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19010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493.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育改革的研究与探索硕士学位论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付民之副教授

完成日期:

2008年4月

论文主题词:

中职语文价值创新理论改革设想

中文摘要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其思维的逻辑起点是职业工作。

社会、经济、科学和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对职业和职业劳动所产生的动态影响必然导致传统视域的改变,从而催生现代的思维模式和理论学说。

由此,职业教育的最大特点,莫过于总是伴随着这些变化展开种种积极的应对,从而在未来的新环境中实现其“青春永驻”的理想。

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关系着国家的兴旺和发达。

当前从现代对人才培养注重能力、创业、终生发展、人生关怀方面;

从文化、思想品德、心理、审美等综合素质教育的培养方面;

从强调人的尊严、人的权利和人的发展,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方面,要真正使国民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职业语文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

但目前职业语文教育发展不良:

观念模糊,重视不足;

学生基础薄弱,能力缺乏;

考核宽松,评价滞后。

创新就成为职业语文教育走向美好未来的灵魂。

为提高职校生的未来职业竞争力和发展力,我提出了“职业语文能力”这一创新的命题。

“职业语文能力”是一种建立在一般语文能力基础之上的发展性能力。

是针对学生所学专业未来岗位(群)对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而进行的语文能力的再设计,以使学生语文能力结构和内涵更有利于综合职业能力的发展。

因此,它也是一般语文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职业语文能力”的开发和培养是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顺应时代要求、体现现代人才观、素质教育、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和课程改革意识的重要举措;

是文化基础课体现职教特色、注重能力培养的有力尝试;

是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职业发展潜力的有效途径。

这一命题的提出,为合理定位中职语文找到了目标和方向。

中职语文的定位是:

中职教育阶段的语文应当是一门语言专业技术课,它主要解决学生的听说读写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此基础上加强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教育。

根据这一定位的性质和方向,从教学管理制度入手,提出了改革创新中职语文的七点设想。

㈠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语文考级制度。

㈡按不同考级要求重新编订语文教材系列。

㈢加强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针对性。

㈣学校应逐步推行学分制,建立学分制需要的语文课程体系。

㈤加强职教语文师资队伍建设。

㈥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

㈦强化政府、学校在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

目的是为了改变现状,促进职教语文的创新发展。

关键词:

中职语文价值创新理论改革设想

Abstract

Employment-orientedvocationaleducation,thestartinglogicpointoftheirthinkingisforvocationalwork.Social,economic,scientif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rapid,professionalandoccupationallaborgeneratedthedynamiceffectswillinevitablyleadtothechangeoftraditionalview,thushastenthebirthofthemodernmodeofthinkingandtheory.Thus,themostprominentcharacteristicofvocationaleducation,istoalwaysresponsetoallofthesepositivechanges,inthenewenvironmentofthefuturetoachieveitsaim”keepgreenforever.”

Acceleratingthereformofvocationaleducationanddevelopment,andimprovingthequalityofworkers,relatesourcountry’sprosperityanddevelopment.Atpresentpersonneltrainingfocusoncapacity,entrepreneurship,thedevelopmentoflife,lifecareing;

fromthecultural,ideologicalandmoral,psychological,aesthetic,andsotheoverallqualityofeducationinthetrainingandfromtheemphasisonhumandignity,humanrightsandhumandevelopment,people-centered,all-rounddevelopmentoftheeducationalconcept,itisnecessarytotrulymakeanationalhigh-qualityworkers,vocationalchineseeducationforthestateshouldertheheavyresponsibilityofcultivatingqualifiedpersonnel

ButthedevelopmentofvocationalChineseeducationisunhealthy:

fuzzyconcepts,andinsufficientattention;

studentsweakfoundation,thelackofcapacity;

generousassessment,evaluationlag.Innovationhasbecomethesoulofthebrightfutureofvocationalchineseeducation.Toimprovevocationalschoolstudentsforthefutureofprofessionalcompetitivenessanddevelopment,Ihaveputforwardprofessionalchineseproficiency;

