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476985 上传时间:2023-05-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3.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docx

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检测第1单元长恨歌人教版

 长恨歌

一、注音

回眸(móu)    凝脂(zhī)    骊宫(lí)

悄然(qiǎo)玉扃(jiōnɡ)城阙(què)

花钿(diàn)萦纡(yū)马嵬(wéi)

鼙鼓(pí)衾被(qīn)钗擘(bò)

迤逦(yǐlǐ)凝睇(dì)仙袂(mèi)

银屏(pínɡ)霓裳(níchánɡ)人寰(huán)

二、解释词义

1.御宇 御临宇内,即统治天下的意思

2.可怜可爱

3.萦纡曲折环绕

4.青娥青春的美好容颜

5.信马归无心策马,任马前行

6.耿耿天色微明的样子

7.绰约美好轻盈的样子

8.迤逦曲折绵延

9.阑干纵横

10.含情凝睇无限深情地注视着

11.但令只要

三、古今异义

1.六宫粉黛无颜色

古义:

姿色

今义:

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2.可怜光彩生门户

古义:

可爱、可羡

今义:

值得怜悯

3.云鬓半偏新睡觉

古义:

睡醒

今义:

进入睡眠状态

4.临别殷勤重寄词

古义:

情意深厚诚挚

今义:

热情而周到

5.雪肤花貌参差是

古义:

差不多

今义:

长短、高低、大小不齐

四、积累名句

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3.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4.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5.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6.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7.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基础达标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回眸(móu)  粉黛(dài)  骊宫(lí)

B.霓裳(shānɡ)临邛(qiónɡ)鼙鼓(pí)

C.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ɡ)

D.钗擘(bò)马嵬(wéi)绰约(chuò)

解析:

B项,“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ɡ。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春霄 天生丽质 六宫粉黛 缓歌慢舞

B.宛转 九重城阙 渔阳鼙鼓 翠翘金雀

C.萦纡 上穷碧落 珠箔银屏 钿合金钗

D.仙袂 夕殿萤飞 春风桃李 黄埃散漫

解析:

A项,“春霄”应为“春宵”。

3.下列对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

A.御宇多年求不得(统治宇内)

姊妹弟兄皆列土(封爵赐邑)

B.缓歌慢舞凝丝竹(泛指音乐声)

到此踌躇不能去(前往)

C.悠悠生死别经年(年复一年)

上穷碧落下黄泉(穷尽,找遍)

D.玉容寂寞泪阑干(纵横的样子)

但令心似金钿坚(只要)

解析:

B项中的“去”是“离开”的意思。

4.下列各项中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D)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

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

5.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C)

A.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

A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确的顺序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确的顺序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

二、阅读鉴赏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6~7题。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

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

①元十八:

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

②踯躅:

杜鹃花的别称。

6.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

答案:

(1)潺潺的溪水,弥漫的岚气,茂密的森林,措置有序的水槛,面山而凿的小窗,绽放的红杜鹃,初开的白芙蓉,为读者展

现了一幅夏秋之交的幽美景象。

(2)景物描写的特点:

①诗人将宏观远视与近景特写相结合,写景富有层次感;②选取红白两色入诗,色彩对比强烈;③诗人用叠词描写溪岚的迷蒙和树木的茂盛,用拟人的手法写水槛山窗一个接一个地扑面而来,展现了友人溪居的幽美。

7.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

答案:

(1)“落”字,尤为神妙,似乎五老峰是一个物体,会落入杯中,想象之奇,令人叹为观止。

(2)“影落”,写出处于这个淡雅绝俗的居室中,可以远眺山川景物,远处的五老峰影能倒映杯中,溪居的明净自不待言。

(3)这也显示了溪居的主人是一个超凡脱俗的世外高人。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渡  江

(明)张弼

扬子江头几问津,风波如旧客愁新。

西飞白日忙于我,南去青山冷笑人。

孤枕不胜乡国梦,敝裘犹带帝京尘。

交游落落俱星散,吟对沙鸥一怆神。

8.“客愁”在诗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加以概括。

解析:

注意诗歌中的“几问津”“忙于我”“孤枕”“乡国梦”“交游落落”等词语表达的意思,并联系全诗进行概括。

答案:

奔波忙碌(几问津、忙于我),孤身在外(孤枕),思念家乡(乡国梦),朋友零落(交游落落)。

9.指出“吟对沙鸥一怆神”中“沙鸥”意象的作用。

解析:

联系全诗,结合“孤枕不胜乡国梦”“交游落落俱星散”两句,便不难理解作者面对江面上上下翻飞的沙鸥时的孤独感和看出诗歌使用的衬托手法。

答案:

以到处飞翔的沙鸥衬托作者的孤单漂泊。

三、语言运用

10.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不超过25字)

1月12日,经过激烈的现场角逐,历时六个月,XX主办的“情系e乡——大学生乡村信息化创新大赛”总决赛评选结果最终出炉。

河南省漯河市临颍县“一村一空间”从近一万五千个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捧走了20万元的现金大奖。

据了解,此次大赛于6月25日正式启动,旨在号召并推动大学生利用互联网,参与到中国乡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创业和就业,XX并为此投入了5000万元网络营销推广资源。

活动启动以来,共吸引了4万余名选手参与,共收到参赛项目14000余个,全国68万行政村中,84%都在XX百科安家落户并拥有自己的信息化平台。

其中,荣膺本次大赛一等奖的“一村一空间”项目更是在带动乡村基层管理水平提升,以及帮助农民增收及就业等方面表现优异,将大赛的宗旨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村一空间”项目以临颍县为试点,将大学生村官了解信息化知识的特长,同农民渴望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同时具备一定硬件环境的特点相结合。

这样的互补,促成了信息化同乡村的真正融合。

答案:

促成信息化同乡村融合的“一村一空间”获大赛一等奖。

(或“一村一空间”获大赛一等奖,推动家乡信息化进程。

11.阅读下面两则银行职员的招聘广告,按要求答题。

某外国银行

(1)高中毕业。

有实践经验者优先。

(2)细心,注意细节;耐心,友好。

(3)能够意识到销售机会,主动向客户介绍企业产品。

(4)有很强的服务意识和沟通能力。

某国内银行

(1)本科学历。

英语4级以上,电脑2级以上。

(2)身高1.60米以上,五官端正。

(3)有较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长于沟通。

(4)附5寸生活照片。

请就两则广告的招聘条件加以对比评述。

答案:

都要求银行职员有较强的沟通能力,但外国银行更注重职员的内在素质和实际能力,国内银行更看重文凭、学历、相貌等外在条件。

杨玉环:

红颜——祸水——红颜(节选)

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有一日,唐玄宗和杨贵妃在宫中观赏牡丹花,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写了三首清平调词。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装。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在物质丰富、制度开明、天下太平的开元盛世,歌颂唐玄宗,赞美杨贵妃和李杨爱情的文学作品一定数不胜数,但是,流传下来的却远远没有当时和后来的批判李杨爱情与对李杨爱情作其他思考的作品多,究其原因,应该是文人对历史历尽铅华过后的凝神观照,李白的这三首清平调词记录并创造了李杨爱情生活中最美好的

但是也是最后的一幕。

在对杨贵妃荒淫误主的揭露和批判方面,杜甫可能是做得最好的。

《旧唐书·杨贵妃传》载:

“玄宗每年十月,幸华清宫,国忠姊妹五家扈从。

每家为一队,着一色衣;五家合队,照映如百花之焕发。

”庞大的场面昭示了杨贵妃兄妹炙热的权势。

公元752年11月,杨国忠升为右相,第二年春,杜甫创作了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丽人行》。

他在《丽人行》中用最恶心最厌恶的语言辱骂、讽刺和批判杨贵妃最后的奢侈,表现了他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杜牧的三首《过华清宫》是诗人面对晚唐统治集团置危险国运于不顾而醉生梦死荒淫享乐的现实借古讽今所写的作品,也是著名的批评李杨荒淫误国的名作,其中最有名气的是下面这一首: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寄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公元807年,白居易与友人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谈起五十年前的李杨旧事,相与感叹,三人约定各以李杨故事为题材写一首诗或做一篇文。

王质夫的作品已失传,陈鸿的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和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则留传至今。

安史之乱刚刚过去五十年,人们的记忆还没有褪尽,为什么白居易不像杜甫那样痛骂杨妃红颜误国也不像比他还晚的杜牧扶今思古呢?

