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0546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174.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8页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8页
亲,该文档总共7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7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docx

广东中考50篇课外文言文阅读

广东中考高分突破补充资料

版权声明:

本稿件著作权归属于世界图书出版公司,严禁转载及摘抄本稿件内容进行其他出版活动,违者必究。

50篇课外文言文

一、邴原泣学

①少孤:

幼年丧父。

②书舍:

书塾。

③得:

能够。

④亲:

父母。

⑤愿:

羡慕。

⑥中心:

心。

⑦恻然:

悲伤的样子,此指怜悯同情的样子。

⑧资:

钱财,这里指学费。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少孤:

②凡得学者:

③中心感伤:

④恻然:

⑤不求资也:

⑥吾徒相教:

2.翻译。

①孤者易伤,贫者易感。

②一则愿其乔孤,二则羡其得学。

③童子苟有志,吾徒相教,不求资也。

3.读了这段短文,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答:

4.文中的邴原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答:

一、1.①幼年丧父②能够③内心④悲伤,此指怜悯同情⑤钱财,此指学费⑥白白地

2.①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②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③你如果立志读书,我愿意白教你,不收学费

3.仁慈惜才,无私奉献的人

4.贫不丧志,立志求学,刻苦勤奋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参考译文】邴原幼时丧父,几岁时,从书塾经过,(听见书声琅琅)忍不住哭了。

书塾的老师问他说:

“小孩子为啥哭泣?

”邴原答道:

“孤儿容易悲哀,穷人容易感伤。

那些读书的,凡是能够学习的人,必然都是些有父母的孩子。

我一来羡慕他们不孤单,二来羡慕他们能够上学。

内心感伤,因此而哭泣。

”老师怜悯同情地说:

“你想读书就来吧!

”邴原回答说:

“没钱交学费呀。

”老师说:

“你如立志学习,我愿意白教你,不要学费。

”邴原于是进了学堂读书。

一个冬天,就读熟了《孝经》和《论语》。

 

二、匡衡凿壁偷光

【注释】①匡衡:

乳名鼎,西汉经学家,曾任宰相。

②逮:

及,达到。

③邑人:

同乡。

④大姓:

大户人家。

旧指世家大族、名门望族。

⑤佣作:

替人劳作,出卖劳力。

⑥偿:

报酬。

⑦解……颐:

开颜而笑。

颐,面颊。

⑧畏服:

敬服。

⑨质疑:

提出疑问。

⑩挫服:

折服,屈服。

(11)倒屣:

倒穿着鞋子,这里形容慌张、忙乱的样子。

(12)更理前论:

继续研究刚才讨论的问题。

更,再。

理,琢磨,研究。

(13)穷:

尽,完。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不逮:

②佣作:

③主人怪:

④愿得:

6.翻译。

①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②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③闻者皆解颐欢笑。

3.本文所写的四件事是:

①②③④。

(均限四字短语)

4.文中从侧面烘托匡衡学习勤奋的语句是;

烘托匡衡说《诗》水平高的语句是。

5.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匡衡怎样的精神品质?

读后你有何启发?

答:

二、1.①及,到②雇用③感到奇怪④希望

2.①主人感慨、赞叹,就把书资助给他。

(后来,匡衡)终于成为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②匡衡就到他家当雇工,不要报酬。

③听到的人都开颜欢笑。

3.①凿壁借光②佣作借书③说诗解颐④论诗质疑

4.主人怪,感叹,资给以书闻者皆解颐欢笑

5.刻苦勤奋,虚心好学,勇于探究。

启发:

家境贫困不要紧,只要立志苦读,勤学好问,勇于探究,终将成才(或有志者事竟成)

【参考译文】匡衡,字稚圭,小时候勤奋好学,但家穷买不起蜡烛。

邻居有蜡烛照明,但烛光又照不到,匡衡就凿穿了墙壁,使烛光穿孔而过,凭这一孔微弱的光线照着书本,刻苦读书。

匡衡同乡有一户大户人家,主人叫文不识,家里富裕而且有很多书。

匡衡就给他当雇工,但不要他的任何报酬。

文不识感到这事很奇怪,就问匡衡,匡衡回答说:

