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学常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00940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古文学常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文学常识.docx

《古文学常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文学常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文学常识.docx

古文学常识

一、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的归类。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

3、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的主要代表。

4、屈原是我国古代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5、苟于是战国末期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6、韩非于是战国末期法家思想员著名的代表。

7、李斯是秦代散文作家中的代表人物。

8、曹操是建安文坛的领袖,开风气之先,影响一代诗风。

9、曹植是建安时期最负盛名的作家。

10、陶渊明: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人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进行诗歌创作。

11、鲍照:

是南朝刘宋时期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乐府诗对唐代诗人有很大影响。

12、王维是盛唐田园山水诗派的代表作家。

13、李白是继屈原之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14、杜甫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15、岑参是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

16、白居易是中唐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1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18、李商隐是晚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

19、欧阳修是北宋诗人革新运动的领袖。

20、王安石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21、苏拭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一位作家,豪放词派的创始人。

22、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也是婉约派词人的代表。

23、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

24、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女作家、女词人。

25、关汉卿是元代杂剧的奠基人。

26、马致远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27、王实甫是元代前期杰出的杂剧作家。

28、张养浩是元代著名的散曲家。

29、于谦是明代著名的诗人。

30、汤显祖是明代成绩最高的剧作家。

31、冯梦龙是明末通俗文学的一代大家。

32、王夫之是清初著名诗文理论家。

33、李渔是清初杰出的戏剧理论家和创作家。

34、瞥雪芹是我国清代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35、梁启超是最早高度评价和极为提倡小说创作的人。

36、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37、龚自珍是近代历史开端之际得风气之先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1、上古歌谣:

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

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

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

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文学流派或团体的归类。

1、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孔子、孟子。

2、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有:

老子、庄子。

3、墨家的代表人物有:

墨子。

4、法家学派化人物有:

韩非子。

5、屈宋:

指战国时期的屈原、宋玉。

6、扬马:

指西汉扬雄、马司相如。

7、三曹:

指曹操、曹植、曹丕。

8、建安七子:

指孔融、王粲、陈琳、刘桢、徐干、阮禹、应玚

9、沈诗任笔:

指南朝齐梁间的沈约和任昉。

10、初唐四杰:

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11、沈宋:

指初唐武后时期著名的宫延诗人沈全期和宋之问。

12、唐代诗人属于边塞诗派的有:

王昌龄、岑参、高适、王之涣、李颀。

13、张王乐府:

指张籍、王建所写的乐府诗。

14、郊寒岛瘦:

苏轼语,是对中唐诗人孟郊、贾岛诗风的形象概括。

15、元白:

指中唐诗人元稹和白居易。

16、南唐二主:

指五代时南唐的两个皇帝,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

17、三苏:

是苏轼、苏洵、苏辙。

18、唐宋八大家:

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轼、苏洵、苏辙。

19、宋代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有:

苏轼、辛弃疾。

20、宋代词人中属于婉约派的有:

柳永、李清照。

21、元代元曲四大家:

指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22、明代后七子:

指宗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梁有誉、涂中行、吴国伦。

23、唐宗派:

是明代前后七于的反对派作家有:

王慎中、唐顺之、归有光。

24、公安派三袁:

指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

25、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指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

26、南施北宋:

指清初著名诗人施闰章和宋琬。

27、宋诗派:

即清代“同光体”诗人,代表作家是陈三立、陈衍。

28、浙西词派:

清初词派,以浙江秀水(今嘉兴市)人朱彝尊为代表。

29、阳羡词派:

清初词派,以江苏省宜兴人陈维崧为代表。

30、常州词派:

清中叶词派,代表人物是张惠言。

31、桐城派:

清中叶最著名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作家有方苞、姚鼐。

32、苏州作家群:

清初戏曲家群体,代表人有李玉、朱素臣、朱佐朝。

33、南洪北孔:

指清初著名的戏剧家洪异和孔尚任。

34、南社:

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高旭和柳亚子。

三、主要文学创作基本特点的归类。

1、《论语》的艺术特色有:

①浅显、简练、富于哲理性。

②在简单的对话中表现人物形象。

2、《墨子》的艺术特色有:

①质朴少文采,但逻辑性很强。

②善于运用具体事例来说理,从具体问题的争论进而为概括性的辩难,是说理文的一大进展。

3、孟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

①气势充沛,笔力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

②常用巧妙的譬喻和寓言式的小故事来阐明道理,生动而有说服力。

4、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有:

①想象奇幻,构思奇特,极富浪漫主义色彩。

②好用各种比喻和寓言来阐明道理,寓抽象概念于具体形象。

②行文汪洋恣肆,变化万端。

5、《苟子》的艺术特色是:

体系完整,长篇大论,论点明确,论证严密,巧譬博喻,句式整齐。

6、《韩非子》议论透辟,观点鲜明,切中要害,标志着先秦理论文的进一步发展。

7、《战国策》的艺术特色是:

①叙事说理铺张渲染,纵横您肆。

②善用比喻和寓言故事。

③刻划人物,鲜明生动。

8、《离骚》的艺术特色是:

①273句,2400余字,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抒情诗。

②塑造了诗人伟大爱国者的主体形象。

③融铸神话传说,驰聘想象,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④继承和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香草美人,寄托遥深。

9、《吕氏春秋》是一种系统化的集合许多单篇的说理文,层层深入,最负条理,往往以寓言故事为譬喻,富有形象性。

10、《史记》的艺术特色有:

①塑造了丰富多彩的、性格鲜明的一系列人物形象。

②谋篇布局,独具匠心、善于选择、剪裁和集中史料,善用“互见法”,善写大事和紧张场面,并以细节描写来刻划人物。

③寓褒贬于叙事,有强烈的抒情性。

④语言生动、准确、灵活。

11、《孔雀东南飞》的艺术特色有:

①是我国古代最长的叙事诗,代表了汉乐府的最高艺术成就。

②成功地塑造了刘兰芝、焦仲卿等几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③情节曲折,结构完整,结尾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12、曹操诗歌创作的特色有:

①大都用乐府旧题表现新的内容。

②风格苍凉悲壮。

13、《世说新语》的艺术特色有:

①善于通过富有特征性的细节勾勒人物的性格和精神面貌,使之栩栩如生。

②记事与记言相结合。

③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14、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有:

①风格完整,意境深远。

②语言平淡自然、富于韵味。

③对田园有着真挚的爱,情景交融。

15、南朝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有:

①体裁短小,多为五言四句。

②语言清新自然。

③广泛运用双关语。

16、《搜神记》的艺术特色有:

①行文简洁质朴,有魏晋史家的行文特征。

②一些名篇结构完整,情节较丰富,粗具短篇小说的规模,人物形象比较鲜明。

17、王维诗歌的特色有:

①融诗情画意于一体。

②风格清新淡雅、意境幽远。

18、李白诗歌的风格是:

飘逸、奔放、雄奇、壮丽。

19、杜甫诗歌的风格是:

浓郁顿挫。

20、岑参诗歌的风格特点有:

感情真实、气势磅礴、想象新奇、格调激越。

21、白居易诗歌的特点是:

①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②常用对比手法。

③注重人物描写。

22、李商隐诗歌的特色有:

①诗歌风格雄浑悲壮。

②词作兼有豪放和婉约之长。

23、柳永词作的特点有:

①多写都市繁华景象及青楼歌妓的生活。

②尤善于表达羁行役之苦。

③大量制作慢词。

④以铺叙见长。

24、辛弃疾词作的特色有:

词风以豪放悲壮为主,“慷慨纵横,有不可一世之概”。

25、《三国演义》艺术特色:

①善于刻画人物形象。

②语言传神、生动、准确。

四、主要著作的文体性质归类。

1、《论语》是我国先秦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2、《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

3、《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杂史书,也是一部优秀的散文总集。

4、《国语》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5、《左传》是我国早期的编年体历史著作,同时也是具有文学价值的散文名著。

6、《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同时它也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作品。

7、《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8、《乐府诗集》是唐五代以前乐府诗的总集。

9、《世说新语》是一体按内容分类的笔记小说集。

10、《西厢记》是元杂剧,是我国古典杂曲国的不朽著作。

11、《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12、《西游记》是一部神怪小说。

13、《金瓶梅》是第一部文人独作的白话长篇小说。

14、“三言”“二拍”是明代代表性的短篇小说集。

15、《聊斋志异》是清初最富有创造性、文学成就最高的志怪传奇文言小说。

16、《儒林外史》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讽刺文学的代表作。

17、《红楼梦》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高峰。

五、主要著作的基本内容归类。

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采自15个地区的诗,其中大多数是民歌;“雅”有《大雅》、《小雅》,是产生地王都附近的诗;“颂”有《周颂》、《鲁颂》、《商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诗。