innovativeproposition.VocationalChinesecapabilityissetupinthegenerallanguageabilityonthebasisofthedevelopmentofsexuality.Againststudentsofthefutureofprofessionalposts(group)ontheintegratedvocationaltalentsandcapacityrequirementsoftheChineseabilityofthere-engineering,sothatthelanguageproficiencyofstudentsstructureandcontentmoreconducivetothedevelopmentofcomprehensiveprofessionalability.Therefore,itexpandsangextendsthegeneralChinesnability.VocationalChinesnecapabilitiesofthedevelopmentandcultivationofsecondaryvocationaleducationandculturalfoundationcoursecomplywiththerequirementsofthemodernconceptoftalent,qualityeducation,andpeople-centeredconceptofeducationandawarenessoftheimportanceofcurriculumreforminitiatives,itistheculturalfoundationofVocationalEducationCoursecharacteristics,focusoncapacitycultivateastrongattemptistotrainstudentsadapttothecapacity,careerdevelopmentpotentialoftheeffectiveways.Thispropositionproposed,asareasonablepositionintheChinesetofindthetargetanddirection.InthestagesofeducationChinese,Chineseshouldbeaprofessionalandtechnicalcourse,itismainlytosolvethestudentsheardofproblemsintheaspectofreadingandwriting,toacertainextent,improvethelanguageabilityofstudentsonthisbasis,thestudentcomprehensiveculturalqualityeducation.

Accordingtothenatureofthepositionanddirection,fromteachingmanagementsystemtoputforwardreformandinnovationintheChineseofsevenadvices,(i)inthesecondaryvocationalschoolsChineseGradingTestsystem.(Ii)requiredifferentGradingTestre-developmentofChineseteachingmaterialsseries.(Iii)tostrengthentheChineseofteachingtothepoint.(Iv)strengthenthebuildingofthecontingentofvocationalChineseteachers.(V)CreditSystemschoolsshouldbeimplementedgradually,andtheestablishmentofthecreditsysteminneedoflanguagecoursessystem.(Vi)theestablishmentofeffectiveevaluationmechanisms.(Vii)strengthenthegovernment,thereformofschoolsinthestatusandrole.Theaimistochangethestatus,promotetheinnovationanddevelopmentofvocationalchinese.

Keywords:

SeconderyVocationalChinesevalueInnovationTheory

visionforReform

目录

中文摘要I

AbstractIII

引言1

一、中职语文的价值6

(一)现代人才观为职业语文教育确立了目标7

(二)素质教育为职业语文教育指明了方向11

(三)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是职业语文教育的发展23

二、重新定位中职语文28

(一)“职业语文能力”命题的提出29

(二)合理定位中职语文30

三、改革创新中职语文的七点设想34

(一)在中等职业学校实行语文考级制度34

(二)按不同考级要求重新编订语文教材系列35

(三)加强中职语文学科教学的针对性36

(四)建立学分制需要的语文课程体系37

(五)加强语文教师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科研能力38

(六)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42

(七)强化政府、学校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地位和作用42

附图45

注释46

参考文献47

致谢49

引言

历年的高职升学考试结束以后,考得不好的职业学校静悄悄地关上门盘存;

考得好的职业学校则是凯歌高奏,四处宣传。

有的宣布上线率90%以上,有的更是宣称100%考上大学。

那么中等职业学校这种看起来炫目的教育成果真的让人如此骄傲?

我想每一位中职学校的一线教师对中职学生的文化素质都深有感触。

别的学科不好说,语、数、外三门基础课让大多数老师倍感寒心。

事实上,这种情形从中职教育开办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是越来越让人忧心忡忡。

原因在于:

第一近年来普高扩招,九年制义务教育普及,导致中职学校的新生层次不断下降;

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不断扩张非但没有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起了反作用。

我参加了多次我市高职监考,亲眼见证了这些中职学生的高考情况:

相当多的考生连最起码的语文常识都不知道,最基本的数学公式也不会写,最后却纷纷被高职院校录取。

这种结果对学生是鼓励?

还是放纵?

