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752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导学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33)

第17课 紫藤萝瀑布(第一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一、学习导航

 1.作者简介。

 宗璞,原名冯钟璞,女作家,是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

其小说《弦上的梦》在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其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清雅脱俗,温馨自然,充满了情趣、理趣和文化气息。

 2.了解紫藤。

 “紫藤”亦称“朱藤”“藤萝”,豆科,高大木质藤本植物。

奇数羽状复叶,成熟后无毛。

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含芳香油;茎皮纤维可织物;果实、根可入药医用。

 3.学习疑难字词。

 

(1)注音练习。

 迸溅(  ) 忍俊不禁(  ) 仙露琼浆(  ) 盘虬卧龙(  )

 

(2)词语解释。

 迸溅 繁密 稀落 伶仃 酒酿 挑逗 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 盘虬卧龙

4.诵读欣赏。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交代背景。

  2.朗读指导。

 

(1)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句子的重读;(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3.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1)课文围绕着“花”写了哪些内容?

请在下列横线上各填上一个字。

想想作者是怎样从色彩、形状、姿态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请找出相关的语句。

   花(1~6)     花(7~9) 

   花(10、11) 

 

(2)作者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三、朗读课文,欣赏藤萝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研讨文章的语言魅力,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从中找出好的语言片段,进行探究性赏析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盛开的紫藤萝的?

 

 

 2.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3.作者描写紫藤萝的树和花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比喻:

 

 

(2)拟人:

 

 

 4.为什么面对紫藤萝瀑布,作者的感情会发生变化,对生命有那样的感悟?

文中插入一段写十多年前家门外的一大株紫藤萝起什么作用?

 

 5.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拓展迁移

 

5、个人反思

三、课外类文阅读

两棵金银花

 赵元波

 ①朋友两年前送给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四月份就迫不及待地开放了,千万朵金银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在微风细雨中轻轻地摇曳着。

有的含苞欲放,羞答答的细小的白色花蕾散发出若有若无的淡淡香味;有正在盛开,一簇簇的小花在它们洁白的椭圆形细碎花瓣中伸出小小的心蕊,悠悠的清香,白黄两种颜色既不失单调,又高雅清洁,小雨滴沾在上面,为金银花增添几分姿色,就像邻家的小女孩活泼可爱;有一些花朵开的时间长了,白色的花朵已经变成金黄色,就像姑娘头上戴着的黄色发髻,一枝数朵,给人一种惊喜,一缕清爽,实在是标致极了。

这些开放着的花朵在雨中默默地散发着它们特有的香气,把芳香送给从这里经过的每一个人,微风吹来,花枝花朵摇摆起伏,袭人香气简直可迷醉万人。

想不到两年的时间,这棵金银花就由纤弱的一棵小苗长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主干已经有两米来高了,足有大拇指那么粗,在主干上还发出了一些枝桠,这些枝桠柔柔的、嫩嫩的,伸着毛茸茸的头,吐出一丝绿意,左摆右摆地在风中摇着摇着就攀附在了桃树上,一个劲地噌噌直往上长,密密麻麻的卵形的绿叶非常茂盛,以白色的围墙做背景,配合着粉红色的桃花,桃树下一盆盆茉莉、竹子、山茶、文竹、玫瑰、水仙,姹紫嫣红,绿叶红花,色彩鲜丽,显得格外的娇艳动人,特别逗人喜爱,是入画的一景。

 ②看着金银花长得那么盛,花开得那么多,我心里有些后悔。

其实朋友把金银花送给我之后,我就只把它栽在院子的一角,想起的话,就给它浇点水,有时连水都忘了浇,更不用说施肥了。

超强的生命力也让金银花显得不起眼,平凡的花,平凡的花香,甚至常被人忽略,就好像人们总是想得到天山雪莲的高洁,却忘记了山脚下狗尾巴草的万般风情。

 ③钟情于金银花的叶子绿,花儿的美,那淡淡的香味儿,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准备长大后放在客厅里。

我希望这棵金银花能够带给我一片葱茏的绿色,淡淡的花香。

曾经,我为我的这个设计充满了赏心悦目的憧憬和希冀。

为此,我选用了树林里的基土,埋入了最好的基肥,随时不忘给它浇水,精心呵护,一如母亲精心照料刚出生的婴儿。

甚至冬天还把它从院子里搬到房子里,白天又从房子里搬到院子里,让它充分享受阳光,乐此不疲。

但很遗憾,一年来,它只是窝在花盆里,不长高,也不长粗,它所报答于我的便只是若干枝条和绿叶,看来连花都不会开。

 ④然而,我对它却没有丝毫的抱怨,因为我就知道:

它已经尽力了。

就是说,它所能够报答于我的,也就是这些了。

是的,它有着充足得过分的肥料供应,充足得过分的水的供应,充足得过分的主人的关怀……但没有足够的风,没有足够的地气,更是没有足够的成长的自由,没有足够让根自由伸张的空间!

