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4338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1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docx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

人类脊柱的结构和体表定位

  为了确定病变的位置,首先应了解各椎骨体表标志。

  从枕骨结节向下,第一个触及的是第2颈椎棘突;它与第2颈椎椎体约在同一水平。

第7颈椎棘突特别长,颈前屈时更为明显,故又称隆椎。

  将双上肢垂于体侧,两肩胛冈内端连线通过第3胸椎的棘突,棘突下缘约平第3、4胸椎间隙。

两肩胛下角的连线、通过第7胸椎棘突,约平第8胸椎椎体。

  腰肌两侧可触及的最长的横突为第3腰椎横突,同第3腰椎椎体水平。

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一般通过第4腰椎椎体下部或第4、5椎体间隙。

双侧髂后上棘的连线,通过第5腰椎与第一骶椎棘突之间。

  脊柱各结构的体表定位和临床应用

  一,脊柱各结构的常用体表定位法

  

(一)触抹法:

此法最方便,最常用,较准确。

是利用人体的骨性标志,对脊柱各结构进行触抹而确定其位置。

  1,棘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

常利用枕外粗隆、C2、C7棘突,来确定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枕外粗隆:

粗大,任何人均可准确触抹清。

沿此向下,有一凹陷,再向下推摸,可触及一骨突,即为C2棘突。

  C2棘突:

较大,末端分叉。

瘦弱者低头时可见其隆起于项部的上段。

任何人也可摸清。

可做为颈棘突检查的基点。

C2既定,向下推摸,即可触抹清C3棘突。

  C7棘突:

长而大,多不分叉。

低头时,其隆起于项背交界处。

也可准确抹清。

沿其向上触摸,就可确定C6、C5棘突的位置。

唯C4棘突不易抹及。

但可从己标出的C3、C5棘突而可推测出其位置约。

约有20%的人,C6棘突比C7棘突长。

个别人的T1棘突比C7的长。

应注意鉴别。

  

(2)腰椎棘突:

  常利用可准确抹清的双侧髂嵴最高点来定位。

L4棘突、或L4.5棘间,正位于双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上。

  S1:

双侧髂后上棘连线水平,正相当于S1椎体。

故S1中嵴也能较准确定位。

  故L3、L4、L5棘突就能较准确定位;甚至L2、L1棘突也基本能定位

  (3)胸椎棘突:

  当人直立,双上肢自然下垂,双肩胛岗内侧端连线,与T3棘突平。

双侧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T7棘突平。

  因为C7、T3、T7的棘突均能较准确定位,故T1、T2、T3、T4、T5T6、T7、T8,甚至T9、T10也能较正确地定位。

  2,横突的触抹定位法:

  

(1)颈椎横突的触抹定位:

  C1横突:

位于乳突与下颌角连线中点水平的胸锁乳突肌后缘。

  C2横突:

位于下颌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3横突:

位于舌骨角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4横突:

位于甲状软骨近上缘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5横突:

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

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同肌后缘的交界处。

  C7横突:

位于上一横突之下。

  也可如此定:

均在胸锁乳突肌后缘触抹,自乳突尖始,每隔约1.0-1.5cm,即为一个横突。

  

(2)胸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不易触抹清。

  (3)腰椎各横突的触抹定位:

  L3横突:

最易触抹。

在骶棘外缘与第12肋交界处或稍下即是。

  另一方法:

医生将拇、食指尽力张开,置于患者的腰肋部,食指的桡侧贴近患者的肋弓,拇指尖所指即为L3横突尖。

  L4、L2横突:

既然L3横突可定,其上下即为L2、L4横突。

  L5横突:

位于髂后上棘的稍外上方。

  3,关节突的触抹定位:

在棘突的两侧,用力按压时,可触到一系列串珠状骨性隆起,即为关节突。

颈腰椎关节突较深,胸椎者较浅,后者较易抹清。

  4,椎体:

第L3腰椎体平脐。

  触抹法定位法,虽简便、实用,但因个体的发育、肥瘦不一,病理变化千差万别,故准确性较差。

  

(二)比移法:

即从个体的X线片上,测量出各结构间的具体数据,再按比例(即将此数据除以X线片的放大或缩小率),将数据移到人体上,以定出各结构的体表位置。

  具体方法如下:

  1,颈椎棘突定位:

从颈椎侧位片上,可以清楚地测量出该片之C2尖至C7顶尖的距离。

而且还可测量出C2棘突尖至C3棘突尖、C3至C4棘突的距离;依次类推,颈椎每个颈椎棘突的位置在一张线侧位片上都能精确地测量出。

  而任何人的C2、C7棘突是能准确触抹清楚的。

故在人体上其C2、C7间的距离也能测量出。

根据下列计算就可精确地标出颈椎各棘突的位置。

  如X线上其C2-C7,为15cm.而人体的C2-C7为10cm.其放大率:

15cm/10cm=1.5。

  若需知人体C4棘突的位置。

则测量X线上C2-C4为6cm。

那么人体上C4棘突,则应位于人体C2棘突下:

  若要确定人体C5的位置。

则就测量X线片上C2-C5=7.5cm.那么人体上C2-C5的距离,应为7.5cm/1.5=5cm处。

  2,腰椎的棘突定位亦可如此。

仅胸椎稍困难点。

  再者,利用侧位片,还可粗略估计表皮至黄韧带的深度。

以策针刀安全

  3,上下关节、横突、椎板间隙、椎板间距的位置,均可在颈、胸、腰段正位X线片上显示出。

因而也可测量出其间的数值关系。

故亦可用比移法在人体表面标出。

  目的:

以选取进针刀的安全区。

  在脊柱周围进针刀,有相对安全区、相对危险区、危险区。

  如患者颈椎正位片上:

C5.6棘间的中点(A)到其右侧的椎板内侧(b)为0.6cm;(A)到关节突关节的外侧缘(c)为2.0cm。

假如该片的缩小率为0.5。

故该患C5.6棘间的中点到右侧椎板内缘的距离,即为:

A-b=0.6cm/0.5=1.2cm.

  中点到关节突外侧缘的距离,为:

A-c=2.0cm/0.5=4.0cm.

  若D为上下关节突的中点:

即为(A-c)-(A-b)X1/2处。

即:

(4.0cm-1.2cm)X1/2=1.9cm.

  故该患者在中点旁1.9cm处(D点)进针,是相对安全的。

  亦可用此法选取胸、腰段进针之安全区。

  二,脊柱各结构体表定位的应用

  

(一)用于诊断:

  1,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棘突间位置:

  2,既知棘突间位置,就可定其椎间孔、脊神经根出口处的位置。

  3,已知棘突位置,就能定椎体、脊髓节段的位置。

  正常成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每一脊神经根的分布、病损区,在体表的节段性分布,见下表及图:

如颈椎病:

  C5脊N根受激压,出现肩、腕以上的上肢外侧痛或麻痛,三角受累最明显,C4、C5棘突及C4-5棘旁压痛明显。

影象学异常所见,也应在颈椎相同节段。

  C6脊N根受激压,感觉异常部位也为肩及上肢桡侧,但可放射1、2指。

肱二头受累重;二头肌反射异常;C5、C6棘突及C5-6棘旁压痛重。

影象学异常所见节段同。

  C7脊N根、C8脊N根受累时,其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亦应能相互印证,其诊断才会可靠。

不同节段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激压不同腰脊神经根,其临床症状、体征、影象学异常所见,三者均应是相互印证的。

  但应注意:

在胸腰段,由于脊柱与脊髓节段的长度差,较颈段更大。

故同是节段性皮肤感觉异常,由脊柱或由脊髓病变所致者,则棘突的压痛部位,与颈段就不同。

  如下腹部皮节区,是由T11-12脊N根支配。

此区的感觉异常,若是脊髓病变,则是脊髓T11-12节段。

此处相当于T8-9棘突处。

应为T8、T9棘突压痛。

若脊柱病变致,应为T11、T12棘突压痛。

  若小腿前外侧节段性感觉异常:

为L5脊N根受激压之表现。

若为腰椎间盘突出致,应为L4-5椎间盘突出。

则为L4、L5棘突压痛。

若为脊髓病变致,则为脊髓L5节段;其对应于T12棘突、L1椎体节。

则为T12、L1棘突压痛。

  余略。

  

(二)用于治疗:

  1,使选取的进针点准确:

如要准确地选取颈椎棘间点:

若术前拍一张与手术体位相同的X线片,对每一个患者所选取的棘间点均会很准确。

如颈椎手术,术前拍一张过屈侧位片(尤其是在C2、C7棘突顶,做一可显影的记号时),则若要选取C2-3、C3-4、C4-5、C5-6、C6-7、C7-T1之棘间点,均会完全准确。

同样,腰椎、胸椎各棘间点的选取,也可准确无误。

选点正确,是针刀疗效的基础。

2,使选取的进针点安全:

对针刀来说,行脊柱周围软组织松解术,有相对危险区,即脊柱正中的椎板间隙区。

也有相对安全区,即椎板和上下关节突所在的骨性区。

也有危险区,如颈前区。

还有应视为禁区(我个人认为),如椎管内针刀操作。

棘旁点,都选在相对安全区进针。

即选取上下关节突及椎板所在的骨性区。

如前述的颈椎D点即是。

 

(注: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