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62345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138.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6页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三化学书本要点总结文档格式.docx

铁丝(或铝箔)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或铺一层沙)的作用:

防止高温的生成物熔化后溅落下来会炸裂瓶底。

9、镁在空气中就能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镁在空气中燃烧不仅能和氧气反应产生氧化镁,甚至还能和氮气或者二氧化碳发生反应,所以像镁这样活泼金属一旦发生火灾,不能使用水或者液态二氧化钛灭火器来灭火,只能用沙子扑盖。

10、研究混合物组成的一般方法是选择某种药品与一定量的混合物中某一成分发生反应而将其完全除去,从而测定出该成分在混合物中所占比例。

研究空气组成的实验要遵循以下原则:

①选取一定量空气(反应装置要密闭)②药品要在空气中能且只能和氧气反应③产物最好是固体(这样便于测定氧气消耗后体积减少了多少)

由以上原则思考:

为什么可以选择磷作为药品进行实验?

常见的碳、硫、铁丝、镁条等物质为什么不适合?

如果实验室只有碳或硫作为药品,该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答:

磷作为药品完全满足以上原则。

碳或硫在空气中燃烧虽然消耗氧气但会生成气体不易测量气体体积变化,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镁在空气中会和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均发生反应所以也不适合使用。

若只能用碳或硫做药品时应事先在装置里放入一定量的碱溶液,这样可以把反应产生的CO2或SO2气体吸收掉,也能达到实验要求。

另注:

铁在空气中虽然不能燃烧,但是可以发生生锈现象同样是与氧气反应,产物是固体,所以选择铁也是可以的,但是设计实验比较繁琐。

11、P43习题3、4、5

通电分解水的实验是研究纯净物组成的重要方法之一。

现象:

通电后两极均产生气泡,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燃烧只生成水;

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负极与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

1。

(若比例关系略大于2:

1则很可能是因为氧气的溶解度大于氢气而使一部份氧气溶解在水里)

结论:

电解水时负极生成氢气、正极生成氧气。

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

1、质量比为1:

8。

(负氢正氧、氢二一氧)

12、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的实验可证明: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3、P50活动与探究(分子运动及其解释)。

14、P52由图3-12、3-13所得到的信息。

15、自来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取水→加絮凝剂→反应沉降→活性炭吸附→投药消毒。

16、常见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由低到高排列为:

静置沉降、化学沉降(加明矾)、过滤、吸附、消毒、蒸馏。

净化程度越低越先操作。

17、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

日常生活中可用煮沸法降低水的硬度,将某些可溶性钙镁化合物通过加热转变为难溶性钙镁化合物(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

蒸馏水是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视为化学意义上的纯净的水。

18、P58习题1、3、4

19、水的污染源:

工业生产中未经处理的废水、废气、废渣(工业“三废”)的任意排放;

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农业生产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

20、爱护水资源的措施:

节约用水(如一水多用、随手关闭水龙头、使用节水家电等);

防止水体污染。

防止水体污染的措施:

P61~62

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绿色化学思维);

工业生产中的废水、废气、废渣(工业“三废”)经处理达标排放;

生活污水实现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农业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⑸电厂热水要冷却后才能排放

21、P64、家庭用水情况调查表;

P65习题4

22、化学实验基本操作(详细内容见书):

掌握常见仪器及其使用(P150~151):

试管、试管夹、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胶头滴管、烧杯、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蒸发皿、托盘天平等。

固体药品取用(P18~19):

无定量要求:

块状固体一般用镊子,粉末状固体一般用药匙或纸槽。

取一定量:

托盘天平和药匙(注意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P152)

液体药品取用(P19~20):

少量液体:

直接采用倾倒法(注意倾倒法的一些注意事项P19)

一定量液体:

量筒和胶头滴管(注意量筒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差分析P19~20)

酒精灯使用方法和注意点P20~21):

实验室药品取用原则(P152):

学习化学可以帮助你变得聪明,防止你走入生活和学习中许多误区。

如:

⑴水银不是银,是金属汞,有剧毒。

⑵纯碱不是碱,是盐等等。

这样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试举二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6单元

1、a粒子散射实验:

α粒子是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的氦原子。

1911年,卢瑟福用一束平行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金原子的核电荷数为79,相对原子质量为197),发现了三种实验现象:

(1)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运动方向前进。

该现象说明,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

(2)有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路径。

该现象可看出,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稍微改变了运动方向,原子核应与α粒子带同种电荷。

