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1107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7.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 第三课 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遵守规则》22.docx

人教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遵守规则》22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第三课遵守社会规则

第二框题——《遵守规则》

第一部分教材与学情分析

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课时是八年级上册第三课第二框题的遵守规则。

本册书中第一单元的主题是“社会”,核心导向是:

亲近社会。

在第一单元对社会有基本了解的基础上,第二单元的侧重点是“社会规则”,核心导向是:

遵德守法。

由此可知:

第二单元是对第一单元的深化与继承。

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公共生活的认知和参与。

本课通过自由与规则密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和改进规则三个维度让学生感受到遵守规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准确看待社会公共生活,并能学会自觉自愿地遵守规则,这对于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形成自觉承担责任、认真遵守规则的价值取向。

学情分析

初中生正处于社会快速转型期,在这个讲求速度的时代产生了一些漠视社会规则的现象。

另外,学生对于生活中的规则仅仅有个初步的理解和了解,规则意识和公共生活责任意识都处在初步的形成时期。

树立遵守规则的价值取向、掌握遵守规则的方法对于中学生的社会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核心素养分析

学科核心素养包括:

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

本框题以理性精神为指向,突出相关内容的思想性,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准确、深入的思考。

比如:

本课以“行人乱过马路”一例贯穿,教师从不同的角度为学生形成完整、准确和深刻的理解,由此为学生提升规则意识提供了基础性条件。

对这些问题的深入讨论,就成为学生体现思维、深化思维和拓展思维的重要抓手和基础形式。

课标与学标分析

课标与学标分析:

1.5理解遵守社会规则和维护社会公正对于社会稳定的重要性,准确理解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

水平

树立规则意识和公正意识,养成追求公正的品质

社会规则的重要性

解释“无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举例说明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秩序、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性,不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的危害性。

学习目标分析:

目标1:

学生在观看视频中,初步了解规则的重要性。

目标2:

学生在探讨行人乱过马路中,理解规则与自由的关系。

目标3:

学生在行人乱过马路的事例中,理解每个人都应接受他律、提升自律水平,敬畏规则,形成规则意识。

目标4:

学生针对乱过马路的情况,能在生活中能准确使用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水平

目标5:

学生在热点话题中理解到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使用方法积极改进规则,掌握维护与改进规则的方法。

目标6:

树立遵守社会规则的意识,培养自律意识和敬畏规则的意识,形成自觉遵守规则和维护规则的理念。

重点难点

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自觉遵守社会规则、维护社会规则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规则意识。

第二部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达成目标

 

导入新课:

播放视频

播放视频《行人乱过马路······》

【思考1】请分析上述行为造成的危害?

造成交通秩序混乱,损害他人的合法权益。

学生观看视频材料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使学生了解新闻事件,直观形象地感受到公共生活中规则的重要性,从而直接引出“规则”的话题。

1

 

第一目:

 

自由与规则不可分

【思考2】为什么乱过马路的现象会屡屡发生?

规则意识淡薄,对规则漠视、自律意识不强。

【思考3】针对过马路“随大流”的不文明行为,我们该怎样做?

要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具有自律意识

学生探究回答

学生细心聆听

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探究及教师的引导理解自由与规则的关系

通过视频导入之后继续深入探讨行人乱过马路的行为,不为了纯粹的导入而导入,而是继续深挖导入的材料。

2

 

第二目:

自觉遵守规则——他律、自律、敬畏

展示课本P29“探究与分享”的材料,

【思考4】你怎样看待以上观点?

引出:

遵守规则——自律、敬畏之心

【思考5】面对中国式过马路,你作为旁观者是怎么做的?

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请你提出整改意见。

(1)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自觉遵守红灯停、绿灯行的规则,以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感染身边的人。

(2)我会提醒身边的人要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事故的发生。

(3)交管部门能够合理建设行人天桥,改善人们出行状况,亦可对不遵守交规者实施恰当的处罚。

【总结】遵守规则需要自律、他律、敬畏之心。

学生联系日常生活实际

学生探讨课本P29“探究与分享”,理解遵守规则需要自律与敬畏。

学生在教师引导中得出结论——遵守规则需要他律。

通过对身边不文明行为的深入分析,找出发生这些行为的原因,详细分析这些原因,在分析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理性思维和辩证思维。

通过谈启示使学生意识到人人都要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

由新闻事件引入到生活当中,使学生意识到任何规则不落实到实际行动中都是一纸空文,遵守规则要把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

 

3

 

第三目:

维护与改进规则

【思考6】除了人们自律意识差,你认为还有什么原因乱过马路的情况?

