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2161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8.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江苏省如皋市0910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统考生物 doc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5.科学家利用酵母菌突变体研究分泌蛋白的分泌过程以及与分泌相关的基因,揭示了囊泡运输的过程。

酵母菌突变体由于基因突变,内膜结构不正常,导致分泌过程出现障碍。

下图A表示正常细胞的分泌情况,B表示一种不能正常分泌蛋白质的酵母菌突变体,该突变体中出现障碍的结构是

A.核糖体

B.内质网

C.高尔基体

D.细胞膜

6.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可能发生在同一时期的变化是

 A.DNA复制、转录和翻译B.染色体数加倍和染色体形成

C.细胞板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D.着丝点的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7.人体下列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的是

A.成熟红细胞B.神经细胞C.干细胞D.精细胞

8.生物在正常减数分裂的第一次分裂后期与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具有相同的

A.染色体组数B.同源染色体数C.姐妹染色单体数D.DNA分子数

9.用32P标记了玉米体细胞(含20条染色体)的DNA分子双链,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32P的培养基中培养,让其分裂一次,产生的子细胞中被32P标记的染色体条数是

A.10B.20C.30D.40

10.右图为某雄性动物(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产生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该细胞以后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产生了三种不同基因型的精子,则该细胞中发生了

A.染色体变异

B.染色体交叉互换

C.基因重组

D.基因突变

11.在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根据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合成的目的基因,其种类及控制的性状分别是

A.一种、相同性状B.一种、不同性状

C.多种、相同性状D.多种、不同性状

12.右图示某家庭遗传系谱,甲病(A-a)与乙病(B-b)两种致病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已知2号不带甲病基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病与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相同

B.4号是杂合子的概率为5/6

C.5号与一乙病基因携带者婚配,后代基因型为BbXAXa的概率是1/4

D.4号与1号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1/4

13.下列四位同学在进行课题研究时,所采用的方法中错误的是

A.甲同学用无水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B.乙用洋葱鳞片叶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

C.丙用X射线照射植物幼苗诱导基因突变

D.丁用调查法调查计算人群中色盲发病率

14.某些类型的染色体变异,可通过对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观察来识别。

甲、乙两模式图分别示意细胞分裂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的“十字形结构”、“环形圈”现象,图中字母表示染色体上的基因。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甲、乙两种变异分别源于染色体的数目变异和结构变异

②甲、乙两图出现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联会时期

③甲图的生物产生的异常配子很可能是HAa或hBb

④乙图一定发生了染色体片段的增加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15.下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①~⑥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

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相比,②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

B.⑤与⑥细胞内的基因容易发生突变

D.③、④细胞不同的基因重组导致c过程产生不同的细胞

D.从总体上看,人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16.某男性患色盲,现用色盲基因探针检测有关细胞,下列细胞中可能不形成杂合双链的是

A.精原细胞B.造血干细胞C.精子D.神经细胞

17.已知水稻的穗形受两对等位基因(Sd1和sd1、Sd2

和sd

2)共同控制,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并表现为基因互作的累加效应,即:

基因型为Sd1_Sd2_的植株表现为大穗,基因型为sd1sd1Sd2_、Sd1_sd2sd2的植株均表现为中穗,而基因型为sd1sd1sd2sd2的植株则表现为小穗。

某小穗水稻种子经甲磺酸乙酯(EMS)处理后,表现为大穗。

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下一步应该采取的方法可以是

A.通过化学方法分析该植株的基因组成及化学成分

B.让其与小穗水稻品种杂交,观察其后代表现

C.取该大穗水稻品种连续自交,直至获得能稳定遗传的大穗品种

D.取该大穗水稻种植,在幼苗时期用秋水仙素处理

18.美国两位科学家安德鲁·

法尔和克雷格·

格洛将双链RNA导入线虫细胞中,发现双链RNA能高效地特异性阻断相应基因的表达。

这种技术的可能应用范围不包括

A.抑制某些基因表达从而决定细胞的分化方向

B.对目标基因进行表达阻断来推导该基因的功能

C.抑制癌细胞中相关基因表达以治疗癌症

D.研究信使RNA指导蛋白质合成过程

19.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某育种科学家在农田中发现一株大穗不抗病的小麦(控制小麦穗大与小的基因分别用D、d表示,控制不抗病与抗病的基因分别用T、t表示),自花受粉以后获得160颗种子,这些种子发育成的小麦有30株为大穗抗病,有X(X不等于0)株为小穗抗病,其余都染病。

