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1342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5.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课文原文及教案文档格式.docx

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

  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五天以后,洪水退了。

  一个老太太,被人搀扶着,来这里祭奠。

  她来祭奠两个人。

她丈夫和她儿子。

  _____________

  本文作者谈歌,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篇二】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案

  教学目标:

  1.会写9个生字,重点理解“咆哮、拥戴、呻吟、搀扶”等词语。

  2.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课文题目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写“咆、哮、嗓、党”等9个生字,能准确读写“惊慌、拥戴、沙哑、跌跌撞撞”等词语。

  3.理清课文的脉络,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为第二课时感悟人物形象奠定基础。

  4.体会文章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的方法。

  教学难点

  1.准确读写生字词。

  2.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品读第1—6自然段,感受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惊慌。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山洪暴发视频,教师激趣导入。

  导语:

黎明的时候,山洪暴发,来势汹汹,给一个偏僻的小村庄带来了可怕的灾难。

村民们是怎样躲过这场灾难的呢?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桥》这篇课文。

  2.出示课题,质疑思考:

桥,让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通过播放山洪暴发的视频,学生们或许能联想到:

这座桥一定是一座特殊的、承载着人们生的希望的桥。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课文。

  

(1)轻声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边读边想: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圈画出课文中的生字,把生字读准确,并自主识记字形。

  (3)圈画出课文中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和同桌一起讨论。

  2.教师检测学生的自学情况。

  

(1)准确认读下面的词语,注意把变色的字读准。

  咆哮嗓子党员流淌沙哑揪出呻吟废话

  ◆需注意的字音:

“嗓”是平舌音,“呻”是翘舌音。

  ◆需注意的字形:

“哮”的右边是“孝”,不是“考”。

  

(2)词语分类学习。

教师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再结合课文把它们分成三类。

  咆哮、惊慌、清瘦、放肆、狂奔、势不可当、拥戴

  狞笑、沙哑、跌跌撞撞、乱哄哄、揪出、你拥我挤

  明确:

①描写洪水的词语:

咆哮、放肆、狂奔、势不可当、狞笑

  ②描写村民的词语:

惊慌、跌跌撞撞、乱哄哄、你拥我挤

  ③描写老汉的词语:

清瘦、拥戴、沙哑、揪出

理解词语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所以把本课中描写洪水、老汉和村民的词语按照“集中学习——再归类整理——回归课文理解”的思路来实行学习,改变了孤立教学词语的方法。

同时,通过把词语分类,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洪水的可怕、村民的慌张和老汉的镇定。

  (3)学生理清课文脉络,概括课文叙述的主要情节。

  学法引导:

教师提示学生抓住时间、人物、事件、结果四要素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示例:

课文讲述了山洪暴发的危急时刻,老支书组织一百多人撤离,最后桥塌了,老支书英勇牺牲的感人故事。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1—6自然段,感知洪水的可怕和村民的慌乱。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标出描写洪水和村民的句子。

  

(2)师生合作,学生朗读描写环境的内容,教师朗读描写村民的内容。

  2.出示相关句子,学生交流,体会洪水之可怕。

  ①像泼。

  ②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③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④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1)学生交流谈感受。

可从修辞角度、语言角度、形势的轻重缓急水准等方面来说。

  交流后明确:

①这些句子多采用拟人或比喻的修辞手法,如“像受惊的野马”“在路面上跳舞”“狞笑”等词句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洪水的肆无忌惮。

作者把洪水说成魔鬼猛兽,突出了情况危急,渲染了紧张的气氛。

  ②这些句子的语言非常简洁、精练,如:

“像泼。

”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写出了雨水之大、来势之猛,为下文做了铺垫。

  ③这几句话都写出了洪水的凶猛,且水位在持续上升,灾情在持续加剧,形势越来越严峻。

  

(2)质疑思考:

作者为什么用了这么多的笔墨来描写大雨和洪水?

这些句子能颠倒顺序吗?

这些内容属于环境描写,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作者反复描写洪水的肆虐能更好地展开后文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这些句子不能颠倒,它们显示出雨水越来越大,洪水越来越凶猛,暗示着情况越来越危急。

这些句子一步步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

  3.学生结合课本中的图片、文段,观察、想象、体验。

  过渡:

洪水如猛兽,席卷了整个村庄,正一步步地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

人们你拥我挤,想找出一条生路,却被洪水逼向了一座窄窄的木桥。

此时,你能想象出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吗?

