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0509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成就动机的文献综述Word文档格式.docx

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

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

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

等等。

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力求达到成功的内在动力。

成就动机,作为驱动个人在社会活动的特定领域力求成功的内部力量,对个人而言是事业成功等关键因素,“像智力一样,作为一种工具,能够增加人们一生中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的机会”。

对社会而言,一个群体中成就动机水平与经济增长、社会财富的积累、技术的进步一同被视为繁荣进步的几个重要指标之一。

大学生是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新生力量来源,他们的成就动机水平预示着一个国家即将到来的繁荣,同时代表着已经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

为了使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更加系统化和条理化,本篇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于大学身成就动机的研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作出分析,预测其发展趋势及提出改进的建议,以便使后者对此的研究更加方便和明确,条理更加清晰。

2.成就动机的概念及理论研究

2.1成就动机概念的演进

(1)成就动机的含义

成就动机的概念是由1938年美国心理学家H.A.Murray提出的成就需要概念衍生发展而来的,N.A.Murray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20种,成就需要是其中最首要的一项。

他认为成就需要的含义是尽可能解决和尽可能好地做事的愿望或倾向。

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心理学家们展开了对成就动机的研究和探讨。

正式提出成就动机概念的是美国学者D.C.McClelland,他认为,成就动机是指与自己所特有的良好或优秀的标准相竞争之下,个人所学习而来的一种追求成功的需要或趋力。

J.W.Atkinson认为,成就动机包含两个部分,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而且这两者在强度上还可能是不一样的。

如果一个人追求成功的动机高于避免失败的动机,那么这个人便将努力去追求特定的目标,这种人叫作“力求成功者”。

他们倾向于选择成功概率在50%的任务,这种任务可以给他们提供最大的现实挑战。

如果一个人避免失败的动机强于追求成功的动机,那么这个人就有可能选择减少失败机会的目标。

叫作“避免失败者”也就是说,对于失败的恐惧将改变人们对一个目标的追求。

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者非常难的工作,选择简单的任务可能使他们免遭失败,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了,也能找到理由开脱。

最后,这两种动机倾向的代数和就是成就动机。

J.G.Nicholls认为成就动机是人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力求获得成功的内部动因,亦即个体对自己认为重要的,有价值的事情乐意去做,努力达到完美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A.J.Elliot,Andrew将成就动机定义为以竞争为基础的情感、认知、行为的激活化和方向化。

台湾著名心理学家杨国枢认为成就动机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

国内学者张德和赫文彦认为:

“成就动机是使人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主动地、坚持地完成活动的内在动力。

随着成就动机概念的不断演进,虽然各位心理学家对成就动机的概念表述不尽相同,但是综合来看,成就动机应该包含以下三个特征:

①成就动机的驱动性,这是成就动机的最基本的特征,因为它是决定个体行为和努力程度的动力因素,是追求成功行为的推动力量;

②成就动机的社会性,成就动机虽然是个体所具有的追求成功的内部推动力量,但它的形成和变化发展会受到诸多外部因素的影响,譬如社会环境、竞争条件、家庭教养方式等等,是具有社会意义的心理特征,并且每个人的成就动机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

③成就动机的多维性,由于成就动机的形成受到个体认知、家庭、社会等诸多内外因素的影响,因此对成就动机的研究也应该从社会家庭的维度、文化背景的维度、个体认知的维度等多角度进行考察。

以上关于成就动机特征的概括和总结,在后面对成就动机理论的综述和实证研究过程中会体现的更加明显。

(2)成就动机与相关概念比较分析

①成就动机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内部促使其从事学习活动的驱力。

对于成就动机与学习动机关系的理解,在研究的过程中,特别是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过程中,一般是不将两者做细致的区分,模糊或淡化两个概念的区别,基本上通用。

实际上,成就动机与学习动机确实是关系十分密切的两个概念。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两者的含义基本相同,成就动机正是通过对学习目标(成绩目标或掌握目标)的追求体现出来的,但成就动机并不等同于学习动机。

从成就动机的概念上理解,成就动机是对个体认为有价值的目标进行追求的驱动力量,虽然同学习动机一样都对个体的行为具有驱动性,但两者的目标指向性不同,成就动机的目标范围更广。

在实践中,由于个体认知的差异,对于价值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成就目标也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②成就动机与成就目标定向

成就目标定向是将认知因素引入成就动机研究中后所产生的概念,在当代西方心理学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学者们的关注。

研究者们发现,目标与动机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个体将自身认为有价值的事设定为目标,从而激发出为之努力奋斗的行为动机,目标是引发行为动机的直接诱因,因此很多研究者开始关注成就目标定向的研究。

对于事物价值的判断与个体的认知息息相关,成就目标定向是个体认知和行为动机相结合的概念,成就目标定向是当代成就动机研究的热点。

③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

J.W.Atkinson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由两部分构成即追求成功的动机和避免失败的动机。