“我只希望您把所有的书都借给我通读完。

文不识听了很感慨、赞叹,就拿家里的书资助给他。

后来,匡衡终于成为知识渊博的大学者。

匡衡能够解说《诗经》,当时的人们为此夸奖他说:

“无人说《诗》,匡鼎就到。

匡衡说《诗》,令人欢笑。

”鼎,是匡衡的小名。

当时人们都这样敬服他。

听他解说《诗经》的人都笑逐颜开。

匡衡同乡还有一个解说《诗经》的人,匡衡就跟着他学习,同他讨论《诗经》并向他提出一些疑问,那人被他问得无言可答,慌忙离去。

匡衡赶上他,说:

“先生停下听我说,我们继续来探讨刚才议论的问题。

”那人说:

“我已说完了。

”竟顾自前去,不肯返回。

 

三、李贺写诗

【注释】①长吉:

李贺,字长吉,中唐著名诗人。

②通眉:

两眉相连。

③韩愈:

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④王参元:

李商隐岳父,有人说是《李贺小传》中所说的“长吉姐嫁王氏者”之王氏。

杨敬之:

宇茂孝,元和初进士。

字大奎,元和初进士。

崔植:

字公修,长庆初做过宰相。

⑤旦日:

白天。

⑥思量牵合:

设法凑合题意。

程限为意:

把体裁、韵律等限制放在心上。

两语意谓李贺写诗从没有像别人那样被题目、体裁、韵律等形式所束缚。

⑦奚奴:

奴仆。

⑧吊丧日:

遭遇不幸或去慰问不幸者的日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苦吟疾书:

②所与游者:

③恒从奚奴:

④书投囊中:

⑤及暮归:

⑥率如此:

2.翻译。

①未尝得题然后为诗,如他人思量牵合以及程限为意。

②是儿要当呕出心来始已耳!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李贺怎样的写作态度和写诗特点?

答:

4.文中插入李贺母亲的话有何作用?

答:

5.李贺的写诗方法和写诗特点对我们的写作有何启发?

答:

三、1.①快捷;书写②交往,交游③常常;使……跟着,带着④口袋,袋子⑤到,等到⑥一概,一律

2.①从来没有依照别人出的题目写诗,(也从来没有)像别人那样设法凑合题意以及把体裁、韵律等限制放在心上。

②这孩子定要耗尽心血才罢休啊!

2.勤奋、刻苦,甚至呕心沥血的写作态度;重在内心感受,不受题目、体裁、韵律等形式的束缚的写诗风格。

4.从侧面突出李贺写诗的勤奋用功。

5.李贺写诗方法和特点对我们的启发是:

要善于积累写作素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随时记下来;写作重在内心感受,不受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和限制等

【参考译文】李贺瘦小,两眉相连,长指甲。

他写诗能反复吟咏推敲,书写快捷,最先是受到韩愈的赏识。

跟他一起交游的人,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算是最亲密的。

他每次白天与这些人外出游赏,从来没有依照别人出的题目写诗,也从没有像别人那样设法凑合题意以及把体裁、韵律等限制放在心上。

他常常带着小书童外出,骑着驴子,背着一个古老而破旧的丝织袋子,遇到自己有心得时,便写下来放进袋子里。

到晚上回家时,他母亲就叫婢女接过袋子,取出诗稿,看到李贺写得多时,总是说:

“这孩子定要耗尽心血才罢休啊!

”说罢,点上灯,让他吃晚饭,饭后,李贺从婢女那里拿来所写的草稿,磨好墨,叠好稿纸,把尚未完篇的诗稿增补修改好,放进别的袋子里。

不是喝醉了酒以及遭遇不幸或去慰问不幸者的日子,他一概这样做。

 

四、列子学射

列子①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②。

尹子曰:

“子知子之所以中者③乎?

”对曰:

“弗知也。

”关尹子曰:

“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

尹子日:

“子知子之所以中乎?

”列子曰:

“知之矣。

”关尹子曰:

“可矣!

