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86766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基于企业视角剖析我国企业年金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其原因很多,人口老龄化是其主因。

  

(一)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

  据2005年底全国百分之一人口抽样显示,中国65岁以上人口逾1亿人,占总人口数的7.7%。

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到10.5%,2050年将上升到28%以上。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如果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那么这个国家就已经属于人口老龄化国家。

按照这个标准,中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另据联合国1999年公布的生育率和死亡率预测结果显示:

65岁及其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0%上升到 

20%所需要的年份中国为20年 

(从2017-2037年),日本为23年 

(从1984-2007年),美国为57年 

(从1970-2028年),德国、瑞士则分别为61年(从1951—2012年)和64年(从1947—2011年)。

这意味着中国老龄化的速度将远快于其他大部分国家。

这对于一个正处在工业化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具有极大的挑战和风险性。

  

(二)养老保险金支付形势严峻

  2005年,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超过意大利和法国,并略微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并且GDP增长率达到9.9%。

不过,在更能体现百姓贫富情况的人均GDP方面,2005年中国人均GDP仅1740美元,排名全球128位。

这说明我们国家并不富裕,依然比较贫穷。

这也是导致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缺口较大、个人养老保险账户“空账”问题十分严重的又一主要原因。

因此,在职员工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不得不用作支付当期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的测算:

1997年到2033年期间,我国政府需要支付的退休人员养老金总额为79500万亿元;

而截至2005年底,我国全部社保基金总额仅为2118亿元,其间存在着数万亿元的资金缺口。

  同时,人口老龄化也意味着退出生产工作岗位的人员比例越来越大,而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力人员比例相对越来越小,使得我国已经捉襟见肘的基本养老保险负担日益沉重。

这将会造成社会保障养老财政支出负担的加剧,并有可能使养老保险基金的供给陷入危机;

也会因此增加年轻一代的养老负担,可能阻碍中国社会全面改革的进程。

  如果现行政策不变,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日益加深,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将在2016年后真正凸显出来;

在2035-2040年达到高峰,将产生每年1000亿元的社会统筹养老金赤字,高峰时将累计达到8000亿至万亿元。

因此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目前局面是当务之急,企业年金就是“救命稻草”。

我们国家采纳了世界银行的建议,将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储蓄保险构成“三个支柱”多层养老保险体系。

制度概述

  

(一)企业年金定义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

“企业年金,又称职工补充养老保险,是企业和员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在国家的指导和鼓励下,根据本企业经济状况自愿为员工建立的一种以弥补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不足、提高员工退休生活保障水平为目的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通俗地讲,企业年金是指在政府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之外,企业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和经济状况建立的,旨在为本企业员工提供一定程度退休收入的保障制度,是为员工提供的延期工资。

它不同于基本养老保险,也不同于商业保险,是现代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从社会角度看,是对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重要补充,其直接目的是为了提高退休员工的养老金水平。

从企业角度看,企业年金计划目前已被一些超前的企业视为人力资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长期的薪酬福利项目,吸引、保留优秀人才长期为企业服务,提高劳动效率,并防止人才流失。

  

(二)制度内容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实施企业年金制度的内容主要包括:

实施对象范围、资金筹集及缴费标准、归属确定、管理机构、个人账户管理、支付办法等。

  1、实施对象范围。

一般是与企业劳动合同期限满一定期限的人员工才能纳入范围,对因各种原因脱岗的可做一些特殊规定限制其参保。

  2、基金筹集及缴费标准。

企业年金基金的筹集可以是企业单独缴费,也可以是企业与员工个人共同缴费。

缴费标准的确定,可根据贡献、年功、特别奖励(劳模、标兵、专业技术带头人)及企业的经济承受能力作为缴费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实行梯级级差标准,体现效率优先;

同时设立保底和封顶,以兼顾公平。

对获得劳动模范、专业技术带头人、标兵等称号以资鼓励的员工,应给予一定比例的企业年金奖励。

  3、归属确定。

企业设计的方案中可明确基金的归属方法。

其方法主要是在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设立已归属部分和未归属部分,根据其在企业的工作年限来确定归属比例,并且实行分段归属。

  4、管理机构。

对企业而言,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包括内部、外部的两种,一般应成立企业年金理事会作为内部管理机构或受托人;

外部机构是指企业年金的国家监管机构、托管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

外部机构负责企业年金基金运营,内部机构(企业年金理事会)负责方案的制订、资金的归集、组织对账等工作。

  5、基金及个人账户管理。

企业年金试行办法明确规定:

企业年金基金实行完全积累,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

  6、支付办法。

企业年金基金的最终归属权是员工。

但采用何种支付办法影响其成效,可以从本人企业年金账户中一次性领取,也可以按月领取。

员工变动工作单位或终止参保关系时,企业年金个人账户中的个人缴费部分和企业缴费已归属部分,按照企业年金账户管理办法的规定可随同转移或一次性支付;

未归属部分全部由企业收回年金受益。

  (三)相关关系分析

  1、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

  基本养老保险是由政府通过强制立法实施,并通过建立基金,使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时,按国家规定退出工作岗位并享受社会给予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而企业年金根据以上定义,它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

企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的关系,集中体现于二者在“三个支柱”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中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关系上。

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功能上的协调。

基本养老保险资金来源于企业缴纳的统筹基金,由此可见,其侧重于社会再分配功能,有利于低收入者,强调公平性,并含有“劫富济贫”的意味。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企业年金实行完全积累的个人账户模式,员工退休后领取的企业年金额多少完全取决于其个人账户基金规模及其投资收益。

由此可见,企业年金起到了收入替代作用,而少了收入再分配的功能,强调效率。

  

(2)待遇水平的协调。

国家通过多层次养老保险制度调整退休员工养老金结构,将原来属于基本养老保险的部分责任转移出来,由企业年金及其他形式的保险承担,从而达到降低国家财政负担的目的,并保证退休人员养老金不减少。

  (3)基金管理模式上的协调。

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一般以政府集中管理模式为主,可供基金选择的投资工具主要是安全性较高的国债和银行存款,只有金融市场相当成熟时,才可选择公司债、股票等投资工具。

相反,企业年金是在政府有关政策的引导和规范下,由企业为本企业员工建立的自愿性养老保险,旨在为本企业员工退休后提高待遇。

因此,基金管理模式以分散管理为主,更强调基金运营的收益性,可供基金选择的投资工具有债券、股票国债等。

  2、与商业保险的关系

  企业年金与商业保险都具有互助互济、保障人民生活和社会安定的功能。

二者均需要通过市场运作,并由缴费人或者受益人自己承担最后风险,无政府担保责任。

但是,二者在性质上还是有着诸多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保险目的、作用和对象不同。

企业年金是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是以激励员工生产积极性和改善其退休生活为目的,不是以盈利为目的。

而商业保险是金融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盈利为目的,属经营性质。

因此,商业保险只能是企业年金基金组合投资的选择之一。

  

(2)权利与义务对等关系、待遇水平不同。

企业年金强调员工的企业工龄和岗位职责,强调企业和员工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对等,待遇水平和工龄、岗级及企业贡献等因素挂钩;

而商业保险的保额取决于投保时缴纳保费的多少,以投保额决定偿还额(待遇水平)。

但是,企业年金和保险产品具有互动发展的可能性。

商业保险为企业年金的运营创造了市场运作的条件,因为保险产品是企业年金基金投资组合的重要选择之一;

同时,企业年金也是商业人寿保险的主要市场和主体产品。

  4、与金融资本市场的关系

  企业年金与金融资本市场的关系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资本市场可以接收什么样的企业年金;

二是资本市场发展到什么程度社保基金可以进入,二者如何互动。

当企业年金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时,还能够带来重要的宏观经济效益,它能够衍生金融工具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并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因而有助于老龄人口提供更好的待遇,却不致于加重在职员工的负担。

当然,企业年金基金进入金融市场投资的前提是应该有一个发达的金融资本市场,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风险。

同时,企业年金基金投资金融市场也可以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制度特征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研究,笔者认为企业年金具有积累性、激励性、保障性、约束性、自主性、税惠性等特征,其特征含义解释如下。

  1、累积性。

这一属性是企业年金资产运作方面的属性,是企业年金与现收现付的基本养老保险和主要区别之一。

其累积性主要体现在它的长期性和稳定性。

因为通常情况下企业年金从第一次缴费到第一次领取,其时间跨度可达30-40年之久。

  2、激励性。

根据国内外的实践经验,设计企业年金制度时,其缴费标准一般与员工的岗位贡献和工龄挂钩,这有利于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激励优秀员工长期为企业服务。

  3、保障性。

通过积累功能,企业年金分担了国家承担的养老保障重任,降低了养老金支付的风险,一定程度上防范了人口老龄化危机,对社会经济稳定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保障作用;

同时也提高了员工退休后的待遇水平。

也正是因为其保障性的特点,所以国家在其资产运营和管理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

  4、自主性。

企业年金是否制订并实施是企业的自愿行为,可由企业根据自身经济条件,自行决定是否建立该项制度;