但M.S.Horner以主题统觉测验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

女性的成就动机异于男性,在男女两性竞争的情况下,女性的成就动机是消极的。

男性多是希望成功,而女性则是恐惧成功。

这一结论在20世纪70年代曾引起很大争议。

至此成功恐惧的概念被提了出来,并在成就动机的研究过程中引起关注。

国内学者已有的研究表明,成功恐惧主要与人际关系、家庭、学业和事业有关。

成功恐惧可分为人际恐惧、家庭恐惧、学业恐惧和事业恐惧四种。

认为成功会造成人际关系过分敏感或疏离的担忧称为人际恐惧;

对能否在未来学习中仍然保持领先地位的担忧称为学业恐惧;

担心成功会带来家庭生活不幸福、夫妻或子女之间关系难以协调的想法称为家庭恐惧;

对未来事业发展忧虑、怀疑能否取得事业成功与自我实现的担忧称为事业恐惧。

陈俊、张积家对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进行研究发现追求成功的动机越强,出现成功恐惧的可能性就越小;

避免失败的动机越强,出现成功恐惧的可能性越大。

而王洪礼等的研究发现避免失败的动机与成功恐惧呈显著负相关,而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动机和成功恐惧之间均无显著相关。

并且发现,男女大学生的成功恐惧无显著差异,成功恐惧并非女性所特有,男性也会表现出一定的成功恐惧。

2.2成就动机的理论发展

在阿特金森提出了成就动机的早期理论以来,很多的心理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成就动机相关理论,目前主要的理论有:

成败归因理论、自主性动机理论、成就目标理论等。

1、成败归因理论

成败归因理论是维纳在通过观察个体对成败归因方式的不同总结出的,他认为人们会对自己的行为结果原因进行知觉和评价,然后对原因进行分析,这种归因信息是个体行为效能判断的重要来源。

它通过直接作用于效能期待(efficacyexpectation)来影响进一步的行为表现。

他把归因分为内在-外在、稳定-不稳定、可控-不可控三个维度来说明个体评价成败的原因。

按照该理论,在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行为结果,个体会去寻找结果的原因,找到的原因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成就动机水平。

Weiner等人认为,个体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及周围其他人成功和失败的信息都会对个体成败归因判断产生影响,而这些归因判断又进一步影响随后的行为。

2、自主性动机理论

在20世纪80年代,迪西提出了自主性动机理论,他将动机分为内部和外部激发的动机,同时这两种动机都存在自主性和控制性两种情况。

他认为,真正激发行为和调节行为的是人们的自主性和控制性意识。

所谓自主性是指:

由个体自发的意愿并由其自己抉择和承担责任由个体自发的意愿并由其自己决择和承担责任;

而控制性是指:

个体在某种压力之下趋于某种特定行为。

所以说,人们越是将行为知觉为自主的,就越能体会全身心投入并负起责任。

3、成就目标理论

80年代Dweek和Nicholls在社会认知领域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将成就目标引进到成就动机地研究中提出了成就目标理论。

成就目标是指个体为了达到预期的目标或者理想而参与成就活动的一种内在驱力。

Dweek在成就情景中,将成就目标分为了学习目标与成绩目标。

追寻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发展的,因此个体会注重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

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则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他们更加关注能否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提高自己的能力。

研究者提出个体具有两种不同的成就目标会导致不同行为的反应机制,具体表现如下:

在成就目标下,成就目标者会把努力程度作为能力高低的判断标准,能力越高,需要付出的努力越少;

在学习目标下,学习目标者认为只要个体付出努力能力就会有所提高,他们更加注重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3.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在国内外的发展和概况

近几十年,成就动机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为我们认识人的成就动机特点,揭示成就动机的本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的启迪。

我国学者在成就动机的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台湾学者余安邦、杨国枢从生态文化学的角度对成就动机进行了本土化的研究,他们认为,成就动机就是“与内在或外在优秀标准相竞争的冲动”,成就动机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成就动机取向上一即社会取向成就动机与个我取向成就动机。

笔者通过对近年发表在各学术期刊、报刊、杂志、电子书上的数篇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的学术论文进行梳理和分析,可以发现众多研究者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相关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梁丽萍(1997)在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取向研究中发现:

女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倾向显著地高于其逃避失败的倾向,这是由时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社会宽松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及女大学生强烈的主体意识、开阔的眼界、广博的知识共同促成的;

女大学生自我取向成就动机显著地高于其社会取向的成就动机,充分显示出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功能独立性的提高和增强;

王沛、杨金花(2006)在研究大学生职业决策和自尊、成就动机的关系中发现:

成就动机中避免失败变量与框架效应的交互作用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倾向性有显著性影响;

自尊水平对大学生职业决策倾向性存在显著性作用;

框架效应在大学生职业决策中发生作用,对大学生的职业决策倾向性有显著的影响;

解翠玲(2007)在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中发现: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水平在四年期间并没有显著的变化。

就学业方面来说,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成就动机水平逐年下降;

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在城乡维度上有差异,但是未能达到显著水平;

家庭背景和家庭经济状况对成就动机水平有显著影响;

