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3858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2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DB32T-1005-2006).TDS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

I

前言

为规范和加强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充分发挥其社会、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根据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制定计划的要求,编制《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技术规范》。

本规范适用于下列供排水泵站主机组:

——水泵叶轮直径900mm及以上或单机功率300kW及以上的轴流泵、混流泵、斜流泵;

——水泵进口直径500mm及以上或单机功率500kW及以上的离心泵。

小型泵站机组可参照执行,特殊类型机组可参照本规范,并按有关制造商标准执行。

本规范适用于水泵及其配套电动机的大修,小修和临时检修参照执行。

泵站主机组检修除应贯彻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和设备制造商的特殊要求。

本规范按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

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的规定编写。

本规范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范由江苏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规范起草单位:

江苏省河道管理局、江苏省江都水利工程管理处、江苏省灌溉总渠管理处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

 

II

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的检修方式、检修周期、检修项目、大修准备、机组解体、组部件检修、机组安装、试验和试运行等内容。

本规范适用于江苏省行政区域内的大中型泵站主机组检修。

检修方式、检修周期和检修项目

检修方式

主机组检修一般分为定期检查、小修和大修三种方式。

主机组定期检查是根据机组运行的时间和情况进行检查,了解设备存在的缺陷和异常情况,为确定机组检修性质提供依据,并对设备进行相应的维护。

定期检查通常安排在汛前、汛后和按计划安排的时间进行。

主机组小修是根据机组运行情况及定期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在不拆卸整个机组和较复杂部件的情况下,重点处理一些部件的缺陷,从而延长机组的运行寿命。

机组小修一般与定期检查结合或设备产生应小修的运行故障时进行。

主机组大修是对机组进行全面解体、检查和处理,更新易损件,修补磨损件,对机组的同轴度、摆度、垂直度(水平)、高程、中心、间隙等进行重新调整,消除机组运行过程中的重大缺陷,恢复机组各项指标。

主机组大修通常分一般性大修和扩大性大修。

检修周期

主机组检修周期应根据机组的技术状况和零件的磨损、腐蚀、老化程度以及运行维护条件确定,可按表1的规定进行,亦可根据具体情况提前或推后。

表1 主机组检修周期

检修类别

a

运行时间

工作内容

时间安排

定期检查

0.5

0~3000

了解设备状况,发现设备缺陷和异常情况,进行常规维护。

汛前和汛后

小修

1000~5000

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保证设备完好率。

汛前或汛后及故障时。

大修

3~6

3000~20000

一般性大修或扩大性大修,进行机组解体、检修、安装、试验、试运行,验收交付使用。

按照周期列入年度计划。

主机组运行中发生以下情况应立即进行大修:

——发生烧瓦现象;

——主电动机线圈内部绝缘击穿;

——其它需要通过大修才能排除的故障。

检修项目

定期检查主要项目

1.1.1.1 水泵部分应包括:

——叶片、叶轮室的气蚀情况和泥沙磨损情况;

——叶片与叶轮室间的间隙;

——叶轮法兰、叶片、主轴连轴法兰的漏油、渗油情况;

——密封的磨损程度及漏水量测定;

——填料密封漏水及轴颈磨损情况;

——对油润滑水泵导轴承的润滑油取样化验,并观测油位;

——水泵导轴承磨损情况,测量轴承间隙;

——地脚螺栓、连接螺栓、销钉等应无松动;

——测温及液位信号等装置;

——润滑水管、滤清器、回水管等淤塞情况;

——液压调节机构的漏油量,叶片角度对应情况;

——机械调节机构油位和动作应灵活,叶片角度对应情况;

——齿轮变速箱油位、油质、密封和冷却系统;

——联轴器连接情况。

1.1.1.2 电动机部分应包括:

——上、下油槽润滑油油位,并取样化验;

——机架连接螺栓、基础螺栓应无松动;

——冷却器外观应无渗漏;

——滑环伤痕和电刷磨损情况;

——制动器、液压减载系统应无渗漏,制动块应能自动复归;

——测温装置指示应正确;

——油气水系统各管路接头应严密,无渗漏;

