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080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7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高二化学上学期第二次周考试题doc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A.ΔH<

0,m+n<

c+dB.ΔH>

0,m+n>

c+d

C.ΔH>

c+dD.ΔH<

6.已知充分燃烧一定量的丁烷气体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QkJ,而生成的CO2恰好被200mL5mol·

L-1KOH溶液吸收生成正盐,则丁烷的燃烧热△H为()

A.—8QkJ·

mol-1B.—4QkJ·

C.—20QkJ·

mol-1D.—16QkJ·

7.已知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3kJ/mol,下列正确的是()

A.浓硫酸和NaOH溶液反应,生成lmol水时放热57.3kJ

B.含lmol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中和后,放热为57.3kJ

C.1L0.lmol/LCH3COOH与1L0.lmol/L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为5.73kJ

D.1L0.lmol/LHNO3与1L0.lmol/L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为5.73kJ

8.一定条件下,将10molH2和1molN2充入密闭容器中,N2(g)+3H2(g)

2NH3(g),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可能是()

A.25%B.30%C.35%D.75%

9.把2.5molA和2.5molB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里,发生如下反应:

()3A(g)+B(g)

xC(g)+2D(g),经5s反应达平衡,在此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

s),同时生成1molD。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x=4

B.达到平衡状态时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6:

5

C.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50%

D.5s内B的反应速率v(B)=0.05mol/(L·

s)

10.工业上利用Ga与NH3高温条件下合成固体半导体材料氮化稼(GaN)同时有氢气生成。

反应中,每生成3molH2时放出30.8kJ的热量。

恒温恒容密闭体系内进行上述反应,下列有关表达正确的是()

A.I图像中如果纵坐标为正反应速率,则t时刻改变的条件可以为升温或加压

B.II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镓的转化率

C.III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化学反应速率

D.IV图像中纵坐标可以为体系内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11.一定条件下,2SO2(g)+O2(g)

2SO3(g) ΔH<

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v(正)变大,v(逆)变小

B.恒温恒容,充入O2,O2的转化率升高

C.恒温恒压,充入N2,平衡不移动

D.恒温恒容,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12.在25℃时,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初始浓度和平衡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

L-1

0.1

0.2

平衡浓度/mol·

0.0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50%

B.反应可表示为X+3Y

2Z,其平衡常数为1600

C.增大压强使平衡向生成Z的方向移动,平衡常数增大

D.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则此反应为吸热反应

13.在密闭容器中,给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气体混合物加热,在催化剂存在下发生反应:

CO(g)+H2O(g)⇌H2(g)+CO2(g)。

在500℃时,平衡常数K=9。

若反应开始时,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浓度都是0.02mol/L,则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为(  )

A.25%B.50%C.75%D.80%

14.在密闭容器中,反应X2(g)+Y2(g)⇌2XY(g)△H>0,达到甲平衡.在仅改变某一条件后,达到乙平衡,对此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图I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B.图Ⅱ是扩大容器体积的变化情况

C.图Ⅲ是增大压强的变化情况D.图Ⅲ是升高温度的变化情况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S>

B.常温下,放热反应一般能自发进行,吸热反应都不能自发进行

C.焓变或熵变均可以单独作为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D.在其他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

16.2molA与2molB混合于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

2A(g)+3B(g)

2C(g)+zD(g),2s末A的转化率为50%,测得v(D)=0.25mol•L﹣1•s﹣1,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2s末,B的浓度为0.5mol/LB.2s末,容器内的压强是初始的7/8倍

C.2s时C的体积分数为2/7D.

z=2

17.现有下列两个图象:

下列反应中符合上述图象的是(  )

A.N2(g)+3H2(g)

2NH3(g)ΔH<0

B.2SO3(g)

2SO2(g)+O2(g)ΔH>0

C.4NH3(g)+5O2(g)

4NO(g)+6H2O(g)ΔH<0

D.H2(g)+CO(g)

C(s)+H2O(g)ΔH>0

18.对于可逆反应:

2A(g)+B(g)⇌2C(g);

△H<0,下列各图正确的是(设变化过程中物质的聚集状态没有发生改变)()

A.

B.

C.

D.