请大家再读一读描写人们惊慌失措的相关句段,想象当时的情景,感受村民们心中的恐惧。

  

(1)教师出示相关语句。

  ①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②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③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①此时的木桥是一座什么桥?

(救命桥、生命桥。

  ②如果一百多号人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出现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自学掌握了重点生字,通过度类学习的方法掌握了几组词语。

重要的是,我们通过朗读,感受到了小说语言的精练。

在作者简洁的描绘下,洪水肆虐的可怕情景仿佛就在眼前,村民们的慌乱、恐惧我们也感同身受。

作者不过用几小段文字,就给我们渲染了一种危急、可怕的场景,而这些,都是本文的主角——老支书出场的背景。

在本课的学习中,大家朗读得都很认真,但一定要结合文字描述的情景读出紧张、危急的感觉,大家课后能够多读一读,再体会体会。

  求生是人的本能。

在死神面前,人都有求生的欲望,唯有一个人是例外。

他是谁?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做出了怎么样的抉择呢?

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

  

(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1.了解课文在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特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汉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习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

  2.体会和学习老汉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朗读,再次感受形势的危急。

  ①东面、西面没有路。

②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2.导入新课。

同学们读出了洪水之猛、形势之危急和人们的慌乱。

当洪水来临时,东面、西面都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那么,如果一百多号人一起拥向这座窄窄的木桥会怎么样呢?

那此时的木桥还会是生命之桥吗?

不会,它会变成(生补充)。

还好,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一个重要人物出现了,他就是(板书:

老汉)。

他在危急关头有何等壮举呢?

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走近老汉,感受形象。

  

(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

  

(2)出示课件:

我看到一位的老汉。

学生朗读完课文后,自由交流应在横线上填入什么,请一名同学上台填一填。

所填的词语因学生的思考角度不同,可能有很多,如:

威严、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无私无畏、舍己为人、心系群众等。

  (3)组织学生品读第7—13自然段,质疑、交流。

  预设难句:

  A.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

  思考:

①找出描写老汉的神态的语句,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写出了老汉的沉着、冷静、有威严。

  ②老汉的脸是“清瘦”的,可见他并没有多么健壮、伟岸,不过这里为什么说“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村民们在山洪暴发时的“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的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③面对惊慌失措的村民,老汉默不作声,不过他心里也没有说话吗?

你知道他心中在想些什么吗?

试着想一想,说一说。

  (示例:

我一定不能慌乱,要让大家有序地过桥;

雨啊,你快点停吧,洪水啊,你来得慢一点吧,让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安全过桥吧!

  B.老汉沙哑地喊话:

①老汉的喊话分别强调了什么?

  (“桥窄!

”是说实际情况,如果大家一哄而上,将会非常危险。

“排成一队,不要挤!

”是说过桥的方式。

“党员排在后边!

”是说排队的秩序。

  ②为什么党员要排在后面?

(出示课件: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

——入党宣誓词。

  (作为党员,就应该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而且党员是群众的榜样,党员遵守了秩序,其他人也会跟从,大家就能有序地过桥。

  ③这三句话中,哪个标点引起了你的注意?

这几句话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

  (感叹号连续出现了三次。

每一个感叹句都很简短。

老汉的话坚定、有力、明确,既渲染了紧张的气氛,也显示出了老汉的镇定、果断。

老汉的喊话虽然是沙哑的,但是三个感叹号传出来的声音就像大山一样坚定,就像大山一样铿锵有力。

让我们用坚定的语气读读这段话。

  提示写法:

文章中还有很多地方是用简短有力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的,这也是这篇文章的表达特点,要注意。

  2.抓住“矛盾”,梳理情节。

  

(1)学生默读第14—23自然段,画出描写洪水的句子。

  ①水逐步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②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这两个句子有什么特点?

写出了什么?

  (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蹿、舔、爬”等动词形象地写出了形势越来越危急。

在这样危急的情况下,村民们都按秩序过桥了吗?

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又发生了什么意外呢?