这大概与白居易生活的元和年间天下相对稳定繁荣等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白居易有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经历,诗人用自己的爱情体会和爱情理想强化了李杨故事的爱情色彩淡化了李杨故事的政治色彩。

白居易十岁时随母亲迁至父亲在徐州符离(今安徽宿州北)的任关所在地,与小他四岁的邻女湘灵成为青梅竹马的玩伴。

几年后两人开始进入恋爱状态,白居易在十九岁时有一首题为《邻女》的诗赞美湘灵美丽的外貌和动听的嗓音,委婉的表达自己对她的喜爱之情:

娉婷十五胜人仙,白日姮娥旱地莲。

何处闲教鹦鹉语,碧纱窗下绣床前。

二十七岁那年,白居易穿着湘灵送他的一双鞋子,离开符离前往江南叔父处求取功名,一路上写了三首留恋湘灵不忍分别的诗,“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思君春日迟,一日肠九回”,“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愿做深山木,枝枝连理生”,可见,经过十七年的相处,两人的感情已经极深,已到了考虑结婚的程度。

但两人均已是大龄尚未结婚,别说是在古代就是在今天也应该属于“二等残废”了。

也许是白家盼儿子潜心读书造成“正果”而禁止儿子“早婚”;也许是湘灵父母对女儿另有打算,——但以后他们的经历表明不是这样,应该是白家看不起湘灵的出身。

在门阀制度还很严格的唐朝中前期这是很正常的,尤其是老人更是不能接受政府对门阀制度的打击(虽然他们年轻时也许也曾反对过门阀制度)。

两年后,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授官校书郎,为了搬取老母,他先后两次回符离,并再三恳求母亲允许他娶湘灵为妻,母亲坚决不同意,甚至连他们见一面都不允许。

婚姻无望了,但白居易和湘灵的爱情却并没有结束,他们在相思中煎熬

着。

到创作《长恨歌》时,已经三十五岁的白居易仍然单身。

公元815年,四十五岁的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在赴任的途中,白居易在一处寓馆遇见过湘灵父女,但是,他们竟一时凝噎无语,没有留下多少话语,擦肩而过,其情状应该与300多年后陆游离婚后在沈园邂逅唐婉相

似,白居易后来有一首《逢旧》记述了这次邂逅:

我梳白发添新恨,君扫青娥减旧容。

应被旁人怪惆怅,少年离别老相逢。

这时,湘灵也已经四十一岁了,仍然单身。

此次邂逅却是永别,白居易再没有见过湘灵。

两年后,白居易结了婚,婚后,他一直保存着27岁时湘灵送他的那双鞋子。

欢乐的爱情时光和痛苦的爱情追求使白居易悟出了男女追求爱情的正义性,诗人正是从自己的爱情经历出发羡慕李杨真挚的爱情并同情李杨爱情的毁灭,诗人以“长恨”二字为诗题,“恨”在文言文中意思是遗憾,足见诗人对李杨悲剧的惋惜、感叹和同情。

白居易希望又绝望地写道: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

无绝期。

400多年后,白乐天居士的家族出了个有出息的文学后代——元代杂剧作家白朴。

这白朴不仅继承了白居易血液中的一些成分,还直接继承了白居易文学上的一些东西,——他沿着老祖宗的《长恨歌》继续思考,创作了杂剧《梧桐雨》。

白朴写李杨故事,已离开故事本身,开始进入哲学层次。

他借李杨爱情的悲喜抒发自己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兴亡难料的叹息,带有浓厚的宿命观和幻灭感。