19.下列各组关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非电解质的归类正确的()

A

B

C

D

强电解质

Fe

NaCl

CaCO3

HNO3

弱电解质

CH3COOH

NH3

H2CO3

Fe(OH)3

非电解质

蔗糖

BaSO4

C2H5OH

H2O

A.AB.BC.CD.D

20.下表是几种弱酸在常温下的电离平衡常数:

H2S

H3PO4

1.8×

10-5

Ka1=4.3×

10-7

Ka2=5.6×

10-11

Ka1=9.1×

10-8

Ka2=1.1×

10-14

K1=7.5×

10-3

K2=6.2×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碳酸的酸性强于氢硫酸

B.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一步电离决定

C.常温下,加水稀释醋酸,

增大

D.向弱酸溶液中加少量NaOH溶液,电离平衡常数不变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21.一水合氨(NH3·

H2O)是一种常见的弱碱,回答下列问题:

在0.1mol·

L﹣1氨水中加入下列物质,一水合氨的电离平衡及平衡时物质的浓度的变化:

(1)写出NH3·

H2O的电离方程式____。

(2)向氨水中加入NH4Cl固体,电离平衡向___移动(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下同);

(3)向氨水中加入FeCl3固体,电离平衡向_____移动;

c(NH3·

H2O)______

(4)已知常温下,NH3·

H2O的电离常数为Kb=1.8×

10-5,若氨水的浓度为2.0mol∙L-1,则溶液中OH-的浓度是___mol∙L-1。

22.在2L密闭容器内,t℃时发生反应:

N2(g)+3H2(g)

2NH3(g),在体系中,n(N2)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

t(min)

1

2

3

4

n(mol)

0.20

0.10

0.08

0.06

(1)上述反应在第5min时,N2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H2表示从0~2min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v(H2)=_____________;

(3)t℃时,在4个均为2L密闭容器中不同投料下进行合成氨反应。

根据在相同时间内测定的结果,判断该反应进行快慢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

(用字母填空,下同);

a.v(NH3)=0.05mol·

L-1·

min-1b.v(H2)=0.03mol·

min-1

c.v(N2)=0.02mol·

min-1d.v(H2)=0.00lmol·

s-1

(4)下列表述能作为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a.反应速率v(N2):

v(H2):

v(NH3)=1:

3:

b.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改变

c.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d.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e.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3nmolH2

f.v(N2)消耗=2v(NH3)消耗

g.单位时间内3molH—H键断裂的同时2molN—H键也断裂

23.氮是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研究氮及其化合物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

(1)合成氨的原理为:

N2(g)+3H2

2NH3△H=-92.4kJ/mol

①将一定量的N2(g)和H2(g)放入1L的密闭容器中,在500℃、2×

107Pa下达到平衡,平衡时测得N2为0.1mol,H2为0.3mol,NH3为0.1mol。

该条件下H2的转化率为______。

②欲提高H2的转化率,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向容器中按原比例再充入原料气

b.向容器中再充入惰性气体

c.改变反应的催化剂

d.液化生成物分离出氨

(2)在2L密闭容器中,800℃时反应2NO(g)+O2(g)

2NO2(g)△H<0体系中,各成分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①用O2表示从0~2s内该反应的平均速率υ=___________。

②能说明该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_____。

a.υ(NO2)=2υ(O2)b.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c.υ逆(NO)=2υ正(O2)d.容器内的密度保持不变

③为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增大,且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的是_________。

a.及时分离出NO2气体b.适当升高温度

c.增大O2的浓度d.选择高效的催化剂

(3)汽车尾气中含有CO、NO2等有毒气体,加装尾气净化装置,可使有毒气体相互反应转化为无毒气体。

4CO(g)+2NO2(g)

4CO2(g)+N2(g)ΔH=-1200kJ·

mol-1对于该反应,温度不同(T2>

T1)、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图像正确的是______(填代号)。

24.现在和将来的社会,对能源和材料的需求是越来越大,我们学习化学就为了认识物质,创造物质,开发新能源,发展人类的新未来。

请解决以下有关能源的问题:

(1)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

下列属于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____

①天然气②煤③核能④石油⑤太阳能⑥生物质能⑦风能⑧氢能

A.①②③④B.⑤⑥⑦⑧C.③⑤⑥⑦⑧D.③④⑤⑥⑦⑧

(2)运动会上使用的火炬的燃料一般是丙烷(C3H8),请根据完成下列题目。

①已知11g丙烷(C3H8)在298K和101Kpa条件下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555kJ,请写出丙烷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