守而勿失③也。

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说符》)

【注释】①列子:

名御寇,战国时的哲学家。

②关尹子:

传说中的人名。

③所以中者:

射中的原因所在。

④守而勿失:

记住它,不要忘掉。

守,保持,保守住。

勿失,不要忘记这个射中的经验、原因。

失,丢。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中矣:

②弗知:

③退而习之:

④以报:

⑤子知子:

⑥守而勿失:

2.翻译。

①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②可矣!

守而勿芙也。

3.关尹子为什么对知道射中目标的原因看得如此重要?

答:

4.列子学射的故事对我们的学习有无借鉴意义?

如果有,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

5.文章结尾两句有何作用?

答:

 

四、1.①射中目标②不③回去④把⑤你⑥保持,引申为记住;失,丢

2.①你知道你射中的原因吗?

②(这就)行了!

记住它,不要忘掉。

3.因为射中了而不知为什么射中,这个“中”是偶然的,很难再中,这不能算是真正学会了射箭。

只有知道了射中的原因,才能百发百中,这才是真正学会了射箭。

4.有。

它告诉我们:

在学习上,不但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5.强调和深化中心,说明治国和为人与射箭一样,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

【参考译文】列子学习射箭,射中目标了,去请教关尹子。

关尹子道:

“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列子回答道:

“不知道。

”关尹子道:

“这还不行。

”列子回去继续学习,三年后又把自己的练习情况报告关尹子。

关尹子道:

“你知道你射中的缘故吗?

”列子道:

“知道了。

”关尹子道:

“这就行了!

紧紧记住,不要忘记。

不仅射箭这样,治理国家和自己做人也都是这样。

 

五、“三上”文章

(宋)欧阳修

钱思公①虽生长富贵,而少所嗜好。

在西洛②时尝语寮属③,言平生惟好读书,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上厕则阅小辞④。

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谢希深⑤亦言:

宋公垂⑥同在史院,每走厕必挟书以往,讽诵之声琅然,闻于远近,其笃学如此。

余因谓希深曰:

“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盖惟此尤可以属思⑦尔。

(选自《归田录》)

【注释】①钱思公:

钱惟演,字希圣,吴越王钱

之子。

②西洛:

西京洛阳。

钱惟演晚年曾以使相身份留守西京。

③寮属:

同僚部属。

寮,同“僚”。

④小辞:

指民间曲子词和文人词,当时不算正宗文学。

辞,同“词”。

⑤谢希深:

谢绛,字希深,欧阳修的友人。

⑥宋公垂:

宋绶,字公垂,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

⑦属

思:

构思。

属,连缀。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尝语寮属:

②惟好读书:

③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④笃学如此:

⑤余因谓希深曰:

⑥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2.翻译。

①盖未尝顷刻释卷也。

②盖惟此尤可以属思尔。

3.本文写了哪三件事?

这三件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

4.这篇短文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答:

 

五、1.①告诉②只③放下;书本④专注勤奋⑤于是⑥更

2.①几乎未曾放下书本一会儿②大概只有这样更便于文章的构思吧

3.①钱思公爱好读书的情形;②宋公垂笃学情形;③作者多在“三上”作文及其体会。

这三件事的共同特点是:

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读书写作

4.启示:

读书写作乃至成就任何事业都离不开兴趣和勤奋(意对即可)

【参考译文】钱思公虽然生长于富贵之家,但他嗜好却很少。

在西京洛阳时,他曾经告诉同僚部属,说他平生只爱好读书,坐下来就读经史,躺在床上就看小说,上厕所还要翻阅小辞,差不多从未离开过书本一会儿。

谢希深也曾说,他与宋公垂同在史院供职时,见宋每次去厕所,必定都要挟本书去,在厕所高声朗诵的声音,远近都能听到。

宋公垂就是这样好学。

我于是也对希深说:

“我平生所写的文章,大多成于‘三上’,那就是马上、枕上、厕所上。

大概只有这样(专注勤奋),才更便于文章的构思吧。

 

六、任末燃蒿

(晋)王嘉

【注释】①任末:

字叙本,东汉学者和教育家。

②笈:

书箱。

③庵:

茅草小屋。

④荆:

灌木名。

⑤麻蒿:

植物名,点燃后可照明。

⑥悦:

喜欢,钦佩。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负笈从师:

②每言:

③或依林木之下:

2.翻译。

①人若不学,则何以成?