而那些自由,作为主人的我,竟然在很长的时间里茫然无知——居然不知道它还要自由!

 ⑤两棵金银花,一棵在院子里无拘无束自由生长,越长越高,绿树成荫,盘虬卧龙,花香四溢;一棵长在花盆里,虽然受到精心呵护,却似一棵长不高长不大的小草。

我们应该知道:

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

 (选自《新华副刊》,略有改动)

8.“我的那棵栽在院子一角的金银花”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9.第②段中“我心里有些后悔”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15.散文作品描写景物时,常通过精当的用词或恰当的修辞,对静态的事物作动态化的描写。

下面是《紫藤萝瀑布》中运用这种写法的句子,请你对此句做出自己的赏析,并从本文中再找出一个相似写法的句子做赏析。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16.作者还写了“去年我在花盆又扦插了一棵金银花”的用意是什么?

 

17.联系人的成长谈一谈你对“有自由的空间,有些小草其实是可以长成一棵树的”这句话的理解。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34)

第17课 紫藤萝瀑布(第二课时)

主备人:

审核人:

一、前情回顾

  1.请写出下面两句诗的表现手法。

 提示:

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对比、衬托、卒章显志、悬念、抑扬结合、以小见大、伏笔、照应等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___________

 

(2)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____________

 2.请判断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_______

 

(2)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_______

 (3)“我在开花!

”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

”它们嚷嚷。

______

 3.补充相关知识。

 借景抒情——“借景抒情”是指借助于描绘景物而抒发感情,感情寓于写景之中。

 托物言志——“托物言志”是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借景抒情”是借助写景来抒情,或景中含情,时时流露;或情寓景中,蕴而不露。

这里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是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

这些“物”不是“景”,咏物不是写景。

二、精讲点拨,品味语言

 1.感受语言魅力。

并仿照示例,赏析语言

 示例1:

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把花比作瀑布,生动、形象、具体地写出了紫藤萝生长的繁茂)

 【方法讲解:

修辞方法+修辞的基本作用+具体内容+思想情感】

①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②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③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示例2: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挑逗”是逗引、招惹之意,在语境中是贬义词褒用,将花拟人化,细腻地写出了每一朵花不同部位的深浅,显得靓丽可爱,玲珑剔透,极富有动感,又富有情趣)

 【方法点拨:

具体分析某个词的作用及效果】

 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示例3: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句话蕴含哲理,它告诉我们人亦如花,遭遇不幸的时候,不能被厄运压倒,要对生命的美好和长久保持坚定的信念。

厄运过后,要面对新的生活,振奋精神,投身到伟大的事业中去)

 【方法点拨:

从句子蕴含的道理赏析】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2.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3.作者是怎样描写紫藤萝花的?

描写顺序是什么?

 

 4.“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我不觉加快了脚步”这是文章开头和结尾的两句话。

阅读全文,分别说说作者“停住”和“加快”脚步的原因。

 

三、探究赏析,掌握写法

梳理出本文的写作手法。

培养学生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四、个人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

A.迸溅(bèng) 挑逗(tiāodòu) 嚷嚷(rāng rang)

B.伶仃(líndīng) 枯槐(huái) 琼浆(qióng)

C.盘虬卧龙(qiú) 穗(suì) 伫立(zhù)

D.绽开(zhàn) 酒酿(niàng) 沉淀(dìng)

2.选出每组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1)A.浅紫 B.抚摸 C.遮住 D.遗撼  (  )

(2)A.笼罩 B.繁蜜 C.琼浆 D.喜悦  (  )

(3)A.瀑布 B.发瑞 C.迸溅 D.蜂围  (  )

(4)A.蝶阵 B.盛开 C.最嫩 D.贮立  (  )

3.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忍俊不禁(忍住)

B.花红已谢(凋零)

C.察言观色(颜色,色彩)

D.盘虬卧龙(传说中有角的小龙)

4.下列各句中使用的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B.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

C.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

D.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

5.对“我只是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这句话的含义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我不只是看到,也在心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紫藤萝瀑布的美丽。

B.紫藤萝瀑布不只是让我大饱眼福,也让我干渴的心田得到了滋润。

C.紫藤萝瀑布的美丽让我赏心悦目,它那顽强不屈,流动不止的生命力更引发了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

D.紫藤萝花就像美丽的瀑布一样长流不息。

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作者因偶见一树盛开的紫藤萝花,睹物释怀,写成此文。

B.文章中多处使用了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方法,使文章语言生动。

C.本文描写紫藤萝花的勃勃生机,实际上是赞美了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D.作者由花的勃勃生机感悟到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7.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

(1)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2)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二、课内语段阅读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忽然记起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它依傍一株枯槐爬得很高,但花朵从来都稀落,东一穗西一串伶仃地挂在树梢,好像在察言观色,试探什么。

后来索性连那稀零的花串也没有了。

园中别的紫藤花架也都拆掉,改种了果树。

那时的说法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我曾遗憾地想:

这里再也看不见藤萝花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10.这段文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有哪几种?