②丙烷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脱氢反应可以得到丙烯。

C3H8(g)→CH4(g)+HC≡CH(g)+H2(g)△H1=+156.6kJ·

mol-1

CH3CH=CH2(g)→CH4(g)+HC≡CH(g)△H2=+32.4kJ·

则相同条件下,反应C3H8(g)→CH3CH=CH2(g)+H2(g)的△H=_______

(3)已知:

H—H键的键能为436kJ/mol,H—N键的键能为391kJ/mol,根据化学方程式:

N2+3H2⇌2NH3ΔH=-92.4kJ/mol。

①请计算出N≡N键的键能为____。

②若向处于上述热化学方程式相同温度和体积一定的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充分反应后,恢复原温度时放出的热量____92.4KJ(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参考答案

1.D

A.根据新能源标准可知,核能、太阳能、氢能都是新能源,A项正确;

B.反应C(s,石墨)===C(s,金刚石)为吸热反应可知,石墨的能量比金刚石的能量低,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B项正确;

C.“开发利用新能源”“汽车尾气催化净化”可减少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都能提高空气质量,C项正确;

D.等质量的硫蒸气的能量高于硫固体的能量,则等质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前者放出的热量更多,D项错误;

2.A

碳的燃烧热△H1=a 

kJ•mol-1,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s)+O2(g)=CO2(g)△H1=a 

kJ•mol-1①

S(s)+2K(s)═K2S(s)△H2=b 

kJ•mol-1②

2K(s)+N2(g)+3O2(g)═2KNO3(s)△H3=c 

kJ•mol-1③

将方程式3①+②-③得S(s)+2KNO3(s)+3C(s)═K2S(s)+N2(g)+3CO2(g),则△H=x 

kJ•mol-1=(3a+b-c)kJ•mol-1,所以x=3a+b-c,故答案为A。

3.A

A.肼中存在N−H极性键,也有N−N非极性键,结构简式为

,A项错误;

B. 

1g液态肼和足量液态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时放出20.05kJ的热量,则1mol肼反应放出的热量为32×

20.05kJ=641.6kJ,B项正确;

C.N2H4中N元素为−2价,反应后生成N2为0价,所以N元素化合价升高,所以肼作还原剂,C项正确;

D. 

反应放热,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项正确;

答案选A。

4.B

A.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由中和热可知,40gNaOH固体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57.3kJ,故A错误;

B.相同的C,完全燃烧放出热量多,焓变为负,则完全燃烧时焓变小,可知△H1<△H2,C.由H2(g)+Cl2(g)=2HCl△H=-184.6kJ/mol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D.由P(白磷,s)=P(红磷,s)△H<0可知红磷能量低,则红磷比白磷稳定,故D错误;

5.A

【解析】根据图像可知,随温度的升高,C的含量降低。

说明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当温度相同时,压强越大,C的含量降低。

说明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是体积增大的,所以正确的答案是A。

6.A

【详解】

n(KOH)=5mol/L×

0.2L=1mol,根据反应2KOH+CO2=K2CO3+H2O,则丁烷燃烧生成CO2物质的量为0.5mol;

1mol丁烷完全燃烧生成4molCO2,则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

×

4mol=8QkJ,丁烷的燃烧热∆H=-8QkJ/mol,答案选A。

7.D

A.浓硫酸稀释放出大量的热,浓硫酸与稀NaOH溶液完全反应生成lmol水时放出的热量包括中和热和溶解热,故大于57.3kJ,故A错误;

B.NaOH足量,含有lmolH2SO4的稀硫酸与2molNaOH溶液中和后,放热为114.6kJ,故B错误;

 

C.醋酸是弱电解质,电离需吸收热量,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的热量小于57.3kJ,故C错误;

D.硝酸为强酸,氢氧化钠为强碱,1L0.lmol/LHNO3与1L0.lmol/LNaOH溶液反应后放热为5.73kJ,所以D选项是正确的;

8.A

假设1molN2完全转化,则消耗H2的物质的量为:

n消耗(H2)=3n(N2)=3.0mol,实际化学反应具有一定的限度,N2完全转化是不可能的,因而消耗H2的物质的量绝对小于3.0mol,故H2的最大转化率为:

α最大(H2)<

100%=30%,故符合题意的答案只能是A。

9.C

根据5s内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mol/(L·

s)可知,反应后C的物质的量为0.2mol/(L·

s)×

5s×

2L=2mol,生成1molD,根据方程式系数之比等于变化量之比可得x:

2=2:

1,解得x=4,根据题意可得:

A.根据分析可知,x=4,A正确;