——轴承受油器的绝缘情况;

——电动机轴承应无甩油现象;

——电动机干燥应装置完好。

小修的主要项目

1.1.1.3 水泵部分应包括:

——叶片漏油处理,更换密封件,更换润滑油;

——水泵主轴填料密封、水泵导轴承密封更换和处理;

——油润滑水泵导轴承解体,清理油箱、油盆,更换润滑油;

——水润滑水泵导轴承的更换和处理;

——叶片调节机构轴承的更换及安装调整;

——受油器上操作油管的内外油管处理;

——半调节水泵叶片角度的调整;

——液位信号器及测温装置的检修;

——导水帽、导水圈等过流部件的更换和处理。

1.1.1.4 电动机部分应包括:

——冷却器的检修;

——上下油槽的处理、换油;

——滑环的加工处理;

——制动器和液压减载系统的检修;

——轴瓦间隙及磨损情况检查。

大修的主要项目

1.1.1.5 一般性大修应包括:

——小修的全部内容;

——叶片、叶轮室的气蚀处理;

——泵轴轴颈磨损的处理;

——受油器分解、清理,轴瓦、内外油管磨损的处理,绝缘部分损坏的检查处理;

——叶轮的解体、检查和处理,叶轮的油压试验;

——电动机轴承的检修和处理,电动机轴瓦的研刮;

——电动机定转子绕组的绝缘维护;

——电动机滑环和电刷的处理或更换;

——冷却器的检查、检修和试验;

——液压调节机构上、中、下操作油管的检查处理和试验;

——机械调节机构解体检查处理;

——制动器和液压减载系统的解体检查处理;

——机组的同轴度、轴线的摆度、垂直度(水平)、中心、各部分间隙及磁场中心的测量调整;

——油、气、水系统检查、处理及试验;

——传动机构的检修和处理;

——测温元件器的检修和处理。

1.1.1.6 扩大性大修应包括:

——一般性大修的所有内容;

——磁极线圈或定子线圈损坏的检修更换;

——叶轮的静平衡试验。

大修前的准备

主机组大修前的准备工作包括人员组织、查阅资料、编制计划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等。

大修前应组成立大修组织机构,配备工种齐全的技术骨干和其他检修人员,明确分工和职责。

大修前应通过查阅技术档案,了解主机组运行状况,主要内容应包括:

——运行情况记录;

——历年检查保养维修记录和故障记录;

——上次大修总结报告和技术档案;

——近年汛前、汛后检查的试验记录情况;

——近年泵站主厂房及主机组基础的沉陷观察记录情况;

——机组图纸等与检修有关的机组技术资料。

编制大修施工组织计划,主要内容应包括:

——机组基本情况,大修的原因和性质;

——检修进度计划;

——检修人员组织及具体分工;

——检修场地布置;

——关键部件的检修方案及主要检修工艺;

——质量保证措施,包括施工记录、各道工序检验要求;

——施工安全及环境保护措施;

——试验与试运行;

——主要施工机具、备品备件、材料明细表;

——大修经费预算。

注意事项应包括:

——机组大修的场地布置。

在考虑各部件的吊放位置时,除需考虑各部件的外部尺寸安排合适的吊放位置外,还应根据部件的重量,考虑地面承载能力及对检修工作面和交叉作业是否影响;

——机组大修时,应有专职安全员负责安全工作,落实安全措施。

如工作票制度,检查各种脚手架、安全网、遮栏、工作台、起重工具、吊具、行车等,重要起吊设备应按规定试验;

——检修现场应备足消防器材,现场使用明火必须按规定进行和有专人监护;

——临时照明应采用安全照明,移动电气设备的使用应符合有关安全使用规定;

——对大修中所需的专用工具、支架等应预先准备和制作,需要运出站外修理的部件应事先准备搬运工具和联系加工单位,避免机组解体后停工待料,影响机组大修进度;

——检修期间应做好流道排水设备的检查和保养,加强排水值班,防止大修期间水泵层进水;

