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文体篇.ppt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174264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7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6页
第6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7页
第7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8页
第8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9页
第9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33页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33页
亲,该文档总共3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作文文体篇.ppt(3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作文文体篇.ppt

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虽说一般高考作文文体不限,但切忌文体杂糅,立意文体内容思想结构语言书写,文体篇,符合文体要求,符合文体要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是指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

其次是指符合考生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

方法点拨:

文体自选并不是不要文体,而只是讲考生可以根据个人实际自由选择文体。

选择文体一般要注意下面一些要素:

1.自己对文体的喜好情况及驾驭能力。

2.适合于某一话题的材料积累。

3.适合于某一文体的材料积累。

4.能体现自己写作能力的思维优势。

如擅长形象思维的考生可选记叙、抒情类文体,逻辑思维严密的考生可考虑选择议论性文体等。

写作前,要慎重选择文体;成文后,文章本身应符合相应文体的有关要求。

【应对策略】,一、把握文体规范。

记叙文:

叙事完整,描写细腻,记叙文的写作要注意六个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记叙文常用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抒情、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

记叙文叙述的方式有:

顺叙、倒叙、平叙、插叙、补叙几种,其中倒叙是把结局放在开头写,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记叙文的表达主题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含蓄地表达主题,将作者的思想情感蕴涵在叙事、描写之中,让读者通过叙事的倾向、景物的色调、细节的特征等去体悟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是明确地揭示主题,一般采用夹叙夹议之法,在开头、中间或结尾之处,直接点明作者的思想情感。

写考场作文,第二种比较合适。

记叙文常见毛病:

1.虽有中心,却缺乏具体材料,空话连篇,不能使人感动。

2.虽有材料,却没有明确的中心,从头到尾是一篇流水账。

3.有材料,也确定了中心,却不能很好地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材料和中心不能适应。

写出情感真挚的记叙文,1.走进生活,捕捉亮点。

现实生活和身边的世界,都是作文的源头活水。

2.摒弃虚伪,崇尚真实。

只有那先充满新鲜感的生活气息,富于时代特色,蕴藏着作者情感的题材才容易被人所认可。

3.介入自己,雕饰细节。

通过细腻真切夫人描写把抽象的感情具体化,把自己的感情准确、细致、充分、生动地抒发出来。

4.巧妙点染,相机抒情。

对于小事、琐事进行情感化的处理,在叙事时,借助景物描写,创造意境,渲染出浓郁的情感气氛,完全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5.化虚为实,具体可感。

将无形的情感转化为生活中具体可感的人、事、物。

写出波澜起伏的记叙文,1.巧设悬念法。

A.藏头法。

在叙事时,不要将起因轻易的告诉读者,谓之“藏头”,增强文章吸引力。

方法:

a.发展中的某个突出片段起因发展结局。

b.发展结局起因。

C.结局起因发展。

d.结局发展中的某个突出片段起因发展。

B.反常法。

利用人的反常言行设置悬念,使读者产生急于了解导致这种反常言行的原因的期待心理。

2.情节突转法。

记叙事情时,顺着一个方向铺陈渲染,把读者的注意力和情感愿望都吸引到朝这个方向发展的唯一可能性上去,层层推向高潮;到了顶点时,笔锋陡然一转,通过另一种结局的突然揭晓,掀起波澜。

3.铺陈误会法。

4.抑扬交错法。

抑,是对人、事、物进行贬抑;扬,对人、事、物进行褒扬。

5.设计巧合法。

利用偶然事件来安排故事情节。

6.巧埋伏笔法。

前文为后文设置的一种暗示,牢记“有伏必有应”。

议论文:

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议论文由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

它的结构一般分为三部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篇成功的议论文,要符合下面三个方面的要求:

(1)论点明确:

观点鲜明,正确有力。

(2)论据充分:

材料丰富,事例典型,内容充实。

(3)论证严密:

结构严谨,首尾呼应,张弛有度,衔接紧密。

首先要强化议论。

议论文,就要在“议论”上下工夫。

“议”,要议得实在,不能光说空话、套话。

“议”,要议得合理,这就要讲究方法,或举例,或对比,或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

“议”,还要议得辩证,切忌简单化、绝对化,不能话说死说绝,在论述某一事物时,不要忘记事物的另一面及其发展、变化。

“,议论”无非是摆事实、讲道理。

“摆事实”要注意:

事例不能多,两至三个即可,但要典型。

对所举的事例不能具体描写,只能评述、分析。

用例要新,尽量不用已经用滥了的名人轶事或眼下最“热”的、人人都熟知的新闻材料,以防止跟其他考生“撞车”。

“讲道理”要注意:

尽可能围绕中心论点分解出两至三个分论点,分论点之间可以是并列式,可以是递进式。

在说理的过程中,要坚持两点论,不仅要看到明摆着的正面的道理,而且要看到隐含着的、从侧面或反面介入才能发现的道理。

努力增强文章的理论色彩,可以运用高中政治课本中学到的有关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展开辩证分析,努力作全方位的多角度的思考,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一分为二的眼光分析问题。

当然,原理和观点要用活、用巧,不能生搬硬套。

论述不能牵强附会,人为拔高;唱高调、说大话反而会使文章内容空洞,矫揉造作。

其次,要学会变换角度活用事例。

中学生写议论文常用的是例证法,不少同学总是说“找不到合适的例子”。

这和阅读量不足固然有较大的关系,不过,能否举出恰当的事例来,更多地取决于眼力如何。

如果勤于思考,发现的机会就多,即使阅读量有限,也不至于山穷水尽。

散文:

形散神聚,情感挚烈,散文篇幅短小,形式灵活,表达手法自由,主要特点是“形散神聚”。

情感真挚的抒情散文和内涵丰厚的哲理散文颇受评卷老师青睐,在面世的满分作文中,这两种散文所占比例最大。

写散文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主题集中深刻。

散文取材自由灵活,但必须围绕中心组材,主题思想必须鲜明集中深刻。

可以写日常生活中琐碎小事,但一定要能够揭示出隐藏在事件背后的哲理。

(2)情感真挚强烈。

散文以表情达意为主,考生的感情体验越强烈,思想越独特,就越容易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并借助于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

(3)语言优美自然。

用美的语言,给人以涤荡心灵的感动。

散文是自由、酣畅淋漓、形象地刻画生动的人物,逼真地描绘美好的景色,抒写内心真实感受的精致文体,又称“美文”。

散文一般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抒情散文。

它占据散文的“主导”地位,所谓抒情散文,顾名思义就是指主观思想的尽情抒发或者用心渲染。

如果再仔细分就有:

想象型。

就是作者抓住刹那间的感觉,片刻的思想震颤,而展开联想,加以发挥,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刘白羽的绿。

描写型。

写景或者状物。

在散文里,于描写中渗透着主观的感受,做到“情景兼至”,如老舍的济南的秋天、杨朔的荔枝蜜。

絮语。

笔墨亲切自然、风格潇洒飘逸、优雅而真实,并且具体而不抽象,生动而不枯燥,娓娓而谈,抒发己见,言谈中别有一番风味。

第二种是随笔散文。

这是最自由的散文,其妙处就在于“随”,行云流水般,从容不迫地顺畅而成,意随笔到,不拘一格,文思即兴而生,悠然自得。

如鲁迅先生的再论雷峰塔的倒掉。

第三种是记事散文。

以实人、实事、实地、实物加以记叙,于文字中掺入论述,渗入感情。

如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

散文是“精雕细刻”的语言艺术。

散文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传达,推心置腹一般,无须掩饰。

在散文中,可以“见”作者所见,“闻”作者所闻,所以说,散文是最直接、最鲜明、最具体的描述作者对生活感受或者思维过程的艺术,最能展现作者的人格与个性。

散文要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境界,运用广阔、丰富的想象、联想,概括出散文的精髓所在。

散文之所以也称为“美文”,是因为散文对于语言的要求非常的高,是需要再三推敲与锤炼的。

小说:

形象鲜明,情节曲折,小说要具备三个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高考作文中的小小说有如下特点:

一是人物形象鲜明,如写“自信”这个题目,小说中的人物就要鲜明地体现出“自信”的特点。

二是情节曲折,要求考生学会“尺水兴波”之法,文章虽短,但要有必要的“误会”“悬念”“陡转”等。

三是细节描写突出,体现为主要人物的言行等。

学习小小说写作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人物形象要典型。

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说凸现主题的主要载体。

读者可以通过具体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乐中深受感染。

曲折的命运、激烈的冲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第二,选材要以小见大。

小小说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丰富的内容,构思时须选准角度,精选细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从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题。

第三,情节要有吸引力。

情节是小小说吸引读者的关键。

情节曲折新奇,能突破思维定势,给读者以惊异感,才能增添作品的魅力。

第四,结尾要含蓄隽永。

写小小说时,对结尾一定要慎重考虑。

这里提示两种方法:

一是借助神态描写、环境描写,从侧面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突出作品的主题。

二是以解决矛盾、解开悬念来收篇。

书信:

相互敞开心扉,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就以其书信的形式,使司马迁打开心窗,陈述了自己不同寻常的人生遭遇,具有着撼动心肺的巨大感染力。

考场上,考生完全可以在适合的情况下选择书信的形式,它利于情感的进发,利于娓娓道来,显得情深意长。

以书信的形式写作文,显得自由灵活,亲切真实,但要注意格式正确、表达得体。

书信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实用文体,也可以用来写话题作文。

书信体作文除了要符合书信格式外,正文部分谋篇布局相对灵活,表达方式可以采用叙事、描写、抒情、议论,还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内容方面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写多件事,甚至可以讨论问题。

因为书信体作文一般用来与别人交流沟通,所以便于抒发感情。

书信体作文跟日记体作文类似,既可以是一封信构成一篇文章,也可以是几封短信组成一篇文章,表达一个主题。

在书信体话题作文的写作实践中,已出现了“两地书”形式的书信体话题作文,这些信不再是一方写给另一方的单向交流的书信,而是双方交叉着相互写来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与交流。

二、选择适合的文体,研究达标训练,

(一)记叙文的达标训练(以形象感人)1突出的中心2流畅的叙述3生动的描绘4适当的详略5巧妙的点题,绕道广州六中陈通山里边,有那么个小村子,村里的一间小屋里,住着爷孙俩。

也不知啥时候起,村里的人时兴到镇上去赶集。

小镇在山的那一头,要翻过好几座大山才能到,好些人大清早就起来,翻山越岭的,就为了到镇上转转,看看有什么好东西卖的。

老头子听到这消息,也想凑个热闹,于是拉着小孙子一同往镇上去。

走到了大山面前,老头子对孙子说:

“山太高,咱们绕道吧。

”小孙子很听话地顺从了。

走着走着,遇到一条大河,老头子想了想,对孙子说:

“河水太凉,咱们绕道吧。

”也不知走了几里路,碰上一个陡坡。

老头子搔了搔头皮,对孙子说:

“坡太陡,咱们绕道会好走一些。

”好不容易到了镇上,爷孙俩发现,集市已经散了。

买东西、卖东西的人早就回家去了。

留在他们眼前的,只是一片渐渐冷却的空地。

孙子好奇地睁着大眼睛问:

“爷爷,为什么你总要绕道,呢?

看别人不绕道的,都比我们走得快。

”“傻小子!

”爷爷摸了摸额头,擦去不自然的汗珠说,“不绕道走,多费力呀!

你没看到那些不绕道的人,走得呼哧呼哧直喘气。

咱们绕道走虽然多花一点时间,可是多轻松呀,花一点时间没什么,聪明人才懂得绕道呐!

”老头子越讲声音越大,似乎真的看到不绕道的人那疲乏的样子似的。

孙子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努力想象着不绕道的艰苦劲儿。

回家的路上,爷孙俩还是像来时一样,高山,绕!

陡坡,绕!

大河,绕!

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绕着过去,孙子也慢慢习惯了,遇到困难不绕道,才是傻瓜一个!

老头子病了,叫孙子赶紧到镇上请大夫。

他喘着粗气,断断续续的说道:

“你你千万要记记得”爷爷病了,这可不是小事。

心急如焚的孙子还没听完就拔腿跑出了家门,路上,他记着爷爷平时的教诲:

“要绕道”当孙子领着大夫跑完了十弯八曲的山路回到家里的时候,发现老头子睁着一双大眼,已经没气了。

听村里的人说,老头子最后的一句话是:

“千万别叫他绕道”,研究达标训练,

(二)议论文的达标训练(以理服人)1鲜明的观点2规范的开头3清晰的框架4丰富的材料5深刻的思考,从实际出发选择成功道路广州六中张思铭面前有一条河流,是趟过河去,还是绕道到桥或渡呢?

如果面前的不是河,而是人生路上的一座大山呢?

是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爬,抑或是绕到平坦的大道上呢?

