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61758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8.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教材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利用儿童的个性特征,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

激发其探究、创造、表现的欲望,提高艺术修养。

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合理利用点的组合规律、疏密变化,使画面呈现和谐的色彩。

教学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作画工具。

学生:

水粉或水彩颜料、彩笔、画纸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

请你猜猜我是谁?

看看谁的眼睛最亮,先看出它是什么?

你能猜到那是什么吗?

那么你看到了什么?

(各种颜色的点)

再退远一点,现在看到什么了吗?

(是人物画)

点是造型的基本要素之一,有着丰富的表现力。

大家先来欣赏几张世界名画。

欣赏比较:

1、《大碗岛的塞纳河之春》修拉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画家。

2、《纳蒂布港》西涅克法国新印象派(点彩派)创始人之一。

3《牧羊女》米勒法国现实主义画家

学生比较欣赏,分析不同作品中画面效果的不同之处。

学生回答:

点彩派不经调和的颜色经过重叠形成丰富的色彩,画面给人朦胧的效果,

与现实主义绘画作品效仿自然、清晰而真实的画面是完全不同的。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小点点的奥秘,出示课题——《点的集合》

二、发展阶段

1、解读图形,讲述概念。

通过欣赏教材和学生思考可以得出:

金钱豹的身上有斑点纹;

彩色的鹅卵石可以拼

成火车的点;

马赛克上三角形、正方形是点;

花园里开放的小花是点;

树叶是点;

夜空中的星星也是点;

距离足够远的话人是点,汽车是点,甚至房屋也是点..

出示图片,清学生再次辨析点。

通过生活中形形色色的点的分析,可以看出:

点的形状是各种各样的,只要在相对

空间中比较小的事物都可以看成点。

欣赏图片,看看色点在绘画作品中的表现。

欣赏图片,了解点的排列方法与效果。

2、欣赏作品,感受点的魅力。

1)《殉教者》希腊马赛克镶嵌壁画

小块的马赛克由点及面,追求绘画的效果。

2)《蜡染》苗族民间工艺

民间工艺中利用点的组合作为自己画种的表现手法,生动灵活。

3)《黑屋顶》吴冠中中国当代艺术大师

把房屋屋顶、窗户概括成不同形状的点,组成一幅形式感很强的画面。

《山水》黄宾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

中国画中的点点墨迹不仅墨色变化万千,还概括的表现了各种物象。

4)《构成》维克托?

瓦萨里法国

由圆圈圆点组成具有惊人视错觉的瞬间效果。

5)《星月夜》梵?

高法国后印象派画家

用点进行方向组合,形成线化的感觉,增强流动效果。

《午夜和晨雨中夜莺的歌声》法国米罗

通过点的奇妙形状产生有趣的画面效果。

3、学生创作练习

用点的集合创作一张作品。

以不同的点为造型元素,采取各种工具和材料,完成一

幅有创意的作品。

不同的工具可以表现不同的点。

欣赏课本P4技法点击,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形式,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题材

不限。

作业要求:

用点的画法进行临摹或创作。

注意整体效果的变化,把握色彩的关系。

学生练习,教师辅导。

三、展示与评价

1、将完成的作品按小组张贴到展示板上。

2、小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秀作品

3、各小组优秀作品大比拼。

优秀作品的作者说说自己的创意与绘制过程中的感受。

4、评出最佳作品

四、下节课准备

第二、三课时

(第二课时欣赏制作,第三课时继续完成作品,并展示评价)

一、欣赏图片

欣赏一组马赛克镶嵌壁画

西方美术史学家认识最早的镶嵌画出现在公元前2500年前后西亚的美索布达亚平

原上,苏美尔人是这种艺术的始祖。

但是镶嵌工艺真正得到广泛发展是古代欧洲的意大

利半岛。

公元313年,在君士坦丁堡的米兰颁布基督教合法以后,各地开始大兴教堂,

几乎在教堂所有的穹顶、墙上布满了基督教壁画,由于镶嵌艺术在平面中耐久的原因使

其成为基督教教堂壁画的首选。

点是造型艺术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的形式多样,色彩各异。

每一块马赛克都是一个漂亮的色点,成千上万个马赛克组成了色点的海洋,成千上

万的色点构成气势宏大的镶嵌壁画,让人赞叹!