假定小麦穗的大小与抗病不抗病这两对相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若将这30株大穗抗病的小麦作亲本自交得F1,在F1中选择大穗抗病的再自交,F2中能稳定遗传的大穗抗病小麦占F2中所有的大穗抗病小麦的比例是

A.1/16B.3/8C.5/9D.7/9

二、选择题:

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题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个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被称为细胞内“能量转换器”的细胞器是

A.核糖体B.内质网C.线粒体D.叶绿体

22.关于活细胞内酶和ATP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能合成酶的细胞一定能产生ATP

B.酶发挥作用过程中必须由ATP提供能量

C.合成ATP时有酶的催化

D.酶和ATP完全水解的产物中都可能含有单糖

23.下面是同一高等动物体内细胞分裂的示意图,曲线图分别表示该动物细胞中一条染色体上DNA的含量变化及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组的变化。

A.b~c段和h~j不可能对应于同一细胞同一时期分裂图

B.乙图可对应于d~e段和h~j段

C.甲、乙两图可同时出现在睾丸中

D.基因重组可发生于形成乙图的过程、b~c段、j~k段

24.下列有关单倍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单倍体的体细胞内只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B.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

C.单倍体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成单的

D.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往往高度不育

25.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的性状完全由基因控制

B.性状的改变都是由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

C.基因与性状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生物体的所有性状

三、非选择题:

本答题包括9小题,共65分。

26.(6分)下图甲、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请据图回答:

(1)某学生对四种细胞器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分类(A和a、B和b),请各写出一种分类的依据。

A和a:

▲;

B和b:

▲。

(2)如果用某种药物处理细胞乙,发现对Ca2+的吸收速率大大降低,而对其他物质的吸收速率没有影响,说明这种药物的作用是▲。

(3)根据甲图所示的细胞填写答题纸相应位置上的表格。

27.(8分)下图一是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图解,图二甲表示的是某一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的情况。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这些细胞采自同一动物的某器官,则该器官是▲。

(2)在雄蜂的发育过程中会出现与细胞图▲类似的过程。

(3)图二中的甲可表示图一中的▲细胞。

在图二的乙坐标中用柱状图表示B细胞的下一个分裂相的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

(4)若该个体有两对等位基因(YyRr)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与图C相对应的基因组成可能为▲。

基因重组可能发生在▲细胞中。

28.(7分)在生物学实验中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误,可能会造成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的情况,请尝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探究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经较长时间保温培养、搅拌离心,检测放射性。

预计上清液中应没有放射性,但结果出现了放射性。

误差产生的最可能原因是▲。

(2)用大豆组织样液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时,没出现紫色而出现蓝色反应。

原因是▲

加得太多。

(3)用花生子叶制切片做脂肪的鉴定实验,观察到有的细胞清晰有的却很模糊。

原因是

(4)用新鲜的菠菜为材料提取叶绿体的色素,加的无水乙醇过多,其他操作均正确,提取的色素滤液的颜色将▲。

(5)用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的色素时,所得到的色素带有重叠。

原因是▲。

(6)用蔗糖溶液作为外界溶液做质壁分离实验时,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滴加清水后却不复原。

(7)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将淀粉酶和淀粉充分混合后分别置于0℃、60℃、100℃的温度下一段时间,再用碘液检验,结果都不变蓝。

29.(6分)下图甲表示春季晴天某密闭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

乙图曲线a表示某种植物在最适温度、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

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

请分析回答。

(1)从甲图分析,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时间点是▲。

经过一昼夜,大棚内农作物的干重的变化情况是是▲。

(2)乙图在B点时改变的某种条件可能是▲。

(3)如果将光照强度从乙图中B点降到A点,叶绿体中C3的含量在短时间内的变化是▲。

(4)如果在乙图中的C点将温度降低10℃,则光合作用合成量将会▲。

(5)甲图中的0点~6点之间和6点~12点之间,呼吸作用强度更强的时间段▲。

30.(6分)将未受精的海胆卵细胞制备的细胞质悬浮液与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一起温育,很少有放射性掺入到蛋白质中;