②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3.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任未怎样的求学精神?

答:

4.从“负笈从师,不惧险阻”,你会联想到我们教材中哪位名人的求学经历?

从“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你又会联想到哪位古人教子写字的故事?

从“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你会联想到古代哪些人的读书故事?

答:

1.①书箱②常常③有时

2.①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成功)。

②人爱好学习,即使死了犹如活着;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是行尸走肉罢了。

3.不怕艰险,不图物质享受,勤奋好学的求学精神。

4.宋濂“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见《送东阳马生序》)的求学经历。

欧阳修母亲“太夫人以获画地,教以书字”的教子写字的故事。

晋代孙康映雪,车胤囊萤的刻苦勤学的故事。

【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时,背着书箱,寻师求学,不怕危险阻隔。

常常说:

“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取得成就呢?

”有时,他在树林里搭个茅棚作为小屋,削些树枝当笔,刻出树汁当墨。

晚上,他就在星月的辉映下读书,没有月亮的黑夜,他便点燃麻秆、蒿草之类照明。

看书每有心得体会,便在衣服上记下这件事。

学生们钦佩他的勤学精神,常用干净的衣服换取他写满字的衣服。

任未临终时告诫学生说:

“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犹如活着;不学无术的人,即使活着,也是行尸走肉罢了。

七、张旭草书

(唐)李肇

张旭①草书得笔法,后传崔邈、颜真卿②。

旭言:

“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饮醉则草书,挥笔大叫,以头搵水墨中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

醒后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后辈言笔札者,欧虞褚薛③,或有异论,至长史④无间亩。

(选自《国史补》)

【注释】①张旭:

字伯高,唐吴人,善草书。

②崔邈、颜真卿:

二人都是唐代书法家。

③欧虞褚薛:

指唐初四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

④长史:

指张旭。

张旭官至金吾长史,故称之。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搵水墨中:

②书之:

③呼为“张颠”:

④或有异论:

⑤无间言:

⑥不可复得:

2.翻译。

①醒后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②或有异论,至长史无间言。

3.张旭被“天下呼为‘张颠’”的原因有哪些?

答:

4.从张旭对自己草书笔法的谈论(见画线文字),可以看出他怎样的品质特点?

答:

5.张旭对自己草书笔法的谈论,对我们有何启示?

答:

七、1.①触,碰,此为浸泡②写,书写③通“癫”,疯子④有的人;不同⑤嫌隙,嫌疑⑥再;写得出,写得到

2.①他酒醒后看(自己写的字),认为是神来之笔,再也写不出来。

②有的人有不同意见,对长史张旭没有嫌疑可说。

3.原因有二:

一是他的字狂草,二是他写字的行为不正常(以头搵水墨中而书之)

4.悟性极高,即善悟。

(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

5.启示:

万事万物有相通之处,彼此之间可以互为裨益。

【参考译文】张旭的草书深得运笔的方法,后来传给了崔邈、颜真卿。

张旭曾经说:

“开始,我听说公主和脚夫争道路,而得到了笔法之意;后来,看见公孙娘子舞剑而得到了笔法之神。

”他喝醉了酒就草书,挥笔大叫,把头浸在水墨里写着,天下人喊他“张疯子”。

他酒醒后看写的字,认为是神来之笔,再也写不出来。

后人谈书法,对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人,有的有不同意见,对张旭没有二话可说。

 

八、王勃展才

(五代)王定保

王勃①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都督阎公不之信②。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③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④矣。

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

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第一报云: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⑤公曰:

“亦是老先生常谈!

”又报云:

“星分翼轸,比接衡庐。

”⑥公闻之,沉吟不畜。

又云: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⑦公矍然⑧而起曰:

“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唐摭言》)

【注释】①王勃,字子安,唐初著名文学家。

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②不之信:

不信之。

③意属:

示意嘱咐。

属,同“嘱”。

④宿构:

早已写好。

⑤“南昌”二句:

意思是说,南昌是汉代豫章郡的治所,如今是洪州的首府。

⑥“星分”二句:

洪州(古代属楚)是天上翼、轸两个星宿的分野,它的地域连着衡山和庐山。

比接,连接。

⑦“落霞”二句:

天边的几片晚霞和湖边的孤鹜相并而飞,秋水和蓝天交相辉映,浑然一色。

骛,野鸭。

⑧矍

然:

惊异地注视的样子。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意属子婿:

②已宿构矣:

③伺其下笔:

④比接衡庐:

⑤沉吟不语:

⑥孤鹜:

2.翻译。

①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3.文中表现阎公态度变化的词语是、、。

4.作者写阎公对王勃态度的变化有何作用?

