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17795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40.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5页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5页
亲,该文档总共3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龙河口水库技术方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水库除险加固后总库容9.03亿m3,校核洪水位75.05m,设计洪水位72.64m,正常蓄水位68.30m,死水位53.00m,设计灌溉面积155万亩,防洪保护面积53万亩。

东大坝位于主河道上,坝型为粘土心墙砂壳坝,现状坝顶高程75.2m,防浪墙顶高程76.3m,坝顶长度310m,最大坝高33.2m。

原河床最低高程42m,坝基为3-8m后的砂砾石覆盖层,采用粘土心墙与铺盖联合防渗,铺盖总长192.15m,其中坝外铺盖长60m,坝内铺盖长85.85m,心墙地宽26.3m,心墙后铺盖长20m。

加固后坝顶高程75.8m,防浪墙顶高程77.1m。

1.2.水文气象与工程地质

1)龙河口水库位于长江流域巢湖水系的一大支流上,地处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

多年平均气温15.6℃,年极端最高、最低气温分别为40.6℃和-10.3℃;

多年平均无霜期223d。

多年平均降雨量1462mm,汛期6-9月平均降雨量754mm,占年总量的52%;

最大年降雨量2189mm,最大日降雨量218mm。

多年平均流量30.5m²

/s,百年一遇洪峰流量11500㎡/s,千年一遇洪峰流量19800㎡/s,万年一遇洪峰流量28500㎡/s。

多年平均蒸发量953mm。

加固后汛期限制水位从65.5m提高到68.3m,水库总容9.03亿m3,兴利库容4.66亿m3,死水库容0.5亿m3。

2)东大坝坝址河床宽约160-180m。

河床中覆盖层厚一般5m,最厚达7-8m,除河宽右侧有少量软壤土沉积层外,一般为粗、中砂和砂砾石组成。

砂砾石层渗透性较大,是坝基渗漏的主要通道。

东大坝主要岩性有(凝灰)火山角砾岩、火山集块岩,胶结良好,抗压强度一般在30-100Mpa以上;

东大坝基岩的强度在两岸坝基部位较高,河床部位强度较低。

东大坝坝体粘土心墙主要为粉质粘土,局部夹少量全风化凝灰岩团块,粘土心墙上部多为硬-硬可塑状态,下部多为硬-坚硬状态,大坝内外铺盖主要为中粉质壤土或粉质粘土,黄或棕黄色,硬可塑-可塑状。

东大坝砂壳以砾质中、粗砂为主,黄或灰黄色,稍密-中密状态。

1.3.对外交通条件

1)龙河口水库对外交通条件便利,对外交通主要是公路,距舒城约25km,距合肥市约85km。

主坝坝址以下河道不通航,舒城-岳西公路在九井处现有公路通至龙河口水库,并经左岸上坝公路可通至东大坝坝顶。

2)承包方负责修建从已建公路至各施工地点的场内施工道路,并免费提供给业主、监理和设计单位使用,承包方负责设计、修筑、管理和维护施工道路。

3)除发包方另有规定外,该工程项目所用的其它所有材料均由承包方负责采购、运输和储蓄。

本合同工程无超大件和无超重件。

1.4.合同项目和工作范围

1)东大坝坝基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

东大坝心墙底部为中粗砂砾石覆盖层,厚3—8m,为主要渗流通道。

从坝顶沿坝轴线向下钻孔(单排孔)实施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截断砂砾石层,防渗墙底部伸入基岩内1.0m,顶部伸入粘土心墙内4.0-4.5m;

两岸坝段心墙与基岩直接接触,为防止接触冲刷破坏,沿接触面实施高压旋喷灌浆防渗墙,防渗墙底部伸入基岩内1.0m,顶部伸入粘土心墙内1-2m。

防渗墙坝轴线总长283m,总面积约2289m2,墙底(距坝顶)最大深度约42m。

2)东大坝基岩水泥帷幕灌浆:

