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5264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635.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1单元第1课长恨歌学案Word下载.docx

古人云:

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

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

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

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

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后两联(尤其是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

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

当然,也有少数诗作是先抒情后写景的。

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

①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②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演练体悟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旅夜书怀

杜 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

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

答案 分为两层。

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

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

[演练体悟3] 下面句子中,情景关系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C.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答案 A

解析 A项是以乐景写哀情,其他三项是以哀景写哀情。

2.章法结构(近体诗):

起承转合

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

起承转合。

理解了这一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甚至可以帮助做一些试题。

“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

“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

试以杜甫《春日忆李白》为例来看它对我们懂诗、解题的帮助。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首联从赞美李白诗才超群“起”。

颔联指出其清新俊逸的风格,为“承”。

颈联为“转”,由开始赞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写对李白的思念:

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

尾联是“合”,那么作者是怎样收束全诗的?

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

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

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又一层。

明白了该诗的“起承转合”过程,自然很容易做“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这一题目了。

[演练体悟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

答案 先写景,后抒情:

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

(或:

先写春天的色彩;

次写春天的繁花;

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

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

解析 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

次句写桃花、杏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

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

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

3.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的特点理解诗意,甚至艺术手法。

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

对仗,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

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

如李白《登金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

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

如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置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

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

如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然后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

分清对仗种类,可以更好地理解诗歌的内容。

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句的意思。

(二)反复品读关键语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

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

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

当然,最重要的是抓住关键诗句。

如结句和其他表明诗眼的字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歌主旨。

王维《山居秋暝》最后一联“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是诗眼句,而“留”则是诗眼,全诗要表达的对山水田园的留恋和对官场的厌恶都通过“留”字表现了出来。

诗词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

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

“情感语言”不单单是诗眼词眼,有时也藏在写景叙事句中。

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就是情感语言,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

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

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隐性虚词在表达情感中作用尤其重要,不可忽视。

[演练体悟5]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梦江南

[清]纳兰性德

江南好,城阙尚嵯峨。

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

玉树夜深歌。

试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情感。

答案 该词表达了昔盛今衰、朝代更迭、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哀伤。

开头写“江南好”“城阙嵯峨”,仿佛美好、威严的景象呼之欲出,但一个“尚”字,一个“惟”字,一个“有”字,将一派衰颓之气道出,瞬时收敛了开篇的高峻之象,转而铺开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沧桑感慨。

最后以“玉树夜深歌”作结,引典入词,更是增添了朝代更迭的哀伤。

三、挖掘暗示信息

诗歌中往往有许多提示性、暗示性的信息,如注释和题干等,这些信息也很重要,有的甚至是解题的关键。

1.注释的暗示

高考所选诗歌的题材多种多样,大多附有注释。

注释有时介绍疑难词语、地名,那是在帮助考生读懂诗句;

有时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诗的思想主旨;

有时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诗的用典或意境;

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考生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

大凡提供“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注解的诗,肯定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有关。

[演练体悟6] 请借助注释,理解下面这首诗的写作意图。

赠花卿[注]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注 花卿:

名敬定,成都府尹崔光远的部将,平叛中立过功;

后居功自傲,目无朝廷,僭用天子音乐。

答案 此诗赠花卿的目的是给花卿以委婉的讽喻:

“只应天上有”是说花卿僭用天子音乐,不当受之;

“人间能得几回闻”隐含警示之意,意谓这种享受难以长久。

2.题干的暗示

所谓题干,即命题的语言文字,包括三大要素:

指向要素(回答什么问题)、解说要素(解释题目要求)、限制要素(哪一联、哪一句等)。

抓住题干的暗示信息可以帮助你进一步读懂诗歌。

这也叫“借题解文法”。

如2015年安徽卷第8题:

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

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题干中“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已经把该诗前六句所写的内容告诉你了。

第1课 长恨歌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回眸(mó

u) ②粉黛(dà

i)③骊宫(lí

④霓裳(ní

)⑤翡翠衾(qīn)⑥鼙鼓(pí

⑦仙袂(mè

i)⑧衣钿(dià

n)⑨凝睇(dì

⑩钗擘(bò

)⑪萦纡(yí

ngyū)⑫马嵬(wé

i)

⑬阑干(lá

n)⑭绰约(chuò

)⑮迤逦(yǐ)

2.辨形组词

二、词语积累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六宫粉黛无颜色:

容貌,姿色

②可怜光彩生门户:

可爱,可羡

③东望都门信马归:

无心鞭马,任马前行

④耿耿星河欲曙天:

天色微明的样子

⑤鸳鸯瓦冷霜华重:

浓重,厚重

⑥为感君王辗转思:

翻来覆去,失眠状

⑦遂教方士殷勤觅:

尽心尽力

⑧其中绰约多仙子:

美好轻盈的样子

⑨含情凝睇谢君王:

注视着

⑩云鬓半偏新睡觉:

刚刚醒来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古义

①临别殷勤重寄词

古义:

情意深厚诚挚

今义:

热情而周到

②雪肤花貌参差是

差不多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大约;

错过,蹉跎

三、名言警句

课文名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3.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4.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5.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他倡导了新乐府运动,作品有讽喻诗、闲适诗、感伤诗等,风格平易自然、浅显流畅。

作品多收录于《白氏长庆集》。

从白居易一生的仕途来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但作为一个诗人,他的成就却极大。

后人将他与李白、杜甫并称为唐代三大诗人。

二、背景展示

这首诗写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十二月(807年1月),当时作者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尉。

同年十月,白居易、陈鸿、王质夫三人到仙游寺游玩。

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有感慨。

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了这首长诗,请陈鸿写了一部传奇小说,长诗和传奇小说相辅相成,流传后世。

唐宪宗即位之初,有志改革弊政,朝政出现一线希望,但他骄奢淫逸,宫中多内宠。

为了能放肆淫乐,他竟然久久不立皇后,白居易作此诗也为劝谏宪宗不要重蹈覆辙。

三、文体知识

歌、行

古体诗的一种。

汉魏南北朝乐府诗题多用歌、行、曲、引、吟、叹、怨等,其中以“歌”“行”为最多,逐渐演变成一种诗体名。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常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等古体,篇幅长短不一。

较为著名的歌行作品有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等。

新乐府

开创这种新诗体的是杜甫,而运用得最为纯熟并取得巨大成就的是白居易。

因此,新乐府还是白居易一组组诗的名称。

组诗共50首,内容十分广泛,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形象鲜明,语言通俗,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叙事组诗。

新乐府与古乐府有明显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不再单纯模仿汉、魏、晋、南北朝乐府诗歌体制,内容大多反映民间疾苦。

文白对照

这首叙事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四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 

分段

起 止

段 意

第一部分

开头至“尽日君王看不足”。

写杨贵妃进宫并得到唐玄宗的专宠。

第二部分

“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

写安史之乱给李、杨的爱情造成悲剧的结局。

第三部分

“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入梦”。

写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刻骨铭心的思念。

第四部分

“临邛道士鸿都客”至结束。

写杨贵妃化仙后托道士将信物、密誓归报皇上,表达她绵绵无尽的相思。

1.这首诗的中心是歌“长恨”,但诗人却从“重色”说起,并且予以极力铺写和渲染,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日高起”“不早朝”“夜专夜”“看不足”等,看起来是乐到了极点,像是一幕喜剧,然而,极度的乐,正反衬出后面无穷无尽的恨。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2.诗人是如何表现“长恨”的?

答案 ①马嵬坡杨贵妃之死,诗人刻画得极其细腻,把唐玄宗那种不忍割爱但又欲救不得的内心矛盾和痛苦感情,都具体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可以说“死别”是长恨的起点。

②唐玄宗奔蜀,是在死别之后,内心十分酸楚愁惨;

还都路上,旧地重经,又勾起了伤心的回忆;

回宫后,白天睹物伤情,夜晚辗转难眠。

日思夜想而不得,所以寄希望于梦境,却又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诗至此,已经把“长恨”之“恨”写得十分动人心魄。

③诗的尾声,诗人借助想象的彩翼,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通过成仙之后的杨太真对唐玄宗的思念、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追求、对“但令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的信念,表现了她对人间爱情的坚贞和延续,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长恨”情感迸发到顶点。

3.“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在全诗中有何艺术效果?

答案 诗人采用浪漫主义写法,让仙境中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进一步深化、渲染“长恨”的主题。

诗歌的末尾,用“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结笔,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读者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有人认为,唐玄宗作为一代君主,应该以国家大事为重,不应该沉迷在与杨贵妃的儿女情爱之中。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导致安史之乱、马嵬兵变实在是咎由自取。

你同意这种观点吗?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示例一)同意。

可以结合历代明君强国富民及昏君荒淫王国的事例展开论述。

(示例二)不同意。

个人情爱与国家利益并不矛盾。

本文作者只是选取了唐杨爱情的生活方面,赞美一代君王与美人之间的生死相恋的感人故事,后人牵强地和治国安民联系在一起,实属不妥。

(开放型答案,言之有理即可)

1.课本素材

点击文本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形容绝世佳人、靓丽美女的容貌

(2)“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形容迷恋情爱之中,荒废事业

(3)“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后人引用,以表示对爱情的忠贞

运用示例 玉环,你拥有沉鱼落雁、闭月羞花的美貌;

你是唐玄宗的红颜;

你也是扰乱天下的祸水。

唐玄宗因迷恋你而不上早朝。

于是,你成了诸臣口中的“红颜祸水”。

但人们可知晓,你不知劝过他多少次,但他不听,这能怪得了你吗?

唐玄宗沉迷女色,凭什么要把“祸水”之罪加在你身上呢?

即使没有你杨玉环,还有张玉环、李玉环也会让玄宗荒废朝政啊。

玉环啊玉环,谁叫你那么貌美如花,千娇百媚呢?

