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039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73.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docx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摘要: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属于楼宇自动化范畴,是当前楼宇自动化的一个主要构成系统。

其设置目的是为了防止和减少火灾危害,保护人身和财产安全。

火灾报警技术是预防火灾的一项基础工作,应用范围广泛。

报警早,损失少,不仅对发生火灾的单位和个人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对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及时扑灭火灾、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正文

通过设置在厨房的感温探测器,设置在客厅卧室等的感烟探测器和设置在餐厅的感烟感温复合探测器,监视各个房间内有无火灾的发生。

如有火灾发生,报警控制器控制报警扬声器(警铃)和报警指示灯发出声光报警信号,通知家人及小区物业管理部门报警控制器,还可以根据有人在家或无人在家的情况,自动调节感温探测器感烟探测器和感烟感温复合探测器的灵敏度。

小区物业管理的保安人员可以通过小区集中报警控制,对小区内各住户内是否有火灾的发生进行集中监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他辅助功能的装置组成的火灾报警系统。

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自动或手动产生火灾报警信号的器件称为触发件,包括探测器、按钮、模块(接口)、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器、报警联动一体机、重复显示器、警报装置、远程控制器、火灾事故广播、消防通信、报警备用电源安装等项目。

火灾发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初期阶段、发展阶段和衰减熄灭阶段。

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功能在于:

在初燃生烟阶段,能自动发出火灾报警信号,以期将火扑灭在未成灾害之前。

根据结构不同,感烟探测器可分为离子感烟探测器和光电感烟探测器。

离子传感器是通过测量空气中的正负电荷的平衡来工作的。

在传感器内部,有一小片放射性物质,这种物质能在感应室内流动的空气中产生一股微小的电流。

在线路板上,有一个电脑芯片用来监测这股电流。

当烟雾粒子进入到感应室后,就会扰乱那里的正负电荷的平衡,同时也会使这股电流发生变化。

当烟雾逐渐加重,正负电荷的不平衡性就会加强。

当这种平衡性达到一定的限度,喇叭就会响起。

光电式感烟探测器由光源、光电元件和电子开关组成。

利用光散射原理对火灾初期产生的烟雾进行探测,并及时发出报警信号。

按照光源不同,可分为一般光电式、激光光电式、紫外光光电式和红外光光电式等4种。

 感温探测器按结构原理不同有双金属片型、膜盒型、热敏电子元件型。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火灾自动自动报警系统中,火灾探测器是系统的“感觉器官”,随时监视周围环境的情况。

而火灾报警控制器则是系统的“躯体”和“大脑”,是系统的核心

安装在保护区的探测器不断地向所监视的现场发出巡检信号,监视现场的烟雾浓度、温度等,并不断反馈给报警系统控制器,控制器接到的信号与内存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判断确定火灾。

在火灾发生初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探测器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区域报警控制器,经区域报警控制器处理、判断确定火情后,发出报警信号,如发出声光报警,同时传报警信息到消防控制中心,消防控制中心记录火灾信息,并打印报警时间、地址等,显示报警部位(火灾区域或楼层房号的地址编码),协调联动控制:

向火灾现场发出警铃报警,在火灾发生楼层的上下相邻层或火灾区域的相邻区域也同时发出报警信号,显示火灾区域,开启疏散警铃,打开消防广播疏散人员;开排烟系统,关空调机组;开应急疏散指示灯亮,指明疏散方向;迫降电梯到底层,普通电梯停止运行,消防梯投入运行。

着火场所温度升到一定值时,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动作。

整个流程见图:

火灾控制器的工作原理:

控制器主机部分承担着对火灾探测源传来的信号进行处理、报警并中继的作用。

从原理上讲,无论是区域报警控制器还是集中报警控制器,都遵循同一工作模式,即收集探测源信号→输入单元→自动监控单元→输出单元。

同时为了使用方便,增加功能,又附加上人机接口——键盘、显示部分,输出联动控制部分,计算机通信部分,打印机部分等。

火灾控制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就输入单元而言,集中报警控制器与区域报警控制器有所不同。

区域报警控制器处理的探测源可以是各种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或其他探测按钮;而集中报警控制器处理的是区域报警控制器传输的信号。

由于其传输特性不同,其输入单元的接口电路也不同。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传输线、报警控制器及配套设备(如显示器、中继器等),对于复杂系统,还要包括联动控制装置和设备。

这里的线制,主要是指探测器和控制器之间的传输线的线数。

按线制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分为多线制和总线制。

传统型火灾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和集中报警系统。

区域报警系统比较简单,操作方便,易于维护,使用面很广。

它既可单独用于面积比较小的建筑,也可作为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系统中的基本组成设备。