——如在汛期进行大修,施工组织计划中的安全措施还应有相应的防汛应急预案。

机组解体

一般要求

机组解体的顺序应按先外后内,先电机后水泵,先部件后零件的程序原则进行。

各连接部件拆卸前,应查对原位置记号或编号,如不清楚应重新钢做好标记,确定相对方位,使复装后能保持原配合状态。

拆卸应有记录,总装时按记录安装。

零部件拆卸时,应先拆销钉,后拆螺栓。

螺栓应按部位集中涂油或浸在油内存放,防止丢失、锈蚀。

零件加工面不应敲打或碰伤,如有损坏应及时修复。

清洗后的零部件应分类存放,各精密加工面,如镜板面等,应擦干并涂防锈油,表面覆盖毛毡;

其它零部件要用干净木板或橡胶垫垫好,避免碰伤,上面用布或毛巾盖好,防止灰尘杂质侵入;

大件存放应用木方或其它物件垫好,避免损坏零部件的加工面或地面。

零部件清洗时,宜用专用专用清洗剂清洗,周边不应有零碎杂物或其它易燃易爆物品,严禁火种。

螺栓拆卸时宜用套筒板手、梅花扳手、开口扳手和专用板手,不宜采用活动扳手和规格不符的工具。

锈蚀严重的螺栓拆卸时,不应强行扳扭,可先用松锈剂、煤油或柴油浸润,然后用手锤从不同方位轻敲,使其受振松动后再行拆卸。

精制螺栓拆卸时,不能用手锤直接敲打,应加垫铜棒或硬木。

各零部件除结合面和磨擦面外,应清理干净,涂防锈漆。

油槽及充油容器内壁应涂耐油漆。

各管道或孔洞口,应用木塞或盖板封堵,压力管道应加封盖,防止异物进入或介质泄漏。

清洗剂、废油应妥善处理回收,不应造成污染和浪费。

部件起吊前,应对起吊器具进行详细检查,核算允许载荷,并试吊以确保安全。

机组解体过程中,应注意原始资料的搜集,对原始数据必须认真测量、记录、检查和分析。

机组解体中应收集的原始资料主要包括:

——间隙的测量记录,包括轴瓦间隙、水泵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空气间隙等;

——叶片、叶轮室气蚀情况的测量记录,包括气蚀破坏的方位、区域、程度等,严重的应绘图和拍照存档;

——磨损件的测量记录,包括轴瓦的磨损、轴颈的磨损、密封件的磨损等,对磨损的方位、程度详细记录;

——固定部件同轴度、垂直度(水平)和机组关键部件高程的测量记录;

——转动轴线的摆度、垂直度(水平)的测量记录;

——电动机磁场中心的测量记录;

——关键部位螺栓、销钉等紧固情况的记录,如叶轮联结螺栓、主轴联结螺栓、基础螺栓、瓦架固定螺栓及机架螺栓等;

——各部位漏油甩油情况的记录;

——零部件的裂纹、损坏等异常情况记录,包括位置、程度、范围等,并应有综合分析结论;

——电机绝缘主要技术参数测量记录;

——其它重要数据的测量记录。

立式机组解体

关闭进、出水流道检修闸门,排空流道内积水,打开流道进人孔。

虹吸式出水流道,应打开真空破坏阀或手动阀。

排放电动机上、下油槽、油润滑水泵导轴承油盆等容器的油。

关闭相应的连接管道闸阀,拆卸机组油、水、气连接管路。

拆卸电动机顶部水泵叶片角度调节装置。

液压调节装置拆卸前,应用专用测量工具测量转动部件摆度及固定部件的垂直度和同轴度,并做好记录。

松脱电刷,拆卸电动机转子引入线。

拆卸电动机端盖、上下油槽盖板、油冷却器及测温装置。

拆卸油润滑水泵导轴承密封装置和转动、固定油盆;