2、《论语》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3、《战国策》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洲说各国或互相辩难的言论和行动。

4、《左传》记叙了春秋时期250多年间各诸侯国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等方面的历史事实。

5、《史记》记叙了上自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6、《西厢记》写书生张生与崔相国之女莺莺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故事。

7、《世说新语》记载了东汉末年至东晋年间许多贵族、名人的言谈逸事。

8、《三国演义》以蜀汉与曹魏的斗争为主线,描写了自汉末群雄逐鹿至西晋统一历史进程。

9、《西游记》以孙悟空为中心,写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

寄寓了广大人民反抗黑暗势力,要求战胜自然、克服困难的精神,曲折地反映了封建时代的社会现实。

10、《红楼梦》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背景,以贾宝玉、林篱玉的爱情悲剧为主要线索,着重描写了贾家荣、宁二府由盛到衰的过程。

11、《聊斋志异》描写歌颂爱情。

抨击科举制度的腐败。

揭露现实政治的腐败和政治阶级对人民的残酷压迫。

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斗争。

12、《桃花扇》以候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写南明王朝兴亡的历史,“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13、《长生殿》一方面颂扬李、杨之间生死不渝的爱情,表达了作者的爱情理想;另一方面又谴责他们荒淫祸国,企图达到“垂戒来世”的目的。

14、《牡丹亭》通过杜丽娘和柳梦梅生离死合的爱情故事,提示了反封建礼教的主题。

六、作家,文论家的文学主张归类。

1、孔子文论:

以诗教为核心,倡“兴观群怨”说。

2、孟子提出“与民同乐”的文艺美学思想,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文学批评方法论。

3、老子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论。

4、庄子文论祟尚自然,反对人为,提“虚静”、“物化”和“得意忘言”。

5、屈原倡“发愤抒情”说。

6、司马迁提“发愤著书”说。

7、王充文论倡“真善美”相统一。

8、钟嵘文论以“直寻”为核心。

9、李白诗歌理论祟尚自然清新。

10、王昌龄倡“诗境”论。

11、词空图论诗歌要有“味外之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12、韩愈文论:

文道合一,务去陈言,气盛言宜,文从字顺。

13、欧阳修文论:

文章应“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14、白居易主张: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15、严羽论诗倡“别才、别趣”、“妙悟”、“以盛唐为法”。

16、李蛰主张“童心说”。

17、公安派:

倡导“性灵说”,各尽其变,力求创新。

18、王土帧主张“神韵说”。

19、沈德潜主张“格调说”。

20、翁方纲主张“肌理说”。

21、袁枚主张“性灵说”。

七、文学理论作品归类。

1、曹丕《典论·论文》。

2、陆机《文赋》。

3、钟嵘《诗品》。

4、刘勰《文心雕龙》。

5、杜甫《戏为六绝句》。

6、白居易《与元九书》。

7、皎然《诗式》。

8、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9、李清照《论词》。

10、张戒《岁寒堂诗话》。

11、严羽《沧浪诗话》。

12、张炎《词源》。

13、叶燮《原诗》。

《中国文学批评史》(宋以下部分)

一.文化演变:

意识形态下的文学批评

宋以后中国文化发生了一个重要的变化:

意识形态的体系化。

新儒学即理学(或道学)的形成。

历史上影响最大的理学大体上有两派。

程朱理学:

“格物”是从日常生活中不断获得本性的积累。

所以洒扫应对,莫非天理。

陆王心学:

以为人心自足,无所亏欠。

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意识形态,结束于清末。

它的终结标志着古典文化的结束。

二.唐宋之争与宋以后诗学的主脉:

诗的传统,即所谓“风诗正宗论”(朱自清),用比兴手法来表现情感。

这个传统以唐诗为典范,在唐以后形成了一种唐诗本位观念,其后的文学批评,就是建立在这种观念上的。

宋诗走向一条不同于传统的道路。

它表现出了不同于唐诗的特征。

认同还是排斥这种新的诗歌范型,成为宋代及以后的诗歌批评的主题。

这个主题就是唐宋之争。

三.两种新的批评类型:

诗话(笔记型批评)与点评(鉴赏型批评)

宋代以后,产生了两种主要的批评类型,那就是诗话和点评。

1.诗话:

“诗话”概念的界定问题。

宋诗话的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欧阳修的《诗话》为代表,大抵篇幅小,以论“事”为主,理论性不强。