系统多为环状结构(见下图右侧所示),也可为枝状结构(如下图左侧所示),但是须加楼层报警确认灯。

 

集中报警系统由集中报警控制器、区域报警控制器、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及联动控制设备、电源等组成。

随着计算机在火灾报警系统中的应用,带有地址码的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监视模块、控制模块,都可通过总线技术将信息传输给报警控制器并实现联动控制。

图为使用总线技术并带有联动控制功能的集中报警控制系统。

 

 

目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有智能型,全线型及综合型等,这些系统不区分区域报警系统或集中报警系统,可达到对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进行监视。

但是目前的实际工程当中传统型的区域报警系统、集中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仍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

只要我们继续学习努力一定会发现很多新的东西,然后设计出更好的自动报警系统。

 

以下是各器件的分类分析:

探测器俗称探头,有二十多种,它们都是把烟雾浓度、温度、光亮度等物理量转变为电的信号,通过导线传到控制机构。

  1.其分类大致如下

  

(1)按对现场的信息采集类型分为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火焰探测器,特殊气体探测器;

  

(2)按设备对现场信息采集原理分为离子型探测器,光电型探测器,线性探测器;

  (3)按设备在现场的安装方式分为点式探测器,缆式探测器,红外光束探测器;

  (4)按探测器与控制器的接线方式分总线制,多线制;其中总线制又分编码的和非编码的,而编码的又分电子编码和拨码开关编码,拨码开关编码的又叫拨码编码,它又分为:

二进制编码,三进制编码。

  2.火灾探测器的设置与布局

  3.感烟探测器的选型

  探测器按灵敏度可分为三级:

一级灵敏度的探测器一般是绿色,用于禁烟的场所;二级灵敏度的探测器是黄色,用于一般客房、宿舍、办公室等;三级灵敏度的探测器是红色,用于可以抽烟的地方,如走廊、楼梯间、吸烟室等。

在下列场所不宜选用感烟型探测器:

经常有烟雾处、多尘、多粉末、多蒸汽等,这些地方宜采用感温型探测器。

有时为了提高火灾报警的可靠性,把感烟型和感温型探测器联合使用

一、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功能与分类

根据国家标准GB4718—96的定义,火灾报警控制器是可向探测器供电,并具有下列功能的设备:

能接受探测信号,转换成声、光报警信号,指示着火部位和记录报警信息。

(2)可通过火警发送装置启动火灾报警信号或通过自动消防灭火控制装置启动自动灭火设备和消防联动控制设备。

(3)自动地监视系统的正确运行和对特定故障给出声光报警(自检)。

按用途和设计使用要求分

(1)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其控制器直接连接火灾探测器,处理各种报警信息,是组成自动报警系统最常用的设备之一。

(2)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它一般不与火灾探测器相连,而与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处理区域级火灾报警控制器送来的报警信号,常用在较大型系统中

3)通用火灾报警控制器。

它兼有区域、集中两级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双重特点。

通过设置或修改某些参数(硬件或软件),即可作区域级使用,连接控制器;有可作集中级使用,连接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

CPU采集信息,并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

当发现火灾或故障信息,即发出声光或显示报警,打印起火位置及起火时间等重要数据。

并且还要向集中报警控制器传输火警信息。

目前大多数火灾报警控制器的电源设计采用线性调节稳压电源,同时在输出部分增加过压和过流保护环节。

近来还出现开关型稳压电源方式。

主机部分

主机部分常态监视探测器回路变化情况,遇有报警信号时,执行响应的动作,其功能如下:

(1)故障声光报警。

当出现探测器回路断路、短路、探测器自身故障、系统自身故障时,火灾报警控制器均应进行声、光报警,指示具体故障部位。

(2)火灾声光报警。

当火灾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或其他火灾报警信号单元发出报警信号时,控制器能迅速、准确地接收、处理此报警信号,进行火灾声光报警,指示具体火警部位和时间

(3)火灾报警优先功能。

控制器在报故障时,如出现火灾报警信号,应能自动切换到火灾声光报警状态。

若故障信号依然存在,只有在火情被排除,人工进行火灾信号复位后,控制器才能转换到故障报警状态。

(4)火灾报警记忆功能。

当控制器收到探测器火灾报警信号时,应能保持并记忆,不可随火灾报警信号源的消失而消失,同时亦能继续接受、处理其他火灾报警信号。

(5)声报警消声及再声响功能。

火灾报警控制器发出声光报警信号后,可通过控制器的消声按钮人为消声,如果停止声响报警时又出现其他报警信号,火灾报警控制器应能进行声光报警

(6)时钟单元功能。

控制器本身应提供一个工作时钟,用于对工作状态提供监视参考。

当火灾报警控时,时钟应能指示并记录准确的报警时间。

7)输出控制功能。

火灾报警控制应具有一对以上的输出控制接点,用于火灾报警时的联动控制,如用于室外警铃,启动自动灭火设施等。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线制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包括火灾探测器、传输线、报警控制器及配套设备(如显示器、中继器等),对于复杂系统,还要包括联动控制装置和设备。