但是,如果从加入精子后的卵细胞中制备同样的悬浮液与放射性标记的氨基酸一起温育,就能在蛋白质中检测到放射性,并且放射性掺入的速度逐渐加快并持续几小时(如图a)。

如果在受精卵中加入RNA合成抑制剂放线菌素D,开始阶段受精卵中蛋白质合成速度同样很快(如图b),一段时间后蛋白质的合成速率有所下降。

请据图分析回答:

(a)卵细胞受精后蛋白质合成的同位素标记实验(b)受精后放线菌素D的抑制实验

(1)受精作用发生后,受精卵中有一半的▲来自精子,另一半来自卵细胞。

受精完成后,受精卵将迅速进行细胞的▲,新生命由此开始了遗传物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发育过程。

(2)细胞中蛋白质合成的直接模板是▲。

(3)图(b)中两条曲线开始部分是重叠的,说明加入放线菌素D后,开始时并不影响蛋白质的合成,原因是▲。

(4)受精后的卵细胞细胞质中合成蛋白质时,除需要直接模板、氨基酸、酶外,还需要__

▲(至少答两点)等条件。

(5)受精10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放射性渗入速度存在差异的原因是▲。

31.(7分)图示的遗传系谱中有甲、乙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且Ⅱ9只携带一种致病基因。

(1)属于红绿色盲的是▲病,另一种病的遗传方式是▲。

(2)系谱中图中一定是乙病基因携带者的个体是▲。

(3)Ⅱ8和Ⅱ9婚配后进行产前诊断,若只通过胚胎细胞染色体进行性别检测,不能确定后代是否会患遗传病的理由是▲。

(4)已知受精卵的细胞质几乎都来自卵细胞,若Ⅲ14患乙病的同时,还患有线粒体肌病,该女子若与一正常男子婚配,生育出的子女中,两病表现的差异是▲。

32.(10分)下图表示几种育种方法的大致过程。

请分析回答:

(1)在图一所示①→②过程中发生了

若以②的碱基序列为模板经转录和翻译形成③,此过程与以①为模板相比一定发生变化的

是▲。

A.mRNA序列B.tRNA种类

C.氨基酸种类D.蛋白质结构

(2)图二中控制小麦产量(A、a)和抗病与感病(B、b)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F2的表现型有▲种。

F2中高产抗病植株占▲。

鉴别高产抗病植株是否为纯合子的最简便方法是:

转入抗虫基因的过程中

,需要用▲酶将抗虫基因与运载体(载体DNA)连接,然后导入受体细胞。

(3)写出图二中步骤⑥的具体操作方法▲。

(4)某同学对图二中的④、⑤步骤的操作叙述是:

花粉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从中选择出高产、抗病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一定是纯合子的优良植株。

请指出该同学叙述中的错误并改正:

33.(7分)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其DNA末端含有由简单的串联重复序列(如---TTTTGGGGTTTTG---)组成的单链突出段,它们在细胞分裂时不能被完全复制,因而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缩短,除非有端粒酶的存在。

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其RNA含有与端粒DNA重复序列互补的一个片段(如-----AAAACCCCAAAAC----),是合成端粒DNA的模板;

其蛋白质催化端粒DNA的合成,催化的一种机制如右下图。

研究表明,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

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

(1)如果细胞中端粒酶不存在活性,染色体将随每次分裂而缩短,这种变异的类型属于

▲,细胞的后代最终死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染色体的缩短而丢失▲。

(2)端粒酶中,蛋白质成分的功能类似于▲酶,聚合过程中需要的原料是▲。

(3)体外培养正常成纤维细胞,细胞中的端粒长度与细胞增值能力成▲关系,衰老的成纤维细胞的染色质的变化是▲。

(4)从端粒酶及端粒的长度角度解释,癌细胞能无限增值的原因是▲。

34.(8分)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学习了课本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的呼吸方式”后,想进一步探究酵母菌细胞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细胞产生相同的CO2时,分解葡萄糖的多少问题,进行了如下实验:

将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按下图装置实验。

如果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均为10g,撤去装置,将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后备用。

(1)若气泵提供的是无菌空气,甲装置控制有氧条件的方法是▲。

乙装置控制无氧条件的方法是▲。

(2)两瓶溶液用滤菌膜过滤掉酵母菌的目的是▲。

(3)利用提供的U型管(已知U型管底部的分隔膜,葡萄糖不能通过,其余物质能通过)、备用液等必要的实验仪器、药品,请你帮助该小组设计探究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步骤:

①▲②▲

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②▲③▲

参考答案

1.A2.B3.A4.B5.B6.A7.C8.A9.B10.D

11.C12.D13.B14.B15.D16.C17.C18.D19.D20.D

21.CD22.ACD23.AC24.BD25.ABCD

26.(6分)

(1)A和a:

双层膜还是单层膜(或是否含有DNA,或能否进行能量的转换)

是否含有色素(或是否普遍存在于动植物细胞中)

(2)抑制(或破坏)了Ca2+的载体(没有Ca2+不给分)

(3)(序号及对应的生理阶段全对给1分)

产生ATP的场所(填编号)

对应的生理阶段(文字表述)

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或丙酮酸彻底氧化分解)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无氧呼吸(或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27.(8分)

(1)睾丸

(2)C

(3)AB图见右边(2分)

(4)YYRRYYrryyRRyyrr(缺一不给分,2分)A

28.(7分)

(1)培养时间过长

(2)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3)标本切得厚薄不均。

(4)过浅

(5)滤液细线画得太粗(或层析时间太短)

(6)蔗糖溶液浓度过高,细胞因短时间内过度失水而死亡(或质壁分离时间太长)

(7)用不同温度处理之前,混合的淀粉酶和淀粉已发生反应,淀粉已被水解

29.(6分)

(1)6点和18点增加

(2)CO2的浓度适当增加(答温度增加不给分)

(3)增多

(4)减少

(5)6点~12点之间

30.(6分,每空1分)

(1)染色体(或染色体DNA,核DNA,只答DNA或遗传物质均不给分)分裂、分化

(2)mRNA

(3)受精卵细胞中预先存在mRNA

(4)ATP、tRNA、核糖体(至少答对两个给满分)

(5)放线菌素D抑制了RNA的合成,从而抑制了蛋白质的合成,掺入到蛋白质中的放射性氨基酸逐渐减少

31.(7分)

(1)乙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2)Ⅰ2、Ⅰ4、Ⅱ6、Ⅱ9、Ⅲ13(2分)

(3)后代男女都有可能患乙病

(4)男女均患线粒体肌病,只有男孩均患乙病,女孩均不患乙病(2分)

32.(10分).

(1)基因突变A、B

(2)63/16该植株自交DNA连接酶

(3)从第二代中挑选高产、抗病的个体,将它们的种子留下来,下一年播种;

再从后代中挑选符合高产抗病条件的植株,采收种子留下来做种(2分)

(4)无法从单倍体幼苗中直接选择出高产、抗病的个体(1分)将所获得的单倍体幼苗全部用秋水仙素处理,选择出高产抗病植株(1分)

33.(7分)

(1)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控制生命活动的必需的基因

(2)逆转录脱氧核糖核苷酸

(3)正相关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长度缩短

(4)癌细胞有较高活性的端粒酶和稳定长度的端粒

34.(8分)

(1)让无菌空气间隙性地通过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封口放置一段时间

(2)防止两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不同而影响溶液的渗透压

(3)实验步骤:

①将备用的甲、乙两瓶中的溶液分别倒入U型管膜的两侧并标记(A侧甲液,B侧乙液),开始时液面相平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两侧液面的变化

实验结果及结论:

(答案应与标记相对应)

①A上升,B下降,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溶液的浓度大

②A下降,B上升,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溶液的浓度小

③A、B液面高度相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