并在国家规定的上限范围内可自行规定员工的参保范围、对象及缴费标准等。

这也是与基本养老保险的重要区别。

  5、约束性。

企业年金基金的最后归属是员工的,并且是以员工个人账户名义建立的,这也是与基本养老保险的根本不同。

但如果员工在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就离开企业,由于企业年金具有自主性,可以约定企业年金基金的归属期及归属比例,以此达到约束员工不“忠于”企业的行为,跳槽可以,但要带走企业年金就不是员工自行说了算。

相对于一笔丰厚的企业年金,员工离开企业时肯定会左右权衡,要思量一翻,可起到“金手铐”的作用。

  6、税惠性。

税收优惠是企业年金迅速发展的根本原因。

从国外经验来看,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国家普遍都实行了税收优惠政策。

比如美国的401(K)计划、英国的职工年金计划、加拿大的注册养老金计划等,都实行EET②税制。

目前我国这在这个方面还存在欠缺,国家仅对企业规定工资总额4%以内的免缴企业所得税。

这也是很多学者多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主体关系模型

  根据《企业年金试行办法》、《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企业年金制度的主体包括:

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受益人、账户管理人、投资管理人和国家监管机构等;

基金管理机构包括委托人、受托人、托管人、账户管理人、国家监管机构。

这些关系主体的含义是:

  委托人是指设立企业年金的企业及其职工。

  受托人,是指受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的企业年金理事会或符合国家规定的养老金管理公司等法人受托机构。

  受益人,是指参加企业年金计划并享有受益权的企业职工。

  投资管理人,是指受托人委托投资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专业机构。

  账户管理人,是指受托人委托管理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的专业机构。

  托管人,是指受托人委托保管企业年金基金财产的商业银行或专业机构。

  国家监管机构是指对企业年金基金运营过程监督管理的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及其分支机构。

  企业年金各主体的职责是确保基金的平稳、有序、可靠地运营。

为了说明以上主体之间的协调运行关系,笔者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双棱锥关系模型图”来说明。

  图1 

企业年金各主体关系模型图

  国家监管机构、企业、员工和基金管理中介机构构成第一个棱锥。

国家监管机构位于第一个棱锥的顶端,企业、员工作为缴费人及委托人和基金管理中介机构位于棱锥下三个角。

其几者运行关系是:

  

(1)国家监督管理机构鼓励企业建立企业年金,鼓励员工参保;

  

(2)国家监督管理机构监督各基金管理中介机构的规范运作;

  (3)企业和员工的关系是共同持续、定期、稳定缴费;

  (4)基金管理中介机构受企业和员工的委托进行企业年金基金的规范管理;

  (5)基金管理中介机构与员工的关系是员工到期享受支付;

  基金管理中介机构包括了受托人、托管人、投资管理人、账户管理人,他们之间又构成另一个棱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

  

(1)受托人以信托的形式将企业年金资产交由托管人保管;

  

(2)受托人委托账户管理人建立个人账户及日常管理;

  (3)托管人向投资管理人分配基金资产,并办理清算、交割等日常事务;

  (4)投资管理人定期向受托人报告投资情况;

  (5)托管人与账户管理人定期核对基金资产数据。

  (6)投资管理人定期将投资收益情况报告账户管理人,以账实相符。

  以上关系主体各负其责,各得其所,保证了企业年金的持续、健康发展。

  五、制度模型

  建立企业年金的目的是为了让它对国家、企业、员工发挥应有的作用。

根据前述企业年金特征和主体关系模型,笔者进一步构建了如图2所示的企业年金制度模型来说明。

该模型是一个苹果型,最内层是核心,即企业年金的6大特征,正是由于这些特征向外发散产生成称;

第二层是“果肉层” 

企业年金成效,这是人们可以享受到的果实;

第三层是“果皮层” 

管理机构,这是一个保护层。

企业年金这个“苹果”之所以可以供人们享用是由于内核心层特征的决定它是一个可以吃的“苹果”,而外在的“果皮层”保护果肉的鲜脆可口,不受外界侵蚀。

那企业年金能产生那些成效呢?

根据企业年金6大特征,企业年金的成效如下:

  图2 

企业年金制度模型图

  

(1)企业年金的保障性,可以达到消除员工不满之成效;

  

(2)企业年金的激励性,可以达到增加员工满意之成效;

  (3)企业年金的激励性和约束性,可以达到企业防止人才流失之成效;

  (4)企业年金的积累性和保障性,可以达到提高员工退休待遇之成效;

  (5)企业年金的税惠性,可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之成效。

  此外,还可间接推断出企业年金有如下成效:

  

(1)提高员工忠诚度;

  

(2)提高企业绩效;

  (3)增强企业凝聚力;

  (4)减轻国家负担;

  (5)促进社会发展等成效。

制度缺陷及风险因素分析

  

(一)制度缺陷

  1、国家税收优惠政策滞后

  我国税法中针对企业年金计划的法规至今尚属空白,唯一的税惠依据是《国务院关于印发完善城镇社会保证体系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0]42号)。