东大坝基岩表层透水性较强,实施水泥帷幕灌浆。

帷幕浆孔为一排,轴线与旋喷防渗墙轴线一致,钻孔穿过旋喷防渗墙至基岩内。

帷幕灌浆沿坝轴线长252m,帷幕总面积约4800m2,帷幕底(距坝顶)最大深度约62m。

3)埋设12根测压管(分布于防渗墙两侧),单根长36.5m。

4)为本工程施工承包人所必须的其它临时工程。

1.5.本工程的施工关键问题

1)与基岩、与心墙接触面的搭接处理问题:

高压旋喷墙,设计上采取单排桩施工,一旦出现大的偏差,无补救措施,因此,下对基岩、上对心墙的接合处搭接的好坏是本工程的关键。

2)高水头钻孔旋喷,防止渗流,形成连续墙的问题:

高水头条件下的坝体钻孔,会引起渗流通道扩张,会加大渗流速度和渗流量。

因此,旋喷墙必须在汛期来临之前完成,并且使墙体形成连续墙,也是本工程的关键。

3)砼心墙和帷幕灌浆打深孔的垂度问题:

无论是砼心墙深孔,还是帷幕灌浆深孔,超出设计规定垂度的钻孔,就可能造成相邻孔之间搭接不好,会形成渗漏。

因此,确立优化的垂度钻孔方案也是本工程的关键。

生活区拟选管理处大门对面、东大坝下游河滩空地。

为满足大坝防渗墙加固施工的需要,在坝顶及东、西大坝之间的小山包上布置部分临时建筑,如现场值班室、钻机工具棚、泥浆站等。

施工用水采用IS80-50-315型单级离心泵从水库抽取。

铺设供水管路400米。

另铺设废浆排污管500米。

生活布置区生活用水及其它用水可接用管理处供水系统。

临时房屋建筑面积表

临时房屋

单位

建筑面积

现场值班室

m2

30

钻机工具棚

40

水泥仓库

160

配电房

办公室

50

宿舍

300

食堂

60

合计

710

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利用系统电。

设SL9-315/10型降压变压器一台,在东、西大坝之间的小山包接入10KV高压线路。

施工供气采用移动式空压机。

施工总平面布置见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施工人员进场:

2002年1月15日——2002年1月20日;

开工日期:

2002年3月1日;

旋喷墙施工试验:

2002年2月5日——2002年3月5日;

坝基旋喷防渗墙:

2002年3月6日——2002年5月31日;

基岩帷幕灌浆:

2002年6月1日——2002年11月15日;

主汛期(6--8月)是否安排施工,视汛期来水情况和防汛部门的指示决定。

测压管埋设:

2002年9月1日——2002年11月30日;

全部工程于2002年12月15日完工。

本工程的施工关键线路为坝基旋喷防渗墙和基岩帷幕灌浆施工。

见施工进度计划表。

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和试验设备见表“5.7”。

3.4.劳动力计划

劳动力计划见表“5.8”。

为保证本工程按业主要求的合同工期顺利完成,我公司拟采取以下措施:

(1)将该工程作为公司的直属项目来控制和管理,保证工程所需的人、材、机、物及资金的供应与配置。

(2)成立精干的施工项目部,选调优秀的项目经理,严格实行项目法管理。

项目部内设置强有力的工程管理系统,实施工程的项目责任制管理,项目部与作业层建立劳务合同关系,将项目按工序分解承包,责任到人。

(3)加强科学管理,搞好施工计划安排。

我公司中标后,将尽快、详细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报业主、驻地监理工程师审批后认真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根据总施工进度计划和月、旬计划安排,阶段性目标,逐日派计划管理人员对施工过程的实施情况进行修定、完善、落实,并预测有可能影响进度的隐患所在,提出解决办法或调整施工计划,以保证工期进度总目标的实现。

(4)选调精兵强将,搞好岗前培训。

人员、队伍的配置上突出坝基旋喷防渗墙和基岩帷幕灌浆施工的专业特点,选调技术好、有经验、作风过硬的人员和队伍参加该工程的建设,并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做好岗前培训,用一流的施工队伍,将该工程建成优质工程。

(5)建立完善的技术、质量、安全保证机构及体系,强化管理,保证工程的质量与安全,避免质量及安全事故对工期的影响。

(6)确保控制性工程项目形象。

针对本工程一开工就进入高强度施工的特点,迅速组织人员、设备进场,提前配合业主进行测量控制网点布设,施工部位的复测,搞好施工道路及临时设施的建设,以最快速度投入主体工程建设,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7)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和工期要求,按施工部位,先后顺序合理布置施工力量。