谁叫你那么柔情似水,才华横溢呢?

谁叫你用你的柔情抚平了玄宗的孤寂之心呢?

谁叫你把那三千宠爱集到你一身呢?

你的无奈有谁知,你的苦楚有谁晓,你的痛苦有谁怜。

你为玄宗付出了真情,为国家付出了真心,但换来的却是骊山的赐死。

悲哉,冤哉!

2.课外素材

《长恨歌》十年演出2400场

待客500万人次

舞剧《长恨歌》自2007年4月7日第一场演出至今,已整整十年,截止昨日,《长恨歌》累计演出2400场,有近500万人观看了这部演出。

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在华清宫投资1.2亿元打造中国首部大型实景历史舞剧——“长恨歌”。

该剧以白居易同名叙事诗为蓝本,以真实的历史故地华清宫为舞台,集历史文化之韵、山水自然之美与现代科技之奇为一体,艺术再现了1200年前发生在这里的婉转动人、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

《长恨歌》是真山、真水、真故事、真情感的艺术化呈现,她使沉寂的历史活化,有效带动了华清旅游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而且产生了较大的产业集群效应,拉动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被誉为“中国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典范之作”。

《长恨歌》先后荣获第七届中国舞蹈“荷花奖”组委会特别奖,被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列入“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十大旅游演出”“中国十大未来文化遗产项目”。

点评 遗址娱乐化,这件事情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需要精益求精的精神。

因为观众是苛刻的,虽然每个人或者每一代人几乎都读过白居易的《长恨歌》,但是,每个人和每一代人都对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有着自己独特的想象。

怎样才能完美还原出《长恨歌》中的历史场景和爱恨情仇?

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一代人都认可和接受演艺中看到的李隆基和杨贵妃?

我们期待着《长恨歌》在丝绸之路战略落实过程中,成为西安在丝绸之路上最闪耀的名片,因为爱情的故事是不分阶层的,文化的力量是没有国界的,盛世唐朝的绝唱也是丝绸之路的绝唱。

请你思考 你觉得该素材能运用到哪类话题文章中?

我想生活在唐朝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从诗中我领略到一位位诗人的襟怀,感受到人世间复杂而真挚的情感。

(1)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2)

梦回无数次,幻想千百回,我想生活在唐朝,领略自然美好的胜景。

我可以与李太白在“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的盎然春思中,一道“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与他并肩闯天下,学诗学道,仗剑任逍遥。

与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黄河岸边高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豪放诗句。

我可以结识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才人孟郊,一起感受到他的春风得意。

我还可以穿行在鲜花盛开的黄四娘家中,于“千朵万朵压枝低”的花间,独自品享“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醉人美景。

我想生活在唐朝,于山川河流之中,挥洒“随意芳草歇,王孙自可留”的自由和逍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

生活在唐朝,我可以品读失意文人落魄的伤感。

登上幽州台,我与陈子昂高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感受他心中的愤懑与慨叹。

与杜甫登高远眺,望着无边萧萧的落木,搀扶着他多病的身体,去探讨“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无奈和失落。

我低吟着《长恨歌》,去解读大唐皇帝玄宗的“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痴情和哀怨。

我在重阳佳节那天,偶遇漂泊异乡的王维,一起分饮“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

我想生活在唐朝,在那些伤感、失意、孤独的漂泊中,我学会了坚强与豁达。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

我想生活在唐朝,那个用诗来构造的朝代中也不乏战争和叛乱。

国家动荡,战乱四起。

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我于成都草堂中看到了杜甫,面对破陋的草房,他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渴盼天下寒士能安居幸福。

我站在青海长云之下,和王昌龄一起征战沙场,于漫漫黄沙中身穿金甲,身经百战,高呼“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铮铮誓言。

我想生活在唐朝,于国仇家恨中升华自己的爱国境界,感受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和责任。

我想生活在唐朝,因为那里是诗的世界,在那一篇篇绚丽的诗章中,埋藏着古人千年的幽幽之情,镌刻着古人曲折多彩的人生画卷。

穿行在唐朝,我变得理性了,变得成熟了,变得更加自信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

思悟要点

(1)第一段在文中起怎样的作用?

提示 开篇点题,交代回到唐朝的原因,并领起下文的描写与抒情。

(2)文章设置的三个小标题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

提示 特点:

巧用唐诗名句做小标题,概括了本节内容。

三个小标题从不同的角度,层层渐进,构成本文的主体内容,第一个小标题为自然风景之优美,第二个小标题为怨恨之伤感,第三个小标题为忧国爱民之呐喊。

作用:

思路清晰,构思独到,呈现形式新颖,表达主题明确。

(3)最后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提示 运用反复手法,与首段呼应,总结全文;

重申回到唐朝的原因及意义,强调了在诗的王国里我变得理性,找回自信。

小结 唐朝是诗的王国,唐诗给我们留下了许许多多脍炙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