B.根据阿伏伽德罗定律,其它条件相同时,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相同条件下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比为(1+2+2+1):

(2.5+2.5)=6:

5,B正确;

C.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为

100%=60%,C错误;

D.B的反应速率=

,D正确;

10.A

A.I图象中如果纵坐标为正反应速率,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增大,图象符合题意,A正确;

B.Ga是固体,没有浓度可言,不能计算其转化率,B错误;

C.Ga是固体,其质量不影响反应速率,C错误;

D.反应方程式为2Ga(s)+2NH3(g)

2GaN(s)+3H2(g)△H<0,相同压强下,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

相同温度下,增大压强,平衡逆向移动,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D错误;

11.D

A.升高温度,v(正)变大,v(逆)变大,A错误;

B.恒温恒容,充人O2,平衡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氧气的转化率降低,B错误;

C.恒温恒压,充人N2,容器容积增大,浓度降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C错误;

D.恒温恒容,平衡前后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因此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D正确;

12.C

本题主要考查化学反应中物质的浓度变化与化学计量数关系。

A.转化率=

,根据表格信息得出结论即可;

B.由表格中数据求出各物质的浓度变化比例,得出化学方程式;

C.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

D.温度升高,吸热方向化学平衡常数增大。

A.达到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

=50%,正确;

B.由表可知,X、Y作为反应物,Z作为生成物,

,由此可知该反应X、Y、Z的系数比为1:

3:

2,即反应可表示为X+3Y

2Z,故B正确;

C.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由B项可知,该反应正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故平衡正向移动,而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改变压强对平衡常数无影响,错误;

D.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若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则说明向正向移动,即正向为吸热反应,正确。

13.C

CO(g)+H2O(g)

H2(g)+CO2(g)

起始浓度(mol/L)0.020.0200

转化浓度(mol/L)xxxx

平衡浓度(mol/L)0.02-x0.02-xxx

根据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

解得x=0.015

所以在此条件下CO的转化率=

100%=75%,答案选C。

14.A

应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温度、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A项: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从平衡右移可知,正反应速率更大。

A项正确;

B项:

扩大容器体积,即减小体系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

因是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反应,故平衡不移动,B项错误;

C项:

增大压强,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

但平衡不移动,新旧平衡时XY%应相同,C项错误;

D.升高温度,加快反应速率,缩短到达平衡的时间。

平衡右移,新平衡时XY%应增大,D项错误。

15.A

【解析】分析:

A、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

B、某些吸热反应也可以自发进行,根据△H-T△S<

0分析判断;

C、根据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断根据△H-T△S<

0分析;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

详解:

A、反应焓变大于0,熵变大于0,反应向熵变增大的方向进行,NH4HCO3(s)═NH3(g)+H2O(g)+CO2(g)△H=+185.57kJ⋅mol−1,能自发进行,原因是体系有自发地向混乱度增加的方向转变的倾向,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0分析,△H>

0,△S<

0,常温下可以△H-T△S<

0,如氢氧化钡晶体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以蒸发进行,故B错误;

0分析,反应自发进行需要焓变、熵变和温度共同决定,故C错误;

D、催化剂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化学平衡,使用催化剂不可以改变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故D错误;

16.A

A的初始物质的量为2mol,2s末A的转化率为50%,则A反应了1mol,由化学方程式可得,A、B按2:

3的物质的量之比反应,所以B反应了1.5mol;

v(D)=0.25mol•L﹣1•s﹣1,则D生成了0.25mol•L﹣1•s﹣1×

2s×

2L=1mol,由题意列三段式:

A项,2s末,反应物B的浓度为:

0.5mol÷

2L=0.25mol/L,故A错误;

B项,同温同体积时气体压强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2s末容器内的压强与初始的压强之比为:

=

,故B正确;

C项,体积分数等于物质的量分数,所以2s时C的体积分数为:

,故C正确;

D项,2s内A反应了1mol、C生成了1mol,所以化学方程式中A与B的化学计量数应相等,即z=1,故D正确。

17.B

由图I可知,随温度升高,生成物浓度增大,即升高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即正反应方向为吸热反应;

由图II可知,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逆反应速率增大的更快即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所以该反应的逆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少的反应;

所以

A错,合成氨的反应为放热反应;

B正确;

C错,氨的催化氧化为放热反应;

D错,该反应的逆反应为气体体积增大的反应;

18.A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的质量分数减小,故A正确;

B、根据反应前后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可以看出,增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