大学生成就动机的个人取向比较突出,但是两种取向是并存的。

目前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在整个学习动机中只是中等水平的作用;

任泽港、柳春香、李怀虎(2008)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中指出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成显著正相关,且对成就动机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其中时间效能感对成就动机有直接效应,时间价值感和时间监控观对成就动机有间接效应。

李婵(2011)在大学生成就动机、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中发现:

大学生成就动机、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有着密切的关系,择业效能感的5个维度与职业价值观的3个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择业效能感的5个维度与成就动机量表中的追求成功维度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避免失败维度存在负相关,但相关系数未达到显著。

回归分析显示:

自我发展,追求成功和保健因素对择业效能感的五个因素均有较高的预测作用;

马永亮(2012)在大学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中指出:

成就动机、一般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对心理健康程度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避免失败动机和人际交往能力可以直接预测心理健康;

一般自我效能感和追求成功动机通过作用于人际交往能力间接预测心理健康;

徐丹华(2012)在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研究中发现:

父母的生活环境,职业,教育程度,以及子女性别,影响其教养方式.。

父亲情感温暖因子能够显著的预测追求成功的动机,父亲过度保护和父亲情感温暖因子能够显著的预测避免失败的动机,父亲情感温暖与母亲的惩罚与拒绝因子能够显著的预测成就动机总分;

朱丽雅(2012)在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模式探析中指出:

大学生性别、生源、专业、年级在成就动机上的差异均不显著;

在成就目标定向上有显著的性别差异、专业差异和年级差异;

在学业自我效能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和专业差异;

在学业成绩上具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和生源差异;

大学生成就动机、学业自我效能、学业成绩在成就目标定向类型间的差异显著。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掌握目标定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学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大学生掌握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成绩目标定向与学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大学生成就目标定向的两个维度即掌握目标定向与成绩目标定向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大学生学业成绩与掌握目标定向存在显著的正相关,与学业自我效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

4.趋势预测

笔者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查阅,可以发现:

目前单独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比较少,进几年来研究者大多是把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当作一个变量,探讨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如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性别、时间管理倾向、家庭条件和父母教养方式等等;

研究者也不局限于心理学专业,而是涵盖思想政治教育、哲学等多个专业。

笔者认为,在今后的研究中应侧重研究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如性别差异、年级差异、专业差异等等;

还有大学生成就动机与学习成绩之间的关系。

在掌握了这些相关因素以后,我们才可以根据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特点,对症下药,使大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5.存在问题及改进建议

通过对研究文献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为止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存在着几下几点不足:

(1)研究所采用的的方法大多都是问卷法,方法单一;

(2)采用挪威心理学家Gjesme,T.和Nygard,R.于1970年编制的成就动机量表(AMS),虽然有很高的信、效度,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时的某些问题可能也不太适合现在的人们作答;

(3)众多关于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仅局限于研究者所处的地区,要知道地理文化的差异可能对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影响;

(4)研究文献中都没有设计被试的取样问题。

针对以上几个问题,笔者提出了几条可供后面研究者采纳的建议:

(1)研究过程中可以结合访谈法等一些辅助方法更加深入去分析资料;

(2)根据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生活方式,适当的改变量表题目,并进行信、效度的检测;

(3)可以考虑跨地区的有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研究;

(4)在研究报告中详细写出被试是如何选取的,使文章更有说服力

在后续的相关的研究中,希望寻求更好的研究思路及方法,完善研究以弥补此些不足。

6.参考文献目录

一书籍

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二期刊

刘晋红.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

157-159

任泽港,柳春香,李怀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的关系研究.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08:

26-27

李杨映雪,刘继东.国内大学生成就动机研究综述.现代经济,2008:

147-148

解翠玲.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7):

76-78

任泽港,柳春香,何克,范向阳.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焦虑的关系研究,2006:

125-129

冯祥斌,周红金.大学生成就动机现状及其强化.当代经理人,2006:

123-124

张文梅.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性别差异和年级差异.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8):

48-51

梁丽萍.女大学生成就动机的水平与取向研究.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102-106

方平,张咏梅,郭奍彦.成就动机理论研究进展.心理科学,1999,

(1)

隋光远.中学生学业成就动机归因训练效果的追踪研究.心理科学,2005,

(1):

52-55

三硕博士论文

朱丽雅.大学生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定向、学业自我效能对成绩的影响模式探析.吉林大学,2012

马永亮.大学生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人际交往能力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安徽工业大学,2012

徐丹华.家庭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天津师范大学,2012

李婵.大学生成就动机、职业价值观与择业效能感的关系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1

四外文期刊

Baumrind.D."

CurrentPatternsofParentalauthority"

.CeyPsycholMonogr,1971,4

(1)

AmesC.Classrooms:

Goals,structures,andstudentmotivation[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92,84:

261-271

AmesC,ArcherJ.Achievementgoalsintheclassroom:

Studentslearningstrategiesandmotivationprocesses[J].JournalofEducationalPsychology,1988,80:

260-26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