我们能不能做出这种效果的装饰画,用来美化我们的居室,美化我们的校园呢?

同学们各抒己见,说说自己的想法,我们身边有没有可用的材料?

彩纸剪贴、植物种子粘贴、蛋壳粘贴、彩色石子粘贴..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引导学生搜集身边常见的可用来制作色点装饰画物品。

点的形式表现点的集合效果方法很多,可以在生活中去发现、去创造新的点画方法。

三、步骤方法

这节课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做蛋壳画。

先了解制作的步骤、技巧。

1、蛋壳要先洗净晾干,特别是蛋壳内的薄膜要撕去。

在白纸上画出喜欢的图案。

后把图形拷贝到彩色卡纸上,卡纸的颜色要深一些。

2、用小毛笔蘸胶水涂在卡纸上,胶水要涂的厚,但不要涂太大面积。

然后掰一小块

蛋壳放在胶水上。

用镊子把蛋壳压碎,把蛋壳按照设计的图形排好。

蛋壳的裂纹可大可

小,关键是边缘一定要对齐。

3、注意色彩的搭配,不同的部位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粘贴。

衣服上蛋壳的可以用稍大的碎片。

还可以用不同颜色的蛋壳镶在中间。

4、为了使画面色彩效果更丰富,我们还可以用彩色水笔勾边,按着蛋壳碎片的形状

上色。

用彩色水笔整理画面,嘴巴处可以用深浅的红色涂出丰富的层次。

教师多媒体课件展示制作步骤,学生观看了解,了解制作技巧。

四、学生练习

练习要求:

1、利用点的不同排列规律、疏密变化来表现作品。

2、运用合理的色彩关系使画面丰富、和谐。

学生可以单独完成练习,也可以两人合作完成。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

五、作业展示

1、学生将完成的作业张贴在展示板上,组内自评互评,选出优胜作品。

2、组间对优胜作品互评。

选出最佳作品若干幅,作者谈谈创意,感受。

3、教师点评

六、收拾整理,保持环境卫生,布置下节课任务及所需物品。

 

3、远去的路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2.过程与方法

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型的创作。

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妙

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

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

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范图、学生作业用纸绘画工具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能用简单的图形

在纸上表现这些事物吗?

讨论学生们的简易画,从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近大远小。

二、讲授新课

⑴、师:

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去的路》的基本规律。

(出

示课题:

远去的路)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

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⑵、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

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

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⑶、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6

⑷、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⑸、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

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三、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生作业,师巡视辅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课后作业:

观察:

生活中近大远小的现象;

尝试:

绘画或拼贴一副有路的风景画。

第二课时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

掌握绘画创作的一些基本方法。

联系生活,感受生活中的透视变化。

了解和掌握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透视规律的理解和在实践中的运用

名家美术作品、建筑风景照片等

一、讲评上节课作业

⑴透视现象是否准确

⑵近大远小、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有没有运用在画中?

二、在绘画上色时注意哪些问题?

近的鲜明一些、远的灰暗一些。

三、学生继续完成作练习,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师生共同评价。

7

4、线与造型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初步认识线造型的艺术特点,并能运用正确的技法进行线造

型的创作,锻炼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使健康和谐地发展。

2.能力目的:

掌握硬质线材的表现手法,学会用曲卷、折叠、连接等手法进行线造

型的创作。

培养学生初步的立体造型能力和多维空间想像能力。

3.感觉线造型的艺术特点,体会线造型结构带来的审美趣味,培养学生合理用材巧

妙用材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用金属线材创作一个艺术造型。

难点:

线造型的创意表现。

1课时

一、认识软材与硬材。

1.组织教学,检查学生上课所备的工具材料情况。

2.教师从教学知识说起,引导学生认识“线”。

线:

两点之间作连接,便是线。

3.教师拿实物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软材,什么是硬材。

点明本课学习硬线造型。

导入本课,板书课题。

二、欣赏认识线造型

1.引导学生欣赏课本上的线造型作品和学生作品中,认识线造型的表现形式和艺术

特色。

2.引导学生线造型作品。

三、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四、实践操作,练习创作线造型。

五、作业展示,共享创作成果。

8

5、风景写生

教学目的:

1、培养表现力

2、大胆运用颜色作画

3、掌握风景写生的布局方法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全理构图

2、大胆用色

电教、教具、学具准备:

范画数幅

一、揭示课题:

风景写和生

(一)

1、风景画的透视

作画时要先用合理的构图,把透视关系画准确。

(近大远小的透视)

主要掌握近景、中景、远景三个层次。

表现空间感,一般来讲,中景主要用来刻

画主体物,画得比较实,而远景是为了衬托中景,画得比较虚。

掌握得好,有了虚实,

也就塑造了空间感。

2、欣赏范画

3、讲解绘画步骤

(1)构图

(2)画铅笔稿,用线要轻

掌握好近景、中景、远景

(3)着重刻画

4、体会怎么样从平凡景物中去发现美。

城市和乡村,都有美丽的景色。

一块草地,一片树林,一道河湾,一条小径..

都可以吸引敏感的眼睛。

5、学生绘制,教师巡回指导

(1)用钢笔、铅笔或色彩画一幅风景写生

(2)可以外出写生,也可以临摹

(3)可用多种方法

6、作业评价

(1)作业展评

(2)学生互评

1、培养观察能力

9

2、进一步学习风景的有关知识

3、掌握色彩画知识

1、构图

2、取景

范画数幅

风景写生

(二)

1、取景

风景写生,首先要取景,取景就要解决构图的问题。

怎样取景:

可以用取景框或者用手代替取景框来选择景物的一部分,对于自然景

物,根据画面的需要可以有取有舍。

在取景构图中,视平线在画面上的高低位置是很重要的,“画面”上视平线低,就

产生开阔的感觉;

视平线高,则近景显得更为具体充实。

这是根据需要来决定的。

在画风景写生时,还要注意近、中、远景三个层次,表现出空间距离。

2、教师带领学生实地写生,讲解构图

(1)从不同的角度看一自然风景,先仔细观察,确定主体物并可作适当移动,将

别处的景移到自已的画上。

(2)落笔时,注意留“天”、留“地”,整体饱满,切忌散乱,不管在哪个角度,

主体物要突出。

(3)打好轮廓,可上一些明暗。

3、学生写生,教师巡回指导

(1)用水粉画一幅风景写生,注意画面的气氛和色彩相协调。

(2)可以用油画棒、彩色铅笔等工具材料结合水粉色进行作业。

4、作业讲评。

10

6、让剪影动起来

1、学习用黑色卡纸制作剪影人物。

2、了解皮影艺术的特点。

3、增强对中国民间传统艺术的了解。

1、搜集有关皮影的图片、文字资料。

2、准备黑色卡纸、针线、竹条、剪刀、刀片等用于制作剪影的材料。

3、选择几个传统剧目或故事(民间故事、成语故事)。

所选择的剧目或故事,内容

和情节应简单、易懂。

一、引导阶段。

1、学生之间交流搜集到的有关皮影的图像和文字资料,谈谈他们所知道的皮影知识。

2、分组讨论皮影戏中人物的造型特点。

(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

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

以音乐。

3、指导学生观察教科书上的图例、技法点击栏目中的剪影人物制作过程,想一想皮

影该如何制作。

(1)第一步:

剪出人物造型。

(2)第二步:

用针线缝上手臂、腿。

(3)第三步:

装上木棍。

11

1、将学生根据剧目或故事,分成8组,分小组进行构思、合作创作。

(提示学生要

根据故事的内容和情节来考虑人物的造型特点。

2、学生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3、未完成的可以在课后接着制作。

4、准备下节课的表演,想一想改怎样表演。

剪影表演

课前准备:

布置环境

一、8个小组将自己制作的剪影,轮流进行表演、展示。

体验民间皮影艺人的表演

技能。

二、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总结、点评。

三、总结:

激发学生对民间美术的认同感。

四、拓展:

用透明胶片等透明或半透明的材料,试着制作彩色的皮影,在课余,同

小伙伴一起演一演。

12

7、漂浮的画

1、了解流色转印的的常用方法,学习利用水与油不相溶的特性,转印出不同肌理的

画面。

2、通过自觉教材及老师的演示讲解,掌握流色转印的方法并展开联想再创作,提高

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表现能力。

3、制作过程中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培养学生养成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课件、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油漆、汽油、水粉颜色,水粉纸等。

油漆、具有吸附能力的纸张(水彩纸、生宣纸等)装着清水的敞口容器、汽

油。

利用水与油的不相溶的性质,做水面上的油漆吸附练习。

根据制作过程中没水变化的节奏及画面所形成的肌理效果,展开合理的想象

和联想。

一、导入阶段:

1、同学们,你们知道都有什么东西可以在水面上漂浮吗?

你们猜猜看,这节美术课

能在水面上漂浮的是什么呢?

画怎么能在水上漂浮呢?

演示吸附的方法。

2、欣赏作品:

说一说,你们感觉欣赏的作品像什么?

有何感受?

1、自学教材,尝试探究

小组内讨论,尝试制作:

在敞口容器里盛一定量的清水,随后滚入和滴油漆,让学

生观察油漆和水之间的变化。

小结:

(1)滴入清水中的油漆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一下子沉入水底,还有的在水中漂浮。

(2)总结制作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

2、作品展示,汇报交流

学生提出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师生讨论解决。

3、深入探究,讲解演示。

在清水中放入油漆(水面要浅)——快速搅拌——把纸平放在水面进行吸附印制。

三、创作阶段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选用任意颜色搭配并用吸附法完成肌理作品。

四、评价阶段

1、分析并展示作品,采用自评或互评的方式进行交流评价活动。

2、学生针对自己喜爱的作品异形丰富的联想与想象。

13

五、课后拓展

干透后,压平,根据肌理图案运用刮线或剪图形等方法,创作一幅有主题意义的作

品。

8、山山水水

1、了解中国山水画的艺术特点,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

2、能用中国画的方法,大胆表现出有远近层次的中国山水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加深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

学习用中国画的表现形式,画出有远近层次的山水画。

教学难点:

如何控制水墨的浓淡,表现出远近层次的景色。

课前准备:

毛笔、墨汁、颜料、学生用纸、调色盘、水桶等。

教学活动:

一、欣赏导入:

自然风光与中国山水画的结合欣赏,感受中国山水画的独特艺术

魅力,导入课题并板书《山水画》。

二、新课讲授:

1、名家作品对比欣赏。

感受画家的不同表现技法带给人不同艺术视觉效果。

2、赏析画家作品找变化。

①感知发现近景、中景、远景不同表现方法。

学生欣赏,感受,谈谈自己的看法。

可小组讨论分析。

近景画得具体,远景简略;

近景墨色浓,远景墨色淡些。

②了解墨色浓淡、深浅变化。

学生结合范画分析讨论,如何表现画中的浓淡干

湿?

浓淡干湿主要是通过笔中水和墨的多少来控制的,需要多尝试,多练习。

看多媒

体图片,看教师示范,尝试跟老师一起来做,体验一下。

3、实践、探究:

①学习中国画用笔方法。

看教师示范,什么是中锋,什么是侧锋,效果有何不

同。

跟教师一起做,尝试,体验。

②体验墨色浓淡的变化。

4、教师示范并讲解:

(1)学会概括表现山水画的近景、中景、远景。

(2)掌握中国画中表现山水景物的几种基本技法:

勾、皴、点、染。

14

(3)教师示范山石的画法画石头时要注意石分三面,大小相间。

注意勾、皴、点、

染几个步骤。

三、学生练习,教师辅导练习步骤:

1、先勾出山石的外轮廓,注意大小相间,前后关系明确。

2、根据山石的结构,皴山石,表现其结构和体积。

3、在前一步的基础上擦出山石的结构,使其三面分明,表现出质感和体积感。

4、根据需要点苔,在淡墨皴擦基础上渲染出石头的结构,然后罩染赭石色,根

据需要用花青分染石头。

五、作业展示,小结

六、欣赏中国传统山水画皴法范例

15

9、彩墨家园

复习、巩固水墨画的基础知识。

即,工具材料,用笔用墨。

学习几种动物的画法。

教学重、难点:

训练学生的用笔、用墨。

用笔用墨的技法、技巧,以及动物的造型。

学生准备几张小动物的照片。

准备好笔、墨、宣纸等。

教师准备几幅小动物的图片。

教师准备范图。

1.简要地复习国画的基础知识和用笔用墨等作画技巧。

2.教师出示几幅动物的水墨画,并结合课本的范图,引导学生进行欣赏。

a.欣赏灵活多变的用笔,加深中锋、侧锋以及点笔的了解。

b.欣赏用墨焦、浓、重、淡、轻五色,加深学生对墨色的了解。

c.构图以及动物的造型。

d.欣赏名家名作,了解名家的风格及其代表性作品。

了解几位画坛大师,激发学生

对传统艺术的热爱。

3.教师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了解作画的全过程,并归纳出步骤:

a.讲解归纳动物的大形体。

b.讲述调墨、调色。

c.分步作画,讲解画动物的先后顺序。

d.修改调整完成。

4.布置作业,画两幅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麻雀、虾。

5.老师巡回指导,主要是用笔、用墨以及动物的造型。

6.征集作业、讲评,提高审美能力。

16

(三)课后拓展

收集徐悲鸿、齐白石等画家的资料,了解马和虾的画法。

10、我做的乐器

教材分析:

从一年级就开始的“能..的玩具”系列到五年级就结束了。

但是,与这个系列“含

有科学原理”一脉相承的课程仍然存在。

本课所设计的“乐器”就不能仅仅创作出外形,

还需要比较“谁制作的乐器更美观、更实用,谁的乐器能发出更美妙的声音?

”这其中

包含的科学道理不言而喻。

所以在“搜集:

各种乐器的图文资料”的同时,必须“了解:

乐器发声原理”,接下来就可以按自己的理解进行设计制作了。

其实,在“了解”之后,

设计是关键,而制作并不一定“高难度”。

这从“学生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来。

但是,作

为美术课,“美观”千万不能忽视!

教学思路:

采用“感知—体验—探索—实践”的教学策略。

即:

首先引导学生听一听不同类型

乐器的声音特征,看一看乐器的外形特征,再鼓励学生尝试探究各类乐器的发声原理,

最后展开想象,合理设计乐器,体会设计与物品功能之间的联系。

学习领域:

造型﹒表现设计﹒应用

引导学生探究各种乐器的发生原理,了解乐器的基本组合和制作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设计草图来制作一件乐器,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和动手制作的能力。

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体会制作的乐趣。

探究乐器的发声原理,并设计制作一件乐器。

将材料巧妙利用,合理设计,使乐器声音动听,外观精美。

课件、自制乐器。

能制作乐器的铁盒,竹筒纸等多种工具材料。

一、引导阶段

1.看视频“另类乐器神奇演奏大法”片段。

2.看了这段视频,你想不想自己也动手做一件乐器呢?

出示课题《我做的乐器》。

1.选择材料

(1)听一听

引导学生听打击乐演奏。

乐曲中出现的乐器你认识吗?

请你说一说它们的名称。

(2)看一看

图示打击乐器。

老师出示自制乐器,一边出示一边演示演奏方法。

像这样能打、敲、

摇、刮响的乐器都是打击乐器。

(3)选一选

17

你觉得什么材料适合做打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