(3)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来。

该现象可看出,α粒子在原子中撞击了带正电荷、质量大而体积小的金原子核而被弹回。

2、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

通过下表可总结出“在每个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

”还能总结出:

原子序数

原子种类

核电荷数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1

6

12

11

23

24

29

35

64

(1)在每个原子里质子数一定等于电子数。

(2)原子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3)原子核内一定有质子,不一定有中子(如一种H氢原子)。

(4)不同类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决定因素)。

(5)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注意不要死记硬背要多理解)

3、在2400多年前,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在一首诗中表达了物质不灭的观点:

“无中不能生有,任何存在的东西也不会消失。

看起来万物是死了,但是实则犹生;

正如一场春雨落地,霎时失去踪影;

可是草木把它吸收,长成花叶果实——依然欣欣向荣。

”请你从分子和原子的观点,说明物质不灭的原因。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在物理变化中,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本身不变;

在化学变化中,反应物的分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改变。

所以物质不灭。

4、道尔顿的原子学说中与现代科学实验证明的事实不相符的地方:

(1)物质并不是都是由原子构成的;

(2)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3)原子不是实心球体。

5、自然界物质中元素的含量:

(1)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

氧O、硅Si、铝Al、铁Fe

(2)生物体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

氧O、碳C、氢H、氮N

(3)海水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

氧O、氢H、氯Cl、钠Na

(4)空气中含量占前两位的元素:

氮N、氧O

6、从下列图中找出其中的变化规律:

注:

氢和活泼金属化合时,可以表现为-1价。

如NaH、CaH2

最外层电子数

2

3

4

5

7

8

最高正化合价

+1

+2

+3

+4

+5

+6

+7

最低负化合价

-4

-3

-2

-1

(1)元素的性质和元素的化合价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第一电子层最多容纳2个电子②第二电子层最多容纳8个电子;

③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

4;

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4;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一般等于8(He除外)⑤每一横行电子层数相等,从左到右最外层电子数递增;

每一纵行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从上到下电子层数递增

7、原子结构的四个决定:

(1)原子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2)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决定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3)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4)质子数与电子总数的差别决定微粒的带电情况(质子数﹥电子数带正电是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不显电性是原子,质子数﹤电子数带负电是阴离子)。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实际上是指原子核不变,而核外电子数是可能发生变化的。

所以,原子核内质子数就决定了原子的类别。

8、请描述化学式I2O5的意义:

(1)表示五氧化二碘

(2)表示五氧化二碘由氧元素和碘元素组成(3)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碘分子⑷表示一个五氧化二碘分子由五个氧原子和两个碘原子构成

9、元素符号周围数字的意义:

符号

意义

Cl

氯元素、一个氯原子。

2Cl

二个氯原子。

Cl2

氯气、一个氯分子。

氯气由氯元素组成,每个氯分子由两个氯原子构成。

Fe

铁元素、一个铁原子、单质铁。

3Fe

三个铁原子。

Mg2+

镁离子。

每个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S2—、Fe2+、Fe3+)

C

-2+2+3

正四价的碳元素(或碳元素的化合价为正四价)(S、Fe、Fe)

H2O

水;

一个水分子;

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构成。

3H2O

三个水分子。

数字意义:

“3”表示3个水分子,“2”表示每个水分子中含二个氢原子。

(nP2O5)

2SO42—

二个硫酸根离子。

前面的“2”表示二个硫酸根离子,右下角“4”表示每个硫酸根离子里含4个氧原子,右上角“2”表示每个硫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2Fe3+

两个铁离子。

前面的“2”表示二个铁离子,右上角“3”表示每个铁离子带三个单位正电荷。

3Fe2+

三个亚铁离子。

前面的“3”表示三个亚铁离子,右上角“2”表示每个亚铁离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

10、质量守恒定律:

(1)回答要点举例: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的固体质量比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量重,这种现象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吗?

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因为,该反应为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四氧化三铁的质量,所以四氧化三铁的质量必然比比参加反应的铁丝的质量重。

(2)质量守恒定律: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客观规律)

(3)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的原子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所以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必然相等。

(即质量必然守衡。

11、化学方程式意义:

点燃

2Mg+O2===2MgO

(1).表示了反应物为镁和氧气;

生成物为氧化镁

(2)反应所需的条件是:

点燃

(3)反应中镁、氧气、氧化镁之间的质量比是48:

32:

80=2:

3:

(4)镁、氧气、氧化镁之间的微粒数之比为:

2:

1:

1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为什么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这么大的差异呢?