我们赶紧去看一看。

  

(2)找出文中描写老汉与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词句。

指名读一读,一个读描写老汉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一个读描写小伙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

  (3)前后对照,找出矛盾的地方。

  矛盾之处:

老汉:

揪——推小伙子:

瞪——推

①这个“揪”是把小伙子从哪里揪到了哪里?

老汉犹豫了吗?

从哪里能够看出来?

  (老汉把小伙子从队伍中间揪出来,让他排到后面去。

老汉没有一丝犹豫,从“突然冲上前”“吼”“凶得像只豹子”能够看出来。

  ②老汉和小伙子,他们说的、做的,前后似乎充满了矛盾。

你们能读懂吗?

  (老汉毫不犹豫地把小伙子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后面去,后来又“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这个“推”与“揪”相反,老汉最后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小伙子。

小伙子开始“瞪了老汉一眼”,这个“瞪”是小伙子对老汉的不满、不情愿,但后来又“推了老汉一把”,这个“推”,又是那么心甘情愿地把生的希望让给了老汉。

  3.理清关系,明白悬念。

  

(1)朗读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感受结尾的特点。

  朗读提示:

语速慢,语调低沉,满怀哀思和崇敬。

老汉与小伙子之间是什么关系?

这样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父子关系。

课文结尾才交代老汉和小伙子是父子关系,这种写作方法叫设置悬念。

课文的结尾让人出乎意料,也更有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了解了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后,再让学生谈谈对老汉的一“揪”一“推”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老汉爱群众胜过爱儿子,才会把他“揪”出队伍;

老汉爱儿子胜过爱自己,才会用力把他推上木桥。

这个推,推出了一个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

这个推,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

这真是一个有情有义的老汉哪!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老汉忠于职守,他是无愧的;

作为一个父亲,他和天下父母一样爱子情深。

在生死关头,老汉做出的重大抉择所表现出的大爱让我们为之动容。

  三、升华情感,深化主题

  1.写话训练,表达哀思。

英雄远离了我们,他们的亲人更是肝肠寸断。

同学们,洪水无情人有情,面对此情此景,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请写下来。

你能够对老汉说,能够对老太太说,也能够对村民们说。

  

(1)学生写作小片段。

  

(2)指名朗读自己写的片段,互相交流。

这里安排了一个写话训练,使学生通过想象和交流进一步内化情感,而不是滞留于表面,这既是情感的凝聚和提升,又是一次语言实践活动。

  2.理解课题,深化主题。

老支书走了,但生活还得继续。

如果获救的乡亲们重建了这座桥,该如何为这座桥起个名字呢?

说说你的建议,并说说理由。

  

(1)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生命桥、父子桥、英雄桥、老汉桥、爱心桥……)

  

(2)教师结合“桥”的含义,实行评价和小结。

老汉以自己的威信、高风亮节以及果断的指挥把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

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一座不朽的桥梁;

这座桥梁是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

  (3)拓展“桥”的广度,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特殊的“桥”。

  山洪里,他们用臂膀营救了一个个围困的群众,他们是希望之桥!

  风雪中,他们用生命照亮了一个个黑暗的村庄,他们是光明之桥!

  废墟中,他们用双手拯救了一个个垂危的生命,他们是生命之桥!

同学们,让我们铭记这个座座桥,铭记这个串串闪光的名字吧,相信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将来都能成为这样的一座桥,一座永不坍塌的桥!

  3.交流收获,拓展提升。

  

(1)让学生谈一谈学习课文之后有哪些收获,能够从思想内容上谈,也能够从表达方法上谈。

  

(2)以诗结课,再次触发对老汉的崇敬之情。

  一座山/我不知道/你的姓,你的名/但我知道/你有一个动人的称呼——老汉!

  哦,老汉!

/你是一座山/一座镇定的山/征服了肆虐的洪水/一座刚毅的山/抵挡了可怕的灾难/更是一座深情的山/留下了高贵的人格。

/你将牢牢驻留在我们心间/永远,永远!