清初,戏曲创作取得很大成就,代表性的作家是并称“南洪北孔”的洪昇和孔尚任,洪昇《长生殿》和孔尚任《桃花扇》堪称清代戏曲作品的“双璧”,三百多年来一直活跃在舞台上。

《长生殿》在思考李杨故事时,沿着白朴的方向继续走下去。

不过,白朴走进李杨故事只看到人生无常和生命的虚妄,他深陷幻灭的泥潭不能自拔,可以说,白朴走进李杨故事便没能走出来;洪昇则不同,他从李杨故事中成功地走了出来,他一方面热情讴歌李杨的生死

不渝之恋,一方面毫不留情的批判他们沉湎于情欲而给国家带来危难,更可贵的是,洪昇面对李杨爱情悲剧没有无望的叹息,他以清醒和理智的头脑试图从中探索人生哲理和社会规律。

综上所述,对于杨玉环,历代文人的思考经历

了一个关于“红颜”与“祸水”的螺旋式的进步过程。

李白看到的杨玉环是绝色美人,惊艳“红颜”;杜甫和杜牧则借描绘李杨故事联系现实,突出了“红颜祸水”的主题;白居易试图在“祸水”中求解个人爱情的困惑;白朴和洪昇却把李杨爱情升华到对普遍的人生价值和社会哲理的思考,并由迷茫进步到清醒。

今天,人们

还在谈杨贵妃,不仅口头谈,而且还用舞台、电影、电视、美术等各种形式来谈,但是,人们已不把她和政治联系在一起,也不再联系自身实际,也不会动脑筋思考什么哲理,人们喜欢把她和西施、王昭君、貂蝉联系在一起,联系在一起谈她的美,谈她作为一个女人的美,谈她跟其他美女相比所不同的美,杨玉环在更高的层次上回到了李白面前。

(董元奔文化史随笔集《灯火阑珊

处》第3篇)

►写作与应用

1.技法总结

(1)典型环境,典型性格。

诗中所描写的对象,不是普通身份的才子佳人,而是皇帝和贵妃。

他们被作者安排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安史之乱”前后,两个人物形象性格非常鲜明:

皇帝因重色而误国,皇妃因貌美而倾

国。

(2)结构完整,前后照应。

长诗直

接以“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在点出汉皇因重色而倾国的性格特点外,又用“杨家有女初长成”“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从此君王不早朝”,点出了恨之因。

接下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点明了重色倾国而铸成的历史之恨。

这既有国之灾难,又有二人的憾恨,最后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篇末固题,结束长恨。

前后照应,恰到好处,一气呵成。

(3)语言朴素,通俗自然。

作为文学艺术的诗,一般认为它的语言是生成性的、创造性的。

诗人用这些特性来表现有意味的形式和有形式的意味,充分发挥现成语言内在的塑造意象、表现情感、滋生意味的艺术功能,将语言创造与诗美创造融为一体。

白居易说自己为诗“系于意不系于文”。

他确乎不穷工于词,但刻意发掘民间口语中最能表达情感的词汇,加以活用,使诗歌语言晓畅明白,却更有返璞归真之美。

2.写作连线

【角度】赋予主人公以坚守信义和生死不渝的品质。

在朝朝暮暮的思念、上天入地的寻找中,把李杨爱情升华到理想的高度。

鲁迅先生认为“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悲剧美来源于有价值的东西或伟大人物的毁灭给人带来的震撼与思考。

【示例

在悲剧中,有价值的东西揭示得越充分,悲剧人物遭受毁灭给人的痛感和震撼也越强烈。

正如在我们充分认识了屈原的磊落、窦娥的善良、阿Q的质朴、子君的无畏、周

冲的纯洁之后,再目睹他们的毁灭,内心无疑是惨痛的。

而目睹美好人生被毁灭的惨烈现实,自然引起我们对美好人生的肯定和对丑恶势力的否定,进而鼓舞我们为美好人生而奋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