拆卸水润滑水泵导轴承密封装置、填料函、集水盘等。

用专用千斤顶顶紧电动机导向瓦,用塞尺测量电动机上、下导轴承轴瓦间隙和水泵上、下导轴承间隙,并记录。

在电动机轴顶部位置,装设盘车工具或其它盘车设施,进行人工、机械或电动盘车。

选取其中一只叶片为基准,按四个方位盘车测量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

选用塞尺或楔形竹条尺和外径千分尺配合。

分叶片上、中、下部位测量,列表记录,并拆分叶轮室。

检查测量叶片、叶轮室的气蚀破坏方位、程度等情况。

拆电动机定子盖板,用塞尺或梯形竹条尺配外径千分尺,按磁极数在磁极上下端的园弧中部测量电动机空气间隙,列表记录。

按相对高差法采用深度尺和游标卡尺配合,测量电动机磁场中心,并列表记录。

拆卸电动机下导轴承、水泵轴承,适度抱紧电动机上导轴瓦。

在电动机上导、下导轴颈和水泵下导轴颈处,按90°

上、下同方位架设带磁座的百分表,分八个方位盘车测量各点的轴线摆度值,列表记录。

在水泵水导轴颈与轴窝间架设内径千分表或用内径千分尺,按电动机上导瓦方位分相互垂直的四个方位盘车测量轴线中心值,列表记录。

采用液压顶车装置或千斤顶在电动机下机架位置将电动机转子顶起3~5mm左右。

拆卸电动机上导瓦及瓦架、油冷却器、推力头、上机架(全调节机组应拆出电动机上部的调节部件)。

拆卸水泵导水帽、导水圈,松脱叶轮与泵轴连接螺母、螺栓。

将叶轮置于架设的坚固平台上或前导叶上。

将泵轴支撑或悬吊稳固,松脱泵轴与电动机轴连接螺栓。

在电动机轴顶部装上吊转子专用吊具,并调整行车吊钩位于转子轴中心,套上吊转子的专用钢丝绳。

在转子与定子间的间隙内,按不少于8个方位插入长条形青壳纸条或其它厚纸条。

起吊初期应点动,并不断调整吊点中心直至起吊中心准确,再慢速起吊,并不断上下拉动纸条,应无卡阻现象。

轴法兰通过下机架时应防止碰撞,直至将电动机转子吊出定子,并移置于转子坑或专用支架上。

中操作油管或上操作杆随电机轴同步起吊时,当电机轴提升到一定高度时,拆卸中、下操作油管或上、下操作杆的连接螺栓,吊出中操作油管或上操作杆。

用专用吊具吊出泵轴,当下操作油管或下操作杆随水泵轴同步起吊时,水泵轴提升到一定高度,拆卸下操作油管或下操作杆的连接螺栓,吊出下操作油管或下操作杆。

测量固定部件的垂直同轴度。

电动机定子上部架设装有求心器、带磁座百分表的横梁。

将求心器钢琴线上悬挂的重锤置于盛有一定粘度油的油桶中央,无碰及现象。

初调求心器使钢琴线居于水泵下导轴承承插口止口中心,然后使用电气回路法,用内径千分尺测量钢琴线至轴窝四个方位的距离相等,即钢琴线居于轴承承插口止口中心,中心线基准误差应不大于0.05mm,最后使用专用加长杆的内径千分尺测量定子铁芯上部、下部相同四个方位的距离,列表记录。

卧式及斜式机组解体

关闭或封闭相应的连接管道或闸阀,拆卸油、气、水连接管路。

拆卸电动机定、转子连线,拆卸电动机与变速箱联轴器螺栓,测量电动机与变速箱联轴器间隙和同轴度并记录,拆卸电动机地脚螺栓,吊出电动机。

拆卸变速箱与水泵轴联轴器螺栓,测量变速箱与水泵联轴器间隙和同轴度并记录,拆卸变速箱地脚螺栓,吊出变速箱。

如叶片调节机构位于电动机与变速箱间,应先拆卸叶片调节机构。

拆卸泵轴密封装置。

在叶片进、出水边测量,列表记录,并拆分叶轮室,吊出上半部分。

前置水泵导轴承(简支结构)拆卸。

1.1.1.7 拆卸水泵前锥管上半部分、水导轴承端盖。

1.1.1.8 用塞尺测量水泵导轴承上部间隙并记录。

1.1.1.9 拆卸轴承盖和轴承体上半部;