  四、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

  2.课后阅读类似文章,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丰碑》等。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篇三】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桥》教案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村支书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教学重点

  1.抓住文章中令人感动的句子,结合老支书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村支书的性格特点和高贵品质。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

  理解题目“桥”的深刻含义,了解小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理解并会写本课“咆、哮”等9个生字,学会本课新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

  课件

  一、初读了解梗概

  描述导入,孕伏情感:

有一个村庄,以前有过一座窄窄的木桥(板书课题:

桥),它和村子里的一百多号人一起经历了一场可怕的灾难。

究竟发生了什么?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放声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词,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一)检测生字词预习和对课文的感知情况。

  1.出示生字词,检查学生认读易错的字词“咆哮、呻吟、祭奠”等。

  生字:

咆 哮 嗓 党 淌 哑 揪 呻 废

  词语:

势不可当 狞笑 拥戴 放肆

  跌跌撞撞呻吟搀扶祭奠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党支部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谈话导入

  1.结合“奠”字理解“祭奠”的意思,想一想:

在本课中是谁祭奠谁?

  2.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三、初步理解课文

  1.默读课文。

  2.思考、讨论:

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讲的是什么。

  3.根据故事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给课文分段。

  突遇山洪1~4;

疏导撤离5~13;

桥塌殉职14~23;

祭奠英灵24~27。

  四、学习课文,感受洪水肆虐的危急与人们的恐慌:

  1.自由读文,把文读通,把文中能带给你害怕感受的句子多读几遍。

  2.随机交流:

哪处让你最害怕,就读那一处。

(随机询问:

你会感到害怕?

  点拨语(可随机改变):

  

(1)第一句:

像泼,像倒,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

  

(2)第二句:

把描写洪水凶猛的句子读出来。

  3.洪水中的人们是怎样的反应,从哪里体会到?

  五、拓展延伸

  想象一下:

你拥我挤、跌跌撞撞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折回来,会是怎样的表现?

  人们就是这样被逼入了危险的绝境,读一读。

(出示──东西没有路。

只有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2.学习作者通过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方法,领悟环境描写的衬托作用。

  3.理解题目“桥”的含义和小说“巧设悬念”前后照应的表达特点。

  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听写,回顾前文

  1.听写词语:

  咆哮 党员 流淌 呻吟 揪出 沙哑 废弃

  2.用上以上词语复述课文内容,并说说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二、感受危情,引生入境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实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哪句话写得好?

为什么?

  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2)理解:

“咆哮”是什么意思?

山洪是怎么咆哮的?

  理解“势不可当”的意思。

  (板书:

山洪——咆哮而来 势不可当)

  (3)指导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

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

(随机理解词语:

跳舞、狞笑)

  3.过渡:

  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

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

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路?

他们找到了吗?

(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座桥现在重要吗?

重要!

因为在当时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人们——你拥我挤 跌跌撞撞)

  4.出示

  讨论:

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样的结果?

  (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三、解决重点,体会精神

  1.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

他面对乱哄哄拥到木桥桥头的人们是怎么做?

怎么说的呢?

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2.教师指导:

  在老汉的指挥下,慌乱的村民们又是怎样过桥的?

  ①学生理解“依次”的意思。

“依次”的意思就是一个接一个的,非常有序。

  ②引导学生排一下过桥的顺序:

村民──党员──老汉。

  3.你觉得这是一名怎么样的老汉?

  老汉用自己和儿子的生命换来了一百多号村民的生命,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共产党员先人后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他是真正的共产党员!

老汉——忠于职责 舍己为人)

  四、重回题目,解决难点

  1.出示:

  探究:

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目?

你认为这座桥把什么与什么连接起来了?

  2.学生汇报。

  3.师生评价,教师指导:

  题目中的“桥”不但仅是指那座窄窄的木桥。

这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这位忠于职责、舍己为人的老汉用他的生命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救了群众的生命桥呀!

这座桥连接的是什么?

(生与死、奉献与索取、党员与群众……)

桥)

  五、领悟写法,体会效果

  1.学生读课文第7~22自然段,找到关于老汉的描写,看看哪处描写最能打动你。

  2.生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自己感动的描写。

  

(1)抓住老汉的语言描写。

  同学们观察这几句语言描写有什么特点?

(句式简洁,感叹号连续出现三次。

  引导学生理解体会形势危急,而老汉的喊话像大山一样坚定,是一个临危不乱的人。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语言描写。

  

(2)老汉面临的“危”是什么?

  (恶劣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