(8)采取必要的雨季施工管理、技术措施,做好雨季防洪、排水、防护等工作,保证工程雨季能连续施工。

(9)搞好后勤保障。

后勤人员要面向施工生产第一线,提供良好的生产条件、工作环境,同时要关心职工的生活,解决职工的后顾之忧,让施工人员安心生产。

(10)处理好各种外部关系。

争取一个良好的施工环境。

在施工过程中,密切业主、设计、监理及当地政府、群众的联系,理顺关系,搞好团结,相互配合,排除干扰,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确保工程施工顺利进行。

4.1.1.概述

东大坝坝基砂砾石层内采用单排高压旋喷防渗,沿坝轴线布设,河床坝段孔距1米,两岸坝段孔距1.4米,防渗墙底部伸入基岩内1米,顶部伸入粘土心墙4.0-4.5米(两岸坝段为1—2米),沿坝轴线总长283米,总面积2289平米,墙底(距坝顶)最大深度约42米。

防渗墙墙体设计要求:

防渗墙的有效搭接厚度不小于60cm;

防渗墙的抗压强度不小于:

心墙粘土层为3Mpa,坝基砂砾石层为8Mpa;

渗透系数不大于:

心墙粘土层为1×

10-6cm/s,坝基砂砾石层为5×

10-6cm/s;

4.1.2.配合比及现场高压喷射注浆试验

(1)浆液配合比

按照设计要求,通过配制程序及拌制时间、比重测定、流变参数、沉淀稳定性、凝结时间、浆液结石物理指标等试验选择,并报监理人审批。

浆液配合比试验参数:

水泥:

掺合料:

悬浮剂:

促凝剂=1:

0.7:

0.03:

0.03。

(2)现场高压喷射注浆试验

选择在地质条件具有代表性的地段,拟在坝后砂砾石地层进行,布置12个喷射孔构成一长方形围井,采用不同的孔距、压力、提升速度、浆液浓度等进行试喷,通过开挖检查、钻孔取样和压水试验等方法检测喷射墙体质量;

另在粘土地层上布置2个喷射孔进行试喷,已选定在粘土心墙中的喷射工艺参数。

对硬土、深部土层和土粒大的卵砾石要多喷些时间,适当放慢提升速度和旋转速度或提高喷射压力和流量。

高压旋喷施工主要技术参数初步拟定如下:

参数

三重管法

压力

MPa

20—30

流量

L/min

80—120

喷嘴孔径及个数

mm

¢2--¢4,一或二个

空气

0.5—1.5

m3/min

喷嘴间隔及个数

1—2,一或二个

浆液

1—3

60—150

¢10(二个)--¢14(一个)

进浆比重

1.6—1.8

注浆管外径

¢75或¢90

提升速度

Cm/min

7—14

旋转速度

r/min

11—18

根据拟定的技术参数,通过现场试验、质量检查,确定施工参数。

4.1.3.施工程序

钻灌施工按由疏到密的原则,分序施工,先喷一序孔,再喷二序孔。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1。

4.1.4.施工方法

(1)钻孔。

采用XJ100-A型回转式钻机造孔金刚石钻头钻进,泥浆固壁。

孔位误差不大于1%孔距,成孔偏斜率不大于0.5%。

(2)旋喷。

高压旋喷注浆方法采用三管法,喷射灌浆采用四腿塔架型高喷台车。

当喷射管下到设计深度后,按预定好的提升、旋转

冒浆

图4—1施工工艺流程

速度,自下而上边喷射边旋转提升,直到设计高度停送水、气、浆,提出喷射管。

冒浆量小于注浆量20%为正常现象,超过20%或完全不冒浆时,作如下处理:

①在漏浆及渗流流速大的部位,及时调整浆液配合比,加大浆液稠度或加速凝剂,提高喷射压力与流量,降低提升速度与旋转速度,甚至停止提升、静喷,必要时复喷。

②冒浆过大。

可减少注浆量或加快提升和回转速度,也可缩小喷嘴直径,提高喷射压力。

在砂砾层喷射的冒浆,及时清除沉淀的泥渣,可以利用冒浆补灌已施工过的桩孔;