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法,都有其长处和不足。

走捷径固然是快,但却往往有急流险滩,或是猛虎长蛇;绕道虽慢,然而却是康庄大道,笔直平坦。

在这个艰难的抉择中,麦哲伦选择了前者,诸葛亮选择了后者。

在穿过马鲁古群岛后,麦哲伦的船队没有选择经马六甲海峡北航印度再沿东非南下的远路,而是冒险横跨印度洋到好望角,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并开辟了新的海上商路。

“六出祁山”是诸葛亮的主要功绩之一,他在由汉中出关中的六条道路中,从不选择最近的子午谷,而是宁愿绕到陇西再向东进攻,结果也获得了多次胜利。

可见,走捷径和绕远道孰优孰劣,不能一概而论,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多数情况下,走捷径无疑比走远道便捷、省时。

在经过一整天的迂回侧击的舌枪唇剑之后,赵平原君与楚春申君仍未能订下盟约,然而毛遂开门见山,单刀直入,一席话就将春申君征服了。

抗日战争之时,日本控制我国大部分地区,补给十分困难。

英美等国的飞行员将物资运送到西南地区时,没有绕道,而是穿越喜马拉雅山开辟了“驼峰航线”,使物资大量及时抵达中国,为抗日胜利奠定了物资基础。

因此,在适宜的情况下,捷径是最好的选择。

但有的时候,绕道反而会比走捷径更有效。

假如面前的河流只有没膝深,当然可以趟过去;但如果是半丈深呢?

且不说趟过去有危险,就是过河后害感冒了,在医院躺上几天也划不来啊!

所以,,必要的时候,绕道是难免的。

由瑞金到延安,直线距离不过三千里,何必长征万里呢?

不就是为了躲避“捷径”上的强大敌人吗?

事实证明,该绕道时就应该毫不犹豫地绕道,“明知山有虎,就是绕道行”。

无论是哪一种选择,目的都是到达成功的彼岸。

“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同样,无论哪一条路,能通向成功的就是我们选择的。

至于高低优劣,就要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了。

当捷径是最佳选择时,我们要大胆走下去;如果绕道的优点更明显,做个诸葛亮又何妨?

研究达标训练,(三)散文的达标训练(以情动人)1明确的主旨2多彩的开头3寓意的物象4自然的过渡5澎湃的激情,正道直行,矢志不渝广州六中周轶伦“在这世间,也许从来没有直路。

你想到达理想的彼岸吗?

请绕道吧!

”这种颓丧的声音,一直在我耳边回荡。

我望着眼前横无际涯的江面,感受到了江水刺骨的寒气,怯步了我怯懦吗?

不!

翻开史册,老人们为理想强行趟水过河的,能有几个成功?

比干不懂得绕道,斗胆直言进谏,结果被商纣挖去心脏;屈原不懂得绕道,可谓“正道直行”,结果遭放逐,终于死于汨罗江;岳飞不懂得绕道,立志“踏破贺兰山缺”,结果还是惨死风波亭,三十功名付诸尘土。

看着一位位老人一一在冰冷的河水中罹难,我踌躇了。

举目上游,那里有桥,放眼下游,那里有渡,我的心豁然开朗绕道,不是一个好主意吗?

“这世间,从来没有直路!

”那种像鸦片一般的声音,麻醉着我。

我望着争先恐后向桥奔去的年轻人,又陷入了沉思。

西方有句话说:

“条条大路通罗马。

”东方则更直白:

“曲径通幽。

”绕道有何不可?

背绳墨以追曲,何过之有?

纵观历史,秦桧不是走投降金国的小径,成为权倾五国的宰相?

汪精卫不是走向“曲线救国”的渡口,成为魏国的首脑?

绕道,无可厚非,因为这世间根本就没有直路!

突然,河面上刮来一阵寒风,我不由得打了个冷颤。

它怒吼着:

“我将把秦桧这种绕道者统统扫入历史的垃圾堆!

”霎时间,桥塌了,船沉了,绕道者的两鬓斑白了。

至于我,仍立在岸边,却清醒了。

寒风呜呜地吟唱,似乎在奚落着绕道者的胸无大志、碌碌无为,更是在哀悼那为理想殒身不恤的老人。

他在寒风中倒下了,长眠在永恒的冰河中,可是,他却化为了人们心底一座不朽的冰雕。

尽管他的灵魂在寒冷中消逝,可他的心灵,却化作了阴暗的夜空中最明亮的一颗恒星,永远在历史的星海中熠熠生辉。

那些绕道者们比起他,真是尘埃之于长城,鸿毛之于泰山。

寒风过去了,我平静下来,望望桥渡,分明还完好。

然而已没有年轻人愿意绕道而行。

我和他们手挽着手,忍受着透骨的寒气,朝理想的彼岸走去。

浓雾散去了。

老人微笑着,向我们招手。

“绕道吧,这世间从来没有直路!

”那可耻的声音如此微弱,如游丝一般。

我坦然而欣慰地笑了:

“那又如何?

历史的车轮,我们推动;人生的直路,我们踏出!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