试举例说明。

 

11.十多年前,家门前的紫藤萝有什么遭遇?

 

12.写紫藤萝花的稀少实际上是写作者对什么的回忆?

 

13.描写眼前紫藤萝花茂盛的是哪一句?

 

14.点明全文主旨的是哪一句?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35)

第18课 一棵小桃树

主备人:

审核人:

一、抛砖引玉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组内交流互补完成】

 伫()孱() 嵬() 懊丧() 执着() 矜持() 忏悔() 撂() 摞() 赤裸() 恍惚() 涩褪() 猥琐() 颤抖() 幼稚() 灼()

 2.解释下面词语。

【组内交流互补完成】

伫立:

生灵:

孱头:

矜持:

踏青:

垂垂暮老:

 

楚楚:

祸不单行:

灼灼:

血气方刚:

 猥琐:

忏悔:

 3.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结构层次和写法。

 思考:

①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②本文在结构层次上比较清晰,可在阅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自己划分层次。

 

 

 ③看文题,读文章,你知道这是一种怎样的写法吗?

 先画出课文中描写小桃树在不同生长阶段中的形态、颜色、动作、神态的重点语句,并说说这些描写表现了小桃树的什么特点?

 

 

 二、指点迷津

  1.在阅读中领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托物言志散文的写法,领会小桃树蕴含的深刻含义。

 3.作者写这篇文章,从侧面反映了十年动乱那个特殊的时代,在学习过程中,要了解作者成长的经历和十年动乱的情况,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三、学海导航(师设疑,生研讨)

 1.文章第一自然段中“我常常想要给我的小桃树写点文章,但却终没有写就一个字来……‘我是该给它写点什么了呢。

’”这段话有什么作用?

 

 

 2.课文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是怎样过渡的?

 

 

 3.第三自然段中奶奶的话给了“我”什么启迪?

“想让它在那儿蓄着我的梦”是什么意思?

 

 4.第四自然段中说“它长得很委屈”是什么意思?

 

 

 5.第五自然段中,作者拿爷爷待弄的各种各样的花草与“默默地长”的小桃树进行对比,有什么作用?

 

 

 6.第六自然段中说“我的梦是绿色的,将来开了花,我会幸福呢”,这几句话的含义是什么?

 

 7.文章第七、第八两自然段对于自己为什么交代得那么多?

有什么作用?

 

 

 8.文章最后一自然段说“你那花是会开得美的,而且会孕出一个桃儿来的”是什么意思?

文章以此作结有什么含义?

 

 9.联系全文,分析作者的梦是什么。

 

 

四、写法鉴别

 读完课文,想一想,本文和《紫藤萝瀑布》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五、个人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花骨朵(  )   薄命(  )

执着(  )  撑着(  )

打着转(  )  混乱(  )

2.照样子,写词语。

淅淅沥沥(AABB):

                             

蝴蝶(连绵词):

                             

3.怎样理解“它长得很委屈,瘦瘦的,黄黄的,似乎一碰便立即会断。

”这一句话?

说说理由。

 

4.怎样解释“雨还在下着,我的小桃树千百次地俯下身去,又千百次地挣扎起来。

”句中加点的词语?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36)

第19课 外国诗两首

主备人:

审核人:

一、方法引领

 【诗歌的“四步”阅读法:

一读,二品,三诵,四背】

 1.一读,指读题目,读作者,读创作背景。

这一环节旨在弄清每句诗的大体意思。

 2.二品,品味、揣摩诗中作者表达的情感、蕴含的道理和表现的手法。

 3.三诵、四背,这两个环节常常紧密相连,因此要注意诗的节奏,分出轻重缓急、抑扬顿挫。

二、研学《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在朗读中逐步品悟诗歌,理解诗意,获得丰富的诗歌学习体验。

(一)读。

  了解背景。

 诗人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出这样不朽的诗篇的?

 

(二)品。

 反复阅读这首诗,独立思考,仔细品味、感悟诗歌的语言。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

 

 2.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

(三)悟、背。

 学生再读诗歌,思考下列问题:

 1.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2.面对逆境,我们就只有耐心等待,不予抗争吗?