第二阶段在南北宋之际,内容从“记事”向“论辞”的方向推进,主题是江西与反江西之争。

在体制上,有摘抄性质的,有分类抄辑性质的,有纪事体的。

第三阶段在南宋中晚期,为成熟的总结期,在理论水平上达到高峰。

2.点评

点评包括圈点和批评。

点评在宋代已经颇具规模,以刘辰翁为代表。

批评后来成为古代小说批评最重要的方法,并形成独特的体例。

点评法的基本特征:

直接介入阅读,细读。

缺点:

其一,有时过于注重字法句章法,着眼点在有迹可寻处。

其二,介入过深,阅读的自主性反而被削弱。

其三,点评法在实质上是一种经验性的批评形式,在理论上缺乏内容的抽象性和表述的系统性。

3.从传统批评类型看古代文论体系

诗话和点评都体现了传统批评思维的鲜明的经验性,也就是说,传统的批评是文本本位的,而文本本位实际上又是审美经验本位的。

现代寻求中国文论“体系”的动机,以及建构中国文论“体现”所存在的问题。

指出:

需要摆脱“本体论-认识论”的哲学模式。

中国文论的特征:

一是陈述的当下性和非系统性。

二是以作品为本位。

第二章        北宋诗文革新理论(以欧阳修、苏轼为中心)

教学时间:

6课时,第4-6周。

主要内容:

一.    宋初诗文风气:

1.西昆诗风

“西昆”之诗带有很强的游戏特征。

好用典,词采华瞻。

2.太学文风

石介倡导儒学,抨击西昆。

形成古拙奇奥的“太学体”。

二.    欧阳修:

1.文体革新与儒学复古的关系

诗文革新通常是是在思想史背景中展开的。

思想的表达和传播以思想性的写作为手段。

唯美写作的主流化,往往对思想性写作构成直接的威胁。

所以思想变革一般也需对文体变革提出要求。

思想变革与文体变革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韩愈的儒学复兴运动和古文运动对北宋诗文革新产生直接影响。

2.“道胜文至”

欧阳修对以西昆为代表的唯美写作的批评。

他强调“道胜”,是针对西昆体的。

他的文学革新主张,与韩愈的古文运动,有着相同的性质。

其所谓“道胜”,强调写作的现实性和道义性,并把这种现实性和道义性融入到对西昆体的批评中。

但他对“道”的理解很平实,并不抽象,所以他的“道胜”能够与“文至”相贯通。

3.对“太学体”的批评

欧阳修坚决抵制太学体。

他要建立的是一种自然流畅、简而有法的文风。

4.“诗穷而后工”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其精神通于“道胜而文至”。

其内涵:

受挫而有所郁积,产生创作冲动;对于人生作深度体验;悲情体验是古人的一种最基本的审美方式。

中国正统文学缺少喜剧精神,悲剧精神也有所不足。

分析其原因。

以此来理解和评价欧阳修的“穷而后工”之说的得失。

三.苏轼:

1.“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对“太学体”的批评提升到更高的理论层面。

其“行止”之说渊源于以前文论家对“涣”之道的体悟。

苏洵从“涣”之道中推衍出其“自然主义”观念,对苏轼产生直接影响。

苏轼“行止”说包含了对“笔”“意”关系的界定。

从逻辑起点上看,“笔在意先”。

从过程上看,是“意在笔中”。

从效果上看,是“笔”“意”合一。

“笔意合一”即“辞达”。

苏轼以庄子的“道进乎技”思想来诠释孔子的“辞达”观念。

此陈义甚高,具有天才论倾向,意义超出了对太学体的批评。

2.“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

解读《送参寥师》诗。

苏轼对传统诗学中主“动”的创作论提出异议,倾向于主“静”说。

“动”与“静”有各自的效果,但二者实非对立关系。

苏轼在诗中还提出“中”“边”之辨。

苏轼的以佛论诗,极大地影响了宋代诗论的风气。

第三章        江西与反江西以及唐宋之争

教学时间:

6课时,第7-9周。

主要内容:

一.江西诗学:

1.“夺胎换骨”与“点铁成金”

黄庭坚好示人以学诗之门径,由此形成江西诗风。

他注重作诗的字法句法章法,但对诗歌创作实有其极高的追求。

苏轼诗学有似于南禅,而黄庭坚诗学有似于北禅。

2.“参悟”和“活法”