答:

 

【参考答案】1.①示意嘱咐。

属,同“嘱”②早已写好③等待④连接⑤咀嚼品味

⑥野鸭

2.①天边的晚霞和湖边的孤鹜相并而飞,秋水和蓝天交相辉映,浑然一色。

②真是天才,这样优秀的诗句,是会永远流传后世的。

3.大怒沉吟不言矍然而起

4.烘托少年王勃的才华非凡。

【参考译文】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年仅十四岁。

当时,洪州都督阎公不相信他的文才。

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示意嘱咐自己的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序,并且已预先叫他做好了一篇。

等到拿纸笔轮番请宾客当场写诗作文时,王勃一点也没有推辞。

阎公大为恼火,衣服一掀就站起来走开了。

但他还是特地让人站在王勃身边,等待王勃下笔。

(王勃每写几句,旁边就唱报出来)第一报说: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

”阎公听后说:

“也不过是老先生常谈!

”又报唱道:

“星分翼轸,比接衡庐。

”阎公听了,咀嚼品味着,没有吭声。

后来又报唱说: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阎公惊异地站起来,说:

“真是天才,这样优秀的诗句,会永远流传后世的。

”他于是连忙把王勃请到宴饮的地方,极尽欢娱,然后才分别。

 

九、牧童评画

(宋)苏轼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①以百数。

有戴嵩《牛》一轴②,尤所爱,锦囊玉轴③,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

牛斗力在角,尾搐④入两股间;今乃掉尾⑤而斗,谬矣!

”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有云: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

(选自《东坡题跋》)

【注释】①所宝:

所珍藏的。

②戴嵩:

唐代著名画家,生平事迹不详。

轴,一幅画叫一轴。

③锦囊玉轴:

用彩锦作套,用玉石作卷轴。

④搐:

收缩。

⑤掉尾:

翘起尾巴。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所宝以百数:

②常以自随:

③曝书画:

④拊掌大笑:

⑤尾搐入两股间:

⑥掉尾而斗:

2.翻译。

①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②牛斗力在角,尾搐父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牧童看了斗牛图,认为“谬矣”。

读了本文,你认为这幅图错在哪里?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

答:

4.你从这幅画得到什么启示?

答:

 

九、1.①珍藏②带,携带③晒④拍⑤收缩;大腿⑥翘起,摇动

2.①用彩锦作套,用玉石作卷轴,经常随身携带着。

②牛打架时,力量都集中在角上,尾巴收缩在两条大腿中间。

如今这幅画,却画成翘起尾巴斗架,太荒唐了。

3.错在把斗牛的尾巴画成翘起来(摇摆),斗牛的尾巴应夹在两腿中间。

可能是画家没有认真观察斗牛的斗架情形,只凭自己的想象作画。

4.从事文学艺术创作,要认真地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能凭想象闭门造车或凭一知半解搞创作,否则,写不出真实来,甚至闹出笑话

【参考译文】四川有个隐居的杜处士,喜欢书法和绘画。

他所珍藏的字画佳作数以百计。

其中有一轴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更是他所喜爱的。

他用彩锦作套,用玉石作卷轴,经常随身携带着它。

有一天,杜处士晾晒书画,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他对杜处士)说:

“这幅画是画牛斗架的。

(可是)牛斗架时,力都集中在角上,尾巴夹在两条大腿中间。

如今这幅画,却画成翘起尾巴斗架,太荒唐了。

”杜处士笑着点点头,认为牧童说得很对。

古话说: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这话确实无疑啊。

 