这个政策规定,企业为职工建立的企业年金,缴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可从成本中列支。

但它并没有考虑个人的税收优惠政策。

而国外企业年金对个人的税收优惠是最主要的,因为这样可以给员工参与企业年金起到激励作用,保证企业年金有群众参与的基础。

  目前,全国各省市区均发布了企业年金税收优惠政策,企业缴费税前列支比例一般为企业工资总额的4%—12.5%。

但工资总额是个笼统的概念,在具体的企业年金建立过程中操作上指导作用比较模糊。

  2、基本养老保险没有为企业年金留下足够的空间

  我国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率已达20%以上,再加上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五大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缴费费率超过40%,企业社会负担相对过重。

所以说,国家规定工资总额4-12.5%以内的企业年金在税前列支,这个条款对企业吸引力不大。

  3、立法严重滞后,强制性不够

  建立企业年金目标还停留在企业自愿行为的层次上,国家并没有

  强制要求企业必须实行。

搞不搞企业年金,国家只是引导,并没有约束力。

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虽然于2004年就已出台了《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和《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但在国家层面上并未出台相关法津,立法严重滞后。

  

(二)风险因素

  企业年金制度是一把“双刃剑”,在其对企业发挥重要作用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风险因素。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可能起不到“金手铐”作用

  实施企业年金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关键岗位核心人才起到“金手铐”的作用。

如果企业年金的缴费标准太低,可能起不到吸引和保留优秀人才的作用,特别是工作了3-5年、已有一技之长员工,弄不好会形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不良效果。

所以设计企业年金缴费标准时既要考虑企业的经济状况、承受能力,也要考虑企业年金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尽可能提高缴费标准,发挥“金手铐”作用。

  2、基金运营风险

  企业年金基金运营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投资风险和财务风险等三个方面。

  信用风险。

根据《企业年金基金管理试行办法》规定,我国

  企业年金基金采用基于信托关系的市场运作模式,在运作中存在信托和委托两种关系,即企业和职工作为委托人,与企业年金受委托人之间根据《信托法》建立信托关系;

受委托人与企业年金基金账户管理人、企业年金基金托管人和企业年金投资管理人之间根据《合同法》建立委托代理关系。

其中,委托合同和信托合同的不同主要在于,前者以委托人的名义实施代理行为,后者以自己的名义实施托管行为。

无论是那种合同,都存在着各类经办机构主体违约的风险,对受益人也存在着因它们违约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风险。

信用风险是企业年金基金要考虑的首要风险。

  

(2)投资风险。

企业年金基金进行投资时,由于市场波动造成的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而引起的未来不确定性。

其风险有两个方面,一是投资失误造成的损失的风险;

二是由于预测失误,造成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于目标收益率的风险。

投资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受益人未来的年金待遇,投资的失误可能导致企业年金基金的破产,使受益人的经济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投资风险是企业年金管理的关键。

  (3)财务风险。

企业年金基金运行要求安全性和投资收益性的同时,也要保持一定的流动性,这样才能确保达到退休年龄的受益人和因各种原因退出投保能够按时领取企业年金账户的余额,这存在着各时间的收支平衡问题。

此外,如果采用终身年金的方式支付养老金,还要匹配好缴费和享受待遇的年限和数额,避免因长寿风险引起的基金收不抵支的问题。

发展前景展望和建议

  据中国保监会预测,企业年金市场全面推开后,每年新增规模应在800-1000亿元,到202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1万亿元。

世界银行甚至更乐观地预测:

到2030年我国企业年金规模将达1.8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三大企业年金市场。

这说明近几年将会是我国企业年金发展的黄金时期。

  除此之外,针对目前企业年金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企业年金制度真正落到实处,政府部门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完善制度:

  1、压缩基本养老保险比例

  从缴费费率看,欧美发达国家的情况差异性较大,降低社保缴费率以扩大企业年金缴费率是一个发展趋势。

美国的基本社会保障缴费率只有12.4%,而我国目前基本社会养老保障的缴费率已达20%,个别地区甚至超过30%,如果将其降下来让位给企业年金,企业年金发展空间就非常大。

  2、运用税收优惠政策极积扶持企业年金制度发展

  目前国家针对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其一是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数量太少,而且中央与地方的规定不统一;

其二是针对个人的企业年金缴费、领取等环节的税收优惠政策尚未出台。

这降低了企业及其员工积极性,阻碍了该制度的加速发展。

  3、通过立法规范企业年金制度

  国家应该尽快出台《社会保险法》、《企业年金法》等更高层次的法律,以保障企业年金制度的顺畅运行,真正惠民及百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