江西末流弊于摹拟,所以吕本中提出“参悟”、“活法”以救之。

吕本中建构“江西”谱系。

元代方回将此谱系作进一步完善。

二.反江西派诗学:

1.叶梦得《石林诗话》

叶梦得论诗以“浑然”为最高境界。

2.张戒《岁寒堂诗话》

张戒论诗则以“言志”为本而注重“意味”。

3.陆游的“工夫在诗外”说和杨万里的“风味”说

陆游和杨万里都由江西入,最后则有出于江西。

陆游“工夫在诗外”实切中江西诗风之弊。

杨万里“风味”说强调诗歌的内韵,也是对江西诗风的扬弃。

三.严羽《沧浪诗话》:

1.《沧浪诗话·诗辨》解读

“夫诗有别才”至“谓之单刀直入也”。

2.“兴趣”说的美学内涵

思想史背景分析:

道家哲学的形而上取向,对感性和言语的超越,“有”“无”之辨,“言”“意”之辨。

传统趣味理论的历史勾勒。

缘起:

画论中的“气韵生动”说,以及“南禅”派的艺术取向。

钟嵘的“滋味”说、司空图的“韵外之致”说、宋代意味说的兴起。

“意”“象”之辨下的“兴趣”说批判。

3.“兴趣”说的诗史内涵

严羽诗学的目的:

恢复唐音,反对宋调。

一是对治在宋代极具影响力的苏黄诗风,反对从“文字”、“才学”中谋求材料,反对以“议论”之“理”来代替诗歌的趣味。

二是要恢复盛唐之音的美学风范,建立“风诗正宗论”诗学体系。

4.严羽的影响:

明清时代诗学深受严羽诗学的影响。

继承者:

明代的复古思潮:

前后七子倡导唐音,从“格调”方面继承严羽诗学。

何、李之争的实质。

清代的主唐派诗论:

王士祯的“神韵”说与沈德潜的“格调”说。

冯班对严羽的批判。

清代的主宋派诗学:

翁方纲的“肌理”说,以及道咸后宋诗派的主张。

5.概述:

现代“唐宋之争”与“一代有一代文学”之关系

现代诗史研究中的唐诗本位观念。

“一代有一代文学”观念的提出与唐宋诗歌的各自命运。

第四章        理学与文学批评

教学时间:

5课时,第10-12周。

主要内容:

一.从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到程颐的“作文害道”说:

1.周敦颐的“文以载道”说

“文以载道”之说以“文”为手段,倡导思想性写作,反对唯美写作。

但他对艺术修饰的作用评价过低,有重“道”轻“文”的倾向。

周敦颐奠定了以道德经纶为大、以文章才艺为小的理学文论思想的基调。

2.程颐的“作文害道”:

周敦颐的重道轻文的倾向,到了程颐进一步演变为“作文害道”之说。

他否定审美价值,将文辞之工美与精神之提升对立起来。

美与善的关系第一次恶化。

二.朱熹的理学诗学

1.“文从道中流出”

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首先,“文是文,道是道”,作为本体之“道”与作为现象之“文”,具有“本”“末”之别。

其次,“道”与“文”是“体”“用”的关系。

即“体”即“用”,“文便道也”。

这样,朱熹在本体论的高度上完成了理学对文学的包容。

既已在理学上包容了文学,朱熹也就比其他理学家更经常地出入于文学。

2.朱熹的诗经学

朱熹诗经学的主题是“奔淫”说。

他反对《小序》。

具体内容:

其一,提出《风》出民间之说,反对“变风”为贤人所作的观点。

其二,提出“变风多是淫乱之诗”的观点,反对《序》的“变风”为“止乎礼义”之说。

其四,用惩戒说取代怨刺说。

三.王学的兴起与文学批评:

1.王学的兴起与明代中叶的社会状况

王阳明理学对程朱理学的批评。

它的出现,表明了程朱理学的危机,以及市民文化的兴起。

王学左派的产生,进一步走向反知识主义、反精英主义倾向。

作为这种倾向的体现,受王学左派思想影响的一些民间文人对民歌、市民文学高度重视,包含着颠覆正统文学的动机。

2.李贽的“童心”说

李贽思想具有异端特征。

他是程朱理学的批评者,但不是儒学的批评者。

“童心”说具有反复古的个性主义精神反知识主义倾向。

3.袁宏道的“性灵”说

前后七子的批判者。

标举个性,试图在写作中摆脱传统的束缚,却抹去了传统的深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