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6232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0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整理第三章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整的施工方案修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4cm细粒式SBS改性沥青砼(AC-13I),5cm中粒式沥青砼(AC-16I),26~32cmC30防水混凝土铺装层(抗渗等级S6)

(1)路面防水砼铺装层采用商品泵送砼、摊铺机摊铺。

(2)路面沥青砼由拌和站供料,自卸汽车运输到现场,摊铺机进行摊铺,压路机碾压密实。

4.2各分项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4.2.1基础施工

4.2.1.1基坑降、排水及工地排水

基坑开挖前应对基坑进行预降水,并保证降水效果,以加固坑内土体。

施工阶段必须有切实可行的排水降水措施。

(1)工地排水

工地内污水雨水排放采用由明沟和集水井联网的明沟排水系统,施工污水经明沟引流,经集水井集水澄清后,用污水泵抽送,间接排入附近的市政雨水管道。

基坑开挖前需做好地面排水,基坑四周向外设置排水沟,并在适当距离设截水沟,防止雨天雨水集向基坑。

(2)排降水措施

根据南京马术场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道路范围内含水层主要是第四系孔隙水,总体属于弱透水层、水量较小,因此基坑开挖时采用集水坑排水法降水。

基坑开挖时,在基础范围以外,四周挖集水沟和集水坑,使基坑内渗水汇合于集水坑,然后用水泵排出坑外,保证基坑中间挖土部分处于干处,随基坑开挖反复加深集水沟和集水坑,保持集水沟和集水坑低于基底,并保持基坑的排水顺畅,排降水深度始终保持在基坑底面50cm以下,始终保证基础不被水浸泡。

4.2.1.2基坑开挖

在深基坑施工过程中,基坑开挖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土方工程,它与基坑开挖的安全性、经济性密切关联。

基坑挖土会引起土中应力场的变化,会使地层发生位移。

基坑的开挖还受到时间效应和空间效应的共同作用。

因此,基坑开挖时要尽量缩短基坑开挖卸荷后暴露时间。

基坑开挖应遵循“严禁超挖”的原则。

挖土过程中严禁超挖,坑底超挖会增大土体卸荷量,增加坑底土体隆起量,超挖还使地基土受到扰动,使基底承载力下降。

(1)基坑开挖注意事项

1.做好基坑排降水措施,防止基础持力层受水浸泡。

2.基坑边应留有护道,静载(如材料堆放)距坑缘边不小于1.5m,动载距基坑缘边不小于3.0m,不允许车辆在坑缘边通行,否则将对基坑边坡的稳定造成破坏。

3.施工中注意对基坑及边坡、临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的监测,注意观察坑缘顶地面有无裂缝及沉降,必要时应采用支护、隔水等措施,确保安全施工。

4.机械开挖基坑,挖至坑底时应预留不小于30cm的保护层,以减小持力层地基土受到的扰动,在基础垫层施工前,再用人工挖至基底设计标高。

严禁超挖。

5.基坑施工不可延续时间。

过长,自基坑开挖至基础完成,应抓紧时间,连续不断施工。

(2)土方开挖

本标段新建隧道全长506米,净宽19.5米,基坑开挖深度0~10.7米。

基坑本着先深后浅的顺序分段从中间往两端进行开挖。

隧道采用先上而下开挖土体,再由下而上浇筑混凝土的明挖顺作法施工。

段长与主体结构的施工缝间距相适应。

每个纵向分段内分小段分层均匀

开挖,每层不超过1m,严禁超挖;

纵向放坡开挖时,其坡度可根据土层设为1:

0.75~1:

1,挖深超过5米的,在土层分界处设1~2米宽平台。

挖出的土必须及时运出,不得堆放在基坑边。

若遇超挖立即用级配碎(砾)石分层回填,碾压密实,且每层厚度按照12吨以上三轮压路机碾压,每层的压实厚度不应超过15~18cm,用重型振动压路机和轮胎压路机碾压时,每层厚度不应超过20cm,在最佳含水量时进行碾压。

压实度达到重型击实标准96%以上,然后浇注混凝土垫层。

基坑开挖时,在第1段、第8段出口处,第2段与第3段、第4段与第5段、第6段与第7段交接处均设置施工便道与既有施工便道相接,以便基坑开挖时弃土运输。

便道设置详见基坑开挖总体平面布置图。

(2)石方开挖

根据南京马术场道路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在K1+645~K1+695及K1+765~K1+870范围内分布着⑤-1A层、⑤-1B层强风化基岩及⑤-2层中风化基岩。