十、蒲留仙写书

(近)易宗夔

蒲留仙①居乡里,落拓②无偶,性尤怪诞,为村中童子师以自给,不求于人。

其作《聊斋志异》时,每临晨,携一大瓷罂③,中贮苦茗④,又具淡巴菰⑤一包,置行人大道旁。

下陈芦席,坐于上,烟茗置身畔。

见行者过,必强执与语,搜奇说异,随人所知。

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偶闻一事,归而润色之。

如是二十余年,此书方告成,故笔法超绝。

(选自《新世说》)

【注释】①蒲留仙: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人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山东淄博)叉。

清代文学家。

以《聊斋志异》名世。

②落拓:

落泊,穷困失意。

③罂

小口大腹的盛酒器。

④茗:

茶。

⑤淡巴菰

烟草的旧音译名。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落拓无偶:

②性尤怪诞:

③又具淡巴菰一包:

④下陈芦席:

⑤烟茗置身畔:

⑥如是二十余年:

2.翻译。

渴则饮以茗,或奉以烟,必令畅谈乃已。

3.这段话的中心意思是。

4.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蒲松龄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5.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时搜集写作素材的情形对你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工作有无

启发?

 

十、1.①伙伴,朋友②特别,尤其③准备④铺着⑤茶⑥这样

2.口渴了就请喝茶,或者献上烟,一定要别人开怀畅谈才罢休。

3.写蒲松龄写作《聊斋志异》时搜集写作素材的情形。

4.不怕苦,不怕累,耐清贫,守寂寞,且持之以恒。

5.启发:

①对写作来说,平时要善于广泛搜集和积累写作素材;对成就事业来说,要有不怕苦,不怕累,耐清贫,守寂寞,持之以恒的精神

【参考译文】蒲松龄住在乡里时,穷困无友,性格特别怪僻,做村中孩子们的教书先生来维持生活,不求外人施舍。

他写《聊斋志异》的时候,每天清晨,带着一个大瓷坛子,里面装着苦茶,又准备了一包淡巴菰,放在行人来往的大路旁边。

下面垫着芦席,自己坐在上面,把烟、茶放在身边。

他见到路过的人,就硬拉着说话,搜集别人知道的奇异故事,口渴了请喝茶,或者是献上烟,一定要别人开怀畅谈才算完。

偶尔听到一个故事,回家后就进行加工创作。

像这样搞了二十几年,这本书才写成,所以笔法超群脱俗,不同一般。

 

十一、诗文书画皆以人重

(清)王士稹①

予尝谓诗文书画皆以人重。

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②;章悖、京、卞③岂不工书,后人粪土视之,一钱不直。

永叔④有言,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使颜鲁公⑤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

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选自《明清闲情小品赏析》)

【注释】①王土稹:

清代诗人。

②兼金:

价值等于平常金子几倍的好金子。

兼,倍,加倍。

③章悖、京、卞:

京指蔡京,卞指蔡卞,三人都是北宋朝廷大臣,擅长书法。

④永叔:

欧阳修,字永叔。

⑤颜鲁公:

即颜真卿。

封鲁国郡公,人称“颜鲁公”。

工书法,自创一体,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一字兼金:

②岂不工书:

③一钱不直:

④率皆能书:

⑤诗文之属:

⑥莫不皆然:

3.翻译。

①古之人率皆能书,独其人之贤者传遂远。

②使颜鲁公书虽不工,后世见者必宝之。

③非独书也,诗文之属莫不皆然。

4.在这段文字中,作者的观点是。

5.“苏、黄遗墨流传至今,一字兼金”中的“苏”指,我们学过他的词《水

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中表达词人对亲人的怀念和美好祝愿的名句是,

6.“永叔有言”中的“永叔”指,我们学过他的《醉翁亭记》,其中描写山

间四时景色变化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十一、1.①倍,加倍②擅长,精通③通“值”④大抵,一般⑤类⑥这样

3.①古代的人一般帮会书法,(但)只有那些品德高尚的人的书法,才能流传得久远。

②假如颜真卿的书法即使不好,(由于他品德好)后世的人见了他的书法,也一定把它当作珍宝。

③不仅书法是这样,诗歌、文章之类没有不是这样的。

4.诗歌、文章、书法、绘画是否受人的重视都与人的品德有关。

(或:

诗文书画皆以人重)

5.苏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