这里的线制,主要是指探测器和控制器之间的传输线的线数。

按线制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主要分为多线制和总线制。

一)多线制

这是早期的火灾报警技术。

它的特点是一个探测器(或若干探测器为一组)构成一个回路,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相连,如图所示。

当回路中某一个探测器探测到火灾(或出现故障)时,在控制器上只能反映出探测器所在回路的位置。

而我国火灾报警系统设计规范规定,要求火灾报警要报到探测器所在位置,即报到着火点。

于是只能一个探测器为一个回路,即探测器与控制器单线连接。

传统的开关量式火灾探测报警系统对火灾的判断依据,仅仅是根据某种火灾探测器探测的参数是否达到某一设定值(阈值)来确定是否报警,只要探测的参数超过其自身的设定值就发出报警信号(开关量信号),这一判别工作是在火灾探测器中的硬件电路实现,探测器实际上起着触发器件的作用。

由于这种火灾报警的判据单一,对环境背景的干扰影响无法消除,或因探测器内部电路的缓慢漂移,从而产生误报警。

模拟量式火灾探测器则不同,它不再起触发器件的作用,即不对灾情进行判断,而仅是用来产生一个与火灾现象成正比的测量值(模拟量),起着传感器的作用,而对火灾的评估和判断有控制器来完成。

因此,模拟量式火灾探测器确切地说应称为火灾参数传感器。

控制器能对传感器送来的火灾探测参数(如烟的浓度)进行分析运算,自动去除环境背景的干扰,同时控制器还具有存储火灾参数变化规律曲线的功能,并能与现场采集的火灾探测参数对比,来确定是否报警。

在这里,判断是否发生了火灾,火灾参数的当前值不是判断火灾的唯一条件,还必须考查在此之前一段时间的参数值。

也就是说,系统没有一个固定的阈值,而是“可变阈”。

火灾参数的变化必须符合某些规律,因此这种系统是智能型系统。

当然,智能化程度的高低,与火灾参数变化规律的选取有很大的关系。

完善的智能化分析是“多参数模式识别”和“分布式智能”,它既考查火灾中参数的变化规律,又考虑火灾中相关探测器的信号间相互关系,从而把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到非常理想的水平。

应该指出,这里所说的开关量系统或模拟量系统,指的是从探测器到控制器之间传输的信号是开关量还是模拟量。

但是,以开关量还是模拟量来区分系统是传统型还是智能型是不准确的。

例如,从探测器到控制器之间传输的信号是模拟量,代表烟的浓度,但控制器却有固定的阈值,没有任何的模式分析,则系统还是传统型的,并无智能化。

再如,探测器若本身软硬件结构相当完善,智能化分析能力很强,探测器本身能决定是否报警,且没有固定的阈值,而探测器报警后向控制器传输的信号却是报警后的开关量。

显然这种系统是智能型而不是传统型。

因此,区分传统型系统还是智能型系统的简单办法不是“开关量”与“模拟量”之别,而是“固定阈”与“可变阈”之别。

目前,智能火灾报警系统按智能的分配来分,有以下三种形式的系统:

(一)智能集中于探测部分,控制部分为一般开关量信号接受型控制器

在这种系统中,探测器内的微处理器能够根据探测环境的变化作出响应,并自动进行补偿,能对探测信号进行火灾模式识别,作出判断给出报警信号,在确认自身不能可靠工作时给出故障信号。

控制器在火灾探测过程中不起任何作用,只完成系统的供电、火灾信号的接收、显示、传递以及联动控制等功能。

这种智能因受到探测器体积小等的限制,智能化程度尚处于一般水平,可靠性往往也不是很高

(二)智能集中于控制部分,探测器输出模拟量信号

这种系统又称主机智能系统。

它是将探测器的阈值比较电路取消,使探测器成为火灾传感器,无论烟雾影响大小,探测器本身不报警,而是将烟雾影响产生的电流、电压变化信号以模拟量(或等效的数字编码)形式传输给控制器(主机),由控制器的微计算机进行计算、分析、判断,作出智能化处理,判别是否真已发生火灾。