 

 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

 

 4.与一般诗歌相比,这首诗有什么不同?

 

三、自读《未选择的路》

运用上面所学习的方法自学另外一首诗

(一)介绍诗人。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

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波士顿以北》等。

(二)朗读诗篇。

(三)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反复读几遍全诗,思考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

 

 2.全诗共4小节,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小节的意思,并找出诗中最令你感动的诗句或词,谈谈你的体会。

 

 

 3.诗人虽然写了自己所选择的路,但重点都放在未选择的路上,诗题也表明了这一点。

既然是选择,为什么重点又写未选择呢?

 

 4.学了这首诗后,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5.分清象征与比喻的概念。

什么是象征?

象征跟比喻有什么区别?

 

 

四、个人反思

一、积累与运用

1.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可惜我不能同时去涉足。

涉足:

蹚过水进入某种环境。

B.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

延绵:

延续不断。

C.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将会过去。

瞬息:

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

D.心儿永远向往着未来。

向往:

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

2.按要求默写。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热烈向往与追求、勇于面对现实、拥抱苦难的诗句是:

                                 

(2)《未选择的路》一诗中表现了“我”对已选择的路无怨无悔的诗句是: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通篇都是劝说的口吻,使人容易接受作者的意见。

B.《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阐明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C.《未选择的路》中所写的“路”指的是人生之路,也包括自然界的路。

D.《未选择的路》告诉我们,要慎重选择人生之路,不要随波逐流,要经过思考,独立选择。

4.阅读《未选择的路》全诗,回答问题。

(1)诗人笔下的路显然不是指行走的路,而是指                 。

 

(2)树林里分出两条路,诗人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是因为这条路    ;             。

 

(3)下面的理解不合诗意的一项是  (  )

A.选择什么路反映什么样的思想性格,看得出来,诗人是位善于探索、勇于探索的智者。

B.林间分出的两条路并无本质上的区别,诗人对它们都是向往的,只是“不能同时去涉足”,让他“久久伫立”。

因为一旦选定了其中一条路,就失去了再走另一条路的机会。

这里面透出了一丝淡淡的惆怅。

C.诗人依自己的判断选择了其中的一条路,但他并不因为不能走另一条路而后悔自责。

他领悟到这是人生的必然性,甚至是某种不可摆脱的局限性,因此只能以从容平静的心态去接受它。

D.诗人告诉我们,他要从荒芜的土地上踏出一条路来,他坚信:

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

(4)体会诗人在诗句“啊,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见!

/但我知道路径延绵无尽头,/恐怕我难以再回返”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课外类文阅读

 蔚蓝的海面雾霭茫茫,

  孤独的帆儿闪着白光!

  它到遥远的异地寻找什么?

  它把什么抛弃在故乡?

……

  呼啸的海风翻卷着波浪,

  桅杆弓着身在嘎吱作响……

  唉!

它不是在寻找幸福,

  也不是逃离幸福的乐疆!

  下面涌着清澈的碧流,

  上面洒着金色的阳光……

  不安分的帆儿却祈求风暴,

  仿佛风暴里有宁静之邦。

5.《帆》是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运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

诗中的“帆”象征什么?

“波涛汹涌,海风呼啸”和“碧流清澄,阳光灿烂”又分别象征什么?

6.一片孤帆在茫茫的雾海上航行为的是什么?

(用诗中的语句回答)诗中这样写有何用意?

 

7.第一节画横线的两个疑问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内心感受?

8.试概括这首诗的主题。

七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NO.37)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

《登幽州台歌》

主备人:

审核人:

 

一、资料助读

 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1.关于作者: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

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2.关于作品:

《登幽州台歌》是中国唐代诗人陈子昂所作的一首吊古伤今的生命悲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和“来者”,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

这首诗通过抒发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正直、多才而遭遇困厄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具有深刻的典型社会意义。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一)自读诗句,理解诗意。

 1.学生细读诗,借助词典,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掌握,实在不会的则做上记号待上课时解决。

 2.指名读。

读出韵味和节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说说自己读懂了哪些句子,你展开了哪些想象,还有哪些不理解的词句。

 4.全班交流。

 

(二)朗读指导,领悟诗情。

 1.再读体会,思考:

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呢?

 2.学生自由读,在小组内讨论。

 3.情感朗读,赛读。

 4.齐读。

三、再读古诗,赏析内容

  1.前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古人”指谁?

“来者”指谁?

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3.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4.你看到一个怎样的陈子昂?

用几句话描绘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

(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

 

 

 5.写作特色:

气势磅礴,胸怀宏伟。

 

 四、个人反思

 

读《登幽州台歌》回答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给全诗划分朗读节奏。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