目前中职学生的文化综合素质每况愈下,一年不如一年。

如果我们仍然不愿正视这一严峻的事实,不对当前的教学进行大调整,说中等职业学校的文化基础教育“大厦将倾”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第二近年来,对普通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方面存在的弊端的研究是比较深入了,课程设置更新了,公布了新的教学大纲,教师的教学观念也在逐步改变,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正在加强切合点,教学过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但是,对中职语文教育的反思和追问却显得有些冷清。

全国各种教育传播媒介上,与中职语文相关的信息资料严重缺乏,一年一次的教师暑期继续教育几乎没有针对中职语文的培训,专家学者们讲来讲去谈的都是普通中学的问题,举的也是普通中学的例子,这不能不让人相信“中等职业语文教育被教育精英和社会大众有意无意地边缘化了”的说法。

中职语文教育的研究也是“一头热”。

只有少数人,主要也就是一些职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做支离破碎的研究,多数教育专家学者避而远之,社会大众更是漠不关心。

这些年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竞争的加剧,就业的的导向。

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的必由之路。

目前单从中职与普高的在校生人数比来看(差不多是1∶1),职业教育的确可以称得上人气很旺。

但这是政府干预的结果,不是教育的自然生态。

如果从职校学生的文化素质方面考查,凡身处职业教育一线的教师都高兴不起来,对于中职的文化基础教育糟糕到怎样的地步,大家都心知肚明,却又出于各自的利益,秘而不宣。

领导和主管部门出于种种顾虑,或是遮遮掩掩,或者轻描淡写,报喜多于报忧。

所以公开的层面上,大家看到的中等职业教育还是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

如果到现在还不敢正视中职文化课教学面临的严重局面,甚至还大唱赞歌,恐怕有一天会更加难以收拾。

下面就中职语文的不良生态循环作具体陈述:

(一)中职新生语文基础呈逐年下降趋势

这是中职语文越来越陷入困境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高中教育的普及化,中职学校录取分数线一降再降,到最后没有分数线,只要来都要,不来想法花钱游说来。

部分学校对招生已几乎完全失去选择余地。

2000年以前录取的中职学生中,还有部分学生语文基础相当不错的,但目前这种学生的比例占不到十分之一(职业学校的综合高中情况好一些)。

就考察洛阳市某直属重点职校为例。

我市的职业教育是走在全省的前列的,中职学校已是中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这是与中西部地区的职教比较而言之,也是对东部发达地区职较考察而言之)一所市直属重点职校的一个班50个学生,语文基础较好,语言感受力和理解力较强的只有一两个;

以中考语文成绩作参考,(以百分制计算)语文及格的人数平均只占班级总人数的30%左右,差的班级甚至不到20%。

多数新生语文基础极为薄弱,表现为“听说读写”几乎无一过关。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归纳出当前中职学生在语文基础方面存在的几方面严重问题:

1.字词句掌握情况差

2003年,洛阳市在职校学生中举行过纠正错别字比赛。

400个常见错别字中,得分过半的学生约占1/2;

这是当年的情况,现在情况更糟。

在作业和作文过程中错别字三个以上的学生占班级总人数的95%以上,一些使用频率很高的日常用字写错或用别字,比如“已经”写成“以经”,“茅盾”写成“矛盾”,“考试”写成“考式”,“蘑菇”写成“麻姑”;

有的学生甚至在考试作文中全篇都把“父亲”写成“夫亲”,把“秦始皇”全部写成“泰始皇”,这样的情形在中职学生中也不鲜见。

中职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十分有限,作文中能比较正确使用成语的学生少,多数学生作文几乎都用口语,并且乱用词语,语法错误的现象随处可见,个别学生甚至通篇都是病句。

初中要求掌握的语文常识,相当多学生未掌握,比如背不完小说三要素,不知道散文“形散神不散”是什么意思,分不清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分不清论证方法、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的区别。

在语法基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不能比较正确地划分定语、状语,甚至连定语、状语是什么都辨析不清。

2.书面语和口语表达能力普遍低下

以作文为例,职业教研室的要求是作文字数在600字左右(而普高要求是800字以上),但在实际作文和考试中多数学生达不到字数要求。

相当多学生作文时,主要任务是在凑字数,即使有一定的内容,也往往语无伦次,思路混乱。

按照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语文课应当摒弃过去那种一言堂的做法,主张在课堂上教师要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予讨论,师生互动,启发诱导,增加情趣等等方法。

事实证明在中职学校是行不通的,因为多数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很差,除非教师公布答案,否则大多数学生就会无所适从;

少数学生有一些粗浅的看法,回答问题时又往往词不达意甚至不着边际,只能让教师去猜测他的意思。

所以在普高里二十分钟能完成的讨论,中职生两节课也不一定能完成。

如果真正在中职学生中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或自主学习,恐怕教学计划将完全乱套。