(1)交通信号灯设置不合理。

(2)人们耐性缺乏,不愿等待红绿灯。

【旁白过渡】对于过马路,我们在维护规则之余也需要客观承认有些红绿灯确实设置得不合理,这也是导致人们乱闯红灯的原因之一。

教师播放视频《红绿灯设置不合理》

引入:

积极改进规则

【思考7】对于上述原因,请你提出整改意见。

播放视频《觉得等红绿灯很无聊?

国外超有创意······》

对于设置不合理的红绿灯,交管部门要即时实行整改。

引入:

积极改进规则。

举例1:

中国《网络安全法》于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举例2: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废止劳动教养制度。

举例3:

2013年7月1日起,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开始实施,新法规定家庭成员要常回家看看。

【总结】:

规则需要维护,也需要改进。

我们要积极参与新规则的建言献策。

学生思考,探讨问题的根源所在

 

学生思考并参与规则的制定

在教师引导下明白维护规则需要从自身做起,同时需要监督身边的人。

 

结论1:

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

结论2:

一些规则失去了合理性,需要废除。

结论3:

一些原有的规则不能完全适合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调整和完善。

 

学生能在生活中准确使用维护规则的技巧,锻炼参与改进规则的水平

 

理解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

 

联系生活实际,

 

4

 

5

 

每到周五放学,学校门口就会混乱不堪。

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自行车和步行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孩子。

家长们围堵在校门口。

里面的学会出不去,外面的街道被堵塞。

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

(1)材料中反映的这种混乱状况会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学校门口放学时间秩序混乱,势必会对学生、家长、老师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有危险因素存有;长时间的混乱情况,还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引发社会矛盾。

(2)生活处处需要秩序。

为了保证学校周边秩序良好,请你从多个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答案:

政府能够派交通民警实行疏导,学校能够组织安保教师拉起警戒线,学生个人应该与家长沟通协商,将见面的地点尽可能地远离学校门口,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基础上,多为他人着想。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6

板书设计

 

 

第三部分:

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

新课标提出要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注重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不能用单一的知识性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质量评价的唯一方式,警惕应试倾向的评价方式对本课程目标和理念的偏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已经对学生实行了评价,主要是采取形成性评价。

如使用了观察评价、描述性评语评价(口头的)等方式实行。

在使用形成性评价过程中通过一些正式和非正式渠道获取所需的反馈信息,包括课堂预设的探究问题的解决、课后的巩固练习以及课中对学生提问的回答。

评析:

非正式的渠道主要是观察学生对课堂预设的探究问题的解决和课中对学生提问的回答表现出来的言语、表情和行为反馈。

正式的渠道主要是与教学内容配套的小测验、课后作业、基于与表现标准相关的任务表现,如课堂观察、课堂提问、师生交谈等。

题目

答案

评价目标

1.“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自由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任意行事的权利。

”下列对自由和规则的关系理解不准确的是()

A.自由与规则不可分B.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

C.人们建立规则的目的是限制自由D.自由要受到社会规则的约束

C

 

2

2.风筝在天空中的自由是靠着线的束缚而获得,系着它的线一旦断了,风筝很快就掉落地上。

这说明()

A.规则是获得自由的保障B.规则和自由谁也不依靠谁

C.有了规则就失去了自由D.没有规则约束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A

3.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孟德斯鸠的这句话告诉我们()

①社会规则划定了自由的边界②自由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受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③自由就是能够做任何事情④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得奖和其他公民的全法的自由和权利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D

4.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只有提升了自身的素质,才能适合社会的发展。

由此表明()

A.自律就是被动地接受B.他律的重要性

C.自律的重要性D.不严格要求自己能适合社会的发展

C

 

3

5.下列行为属于自律的是()

①小洁一个人在路上捡到装有一千多元钱和各种证件的钱夹,她一直等到失主来了交给失了主才回家

②教室里没有老师同学们都在安静做作业③小红将果皮扔进垃圾箱

④小明为了不迟到,骑车闯红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A

6.遵守规则对我们来说应该是( )

①是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的行为②是一种生活方式和习惯

③是迫于道德、纪律和法律的威严的行为④是发自内心地对规则的敬畏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B

7.为进一步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全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10月10日,莱芜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实际,展开“排队上下车”行动,在公交站点、车站,引导乘客自觉遵守秩序,排队候车,依次上车;乘车时不争抢座位,主动为老、弱、病、残、孕及乘车不便者让座,逐步养成良好的文明乘车习惯。

这表明()

①维护规则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②维护规则另一方面要提醒、监督、协助他人遵守规则③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④只有强化规则意识,按规则办事,社会的运行才会顺畅有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C

4

8.新版《中小学生守则》补充了一些更具操作性、学生能够做到的具体行为规范内容,如主动分担家务、自觉礼让排队、不比吃喝穿戴等,并增加了新时期学生成长发展中学校、社会和家庭高度注重的内容,如养成阅读习惯、文明绿色上网、低碳环保生活等。