1.1.1.10 将水泵主轴在导叶体处垫实,拆卸短轴。

1.1.1.11 将叶轮与水泵主轴用行车锁定或千斤顶支撑牢固,拆卸叶轮与水泵轴联结螺栓、定位销。

1.1.1.12 拆卸推力轴承座与底板联结螺栓,将调节机构拉杆向外调节,同时泵轴向外平移。

1.1.1.13 拆卸调节机构拉杆联结螺栓,吊出叶轮。

后置水泵导轴承(悬臂结构)拆卸。

1.1.1.14 导叶体分半结构形式:

a)将叶轮与水泵主轴用行车锁定或千斤顶支撑牢固,拆卸叶轮与水泵轴联接螺栓、定位销;

b)拆卸调节机构拉杆联接螺栓,吊出叶轮;

c)拆卸导叶体上半部分,拆卸水泵导轴承端盖、密封装置;

d)用塞尺测量水泵导轴承上部间隙并记录;

e)拆卸水泵导轴承盖和轴承体上半部。

1.1.1.15 导叶体整体结构形式:

c)拆卸水泵导轴承端盖、密封装置;

e)用拉杆将水泵导轴承拉出轴承承插口止口,拆卸水泵导轴承上下半部定位销、连接螺栓,分半吊出。

拆卸推力轴承座两边压盖和轴承盖,拆卸推力轴承的轴承体上半部。

用专用工具、手拉葫芦和行车配合,平移吊出主轴。

检查测量叶片、叶轮体,叶轮室的气蚀破坏方位、面积、深度等情况并记录。

拆卸联接轴和调节机构的蜗轮箱。

拆卸调节机构内的轴承盒时,应检查调节机构的蜗轮、蜗杆及轴承磨损情况并记录。

拆卸轴承、蜗轮蜗杆和轴承垫,拆卸卡环和水泵联轴器。

检查推力轴承和水泵导轴承磨损情况并记录,检查轴套磨损情况和填料轴颈磨损情况并记录。

同轴度的测量:

将水泵导轴承窝上下部分、推力轴承箱与底板螺栓按原位置重新连接牢固,在机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装有求心器、磁性座百分表的横梁。

求心器钢琴线两端悬挂重锤,初调求心器使钢琴线居于水泵导轴承前后承插口止口中心,然后使用内径千分尺电气回路法测量,调整钢琴线至水泵导轴承前后承插口止口中心四个方位的距离偏差不大于0.05mm,最后使用内径千分尺及专用加长杆测量水泵导轴承承插口止口、叶轮室和推力轴承箱三者上、下和左、右四个方位的距离,列表记录。

测量各主要安装控制面原始高程及推力轴承箱与转轮室中心相对位置。

拆卸推力轴承箱地脚螺栓,吊出机坑。

变速箱的解体:

1.1.1.16 拆卸变速箱两端联轴器。

1.1.1.17 拆卸变速箱两端的轴承端盖,吊开变速箱上盖。

1.1.1.18 检查齿轮啮合情况、齿面磨损情况,吊出主、从动齿轮。

1.1.1.19 拆卸主、从动齿轮两端轴承,清洗轴承和轴颈,检查轴承磨损情况和轴颈情况。

1.1.1.20 拆卸油箱内的冷却盘管清理油箱齿轮油,检查清洗油箱内壁。

电动机的解体:

1.1.1.21 拆卸电动机联轴器,松脱碳刷,将电动机转子联轴器端用行车吊正锁定,拆去其轴承压盖和电动机端盖,用顶丝慢慢顶出电动机端盖和轴承压盖,在定、转子间插入青壳纸或硬纸板,避免移出转子时碰伤定子。