3.阅读能力低下

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学生自读一篇1000—2000字的较浅显的议论文或散文,如果理解80%,多数人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少数人在老师讲后仍然不能完全理解。

凡是涉及到类比、象征、托物言志、借物传情一类的文章,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自读理解领会,教师必须启发甚至不得不把结论和盘托出。

4.文言文基础严重不足

大多数中职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初中时逼迫背诵的结果)字词意义用法,文言文考试只考学过的课文也有近半数学生不过关,几乎没有学生能阅读课外的文言文。

这就是一所市重点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的真实状况。

(二)职教主管部门和教学把关部门一再迁就退让,不敢大刀阔斧进行整顿

这主要表现为对中职学生的语文水平要求越降越低。

比较正当的理由是,职高生应当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文化课没有必要高要求。

2000年以来,职教教研室取消了学校会考成绩的评比,也不再为语文考核划定达标线,而采用上下浮动的办法按比例划线。

事实证明,这种淡化竞争的做法导致的结果是,职高生的语文素质每况愈下,大批学生厌学甚至弃学语文,使职高语文教学面临更为困难的境地。

校长们一方面强调要提高中职学生文化素质,另一方面又在要求上越来越低。

我校甚至砍掉了一半的语文课时,把两年的文化课压缩到一年。

使教师失去了着力点,进退两难。

而职教教研室一年一次的会考已基本形同过场,对学生没有任何压力,加上会考组织管理不严,不少学校弄虚作假的消息时有耳闻,会考的公平性受到怀疑。

当然有关部门一再放低文化课包括语文课的要求,也许是不得已而为之。

试想如果真的按照相关规定实行起来,恐怕有相当多学生不能如期毕业,家长和学校的矛盾会十分尖锐。

因此主管部门对学生和其家长采取了迁就和妥协退让的态度,这种做法确实能够暂时挽救一部分职业学校,但恐怕不是长久之计。

一则这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

再则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害多于利。

试想,如果职业学校的毕业生语文水平真的都是一塌糊涂,大概语文课就应该从职业教育中彻底撤离了。

(三)中职阶段语文教育对学生语文水平提高相当有限

这里不讲原因,先谈结果。

中职生进校时薄弱的语文基础,经过三年的继续学习,只有少部分学生有实质性提高,多数学生依然如故,毫无起色。

甚至有些学生三年内放弃了语文学习,连初中掌握的语文知识都遗忘了。

这种情况下,为了让学生考得好看一点(而不是考得好一点),学校往往一再要求考试降低难度。

每一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老师们伤透脑筋,筛选最基本的知识点(很多内容仅是初中的难度)来考试,结果仍然是一半以上学生不及格,为了达到所谓的“好看”的要求,个别教师甚至不得不先让学生做一遍,再用原题考试;

我校更绝,干脆取消了期中考试,一学期只要考一次意思一下有个成绩就行了。

而每年会考之前,相关部门会印发复习指导书和题库,尽管用意已相当明显,可会考的结果仍然惨不忍睹。

如果以60分为标准,将有相当多学生不能过关(这个比例恐怕会接近30%,而不是我市职教科划定的5%)。

(四)教学评价问题使语文教学缺乏“分量”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重中之重,人们的目光都盯在学生专业课程的成绩上,专业课程的成绩好,就业安置相对就容易的多。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课已经建立了比较系统的、完善的学校、社会考核评价机制,各种等级证书的考核使各专业知识的评价厚重有力,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等级证书作为评价这个学生学习优劣的标准。

而语文教学则缺少强有力的外部评价机制,内部评价机制又不够完善,对教师而言,其教学过程、教学质量、教学效果等方面的监控与评价无疑是“宽松”的;

对学生而言,其学习过程、学习质量、学习效果等方面的检测与评价更是“宽松”的,这便导致了语文教学的考核评价缺乏“分量”,起不到激励作用。

(五)学科定位模糊使语文课迷失方向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究竟以初中补习为主还是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课程,这是各中等职业学校共同存在的难题。

中等职业教育的对口升学压力相对来说要小得多,能够参加对口升学的学生又是少数,这部分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需要相对大一些。

而大多数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在教学实践中难以把握教学深度,如果严格按教学大纲安排教学,教学几乎无法进行,如果弃教学大纲于不顾,又何谈保证教学质量,正所谓“教深了不行,教浅了还不行”。

如何按“职教性”特点定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