而粘土层中,因冒浆中掺入粘土和清水,不能利用冒浆回灌。

防渗墙的最后封堵段设在河床靠左右岸段。

(3)封孔。

钻灌施工结束后,在喷射孔内进行静压充填灌浆,直到浆液面稳定为止;

对大坝心墙内的钻孔尚未被浆液充填的部位,采用人工分层抛填粘土球并捣实。

4.1.5.质量检查

(1)高压喷射注浆作业前,进行材料、浆液配合比、孔位及钻孔斜率等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2)高压喷射注浆作业过程中,进行喷射插管插入深度或高程、高压喷射作业的工艺等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3)高压喷射注浆施工结束后,进行桩(孔)的平面位置、墙体垂直度、连续性、均匀性和搭接程度、固结体的强度、透水性以及溶蚀和耐久性等项目的质量检查和验收。

防渗墙整体的质量检验按设计要求选用钻孔取样(帷幕灌浆钻孔取芯)和围井试验等方法。

围井试验以防渗墙作为围井的边墙,在板墙一侧布置16个喷射孔与板墙形成2个封闭围井,在井内钻孔,进行压水和抽水试验,检查墙体渗透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4.1.6.质量控制

(1)孔位:

按设计要求布孔,用经纬仪放样定孔,孔位偏差不大于1%的孔距,钻机安装要横平竖直,立轴或转盘与孔位中心对正,用地质罗盘仪校准,符合要求后方可开钻。

(2)钻孔:

按照地层选择钻进速度和给进压力,KXP-1测斜仪进行跟踪检查随时检校孔斜,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成孔偏斜率不大于0.5%;

偏差率在合理范围内时,相应加大桩径来弥补因钻孔偏斜带来的搭界厚度的偏差。

(3)开喷前由施工工程师填写高喷技术通知单。

高喷台车对位固定牢靠。

喷管下孔深度与钻孔深度相差不大于20cm,机械运转正常,各项参数达到设计要求,由监理、质检签证后开喷。

(4)用比重计随时测定浆液浓度,若遇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保证高喷质量。

(5)喷射作业

①冒浆的处理:

及时排运出冒浆,保持现场干净,或加以回收再灌入。

并透过冒浆出现的时间、冒浆中含土的种类和数量,水泥的含量和冒浆的多少等现象,间接了解高压喷射注浆质量,及时调整高压喷射注浆参数。

②喷射方向、提升速度和旋转速度的控制:

提升速度匀速缓慢上提,配专人抽查。

③压力和流量的控制:

出现压力下降低于设计值和压力骤增超过设计值时,表明注浆管的状态有异常现象,或是有漏浆的地方或是接头松动甚至脱落,或是堵管堵孔等,必须立即停机检查,修复后继续施工直至喷完一孔为止。

(6)机械故障、水电供应等原因造成喷射中断,及时处理,根据停喷时间长短决定复喷0.5—2.0米,不能及时处理的报监理工程师并提出处理方案。

4.2.1.概述

基岩防渗采用单排帷幕灌浆,轴线与防渗墙轴线一致,孔距2米,钻孔位置于相邻两旋喷孔连线的中部,钻孔穿过旋喷防渗墙至基岩内。

帷幕灌浆沿坝轴线长252米,帷幕总面积约4800平米,帷幕底至透水率q=5Ln以下2米,最大深度(距坝顶)约62米。

4.2.2.现场灌浆试验

浆液的水灰比以及掺和料、外加剂等的品种及其掺量,通过配制程序及拌制时间、比重测定、流变参数、沉淀稳定性、凝结时间、浆液结石物理指标等试验选择,并报监理人审批。

灌浆试验区选择在地质条件与实际灌浆区相似的地段,拟在坝轴线稍上游进行,布置3个灌浆试验孔,按照设计要求或监理人指示选定试验孔布置方式、孔深、灌浆分段、灌浆压力等试验参数实施,并检查灌浆的效果,整理分析各序孔和检查孔的单位吸水率、单位耗灰量等的试验资料,报监理人审批。