⑤-1A层、⑤-1B层强风化基岩及强度较低的⑤-2层中风化基岩可采用挖掘机直接开挖,如遇部分较坚硬岩石,挖掘机无法施工时,可采用风镐机预裂后再用挖掘机施工。

石方开挖边坡为1:

0.3。

对于强度较高的⑤-2层中风化基岩,在采用机械施工无法进行时,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施工。

1.开挖前按要求清理场地,人工清理及施工安全的所有危石及树木。

施工时按浅眼松动爆破进行设计,每次钻孔深为2~4m。

施工前,首先对该段石质进行爆破试验,确定适当的爆破参数,提高爆破效果,使每次爆破产生的岩石大小满足装运机械工作要求。

2.爆破孔网参数选择

施工过程中根据岩石软硬程度通过试爆调整孔网参数,初步设计孔网参数见下《孔网参数表》。

孔网参数表

爆破类型

梯型高度

H

(m)

最小低抗线

w

孔距

a

排距

b

孔深

h

孔径

d

(mm)

超钻

单耗

g

(kg/m)

线装药密度C

堵塞长度L

浅孔

主炮孔

≤3.5

2.0

≤4

50

0-0.1

0.6-0.8

2.5-3.0

预裂炮孔

<

3.5

0.8-1.2

4

40

0.3

2.0-2.5

3.起爆网路

起爆网路采用非电微差分段并联起爆网路,其优点是克服爆破区产生静电和杂散电流可能引起的早爆现象,提高爆破的成功率,降低爆破振动,能确保临近建筑物安全。

爆破炮眼布置及起爆网路设计详见示意图:

4.技术措施

1)周围附近有建筑物的石方开挖,实施纵向松动爆破,加强防护及覆盖,做到“宁散勿飞”。

2)通过对起爆网路的调整,改变临空面方向,达到控制飞石方

爆破工艺流程图

 

向的目的。

3)通过试爆,确定岩石软硬程度,以便确定炸药品种及较好的间隔起爆时差,确保爆破效果。

4)爆破工艺流程详见《爆破工艺流程图》。

4.2.1.3基坑监测

为了指导施工,确保基坑施工时边坡的稳定和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应对基坑内、边坡及邻近建筑物、道路、管线等进行监测。

实行信息化施工,随时预报,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

必要时,应采用支护、隔水、坑外回灌等措施。

主要监测内容如下,坑周地表沉降,支护结构的水平位移、沉降、坑底隆起等。

所有监测数据必须有完整的记录,并定期将监测结果报告建设、监理、设计单位,发现观测值超过警戒值时,应及时改进施工参数或实施备用的变形控制措施。

变形速率报警值为:

3mm/d,最大位移报警值:

25mm。

基坑施工中进行监控量测,做好施工中的信息反馈设计。

4.2.1.4垫层施工

1.基底检测:

基坑开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cm左右时,及时以书面形式通知设计、监理及勘察单位验槽及地基承载力检测。

2.清基:

检测合格后立即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进行垫层施工。

3.垫层施工:

基坑基底经监理、设计及勘察检测合格后,即可进行30Cm厚级配碎石垫层施工。

级配碎石采用集中搅拌,自卸汽车运至现场,分段人工配合平地机分两层摊铺,用重型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实度达到重型击实标准的96%,每层压实厚度为15cm。

级配碎石垫层经监理检验合格后,然后进行C20混凝土垫层施工。

混凝土浇筑前,认真作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及各种材料实验,并报请工程师批准。

本工程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罐车运送,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为保证混凝土在凝固时产生较低的水化热,本工程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碴水泥。

砼输送前必须对设备进行检修,确保机况良好。

垫层表面平整度及标高应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

本工程施工正处于夏季炎热季节,对混凝土要进行洒水、保湿养护。

具体作法是安排专人在砼表面不停洒水,并用养生麻袋覆盖保水。

养护期为7天。

4.基坑回填

基坑回填土要求:

在下部施工完成时,待下部验收合格后,及时沿四周均匀分层对称回填土方,回填土应采用灰土、粘土或粉质粘土,并分层碾压密实,密实度不小于96%。

在靠近基础1-2米范围内采用蛙式打夯机夯实。

5.基础施工的质量保证措施

基础开挖前,降水深度必须保持在基坑底面50cm以下,降排水设施必须待回填土完毕后方可拆除。

基坑应先挖至设计标高以上20cm左右时,应通知设计、勘察人员验槽,待验收合格后,立即人工开挖至设计标高,并立即施工垫层,不得使基坑长时间暴露或受水浸泡。

基坑若挖至设计持力层,并进行触探试验达不到设计要求或地基与勘察报告不符时,及时与设计和勘察单位联系。

4.2.2主体结构施工

4.2.2.1支架

主体结构框架混凝土施工采用WDJ碗扣满堂支架,支架的布置设计按每根碗扣立杆承受3t竖向荷载考虑,同时考虑到边墙砼侧压力,顶板混凝土重量、模板重量、施工荷载(人、料、机等)以及作用于模板支架上的风力及其它可能产生的荷载,因此碗扣支架纵横向间距采用90cm,靠近上倒角处加密成60cm,以加强顶板纵横梁和边墙横带、立带的刚度。

碗扣顶部设可调顶托,以调整模板标高和卸落支架。

隧道主体支架见下页附图。

3.2.2.2模板

模板由底模、内模、侧模三部分组成,现场拼装,模板采用胶木板,用角钢和槽钢加工成框架,胶木板与框架连成整体,依据设计图纸加工成大块,现场拼装而成,同时考虑周转使用。

顶板模板采用100mm×

100mm方木作为纵横梁,侧墙模板采用2[20槽钢作为竖带、100mm×

100mm方木横带组合加固,2[20槽钢竖带由两根槽钢对口焊接。

侧墙用Φ20拉杆对拉加固,竖向及横向间距均为90cm。

顶板纵横梁及侧墙竖带间距为75cm。

横带具体布置根据截面尺

寸及模板接缝确立。

施工前要对模板及横竖带的强度、刚度进行检算。

由于该工程顶板、侧墙混凝土均为外露混凝土,施工中注意混凝土外观质量,各种接缝要紧密不露浆,必要时在接缝处嵌入薄海绵垫或涂刷腻子以消除缝隙。

立模前要将模板进行打磨、除锈、涂油、试拼;

立模时要将各种预埋件按设计位置安装固定。

板脱模剂采用清洁的机油或质量可靠的脱模剂。

模板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见图)。

4.2.2.3钢筋

基层防水涂料施工满足要求后,开始底板钢筋绑扎。

钢筋在加工场地内集中加工,加工时严格按施工图及规范要求进行。

加工后的钢筋要分类堆放,挂牌编号作好标识,防止混杂。

钢筋严格按设计所要求的规格、尺寸、数量、位置进行下料制作、绑扎,偏差必须符合规范规定。

钢筋焊接采用单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d,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d,焊接前应对钢筋进行预弯,以确保搭接后两钢筋轴线一致,且上下层接头应交错布置,同一断面的接头率≯50%,并应保证焊缝质量符合规范及验标规定。

主筋应保证其净保护层不小于5cm。

钢筋与模板间以塑料垫块固定,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的调直、切断、绑扎成型均采用冷加工方法进行。

各种预埋件按设计位置安装固定,并与箱梁钢筋骨架连接牢固,确保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发生位移,保证其稳定性。

边墙及顶板钢筋待底板混凝土施工完毕及内模和底模安装后绑扎,并按设计预留各种接茬钢筋。

所有钢筋均按规范要求提前作好各种试验,严格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布设,并报请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

4.2.2.4砼的浇筑

本工程混凝土一次浇筑量大,采用商品混凝土,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泵车泵送入模,为保证混凝土在凝固时产生较低的水化热,本工程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碴水泥。

因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方量大,属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且防水抗

渗要求高.为提高混凝土抗裂防渗的性能。

采取以下主要技术措施:

1.主体混凝土采用普通硅盐酸水泥,水泥的强度等级为42.5MPa,

内掺适量粉煤灰、硅粉等胶凝材料,且混凝土的水灰比不大于0.55,限制水泥用量,但不得少于280kg/m3。

粉煤灰的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大于20%,硅粉掺量不大于3%。

混凝土砂率为35%~40%,泵送时可增至45%;

灰砂比为1:

2。

2.主体混凝土掺入适量膨胀剂和聚丙烯钎维,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变形,提高混凝土抗裂防渗的性能,具体掺量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确定。

外加剂的要求:

含碱量不大于0.75%,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2%,减水率不小于18%,空气中砂浆的收缩率不大于0.02%,水中28天限制膨胀率不大于0.1%

3.石子:

5~31.5mm连续级配,严格控制针片含量,含泥量不大于0.5%。

砂:

中粗砂,含泥量不大于2%。

4.混凝土总碱量小于3.0kg/m3。

5.控制混凝土坍落度和时间:

混凝土入泵坍落度应控制在100~140mm,冬季施工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

混凝土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应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差值不应大于25℃。

加强后浇加强带的防水,适当增加膨胀剂的用量。

后浇加强带应在其两侧混凝土龄期达到14天后再施工,后浇带混凝土的养护时间不得小于28天。

6.加强混凝土施工及养护管理。

4.2.2.4.1底板混凝土浇筑。

采用两台混凝土泵车,分段分层浇筑,混凝土从一端向另一端阶梯式推进,连续浇筑,每层浇筑厚度不超过30cm,具体见下图:

(2)侧墙混凝土浇筑

采用“斜面分层施工法”控制一次浇筑高度,做到分层下料,分层捣固,循环整体推进,每层厚度30cm为宜。

采用两台混凝土泵车同时浇筑,框架两侧边墙及中间墙同时对称浇筑。

(3)顶板混凝土浇筑

顶板混凝土厚度较小,采用一次浇筑、一个坡度、薄层浇筑、循序推进、一次到顶的施工方法。

(4)后浇加强带混凝土浇筑

隧道后浇加强带共设计有8道,每道宽2米。

每道加强带的浇注必须在两侧砼板块浇捣14天以后进行。

(5)混凝土捣固

混凝土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捣固,振捣棒移动间距不超过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混凝土捣固必须密实,不漏振、欠振、过振,采用快插慢拔法,振点均匀布置,施工缝及预埋件处要加强振捣,振捣时不触及模板、钢筋、止水带、底板、

顶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后,终凝前对表面原浆进行抹平、抹实、压光,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开裂。

若振捣表面水分过多,采用表面真空泵吸水并多次抹压的方法,即采用一台真空泵,接一块15m2真空吸水垫将混凝土表面积水吸走,保证混凝土表面不出现开裂。

(6)混凝土的养护

砼浇注完成后要对混凝土要进行保温、保湿双重养护工作。

在养护期间,应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防止雨淋、日晒。

对混凝土外露面待表面收浆、凝固后即用麻片或草帘覆盖,并经常洒水,养护时间14天。

在养护期间,应控制砼中心与表面温度的差值不大于25℃,表面温度与大气温度的差值不大于25℃。

后浇加强带的防水提高,适量增加膨胀剂的用量,养护时间不得少于28天。

现浇砼框架结构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4.2.3防水工程施工

本工程为对工程的防水、防渗要求高,主体结构采用C30防水混凝土,后浇加强带采用C35混凝土,抗渗标号S8。

隧道间设8道变形缝。

预设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外贴式止水带,中埋式止水带固定于专门的钢筋夹上,变形缝内填塞沥青麻丝和聚乙烯泡沫板,两端以PUI低弹性密封膏嵌填。

施工时必须加强变形缝处的模板固定,不得有跑模、移位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使混凝土振捣密实(尤其在止水带底部)。

4.2.4主体回填土方施工

回填土须在主体结构混凝土强度达到90%时方可回填。

回填土方前期采用小于6t自卸车,将土方运到施工现场,人工配合推土机进行回填,层厚不大于20cm。

采用小于12t压路机压实。

隧道框架两侧1-2米对称分层回填施工,用1~3t打夯机进行夯实,密实度达到设计要求。

顶板填土厚度大于1米,方可采用人工配合平地机铺土,压路机静压密实。

4.2.5隧道道路

4.2.5.1砼道路铺装

(1)工程概况

土方回填工艺流程图

(一)安全预评价依据

3.划分评价单元

2.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本工程钢筋砼底板铺装采用C30砼,30cm厚,共9966m2,计2989.8m3。

隧道中间采用C30砼铺装,计684m2。

(2)施工方法

①路面砼施工,并洒水养生,养生期不少于7天。

②砼拌制采用商品砼,自卸运输车运输,砼泵泵送入模。

③在浇筑砼面层前,对基层底面及基层表面上的浮土、杂物予以清除。

④模板采用钢模板,并连接牢固、紧密,防止漏浆。

⑤摊铺时在整个宽度上连续进行,混凝土摊铺前,对钢筋的位置和传力杆装置等进行全面检查。

⑥对混合料的振捣要充分,振捣时应防止钢筋变位,并随时检查模板。

①主体是人类;

⑦表面抹平后按图纸要求的表面构造深度沿横坡方向拉毛或采用机具压槽。

⑧养生:

拉毛后2小时左右,用草袋覆盖其表面,并保持其湿润,养护14天,此间任何车辆不得在其上行驶。

2.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职业资格制度⑨切缝:

先用色线标出切缝位置,再用切缝机切缝。

⑩嵌缝:

采用灌入法施工。

灌前需将缝内杂物清除干净,同时要保持基层干躁。

大纲要求4.2.5.2沥青砼面层

3)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本合同段路面有4cm厚细粒式沥青砼,设计数量9552m2;

5cm厚中粒式沥青砼,设计数量9552m2,均采用厂拌法施工。

『正确答案』A

(2)施工方法

②既包括天然的自然环境,也包括人工改造后的自然环境。

①混和料的供应

采用商品沥青砼,进场成品料要按规范要求进行检测试验,不合格料严禁使用在本工程中。

②混合料运输

采用干净有金属底板的载重卸翻斗车运输混合料,车槽内均匀涂上一层脱模剂,应备有覆盖设备,车槽四角应密封坚固。

沥青混合料运输车的运量较拌和能力或摊铺速度有所富余,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料车处于等待卸料状态,保证连续摊铺。

连续摊铺过程中,运料车应在摊铺机前10-30cm外停住,不得撞击摊铺机。

卸料过程中运料车应挂空档,靠摊铺机推动前进。

③摊铺

采用1台摊铺机作业,摊铺机具有声纳非接触自动找平功能,具有振捣夯击功能,且精度高。

摊铺速度按2.5~3.1m/min控制。

④压实

摊铺之后立即进行稳压,采用10-15t压路机静压2遍,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

复压用振动双钢轮压路机完成,先用振压2~3遍,再用轮胎压路机碾压2~3遍,使其达到压实密度。

终压应采用大吨位光轮压路机静压,消除轮迹。

碾压2~3遍,速度1.5-2km/h。

⑤接缝的处理

在纵缝上的混合料,应在摊铺机的后面立即有一台双钢轮振动压路机以静力进行碾压,纵向接缝上下层间的错位至少应为15cm。

横缝设置应与铺筑方向大致成直角,在相邻的层间错开1m。

横缝施工前涂刷适量粘层沥青,并注意设置整平板的高度和为碾压留出适当预留量。

用双轮或三轮钢筒式压路机进行碾压,碾压带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行使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混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15cm。

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

4.2.6隧道电气施工

4.2.6.1电源

隧道照明为一级负荷,容量43.56KW;

排水设备为二级负荷,容量45KW。

电源为~220/380V,电源引自箱式变。

两箱式变10KV电源引自两路不同市电。

4.2.6.2隧道照明、光源

隧道内设入口段,过渡段,中间段和出口段照明。

中间段平均照度值不低于50LX。

隧道内基本照明采用100W高压钠灯,加强照明采用150W~400W金卤灯。

照明灯具布置:

基本照明灯具相对布置,距入口6米开始布灯,间距12米。

加强灯在基本照明灯具之间均匀布置,间距4米。

两侧引道灯具相对布置,间距25米,安装高度6米。

4.2.6.3线路敷设

本工程采用的所有电力电缆和照明回路铜芯线均为阻燃型VV-0.6/1KV电缆。

引入电缆沿道路暗敷至配电房上方时改穿SC100钢管引入配电房。

照明线路:

照明干线穿越隧道时穿钢管暗敷,隧道照明支线电缆沿顶支架敷设,支架制作安装详见国际94D101-5P29支架1;

引道照明电缆穿管敷设,过街穿钢管敷设。

4.2.6.4设备安装

潜水泵控制柜AC2(非标)由潜水泵生产厂家配套提供,潜水泵由液位控制器就地自动控制。

采用WATSB(Z)系列自动电源切换箱。

4.2.6.5保安措施

本工程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型式为TN-C-S系统,电源入户处中性线须重复接地,利用隧道结构钢筋作为接地装置,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隧道内配电箱和水泵控制箱外露可导电部分应与PE线可靠连接。

泵房内应实行总等电位联接,线路保护钢管、配电箱PE线与结构钢筋实行总等电位联接。

4.2.7隧道排水消防设计

隧道排水:

本泵房安装四台潜水排污泵。

3用1备,单泵性能:

Q=370m3/h,H=10m,N=15kw。

隧道引道标高较高段路面雨水直接接入市政雨水井,其余雨水经泵提升后排入附近雨水井。

隧道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