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19911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0.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docx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6

肿瘤学(医学高级)-案例分析题

1、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来诊。

查体:

左乳外下象限2.0cm×1.5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双乳B型超声和钼靶X线片:

左乳外下象限肿物,倾向恶性。

肿物细针穿刺活检:

癌。

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癌转移。

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

左乳导管内癌,微灶有间质浸润,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关于该患者术后的放射治疗,叙述正确的有().

A.无须放射治疗

B.应照射锁骨上腋顶

C.应照射腋窝

D.应照射内乳

E.应照射乳腺胸壁

F.应行乳腺原发灶瘤床补量

2、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来诊。

查体:

左乳外下象限2.0cm×1.5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双乳B型超声和钼靶X线片:

左乳外下象限肿物,倾向恶性。

肿物细针穿刺活检:

癌。

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癌转移。

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

左乳导管内癌,微灶有间质浸润,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全乳腺胸壁放射治疗可采用的照射技术有().(提示:

拟行放射治疗。

A.2个X线切线平野,不用楔形板

B.2个采用合适角度楔形板的X线切线野

C.单一X线野垂直照射

D.单一电子线野垂直照射

E.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

F.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3、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来诊。

查体:

左乳外下象限2.0cm×1.5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双乳B型超声和钼靶X线片:

左乳外下象限肿物,倾向恶性。

肿物细针穿刺活检:

癌。

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癌转移。

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

左乳导管内癌,微灶有间质浸润,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全乳腺胸壁切线野定位时,在照射野中心轴上,肺允许在照射野内的最大宽度(CLD)为().(提示:

采用2个带楔形板的X线切线野照射全乳腺胸壁。

A.1.0cm

B.1.5cm

C.2.0cm

D.2.5cm

E.3.0cm

F.3.5cm

4、患者女,36岁,因“发现左乳肿物1周”来诊。

查体:

左乳外下象限2.0cm×1.5cm肿物,质硬,活动,乳房皮肤正常;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双乳B型超声和钼靶X线片:

左乳外下象限肿物,倾向恶性。

肿物细针穿刺活检:

癌。

胸部X线片和腹部B型超声未见癌转移。

遂收入院行左乳肿瘤区段切除+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

术后病理:

左乳导管内癌,微灶有间质浸润,切缘阴性;ER(+),PR(++),HER-2(-);腋淋巴结转移0/16。

关于心脏照射,叙述正确的有().(提示:

全乳腺胸壁切线野定位时,发现有大部分心脏在照射野内。

A.左侧乳腺癌心脏受照射无法避免,但剂量很小,不会对患者产生不良影响

B.放射治疗比不放射治疗提高了乳腺癌患者的疾病相关生存率,但非乳腺癌死亡率增加

C.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后,非乳腺癌死亡原因主要是心脏病和肺癌

D.随着治疗年代的推移,与乳腺癌患者放射治疗相关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逐渐降低

E.在保证乳腺原发肿瘤瘤床不被遮挡的前提下,可采用心脏挡铅,以减少心脏照射范围

F.采用呼吸门控技术,让患者深吸气后屏气时照射,可减少心照射范围

5、患者男,58岁,因“上腹不适,偶伴疼痛6个月,进食不畅2个月”来诊。

近15d只能进流食,3个月内体重减轻7kg。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

T36.3℃,P80次/min,R22次/min,BP85/130mmHg;ECOG=1;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无异常,HR80次/min,律齐;腹部未触及肿物,无压痛。

尚须检查().

A.腹部B型超声

B.胃镜

C.腹部、盆腔CT

D.胃肠肿瘤标志物

E.骨扫描

F.浅表淋巴结B型超声

6、患者男,58岁,因“上腹不适,偶伴疼痛6个月,进食不畅2个月”来诊。

近15d只能进流食,3个月内体重减轻7kg。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

T36.3℃,P80次/min,R22次/min,BP85/130mmHg;ECOG=1;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无异常,HR80次/min,律齐;腹部未触及肿物,无压痛。

对于治疗前T分期最为重要的检查是().(提示:

CEA10.2U/L。

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食管下段、贲门、胃底肿物,余未发现异常。

胃镜:

距门齿38~42cm贲门部肿物,侵及食管下段和胃底、胃小弯,活检:

中分化腺癌。

A.胸部CT

B.胃超声内镜

C.腹部B型超声

D.腹部CT

E.腹部MRI

F.PET-CT

7、患者男,58岁,因“上腹不适,偶伴疼痛6个月,进食不畅2个月”来诊。

近15d只能进流食,3个月内体重减轻7kg。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

T36.3℃,P80次/min,R22次/min,BP85/130mmHg;ECOG=1;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无异常,HR80次/min,律齐;腹部未触及肿物,无压痛。

可以选择的治疗方案有().(提示:

完善其他检查及结合超声内镜检查,分期为T4aN2M0。

A.新辅助化学治疗+手术+术后辅助化学治疗

B.联合放射化学治疗

C.手术治疗

D.手术+术后辅助化学治疗

E.手术+术后辅助放射治疗

F.腹腔镜下手术切除联合术中热灌注化学治疗

8、患者男,58岁,因“上腹不适,偶伴疼痛6个月,进食不畅2个月”来诊。

近15d只能进流食,3个月内体重减轻7kg。

既往史无特殊。

查体:

T36.3℃,P80次/min,R22次/min,BP85/130mmHg;ECOG=1;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无异常,HR80次/min,律齐;腹部未触及肿物,无压痛。

下一步治疗方案应选择().(提示:

行手术切除,术后病理:

中分化腺癌,肿瘤侵透浆膜层,切缘阴性,无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3/10。

术后分期pT4aN2M0。

A.密切随访,无须再治疗

B.辅助放射、化学治疗

C.辅助全身化学治疗

D.腹腔灌注化学治疗

E.靶向治疗

F.辅助放射、化学治疗联合靶向治疗

9、患者男,54岁,因“进行性消瘦伴腹痛2个月”来诊。

查体:

KPS=70;消瘦,无黄疸;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

实验室检查(外院):

CA19-9580kU/L,其余血生化未见异常。

腹部CT:

胰头占位性病变。

还须检查().

A.内镜引导下超声+穿刺细胞学检查

B.腹部MRI/MRCP

C.预防性鼻胆管引流术

D.胸部CT

E.颅脑MRI

F.全身骨扫描

10、患者男,54岁,因“进行性消瘦伴腹痛2个月”来诊。

查体:

KPS=70;消瘦,无黄疸;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

实验室检查(外院):

CA19-9580kU/L,其余血生化未见异常。

腹部CT:

胰头占位性病变。

可选择的治疗包括().(提示:

腹部MRI:

胰头肿瘤,约3.5cm×4.0cm,与十二指肠关系密切,包绕2/3肠系膜上静脉,腹腔内未见肿大淋巴结,肝未见转移瘤。

穿刺细胞学:

低分化腺癌。

A.根治性手术

B.支持治疗即可

C.同步放化学治疗

D.探查术+术中放射治疗

E.探查术+粒子植入放射治疗

F.靶向治疗

11、患者男,54岁,因“进行性消瘦伴腹痛2个月”来诊。

查体:

KPS=70;消瘦,无黄疸;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肿物。

实验室检查(外院):

CA19-9580kU/L,其余血生化未见异常。

腹部CT:

胰头占位性病变。

患者接受了同步放化学治疗。

关于同步放化学治疗,叙述正确的有().

A.推荐吉西他滨同步放化学治疗

B.治疗范围应包括原发病灶和必要的淋巴引流区

C.推荐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或调强适形放射治疗

D.剂量越高,局部控制率越高;建议放射治疗剂量为DT70Gy

E.局部晚期胰腺癌放射治疗效果较好,中位生存期可达20个月

F.可有效地缓解胰腺癌患者的腹痛,降低远处转移率

12、患者女,38岁,因“乳腺钼靶X线片普查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微小钙化,倾向恶性2d”来诊。

查体:

双乳、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物。

肿物X线定位细针穿刺活检:

癌。

胸部、腹部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

遂收入院行左侧乳腺癌区段切除术。

术后病理:

左乳高级别导管内癌,4.0cm×3.0cm×2.8cm,切缘阴性;ER(-),PR(-),HER-2(++)。

该患者乳腺癌病理分期(AJCC,2002年)为().

