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2053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45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8页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8页
亲,该文档总共2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3期专题12文言文阅读课外附解析Word下载.docx

知道总会一死,全都以一当百,斩杀敌人数千。

金人大败”来划分即可。

18.本题考查对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解答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

通过具体事例分析人物的形象。

从“度将孤兵寡,不深入不能成功”“泽计敌众十余倍于我,今一战而出其不意,势必复来”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分析战情做出正确决策。

从“下令日:

‘今日进退等死,不可不从死中求生’”可以看出宗泽善于做战前动员。

从“士卒知必死,无不一当百,斩首数千级”可以看出宗泽带领的军队骁勇善战、忠君爱国。

二、【2018年中考黑龙江绥化卷】阅读文言文《亭林先生》,回答后面小题。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

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马上无事,辄据鞍默诵诸经注疏。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

精勤至此,宜所诣渊涵博大,莫与抗衡与!

(节选自《清朝艺苑》)

21.解释加点词语

(1)必无所疑乃已___________

(2)若与平生所闻不合_________

22.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只划一处)

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亭林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

24.亭林先生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21.

(1)停止

(2)如果

22.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23.亭林先生(顾炎武)从小到老手都没下过书。

24.亭林先生勤奋好学、注重实地考察、治学严谨、学习专注的品质值得我学习。

【解析】

21.试题分析:

要根据文意进行推断,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在出

24.试题分析:

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

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的情节说明他勤奋好学。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说明他治学严谨。

“遇故友若不相识,或颠坠崖谷,亦无悔也”说明他学习专注。

这些品质都值得我们学习。

译文:

亭林先生(顾炎武先生)从小到老手都没放下过书,出门就带一两匹驮着书的骡子或马随身。

有时候到了边塞亭障,就找老兵到路边的小酒店一起畅饮,询问当地的风土人情和地理,如果和自己知道的不同,就翻开书详细的订正,一定到没有任何疑惑的程度为止。

坐在马上空闲的时候,就跨着马鞍默默的背四书五经等经典和对它们的注释文。

即使遇到亲朋好友就好像不认识,有的时候因为太专注而摔到山谷中,也不后悔。

认真仔细到这个程度,他的学问博大精深,没有能与他相比的!

三、【2018年中考湖北宜昌卷】汉阴老父真性情一席箴言烁古今

汉阴老父

范晔

汉阴老父者,不知何许人()。

桓帝延熹

(1)中幸

(2)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有老父独耕不辍。

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使问曰:

‘人皆来观,老父独不辍,何耶?

’老父笑而不对。

温下道百步,自与言。

老父曰:

“我野人()!

不达斯语。

请问天下乱(3)而立天子邪?

理(4)而立天子邪?

立天子以父(5)天下邪?

役(6)天下以奉天子邪?

昔圣王宰世,茅茨采椽(7),而万人以宁。

今天子之君,劳人自纵,逸(8)游无忌,吾为子羞之,子何忍欲人观之()!

”温大惭,问其姓名,不告而去。

【注释】

(1)延熹:

汉桓帝的年号。

(2)幸:

皇帝驾临。

(3)乱:

混乱。

(4)理:

治理。

(5)父:

像君父那样(关爱)。

(6)役:

役使。

(7)茅茨采椽:

用茅草盖屋顶,用栎木作椽。

(8)逸:

放纵,放任。

6.请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阴(_____)异(_____)斯(_____)奉(_____)

7.请将“耳”“乎”“也”三个语气助词准确还原到原文的括号内。

A.不知何许人(______)B.我野人(_______)C.子何忍欲人观之(______)

8.请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9.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今子之君,劳人自纵,逸游无忌,吾为子羞之。

10.请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来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皇帝(幸),百姓(_____)—►老父(耕),张溫(______)—►张溫(言),老父(______)—►张溫(惭),老父(______)

11.文中汉阴老父的哪句话集中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

12.积累链接:

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在野为民,我国古代儒家知识分子大都秉持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

请默写出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达这种人生态度的句子。

6.