4.2.3.施工程序

钻孔在相应孔位附近的旋喷墙作业完成28天后再进行。

分为三序施工,施工程序如下:

先施工Ⅰ序孔,再施工Ⅱ序孔,最后施工Ⅲ序孔;

在Ⅰ序孔施工中先钻先导孔,Ⅰ、Ⅱ、Ⅲ序孔完成后,最后施工检查孔。

帷幕灌浆施工工艺流程:

孔位放样钻进一段冲洗简易压水试验灌浆

钻进一段………………终孔灌浆后封孔。

4.2.4.施工方法

①成孔方法。

采用XJ100-A型回转式钻机金刚石钻头造孔,泥浆固壁钻进。

孔径不小于¢76mm,钻孔时采用KXP-1测斜仪进行跟踪检查,孔斜偏差不大于技术条款规定值。

检查孔需结合作墙体检查,要作全孔取芯、编录,采用双管单动钻具取芯,使岩芯获得率大于80%以上。

②孔壁冲洗。

灌浆段钻孔完毕后,邻近灌浆孔结束24小时后,进行岩层裂隙和孔洞的充填物冲洗,冲洗时用堵塞器将防渗墙底部孔口堵住,采用“脉冲法”大流量高压水洗孔,将孔壁和孔内残留物冲洗干净,冲洗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且压力不超过1MPa,冲至回水澄清后10min结束,孔底残留物不超过20cm。

③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在岩石裂缝冲洗结束后进行,先导孔和检查孔自上而下逐段做五点压水试验,其它孔段做简易压水试验;

压水试验采用GJY-Ⅱ型灌浆自动记录仪监测记录。

④灌浆材料、制浆及灌浆设备

a灌浆材料:

帷幕灌浆水泥采用5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

b制浆及灌浆设备:

采用简易集中制、供浆方式,利用左右坝肩的简易集中制浆站(制浆能力200L/min),由¢76mm的主供浆管沿坝顶送至灌浆部位。

制浆站制备0.5:

1纯水泥浆,灌浆作业点用JJS-2A型立式双层搅拌机调制浆液,根据需要调制使用。

灌浆选用SNS200/10型灌浆泵,工作排量200L/min,工作压力10Mpa,按“两钻一灌”配备钻灌设备。

施灌时,采用GJY—Ⅱ型灌浆自动记录仪全过程监测记录。

⑤灌浆

a灌浆压力和灌浆方法

灌浆压力按施工图纸或监理人指示确定,灌浆压力尽快达到设计值,接触段和注入率大的孔段分段升压。

帷幕灌浆按三序孔逐渐加密,每孔分段循环灌浆的原则进行施工。

灌浆孔的基岩段长小于6米时,采用全孔一次灌浆法;

大于6米时,按监理人指示选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综合灌浆法或孔口封闭灌浆法。

旋喷墙和基岩的接触段先行单独灌浆并待凝,接触段在岩石中的长度不得大于2米。

在钻孔中发现的旋喷防渗墙墙体及其顶端与粘土心墙接触部位存在质量问题处,利用帷幕灌浆孔进行处理。

b灌注浆液水灰比及变浆标准

浆液水灰比拟定为3:

1、2:

1、1:

1、0.5:

1四个比级,施工参数按通过灌浆试验确定的、以及监理人批准的水灰比施灌,灌浆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

当一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浆时间已达1小时,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改变时,改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

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施工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

c灌浆结束标准

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在设计压力下,当注入率不大于0.4L/min时,继续灌注60min,或不大于1L/min时,继续灌注90min,灌浆即可结束。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法时,继续灌注时间相应减少为30min和60min,灌浆即可结束。

⑥封孔

帷幕灌浆采用自上而下分段灌浆法时,封孔采用“分段压力灌浆封孔法”;

采用自下而上分段灌浆时,采用“置换和压力灌浆封孔法”或“压力灌浆封孔法”。

旋喷墙内的灌浆孔用浓水泥浆或水泥砂浆回填。

大坝心墙粘土层内的钻孔全部采用分层抛填粘土球并夯实的方法予以封堵。

4.2.5.质量检查

检查孔压水试验在该部位灌浆结束14天以后进行,采用自上而下分段卡塞五点法进行,孔数为灌浆孔数的10%。

帷幕灌浆的设计透水率值为q≤5Ln,压水合格标准:

旋喷防渗墙与基岩接触段及其下一段的合格率为100%;

再以下各段的合格率为90%以上;

不合格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100%,且不集中。

4.2.6.施工技术措施

①按设计要求布孔,用经纬仪放样定孔,孔位偏差不大于3cm,钻机安装要横平竖直,对位固定牢靠,钻机角度用地质罗盘仪校准,符合要求后方可开钻。

②按照地层选择钻进速度和给进压力,KXP-1测斜仪随时检校孔斜,发现问题及时纠偏。

钻孔测斜5米量测一次,终孔段必须测斜,孔底偏差值不得大于技术条款规定值。

③开灌前由施工工程师填写技术通知单。

机械运转正常,各项参数达到设计要求,由监理、质检签证后开灌。

④灌浆严格按设计要求,工艺和操作规程施工。

随时测定浆液浓度,若遇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以保证灌浆质量。

⑤机械故障、水电供应等原因造成灌浆中断,及时处理,及早恢复灌浆,否则进行冲洗或扫孔,而后恢复灌浆;

恢复灌浆时使用开灌比级的浆液灌注;

如注入率与中断前相近,即用中断前比级的浆液继续灌注;

如注入率减少不多,则浆液逐渐加浓;

如较中断前减少较多,即采取加密钻孔的补救措施处理。

⑥漏浆、串浆处理

对注入率很大的漏浆孔段,采取降压、限流、间歇灌浆、砂浆灌注、待凝等方法处理。

对发生串浆的孔段,把被串孔先用胶栓塞塞住,待灌浆孔灌注结束后,再对串浆孔进行冲洗扫孔,而后继续钻进和灌浆。

在旋喷防渗墙的上下游侧埋设6根坝基测压管,测压管的下部透水段位于大坝心墙底部以下的砂砾石层内,单根长36.5米。

测压管埋设在该测压管对应处的防渗墙施工结束后进行。

钻孔采用XJ100-A型回转式钻机造孔,钻孔孔径不小于91mm,钻进时下套管跟进固壁,不采用泥浆固壁,钻孔要保持垂直,误差不超过±

1%。

在钻孔过程中详细记录地质资料,以便对埋设高程等作必要的修改。

测压管制作:

采用¢50镀锌钢管,分成每节3m左右,管口制成螺纹联接,测压管进水段管长3m,管壁钻¢8孔眼,管周6排,纵距80mm,交错布置,管外包2层土工布,外缠¢2.5镀锌铁丝。

测压管埋设完毕进行灵敏度检验,采用注水试验,注水前先测定管中水位,然后向管中灌注清水8米,在5、10、15、20、30、60分钟各测水位一次,以后每隔一小时测一次,测压管内水位恢复到原来的水位的时间不超过6小时。

钻孔内测压管周围的回填料与其外围的土料相同,其中进水管四周回填滤料。

测压管孔口采取临时保护措施。

5.渡汛安全保障措施

根据发包人提供的水情资料和气象部门发布的气象预报,组成专人负责的专班组,配置相应的设备,做好洪水和气象灾害的维护工作。

一旦发现有可能危及工程和人身财产安全的洪水和气象灾害的预兆时,及时有效地防洪和防灾,以确保工程和人员、财产的安全。

6.质量保证措施

6.1.质量目标

单元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80%以上,创优质工程。

6.2.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1)执行合同文件(包括招标文件技术规范等)中明确的有关工程质量控制标准。

(2)业主和工程师的指令;

(3)执行国家和行业有关工程质量的控制标准。

6.3.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以项目经理和总工程师为核心,建立质量责任制,以试验室试验结果为依据,积极开展创优活动,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和QC活动,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本工程质量优良。

(1)组织机构

本标段采用项目经理领导下的质检工程师负责制,对全部工程分项最终质量及各工程项目的施工工序进行全部、全过程的质量监督控制;

以试验室的数据为依据加以现场质检员的监督,实行质检工程师一票否决权制度,确保全部工程达到优良标准。

中心试验室必须经过国家计量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