A.0期

B.Ⅰ期

C.Ⅱa期

D.Ⅱb期

E.Ⅲa期

F.Ⅲb期

13、患者女,38岁,因“乳腺钼靶X线片普查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微小钙化,倾向恶性2d”来诊。

查体:

双乳、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物。

肿物X线定位细针穿刺活检:

癌。

胸部、腹部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

遂收入院行左侧乳腺癌区段切除术。

术后病理:

左乳高级别导管内癌,4.0cm×3.0cm×2.8cm,切缘阴性;ER(-),PR(-),HER-2(++)。

该患者的后续标准治疗应包括().

A.左乳全切术

B.左侧腋淋巴结清扫术

C.化学治疗

D.放射治疗

E.内分泌治疗

F.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

14、患者女,38岁,因“乳腺钼靶X线片普查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微小钙化,倾向恶性2d”来诊。

查体:

双乳、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物。

肿物X线定位细针穿刺活检:

癌。

胸部、腹部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

遂收入院行左侧乳腺癌区段切除术。

术后病理:

左乳高级别导管内癌,4.0cm×3.0cm×2.8cm,切缘阴性;ER(-),PR(-),HER-2(++)。

该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部位包括().(提示:

未行进一步手术,直接行术后放射治疗。

A.全乳腺

B.乳腺瘤床所在的部分乳腺

C.锁骨上区

D.锁骨下区

E.腋窝

F.内乳

15、患者女,38岁,因“乳腺钼靶X线片普查发现右乳外上象限微小钙化,倾向恶性2d”来诊。

查体:

双乳、双侧锁骨上区和腋窝未触及肿物。

肿物X线定位细针穿刺活检:

癌。

胸部、腹部CT和骨扫描未见转移。

遂收入院行左侧乳腺癌区段切除术。

术后病理:

左乳高级别导管内癌,4.0cm×3.0cm×2.8cm,切缘阴性;ER(-),PR(-),HER-2(++)。

该患者术后放射治疗的主要作用有().

A.降低同侧乳腺导管内癌的复发率

B.降低同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复发率

C.降低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

D.降低远处转移率

E.提高无瘤生存率

F.提高总生存率

16、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个月”来诊。

一般情况可,无基础疾病。

查体:

左乳肿物,4cm×3cm;左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固定融合。

左乳肿物穿刺活检:

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结穿刺活检:

可见转移性腺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首选治疗方式为().

A.手术治疗

B.新辅助治疗

C.放射治疗

D.内分泌治疗

E.靶向治疗

F.中药治疗

17、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个月”来诊。

一般情况可,无基础疾病。

查体:

左乳肿物,4cm×3cm;左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固定融合。

左乳肿物穿刺活检:

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结穿刺活检:

可见转移性腺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正确的后续靶向治疗是().(提示:

行TCH新辅助治疗6个周期(4个月)后,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术后病理:

左乳仅见少量残存肿瘤细胞,Miller分级4级。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A.术后无须继续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

B.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9周

C.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6个月

D.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8个月

E.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12个月

F.术后继续使用曲妥珠单抗(赫赛汀)靶向治疗24个月

18、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个月”来诊。

一般情况可,无基础疾病。

查体:

左乳肿物,4cm×3cm;左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固定融合。

左乳肿物穿刺活检:

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结穿刺活检:

可见转移性腺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正确的后续内分泌治疗有().

A.不考虑内分泌治疗

B.单药三苯氧胺治疗

C.芳香化酶抑制药治疗

D.戈舍瑞林+芳香化酶抑制药辅助内分泌治疗

E.双侧卵巢切除或者戈舍瑞林治疗

F.双侧卵巢切除术+芳香化酶抑制药辅助内分泌治疗

19、患者女,45岁,因“发现左乳外上象限肿物1个月”来诊。

一般情况可,无基础疾病。

查体:

左乳肿物,4cm×3cm;左侧腋窝可触及肿大淋巴结,固定融合。

左乳肿物穿刺活检:

浸润性导管癌。

淋巴结穿刺活检:

可见转移性腺癌组织。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正确的后续放射治疗是().(提示:

术后病理:

腋淋巴结未见转移癌。

A.无须放射治疗

B.左胸壁放射治疗

C.左侧锁骨上、下区放射治疗

D.左侧胸壁+左侧锁骨上、下区放射治疗

E.左侧锁骨上、下区+左侧腋窝放射治疗

F.左侧胸壁+左侧锁骨上、下区+左侧腋窝放射治疗

20、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关于该患者HER-2的状态,叙述正确的有().