1.1.1.22 拆卸电动机另一端轴承压盖和电动机端盖,在电动机轴上套进专用工具,移出转子。

1.1.1.23 拆卸电动机滑环,拆卸电动机轴两端轴承和压盖。

1.1.1.24 清理电动机轴轴颈,检查并测量轴径尺寸。

1.1.1.25 清扫电动机定转子,检查绕组绝缘情况并记录。

灯泡贯流式机组解体

拆卸流道盖板上部的各种管道和电机进人孔上半部,拆卸盖板定位销和紧固螺栓,吊出盖板。

从电机进人孔进入机内,拆卸电机挡风板和与空气冷却器相联的水管。

用行车锁定灯泡头后,拆卸其与中间接管联结的定位销和螺栓。

平移灯泡头,确认与中间接管的止口面分离后,将其垂直吊出。

拆卸中间接管外部导流板。

用行车锁定中间接管,拆卸与定子联结的定位销和螺栓,拆卸地脚螺栓。

平移中间接管,确认与定子的止口面已分离后,将中间接管垂直吊出机坑。

拆卸与电机定、转子线圈和励磁系统连接的电缆,并做好记号。

无刷励磁系统,依次拆卸整流电机定子、转子和旋转整流子;

有刷励磁系统,拆卸电刷和滑环。

测量主电机定、转子间的空气间隙并记录。

用行车锁定定子,用两只千斤顶将定子下部支撑固定,拆卸两侧支撑和与座环联结的定位销、螺栓。

用行车将定子平移出转子,平移前应在定、转子之间插入长条形青壳纸条或其它厚纸条若干片,并安排人员在平移时不间断的抽动,应无卡阻现象,防止定转子线圈相互碰撞损坏。

定子完全平移出转子后,再垂直吊出机坑,置于检修间内。

用行车锁定转子,拆卸其与主轴的连接螺栓,平移吊出机坑至检修间,装上转子翻转专用工具后,将转子翻转90°

放平。

测量水泵叶片与叶轮室径向间隙,作好记录。

拆卸伸缩节,拆分叶轮室,并吊出上半部分。

拆卸导水锥,用专用工具拆卸叶轮体与主轴连接螺栓,将叶轮体吊出机坑。

拆卸润滑油、液压减载系统与主轴相连接的油管,拆卸主轴套和测温元件的连接线。

用行车和手拉葫芦,通过水泵进人孔和吊物孔将主轴系的两端调平固定。

拆卸所有主轴系与座环的连接螺栓。

将主轴稍微提起,装上主轴拆卸专用滚轮,将滚轮落在座环中的轨道上,再脱开手拉葫芦。

用行车将主轴系平移出座环,注意滚轮不能从轨道上滑出,再将手拉葫芦吊钩从吊物孔进入,钩住主轴前端。

将主轴平移至吊物孔中心,然后在水平面上旋转45°

后吊出机坑,置于专用检修间专用支架上。

拆卸推力轴承体。

拆卸过程中,应防止正向推力瓦与镜板分离时掉落。

拆卸前机架。

拆卸反向推力瓦的固定螺栓,卸下反向推力瓦,拆卸电机和水泵导轴承及镜板。

部件检修

水泵叶轮和叶轮室

叶片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叶片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检修工艺

质  量  标  准

1、检查叶片气蚀情况:

用软尺测量气蚀破坏相对位置;

用稍厚白纸拓图测量气蚀破坏面积;

用探针或深度尺等测量气蚀破坏深度;

用胶泥涂抹法称重比例换算法测量失重。

1、符合要求。

2、叶片气蚀的修补:

用抗气蚀材料修补,靠模砂磨。

2、表面光滑,叶型线与原叶型一致。

3、叶片称重。

3、叶片称重,同一个叶轮的单个叶片重量偏差允许为该叶轮叶片平均重量的±

3%(叶轮直径小于1m)或±

5%(叶轮直径大于等于1m)。

叶轮室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3的规定。

表3 叶轮室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

1、检查叶轮室气蚀情况:

用软尺测量气蚀破坏位置;

检查不锈钢衬套有无脱壳、裂缝等现象。

2、叶轮室气蚀修补:

2、表面光滑,靠模检查基本符合原设计要求。

3、检查叶轮室组合面有无损伤,更换密封垫。

测量叶轮室内径,检查组合后的叶轮室内径圆度。

3、叶轮室内径圆度,按上、下止口位置测量,所测半径与平均半径之差不应超过叶片与叶轮室设计间隙值的±

10%。

全调节水泵叶轮体的检修工艺和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的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