(1)南岸:

水的南岸

(2)认为……奇异;

对……感到惊奇(3)这;

这个(4)侍奉;

奉养

7.

(1)A.也

(2)B.耳(3)C.乎

8.桓帝延熹中/幸竟陵/过云梦/临沔水/百姓莫不观者

9.如今你的皇上劳役百姓,自我放纵,放任游乐,没有顾忌,我真为你(有这样的皇上)感到羞耻!

10.

(1).观

(2)异(问)(3)曰(对(4)去

11.立天子以父天下邪?

役天下以奉天子邪?

1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实词。

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

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异”:

认为……奇异。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奉”与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同,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点睛:

推断实词意思有下列方法:

1.联想推断法。

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联想有关成语中词语的含义来推断。

2.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短语等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这些句子中,位置对称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词组短语也是如此。

3.语法推断法。

要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4.音形推断法。

汉字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形声字、会意字。

从形旁可推知字义。

5.邻词推断法。

运用同义复词偏义复词知识,借助邻近词语含义推断,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

7.试题分析:

考查文言虚词。

掌握了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题就容易了。

A项“也”用在句尾表示陈述语

10.试题分析:

概括文章的主要情节。

要求从文中选择相应的动词。

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动词。

如可提取“百姓莫不观者”的“观”来填第一空。

可提取“尚书郎南阳张温异之”的“异”来填第一空等。

要读懂题干所给的情节概括方式。

11.试题分析: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提取重要信息的前提和基础。

如体现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政治主张的一句话可提取汉阴老父的“立天子以父天下邪?

”作为答案。

12.试题分析:

近几年总出理解性默写题目,这种题目的难度比根据上下文默写要难,首先要根据诗歌内容选准诗句,然后不要出现错别字。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里做高官就担忧他的百姓;

不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君王。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范仲淹忧国忧民的人生态度。

汉水南边(山北水南谓之阴)有一位老人家,不知道他的身份来历。

汉桓帝在延熹年中,巡至竟陵,过了云梦泽,到达了沔水岸边,当地百姓没有不放下手上的事务而去围观的,只有这位老人家一个人继续不停地耕作。

尚书郎南阳人张温感到很奇怪,使人去问那老人家说:

「所有人都去围观,只有老先生你没有停下来,这是什麽原因呢?

」老人家笑而不应。

于是张温离开官道,走进田中百馀步,亲自和老先生对话。

老人家说:

「我只是一个山野草民,不明白这些说话。

请问:

是乱世需要皇帝在位呢,还是天下大治需要皇帝在位呢?

皇帝的存在是要像父亲般关爱天下子民,还是奴役天下子民以供养皇帝呢?

古时的圣贤治理国家,自己只是住在茅草树枝造成的房子,但天下万民却可以安稳地过日子。

现在你们的皇帝,却劳师动?

地放纵自己,没有任何顾忌地玩乐。

我?

你感到羞耻,你怎麽竟愿意叫别人都去观看呢?

」张温感觉很惭愧。

欲请教老人家的姓名,都没有说就走了。

四、【2018年中考江苏苏州卷】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后面小题。

徐祯卿,字昌谷,吴县人。

资颖特,家不蓄一书,而无所不通。

自为诸生,已工诗歌。

与里人唐寅善,寅言之沈周、杨循吉

,由是知名。

举弘治十八年进士。

孝宗遣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遂得馆选

,而祯卿以貌寝不与。

授大理左寺副,坐失囚,贬国子博士。

祯卿少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吴中四才子”。

其为读,喜白居易、刘禹锡。

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然故习犹在,梦阳讥其守而未化。

祯卿体癯

神清,诗熔炼精警,为吴中诗人之冠,年虽不永,名满士林。

(节选自《明史》)

【注】

沈周:

明代绘画大师,吴门画派的创始人。

杨循吉:

与下文中的李梦阳、何景明、陆深同为明代文学家。

馆选:

被选任馆职,即入职翰林院。

癯(qú

)):

瘦。

5.下面哪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

A.向祯卿与华亭陆深名/名之者谁(《醉翁亭记》)

B.与里人唐寅善/京中有善口技者(《口技》)

C.而祯卿以貌寝不与/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

D.与李梦阳、何景明游/又患无项师名人与游(送东阳马生序)

E.为吴中诗人之冠/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寅言之沈周、杨循吉,由是知名。

7.根据选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徐祯卿成才的原因。

5.CD6.①(徐祯卿)天资出众,家中未藏一本书,却没有不通晓的(知识)。

②唐寅把他介绍给了沈周、杨循吉,(徐祯卿)因此出名。

7.天资聪颖,与名士交游,饱读诗书,博采众长

【解析】选自:

《明史》作者:

张廷玉年代:

天资特别聪敏,家未藏一书,但他却无所不通。

自入学成为生员之后,已工于诗歌,与同乡唐寅友善,寅向沈周、杨循吉介绍了祯卿的才学,祯卿由此知名于世。

弘治十八年(1505)中进士,孝宗派中使问祯卿与华亭陆深名,深于是得以入馆选,而祯卿因为相貌丑陋没能入选。

授大理左寺副,因过失而被囚,贬为国子博士。

祯卿年少时与祝允明、唐寅、文征明齐名,号称“吴中四才子”。

其做诗,喜效法白居易、刘禹锡。

登进士后,与李梦阳、何景明交游,悔其少年时之作,改而学汉、魏、盛唐的风格,然旧习仍在,梦阳讥笑他“守而未化”。

祯卿,身体瘦弱,而思想明晰,其诗精练,为吴中诗人之冠,年寿虽不久,但名扬于知识界。

5.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

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7.本题考查的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资颖特”说明天资聪颖。

“与里人唐寅善”说明与名士交游。

“喜白居易、刘禹锡。

既登笫,与李梦阳、何景明游,悔其少作,改而趋汉、魏、盛唐”说明饱读诗书,博采众长。

五、【2018年中考江苏泰州卷】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

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

……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

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

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

寺名。

②慕堂:

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

③觞咏殆无虚夕:

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④馀:

同“余”。

⑤邻笛之悲:

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皆数百年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藤今犹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始能支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其蔓旁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

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B.其真无马邪(《马说》)

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幼时记趣》)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核舟记》)

1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次则余家之青桐

12.翻译下列句子。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岳阳楼记》

13.《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9.

(1)①皆:

都是。

(2)②犹:

还(3)③始:

才(4)④引:

延伸10.B

11.次/则/余家之青桐

12.

(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13.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

喜爱朋友相聚。

【解析】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作者:

纪昀年代:

9.试题分析: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

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

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

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

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

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

(1)句中的“花、垂、袭”几个词是赋分点,注意补写省略的内容。

(2)句中的“跃、璧”两个词是赋分点。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3.试题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把握文言文主要内容及文章主旨的基本能力。

解决此类题目要全面

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

……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

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

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

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

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

六、【2018年中考内蒙古包头卷】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不食嗟来之食

齐大饥。

黔敖①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②辑屦③,贸贸然而来。

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

“嗟!

来食!

扬其目而视之,曰:

“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

曾子闻之,曰:

“微与!

其嗟与可去,其谢也可食。

【注释】①黔敖:

人名。

②袂:

袖子。

③屦(jù

):

麻鞋。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以待饿者而食之

(2)从而谢焉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黔敖左奉食,右执饮

(2)其嗟也可去,其谢也可食。

10.请你结合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简述对这个故事所含道理的认识。

11.从“施与者”的角度谈谈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

8.

(1)给……吃

(2)道歉

9.