A.明确为HER-2阳性

B.明确为HER-2阴性

C.不能确定为HER-2阳性

D.行FISH基因检测

E.可行CISH检测

F.白片重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

21、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其辅助治疗需要考虑().(提示:

FISH基因检测:

HER-2基因扩增阳性。

A.化学治疗

B.放射治疗

C.内分泌治疗

D.生物靶向治疗

E.中药治疗

F.无须辅助治疗

22、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其辅助治疗可以选择的方案为().(提示:

既往有明确的心房颤动病史,目前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未见异常。

A.AC→T

B.AC→TH

C.CEF

D.CEF→T

E.AC

F.TCH

23、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可选择().(提示:

辅助化学治疗过程中停经。

A.TAM

B.来曲唑

C.阿那曲唑

D.依西美坦

E.戈舍瑞林+来曲唑

F.双侧卵巢切除+来曲唑

24、患者女,43岁,未绝经,1个月前行左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术后病理:

浸润性导管癌,淋巴结转移4/20。

免疫组织化学:

ER(++),PR(-),HER-2(++)。

术后辅助放射治疗区域包括().

A.左侧胸壁

B.左侧锁骨上、下区

C.左侧腋窝

D.右乳

E.右侧锁骨上、下区

F.右侧腋窝

25、患者男,16岁,因“左膝疼痛2个月来诊”。

X线片:

左股骨下段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有骨膜反应和软组织包块。

可能的诊断有().

A.骨肉瘤

B.尤因肉瘤(EwingsarcomA.

C.间叶性软骨肉瘤

D.嗜酸肉芽肿

E.转移瘤

F.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26、患者男,16岁,因“左膝疼痛2个月来诊”。

X线片:

左股骨下段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有骨膜反应和软组织包块。

首选的明确诊断的方法是().(提示:

CT等检查提示骨恶性肿瘤;ECT示多发。

A.PET-CT

B.针吸活检

C.穿刺活检

D.切开活检

E.切除活检

F.直接化学治疗

27、患者男,16岁,因“左膝疼痛2个月来诊”。

X线片:

左股骨下段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有骨膜反应和软组织包块。

下一步治疗措施包括().(提示:

穿刺活检:

淋巴瘤。

A.患肢制动,防止骨折

B.血液科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

D.直接手术

E.热疗

F.定期复查

28、患者男,16岁,因“左膝疼痛2个月来诊”。

X线片:

左股骨下段溶骨性破坏,边界不清,有骨膜反应和软组织包块。

为控制骨折应首选().(提示:

化学治疗有效,但复查X线片,左股骨病变处未完全修复,仍有骨折风险。

A.长期石膏制动

B.手术

C.等骨折后再手术

D.放射治疗

E.继续化学治疗

F.放射治疗+化学治疗

29、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须检测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包括().

A.AFP

B.CA19-9

C.CA125

D.CEA

E.HCG

F.LDH

30、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下一步治疗首选().(提示:

HCG102U/L,AFP正常,LDH正常。

A.放射治疗

B.化学治疗

C.睾丸肿物γ刀治疗

D.睾丸切除术

E.睾丸切除+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F.睾丸切除+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31、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下一步的措施包括().(提示:

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

睾丸精原细胞瘤,合并胚胎癌成分,侵犯精索。

A.肿瘤标志物检测

B.胸部X线片

C.上消化道钡餐造影

D.腹部和盆腔CT

E.颅脑MRI

F.骨扫描

32、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其临床分期为().(提示:

血清肿瘤标志物均正常。

胸部X线片、腹部和盆腔CT:

未见转移征象。

A.Ⅰa

B.Ⅰb

C.Ⅰs

D.Ⅱa

E.Ⅱb

F.Ⅱc

33、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下一步治疗有().