它们的结构不同。

经过研究后知道,在金刚石和石墨里碳原子的排列方式是不同的,因此,它们的物理性质有这么大的差异。

13、CO与CO2、H2O与H2O2它们的组成元素种类相同,但它们的结构不同。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不相同是因为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被氧化

14、氧化还原反应:

高温还原剂__C__,发生氧化反应;

C+2CuO=====CO2↑+2Cu氧化剂CuO_;

发生还原反应.。

被还原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

15、比较氢气、一氧化碳、碳的性质的异与同,实验装置、现象的异与同。

16、固体二氧化碳又叫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灭火和做制冷剂,可以在舞台上造成云雾缭绕的效果。

17、CO有剧毒。

进入人体后与血红蛋白结合后导致血红蛋白失去载氧能力,正常的血液呈深红色,当通入CO后,血液由深红色变成鲜红色。

(上册P117~118)

因此,冬天用煤火取暖时,一定要装烟囱,并注意室内通风,防止CO中毒。

18、碳最常见的两种单质: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用途对比(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其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是因为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金刚石

石墨

色、态

无色、透明、正八面体

深灰色、有金属光泽、细鳞片状

硬度

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

最软的矿物之一

导电性

不导电

良好的导电性

用途

刻划玻璃、钻头、切割坚硬金属、做贵重装饰品

润滑剂、铅笔芯、电极

19、无定形碳的性质和用途

名称

主要用途

木炭

燃料、绘画

焦炭

冶金工业(如冶炼钢铁)

活性炭

防毒面具的滤毒材料、冰箱除臭剂、脱色剂

炭黑

增加橡胶材料的耐磨性、制造墨、油墨、油漆、颜料等

20、点燃一支蜡烛,用冷的碟子放在火焰上方可以收集到炭黑的事实说明了什么?

蜡烛不完全燃烧会有炭黑生成。

蜡烛成分里含有碳元素。

21、选择CO、CO2、O2、H2、CH4完成填空:

(1)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2)能用于灭火的是,

(3)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气体是,放出的气体是;

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吸收的气体是,放出的气体是。

写出光合作用的方程式,生成有机物是葡萄糖:

写出动植物和人体发生呼吸作用的方程式。

(4)能在空气中燃烧的气体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能使澄清的石灰水浑浊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6)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的是,它与水反应的方程式是

(7)能使人中毒的是,(8)“干冰”是,

(9)能使灼热的氧化铜还原成铜的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10)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11)煤炉上层的蓝色火焰是在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在通风良好的煤炉里能产生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是热反应。

22、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1)二氧化碳气体的产生途径和消耗途径:

人和动植物的呼吸、煤等含碳元素燃料的燃烧都产生了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却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

(2)“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1)大量燃烧含碳燃料,过量排放二氧化碳;

2)森林植被遭乱砍滥伐导致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减弱。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除二氧化碳以外,还有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3)“温室效应”的后果:

全球变暖可能导致两极的冰川融化,使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沿海城市,以及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4)“温室效应”的防止措施:

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的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纸和减少一次性纸制用品等。

23、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对比

物理性质:

常温下的色态味

密度

水溶性

特性

一氧化碳

常温下无色无味的气体

比空气略小

难溶于水

二氧化碳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易变成固体干冰

化学性质:

一氧化碳具有而二氧化碳不具有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2CO+O2=====2CO2

还原性

加热

CuO+CO====Cu+CO2

毒性

二氧化碳具有而一氧化碳不具有的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CO2+H2O=H2CO3

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a(OH)2+CO2=CaCO3↓+H2O

氧化性

高温

CO2+C=====2CO

24、使用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利与弊:

气体名称

氢气

可用做高能燃料

使用不当会引起爆炸。

氧气

做助燃剂,医疗用氧

可使金属锈蚀、食物腐败

可以用做燃料

使用不当会引起煤气中毒、爆炸。

可用于冶炼金属

尾气不处理排放会污染空气。

可用于人工降雨和做制冷剂

空气里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窒息死亡。

液态二氧化碳可用作灭火剂

使用不当会冻伤手指。

可用作温室肥料

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7—9单元

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⑴有可燃物;

⑵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⑶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灭火的原理:

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一条件,燃烧反应停止(在实际操作中往往要同时破坏几个条件以达到迅速灭火,挽救损失的目的)灭火的原理:

⑴清除可燃物或将可燃物与其它物质隔离;

⑵隔绝空气(或氧气);

⑶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灭火器常见的包括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因为成分不同而造成使用方法和适用范围都不一样。

3、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本身的性质、氧气的浓度及其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

4、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天然气,都是古代生物遗骸经过长期复杂变化而形成的混合物,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5、煤是复杂的混合物,主要含碳元素,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以得到很多物质,如:

焦炭、煤焦油、焦炉气等,这是化学变化。

煤燃烧时会放出SO2、CO等气体和粉尘,对空气有污染。

6、石油中主要含碳、氢元素,石油炼制过程中,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将它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等不同产品,这是物理变化。

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汽车尾气中的污染物主要有CO、氮的氧化物、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

7、高粱、玉米和薯类等经过发酵、蒸馏,得到的“绿色燃料”是乙醇,它是可再生能源,俗名为酒精,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节约石油资源,也可以减少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

8、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其理由是燃烧后只生成水,不会造成空气污染;

氢气作为燃料还没有广泛使用,原因是制取成本较高,安全生产、运输和使用方面还存在问题。

9提高煤等燃料的利用率,也是节约能源的有效方法。

使燃料充分燃烧通常需要考虑两点:

⑴燃烧时有足够的氧气(不需要过量空气,防止不燃烧的氮气会带走热量,浪费能源);

⑵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的接触面积。

燃料燃烧不充分时,不仅使燃料产生的热量减少,浪费资源;

而且还会产生大量的CO等物质,污染空气。

(增大燃料与空气的接触面积的方法:

将块状固体燃料变为粉末状或气体使用,将液体燃料雾化喷出,加强燃料与空气的对流)

10、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燃烧造成对空气的污染,主要原因是:

⑴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SO2等;

⑵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CO;

⑶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

1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和它们的合金,在金属中加热熔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性的合金。

生铁和钢都是含碳量不同的铁合金。

合金具有优良的性能,其硬度和抗腐蚀性均比组成它们的纯金属要高,而熔点则比纯金属低,易于铸造。

12、用来铸造硬币的合金需要具有的性质为:

耐磨、有一定的强度、熔点较高、不易被腐蚀、有美丽的光泽、易加工等。

13、放置在空气中的铝制品和黄金制品都不易被腐蚀,请你分别说明原因。

常温下,铝在空气中跟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将氧气与内部金属隔绝,所以不易被腐蚀;

而金的化学性质很稳定,常温下不与氧气起反应,所以不易被腐蚀。

14、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铁易生锈,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等物质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

xH2O),铁锈很疏松,易吸水,加快铁锈蚀的速率。

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若隔绝氧气、水,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钢铁生锈。

自行车的构件如支架、链条、钢圈等,采取的防锈措施分别是刷油漆、涂油、镀锌等。

15、金属资源的储量是有限的,保护金属资源的有效途径是:

⑴防止金属锈蚀;

⑵回收和再利用金属资源;

⑶寻找金属的替代品;

⑷合理开发和利用金属矿物。

16、溶液的特征:

⑴稳定性:

只要水分不蒸发、温度不改变,溶质和溶剂不会分离;

⑵均一性:

溶液中任意一部份,其组成完全相同。

⑶混合物。

17、乳浊液、乳化作用:

由许多不溶于水的分子集合而成的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浊液。

乳浊液不稳定,静置易分层,若在其中加入乳化剂(如洗涤剂),能将小液滴分散而不聚集,即为乳化现象。

18、工人师傅修完自行车后,有时用柴油(或汽油等),有时用洗涤剂来洗去手上的油污,试分析两者的原理是否相同。

不相同。

柴油(或汽油)洗去油污是利用了柴油(或汽油)可以溶解油污形成溶液,然后随着柴油(或汽油)挥发而除去;

洗涤剂洗去油污则是乳化现象,将原本用水冲洗不掉的油污打散为无数细小的油珠形成乳浊液,然后用大量水冲洗而除去。

19、固体溶解度表示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气体的溶解度表示在压强为101KPa和一定温度下,1体积水里最多溶解的某气体的体积。

影响物质溶解度的因素:

⑴决定因素(内因):

溶质与溶剂自身的性质;

⑵外界因素(外因):

温度和压强。

固体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20、溶解度曲线的意义:

⑴表示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

⑵同一溶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⑶不同溶质在同一温度时的溶解度大小。

21、混合物的分离:

⑴可溶性物质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