这告诉我们()

①规则是能够随心所欲地变化的②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③规则不能完全适合实际生活的变化,需要加以改进和完善

④我们要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进和完善,使之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D

 

5

9.机动车过斑马线要礼让行人,这不但是一项基本礼仪,更是一条法律。

机动车“礼让斑马线”说明了()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有的规则需要制定③所有司机的规则意识不强,容易危及行人安全

④规则的完善能更加符合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B

10.为了防止空气污染日益严重的现状,很多城市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后来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部分城市对烟花爆竹经营实行统一采购、统一批发,并规定了燃放烟花爆竹的区域、时间等。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部分城市规则意识有待提升,朝令夕改不利于城市的管理

B.这样能够杜绝城市居民乱燃放烟花爆竹的行为

C.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只要符合城市管理者的要求就好

D.我们要积极改进规则,原有规则不符合实际就应完善调整

D

问答题1:

一群中国大学生做了一个实验,在德国科隆一条大街上的相邻公用电话亭外面分别贴上了“女士专用”和“男士专用”的字样,然后躲在暗处观察,结果令他们惊奇的一幕出现了,德国的男同学居然没有丝毫怀疑,都老老实实地在“男士专用”的电话亭外排起了长队,而另一边贴着“女士专用”的电话亭却一直没有人使用。

中国留学生躲在一旁“吃吃”地笑个不停,终于忍不住走出来向这些男同学问道:

“干吗不去那边那个电话亭?

那不是没人吗?

”而德国同学却指着贴着的纸条答道:

“规定分男女专用,难道不遵守吗?

你对“死板”的德国人有什么看法?

参考答案:

德国人的行为说明他们能遵守规则,严格自律。

遵守社会规则既需要监督、提醒、奖惩等外在约束,即他律,又需要自我约束,即自律。

自律就是严于律己,持续自我反省,克服已经发现的不良行为,做到自觉遵守规则;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3

突破重点

问答题2:

每到周五放学,学校门口就会混乱不堪。

开着私家车、骑着电动车、自行车和步行来接孩子的家长,都希望能迅速找到自己的孩子。

家长们围堵在校门口。

里面的学会出不去,外面的街道被堵塞。

拥挤的车辆、人群将学校大门堵得水泄不通。

1)材料中反映的这种混乱状况会带来哪些影响?

参考答案:

学校门口放学时间秩序混乱,势必会对学生、家长、老师的生命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会有危险因素存有;长时间的混乱情况,还会严重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引发社会矛盾。

(2)生活处处需要秩序。

为了保证学校周边秩序良好,请你从多个角度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参考答案:

政府能够派交通民警实行疏导,学校能够组织安保教师拉起警戒线,学生个人应该与家长沟通协商,将见面的地点尽可能地远离学校门口,在确保个人安全的基础上,多为他人着想。

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突破重难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学习自由与规则不可分,自觉遵守规则,维护与改进规则,遵守规则对于初二的学生来说是个比较笼统的话题。

一方面,八年级新教材改革在立意方面侧重公民意识教育,而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是公民意识的主要内容。

另一方面,我想通过让学生了解规则,并且自觉遵守规则,让学生从有意识地要我遵守规则转变为我要遵守规则,从外在的道德教育转化对学生道德的引导,进而促使学生内化为自己的行为。

所以,基于立意及我的课堂预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从学生已有的社会理解和经验出发,以中国式过马路为事例,把学生所熟悉的生活规则问题通过简单的事例凸显出现,引导学生探讨、对话、磋商与感悟,其背后的意图主要指向公民意识教育,希望能在课堂互动中表达与分享,能够通过思维的碰撞、通过讨论获得共识。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学目的是为了教学,课堂生活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是割裂开来的,这样的教学是无法形成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素养。

这节课在教师对中国式过马路一例贯穿中,通过教师的引导、提升与整合,让课堂回归生活,形成了开放与本真的教学。

课堂教学的终点不是下课铃响的那一刻,不是我们看到了心满意足的分数,而应该是真正延伸到学生实际生活,能对他们日常生活起到真正的指引作用,形成有利于学生为人处世、终身发展的素养。

但课堂教学的需要持续完善的永恒艺术,课堂上我尝试以通俗的事例对学生实行引导,使学生在贴近自身生活的事例分析中,逐渐将规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但学生还是未能从真正意义上感受到我的指引,显得较为被动。

并且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因对事例过于热烈的讨论而偏离了话题。

改进方面:

应增强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注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生成过程,即时了解学生,多方面收集学生信息,使教学更具有针对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