A.观察

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

D.靶向治疗

E.双侧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

F.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

34、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其病理分期为().(提示:

行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病理:

2枚淋巴结直径0.5~1.0cm,见癌浸润。

A.Ⅰa

B.Ⅰb

C.Ⅰs

D.Ⅱa

E.Ⅱb

F.Ⅱc

35、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术后治疗可考虑().

A.观察

B.化学治疗

C.放射治疗

D.免疫治疗

E.生物治疗

F.靶向治疗

36、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拟行化学治疗,推荐方案有().

A.GEM/OXA

B.DDP/PTX

C.DDP/VP-16

D.CBP/VP-16

E.IFO/DDP

F.DDP/VP-16/BLM

37、患者男,26岁,因“阴囊坠胀感3d,右侧睾丸肿大1d”来诊。

查体:

一般情况好;右侧睾丸肿大,表面光滑,质硬;余未发现明显阳性体征。

B型超声:

睾丸实性占位。

初步考虑睾丸恶性肿瘤。

BEP方案的远期并发症可能有().(提示:

行BEP方案3个周期。

A.恶心、呕吐

B.中性粒细胞减少

C.肾功能不全

D.肺纤维化

E.冠状动脉性心脏病

F.白血病

38、患者男,62岁,因“持续胸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来诊。

低热,无咳嗽,体重下降不明显。

4个月前有1次右侧肺炎病史,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一般。

大量吸烟史;30余年前有明确石棉接触史6个月。

胸部X线片(外院):

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外院曾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中未找到肿瘤细胞。

应进行的检查包括().

A.胸部CT

B.胸部B型超声

C.胸腔穿刺

D.胸部PET-CT

E.胸部MRI

F.胸膜活检

39、患者男,62岁,因“持续胸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来诊。

低热,无咳嗽,体重下降不明显。

4个月前有1次右侧肺炎病史,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一般。

大量吸烟史;30余年前有明确石棉接触史6个月。

胸部X线片(外院):

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外院曾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中未找到肿瘤细胞。

该患者右侧胸腔积液的原因可能有().

A.结核性胸膜炎

B.肺癌胸膜转移

C.恶性胸膜间皮瘤

D.其他来源肿瘤胸膜转移

E.机化性胸膜炎

F.高血压性心脏病伴心功能不全

40、患者男,62岁,因“持续胸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来诊。

低热,无咳嗽,体重下降不明显。

4个月前有1次右侧肺炎病史,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一般。

大量吸烟史;30余年前有明确石棉接触史6个月。

胸部X线片(外院):

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外院曾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中未找到肿瘤细胞。

如果考虑为恶性胸膜间皮瘤,胸部CT的特征性表现包括().

A.胸廓塌陷

B.胸膜不规则增厚

C.胸膜多发的强化结节

D.胸膜钙化

E.大量胸腔积液

F.心包转移

41、患者男,62岁,因“持续胸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来诊。

低热,无咳嗽,体重下降不明显。

4个月前有1次右侧肺炎病史,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一般。

大量吸烟史;30余年前有明确石棉接触史6个月。

胸部X线片(外院):

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外院曾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中未找到肿瘤细胞。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现为阳性的标志物可能有().(提示:

胸膜活检:

恶性胸膜间皮瘤,上皮型。

A.CEA

B.钙网膜蛋白

C.CK5/6

D.波形蛋白

E.WT-1

F.TTF-1

42、患者男,62岁,因“持续胸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来诊。

低热,无咳嗽,体重下降不明显。

4个月前有1次右侧肺炎病史,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一般。

大量吸烟史;30余年前有明确石棉接触史6个月。

胸部X线片(外院):

右侧大量胸腔积液。

外院曾行胸腔穿刺,胸腔积液中未找到肿瘤细胞。

在该方案应用过程中,为减轻培美曲塞药物毒性应联合应用().(提示:

经多项检查确定其临床分期为Ⅲ期,T3N0M0,拟予化学治疗(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

A.维生素B1

B.维生素B2

C.维生素B12

D.维生素C 

E.维生素E 

F.叶酸

43、患者男,62岁,因“持续胸痛1年,加重伴呼吸困难1个月”来诊。

低热,无咳嗽,体重下降不明显。

4个月前有1次右侧肺炎病史,经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高血压病史10年,血压控制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