这种主机智能系统的优点有:

灵敏度信号特征模型可根据环境特点来设定;可补偿各类环境干扰和灰尘积累对探测器灵敏度的影响,并能实现报脏功能;主机采用微处理机技术,可实现时钟、存储、密码、自检联动、联网等各种管理功能;可通过软件编辑实现图形显示、键盘控制、翻译等高级控制功能。

但是,由于整个系统的监测、判断功能不仅全部要控制器完成,而且还要一刻不停地处理成百上千个探测器发回的信息,因此出现系统程序复杂、量大、探测器巡检周期长,势必造成探测点大部分时间失去监控、系统可靠性降低和使用维护不便等缺点。

(三)智能同时分布在探测器和控制器之间

这种系统称为分布智能系统。

它实际上是主机智能和探测器智能两者相结合,因此也称为全智能系统。

在这种系统中,探测器具有一定的智能,它对火灾特征信号直接进行分析和智能处理,作出恰当的智能判决,然后将这些判决信息传递给控制器。

控制器再作进一步的智能处理,完成更复杂的判决并显示判决结果。

分布智能系统是在保留智能模拟量探测系统的优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探测器和控制器是通过总线进行双向信息交流的,控制器不但收集探测器传来的火灾特征信号分析判决信息,还对探测器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和控制。

由于探测器有一定的智能处理能力,因此控制器的信息处理负担大为减轻,可以从容不迫地实现多种管理功能,从根本上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而且,在传输速率不变的情况下,总线可以传输更多的信息,使整个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运行能力大大提高。

由于这种分布式智能报警系统集中了上述两种系统中智能的优点,它将成为火灾报警技术发展的主导方向。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由触发装置、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以及具有其它辅助功能装置组成的,它具有能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火焰等物理量,通过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时间等,使人们能够及时发现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扑灭初期火灾,最大限度的减少因火灾造成的生命和财产的损失,是人们同火灾做斗争的有力工具。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及其重要性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探测火灾隐患,肩负安全防范重任,是智能建筑中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CBS)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建筑中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首先必须符合GB50116-9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的要求,同时也要适应智能建筑的特点,合理选配产品,做到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一般分三种形式设计:

区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集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控制中心报警系统。

就智能建筑的基本特点,控制中心报警系统是最适用的方式。

  智能建筑中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设计要点是:

根据被保护对象发生火灾时燃烧的特点确定火灾类型;根据所需防护面积部位;按照火灾探测器的总数和其他报警装置(如手报)数量确定火灾报警控制器的总容量;按划分的报警区域设置区域报警控制器;根据消防设备确定联动控制方式;按防火灭火要求确定报警和联动的逻辑关系;最后还要考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与智能建筑“3AS”(建设设备自动化系统、通信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的适应性。

1火灾探测器的设计选配

  火灾探测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对象分为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烟温复合式火灾探测器以及气体火灾探测器,按其测控范围又可分为点型火灾探测器和线型火灾探测器两大类。

点型火灾探测器只能对警戒范围中某一点周围的温度、烟等参数进行控制,如点型离子感、点型紫光火焰火灾探测器、点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等,线型火灾探测器则可以对警戒范围中某一线路周围烟雾、温度进行探测,如红外光束线型火灾探测器,激光线型火灾探测器,缆式线型感温火灾探测器等.

  智能建筑中应以感烟火灾探测器选用为主,个别不宜选用感烟火灾探测器的场所,应该选用感温火灾探测器。

  1.2探测区域探测器设置要点

  标准规定:

火灾探测区域一般以独立的房间划分探测区域内的每个房间内至少应设置一只探测器。

在敞开或封闭的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走道、坡道、管道井、闷顶、夹层等场所都应单独划分的探测区域,设置相应探测器、内部空间开阔且门口有灯光显示装置的大面积房间可划分一个的探测区域,但其最大面积不能超过1000m2。

探测器的设置一般按保护面积确定,每只探测器保护面积和保护半径确定,要考虑房间高度、屋顶坡度、探测器自身灵敏度三个主要因素的影响,但在有梁的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必须考虑到梁突出顶棚影响

  另外,在设置火灾探测器时,还要考虑智能建筑内部走道宽度、至端墙的距离、至墙壁梁边距离、空调通风口距离以及房间隔情况等的影响。

  1.3探测器总数确定

  首先确定一个探测区域所需设置的探测器数量,其计算公式为:

N=S÷KA式中:

N—探测器数量(只),取整数;S—-该探测区域的面积(m2)A—-探测器的保护面积(m2)K—-修正系数特级保护对象取0.7~0.8一级保护对象取0.8~0.9二级保护对象取0.9~1.0.注:

感烟和感温探测器均以此公式计算。

  智能建筑内全部探测区域所需和即为该建筑需要配置的探测器总数量。

2火灾报警控制器的设计选配

  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中枢,它接受信号并作出分析判断,一旦发生火灾,它立即发出火警信号并启动相应消防设备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开关量多线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已被模拟量总线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总线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所替代,目前技术颁式智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也广泛应用。

模拟量总线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颁智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都是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都可以作为智能建筑的选用产品。

  2.1报警区域的划分

  报警区域的按照智能建筑的保护等级、耐火等级,合理正确的划分。

规范规定“报警区域应根据防火分区或楼层划分。

”也就是说在报警区域,也可以将同层的几个防火分区划为一个报警区域。

特别强调,将几个防火分区同一报警区域时,只能在同一楼层而不得跨越楼层。

  2.2确定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容量

  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一般按防火分区设置,其容量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本报警区域内编址探测设备的数量。

报警区域编址探测设备,不单指感烟感温或其它种类火灾探测器的数量,还包括该报警区域内手动报警按钮,消火栓报警按钮以及通过控制模块转换信号的水流批示器,水压力开关等。

例如某型号火灾报警控制器的容量为4回路×128探测点,即每个控制回路可控制128个编址探测点,智能建筑中某报警区域编址设备总数为400个,则该火灾自动报警控制器正好满足区域报警要求。

假设该报警区域内有600个探测编址点,显然需要二台该型号控制器(一般这种情况下,应选用单台容量满足600个探测编址点要求的产品作区域报警控制器)。

  一般火灾报警控制器标示容量都是单台控制器的最大容量,为了保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既能高效率又能高可靠性的工作,实际设计各回路探测点时要考虑一定的信息余量。

关于这一点,G50106-98第5.1.2条有明确规定。

综合考虑建筑结构与建筑施工等因素影响,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区域火灾报警器每回路实际设计容量应为标称容量的80~50%。

  2.3确定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

在火灾自动报警与联动控制系统中,集中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选配,一方面要满足整个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工作要求,另一方面,还应该具备与智能建筑中其它控制系统的通信界面。

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与各个报警区域内区域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通信功能。

(2)处理显示整个系统报警信息,故障信息,联动信息的功能;(3)应能根据火警信息,启动消防联动设备并显示其状态;(4)具备与智能建筑中其它控制系统的通信界面。

【摘 要】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现代智能建筑中起着极其重要的安全保障作用。

随着传感器技术、无线通信技术、集成电路和微电子技术日臻完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本研究旨在降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系统的智能化水平。

首先阐明火灾发生过程中的火灾信号的特征、火灾探测原理和火灾模型建立方法,将模糊神经网络智能算法应用于火灾探测。

针对有线网络的不足,设计了无线通信节点,构建了无线通信网络。

首先,针对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功能需求,设计了由火灾报警控制器和火灾探测节点组成的二层结构。

以嵌入式系统为开发平台,设计了火灾报警控制器,实现火灾判决智能算法和对探测节点的统筹管理;以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复合探测节点电路,对烟雾浓度、温度和CO浓度等信号进行采集。

其次,对智能建筑中的火灾信号特性进行分析,采用模糊神经网络对火灾探测复杂的、非线性结构的对象进行处理,充分地利用了模糊控制的专家经验、推理能力和神经网络的学习能力、自适应能力等优点。

根据专家先验知识和火灾试验数据,提供训练和测试样本集,对模糊神经网络模型进行训练和测试,训练和测试的结果令人满意,网络模型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采用附加动量项法和自适应学习率,大大提高了网络的收敛速度。

再次,设计一种基于nRF905的通用无线通信节点,构建无线网络,应用于智能建筑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实现火灾报警控制器与探测节点之间的信息无线传输,从而完成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集成,弥补了有线通信网络的不足。

本文完成了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整体设计以及部分关键技术的研究。

研究表明,模糊神经网络能够提高火灾探测精度,降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误报率和漏报率,提高系统的智能化程度,它填补了国内智能火灾探测算法研究的不足。

采用无线网络增加了系统设计与集成的灵活性,无线网络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

最后对智能建筑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发展作了展望,并提出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2J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由触发器件、火灾报警装置、火灾警报装置、电源以及其他具有辅助控制功能的联动装置所组成,如图2一1所示。

它能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光辐射及变化的空气组分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感光及气体浓度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给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

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烟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

卷帘门、挡烟垂壁等相关系统联动,通过自动或手动方式发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