(1)黔敖左手端着吃的,右手拿着喝的。

(2)人家叫喊着让你吃,当然可以走掉;

人家道歉了,就可以吃。

10.示例:

《鱼我所欲也》中谈到“舍生而取义”‘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所取之“义“即是一种世人的尊严和骨气,所以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别人侮辱性的施舍,这个故事生动地说明气节比生命更为珍贵。

11.扶助别人要顾及对方的尊严,否则即便是做善事也不会被接受,甚至有可能给对方造成更大的伤害。

8.试题分析:

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食”:

给……吃。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直译讲究

齐国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黔敖在路边准备好饭食,以供路过饥饿的人来吃。

有个饥饿的人用衣袖蒙着脸,脚步拖拉,两眼昏昏无神地走来。

黔敖左手端着食物,右手端着汤,说道:

“喂!

来吃吧!

”那个饥民抬起头看着他,说:

“我正因为不吃别人施舍的食物,才落得这个地步!

”黔敖追上前去向他道歉,他仍然不吃,最终饿死了。

曾子听到这件事后说:

“恐怕不用这样吧!

黔敖无礼呼唤时,当然可以拒绝,但他道歉之后,仍然可以去吃。

七、【2018年中考山东青岛卷】文言文阅读

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

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①之奇。

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

诩曰:

“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

”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

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

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后李傕②等与诩议,欲迎天子③置之.营中,诩曰:

“不可。

挟天子,非义也。

”傕不听。

或谓诩曰:

“此中不可久处,君胡不去?

”诩曰:

“吾受国恩,义.不可背。

卿自行,我不能也。

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司徒赵温为傕嫌,欲杀之。

诩谓傕曰:

“此乃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

”傕乃止。

文帝④即位,以诩为太尉。

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

(取材于《后汉书》《三国志》)

【注】①良、平:

指汉代张良、陈平。

②傕:

音jué

,用于人名。

③天子:

指汉献帝。

④文帝:

指魏文帝。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唯汉阳阎忠异之异:

诧异

B.道遇叛敌道:

在路上

C.与盟而送之盟:

盟誓,结盟

D.吾受国恩,义不可背义:

坚守道义

11.下列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欲迎天子置之营中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B.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12.下列句子与“司徒赵温为傕嫌”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

B.中轩敞者为舱(《核舟记》)

C.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D.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诩年轻时并不出名,只有阎忠认为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才华。

B.贾诩是段颖的外孙,而段颖当时很有威名,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C.李傕等人与贾诩商议,想要挟持天子,但贾诩不同意这种做法。

D.魏文帝即位后,贾诩官至太尉,七十七岁时死去,谥号为肃侯。

14.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或谓诩曰:

(2)天子既东,而傕来追,王师败绩。

10.A11.D12.C13.B

14.

(1)有人对贾诩说:

“这个地方不可长久地待下去,您为什么不离开呢?

(2)天子已经向东而去,可是李傕率军追赶攻打,天子的军队就大败了。

10.本题考查的是对词语具体含义的理解,其中A项“唯汉阳阎忠异之”,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只有汉阳

12.考查文言文的四种基本句式:

省略句、判断句、被动句和倒装句。

例句“司徒赵温为傕嫌”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司徒公赵温被李傕所嫌弃,是一个被动句。

而选项A“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是一个省略句,“太丘舍去,去后(友人)乃至”,“乃至”前面省略了友人。

选项B“中轩敞者为舱”是一个判断句,有判断词“为”。

选项C“山峦为晴雪所洗”意思是山峰被融化的雪水冲洗过,是一个被动句。

选项D“甚矣,汝之不惠”是一个倒装句。

因此,只有选项C和例句同为被动句,因此选C。

13.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选项B中说贾诩是段颖的外孙,因此叛敌不敢加害贾诩。

而第一段中最后一句说,“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说明贾诩并不是段颖的外孙,这只不过是情急之下哄骗敌人的托词,因此选项B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