热力、医疗救护、粮食供应、消防部门应切实加强防护。

4.人防系统规划

新东区属于汕头市中心城区,汕头市中心城区是粤东经济、文化中心,地处南海边防前哨,是国家确定的二类人防重点城市。

◆规划防护目标:

包括党政机关、汕头机场、下埔桥、外砂桥、二座水厂、各变电站及电厂、广播电视中心、邮电及电讯中心等。

◆防灾疏散道路:

包括主要单位交通道路和城市主干道。

◆防空系统:

按战时留城人数40%计,按国家要求人均1.5平方米工事,共需人防工事面积22万平方米。

战时防空专业队工程按照留城人员数的6%考虑,医疗救护工程按照留城人员的3.5‰计算。

物资仓库工程按照留城人员在半年时间内供需要求考虑。

新建高层建筑必须按要求修建防空地下室,新建多层建筑及旧城区改造片区建筑必须严格按规定面积指标修建防空地下室。

十六、分期建设规划

1.分期建设目标:

近期加速新东区和中心城区的一体化发展进程,启动城市东部经济带规划建设,初步发展新城市综合片区,为实现片区远期发展目标打下基础。

中、远期配合汕头市产业结构优化、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空间完善、城市化进程推进等目标,高标准建设,使新东区真正成为中心城区的主体构成部分,成为城市的重点地区、成为汕头市新城市中心综合功能片区,为汕头市建设现代化港口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生态型海滨城市打下基础。

2.分期发展规模

◆人口规模:

近期片区城市人口17.4万人,总人口22.8万人;

中期片区城市人口26.0万人,总人口30.0万人;

远期片区城市人口35.8万人,总人口39.0万人。

◆建设规模:

近期将新东区城市建设人均用地指标确定为105M2/人的水平,预计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18.5平方公里左右;

中期将新东区城市建设人均用地指标确定为104M2/人的水平,预计中期内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27.0平方公里左右;

远期将新东区城市建设人均用地指标确定为104M2/人的水平,预计远期内规划城市建设用地将达到37.5平方公里左右。

◆经济规模:

近期片区GDP总值40亿元左右;

中期片区GDP总值100亿元左右;

远期片区GDP总值150亿元左右。

3.分期发展策略

◆城市策略:

应加强新东区和汕头北岸东区的沟通联系,最大限度接受东区辐射,加速一体化进程,使新东区尽早真正融入中心城区,同时应配套推进体制调整,加大城市化进程力度包括降低连通门槛、提升人口素质推、推进行政调整等。

◆土地策略:

对于片区中北部的外砂片和新溪片,应控制村居建设无序扩张、有效引导城市化建设,整合用地、提升空间布局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发展规模化的工业园区和城市型的居住区,土地利用以优化、整合为重点。

对于片区南部的滨海片,未来发展以跨越式的模式为主,配合东部城市经济带的建设,着力建设城市新区、新城市中心区等。

土地利用以有序开发、合理控制为重点。

4.分期用地开发

◆近期用地开发:

近期用地的开发对于原镇中心区用地进行整合,按城市中心城区综合片区的标准改造建设完善配套;

原有零散工业用地拆迁并合,合理集聚引导形成园区工业、规模效益。

沿金鸿公路发展轴线近期重点启动开发四类用地,分别是金鸿公路东段北侧的工业用地,金鸿公路东段南侧的教育园区用地,金鸿公路中段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