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4792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54.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docx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

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卷四百十五

  

小儿唇口齿舌喉病门

  

    千金方【唐?

孙思邈】

  

     鹅口

  

  凡小儿初出腹有鹅口者,其舌上有白屑如米;剧者,鼻中亦有之。

此由儿在胞胎中受谷气盛故也,或妊娠时嗜糯米使之然。

治之之法,以发缠着头,沾井花水撩拭之,三日如此,便脱去;如不脱,可煮栗荴汁令浓,以绵缠着头拭之。

若春夏无栗荴,可煮栗木皮,如用井花水法。

  

     重舌

  

  小儿初出腹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后,令儿言语不发不转也。

可以爪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灰末敷之,血便止也。

  

     重腭重龂

  

  小儿出腹六七日后,其血气收敛成肉,则口舌喉颊里清净也。

若喉里舌上有物,如芦箨盛水状者,若悬痈有胀起者,可以绵缠长针,留刃处如粟米许大,以针刺决之,令气泄,去青黄赤血汁也。

一刺之止,消息一日,未消者来日又刺之,不过三刺自消尽。

余小小未消,三刺亦止,自然得消也。

有着舌下如此者名重舌,有着颊里及上腭如此者名重腭,有着齿龂上者名重龂,皆刺去血汁也。

刺后用盐洗拭,急用如圣散,或一字散掺刷。

  

     齿病论

  

  凡齿龂宣露,多是疳(上匿下虫)及月蚀,以角蒿灰夜敷龂间使满,勿食油,不过二三日瘥。

食油及干枣即发。

所以患齿者,忌油干枣及桂心。

每旦以一捻盐内口中,以温水含,揩齿及叩齿百遍,为之不绝,不过五日,口齿印牢密。

凡人齿龂不能食果菜者,皆由齿根露也。

为此盐汤揩齿叩齿法,无不愈也,神良。

凡人好患齿病,多由月蚀夜食饮之所致也,识者深宜慎之。

所以日月蚀未平时,特忌饮食。

小儿亦然。

  

    小儿直诀【宋?

钱乙】

  

     弄舌

  

  弄舌者,脾脏微热,令舌络牵紧,时时舒热,当少用泻黄散。

或饮水者脾胃虚而津液少也,兼面黄肌瘦五心烦热者疳瘦也,用胡黄连丸。

大病未已而弄舌者,凶。

  【注 按小儿舌微露而即收,名弄舌,属心脾亏损,用温脾散补之。

舌舒长而收缓舌吐舌,乃心脾积热,少用泻黄散主之。

兼口舌生疮,作渴饮冷,属胃经实热,用泻黄散。

作渴畏冷,属胃经虚热,用四君子汤。

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实,脾胃虚弱也,用七味白朮散。

口角流涎,或腮颊患肿,胃虚风热也,先用人参安胃散,后用七味白朮散。

若午后甚者,脾血虚也,四物汤多加参、朮、茯苓:

未应用补中益气汤,及审相胜。

其疳瘦证,当参诸疳门。

  

     舌厚唇燥

  

  急欲乳不能食者,此风邪由脐而蕴热心脾,至舌厚唇燥,不能吮乳也。

  【注 按前证果因外邪而唇口撮紧者,是名为脐风,多不能救。

若心脾有热,舌尖痛不能吮乳,舌本痛不能送乳者,以柳花散敷之。

若舌下肿如小舌者,或舌络牵痛,或齿龈患白星,俱用线针刺出毒血,亦敷前散。

若唇肿痛,或裂纹作痛,以当归膏调前散敷之。

若暴病发热,作渴饮冷,大便秘结,用泻黄散疏导其热。

若病后发热,口渴饮汤,大便不实,用异功散调补胃气。

若服攻伐之剂,兼呕吐或腹痛,脾胃复伤也,用四君子汤。

或口角流涎,或痰气壅盛,脾不能摄也,用六君子汤。

若儿自食甘肥,或母食酒面,致儿口舌生疮,用清胃散以清热。

若作呕,少食泄泻,用白朮散以补脾。

若手足并冷,或腹痛恶寒,用六君、炮姜以温中。

若因乳母饮食劳役失宜,发热致儿,用补中益气汤。

因乳母肝胆二经血虚,内热传儿,用加味逍遥散、八珍汤。

因乳母肝脾郁怒,血伤内热,致儿为患,用加味逍遥散、加味归脾汤,俱加漏芦,子亦服数滴。

仍须参前弄舌类详看。

  

    儒门事亲【元?

张从政】

  

     口疮唇紧

  

  凡小儿口疮唇紧,用酸浆水洗去白痂,临困点绿袍散;如或不愈,贴赴筵散;又不愈,贴铅白霜散则愈。

  

     牙疳

  

  牙疳者,齿龋也;齿龋者,牙龂腐烂也。

下牙属手阳明大肠之经,燥金为主;上牙属足阳明胃经,湿土为主。

上下是肠胃二经也。

或积热于内,或因服银粉、巴豆大毒之药,入于肠胃,乳食不能胜其毒,毒气循经而至于齿龂牙缝嫩薄之分、反为害也。

可以腐香玉线子治之。

乳母临卧,当服黄连解毒汤一服,牙疳病则愈矣。

  

    平治会萃【元?

朱震亨】

  

     木舌

  

  戴云:

木舌者,舌肿硬不和软也。

又言重舌者,亦是此类。

二者盖是热病,用百草霜、滑石、芒硝为末,酒调敷。

  

     口糜

  

  戴云:

谓满口生疮者便是。

江茶、粉草敷之;或用苦参、黄丹、五倍子、青黛各等分敷之。

  

    世医得效方【元?

危亦林】

  

     齿不生

  

  齿不生者,由齿者骨之所络,髓之所养;禀气不足则髓不能充于骨,故齿久不生。

宜服芎黄散。

  

    奇效良方【明?

方贤】

  

     弄舌

  

  夫弄舌者,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

治之切不可用凉药下之,少与龙脑饮子,地黄膏治之。

若大病未已弄舌者凶,学者慎之。

  

    片玉心书【明?

万全】

  

     唇疮

  

  儿疳(上匿下虫),昏睡烦躁,鼻烂汁臭,齿龂七疮,下利黑血。

虫食下部为狐,下唇有疮;虫食其脏为惑,上唇有疮。

  

    婴童百问【明?

鲁伯嗣】

  

     鹅口口疮

  

  巢氏曰:

鹅口候者,小儿初生,口里白屑,满口上古,如鹅之口,故曰鹅口也。

此乃胎热而心脾最盛,熏发于口也。

葛氏用发缠指头,蘸井花水揩拭之;睡时以黄丹煅出火气,掺于舌上。

小儿初出腹有连舌,舌下有膜,如石榴子中隔,连其舌下,后令儿言语不发不转也。

可以爪甲摘断之,微有血出无害;若血出不止,可烧发作灰末傅之,血便止也。

用保命散,枯白矾一钱,马牙硝半钱,朱砂一分,同研细,取白鹅粪以水搅取汁,调涂舌上颔颊内。

先用发缠指揩拭舌上垢了,然后用药敷之。

口疮候乃小儿血气盛,兼将养过温,心脏积热,熏蒸于上焦,故成口疮也。

宜用南星末,淡酢调贴两脚心;乳母宜服洗心散,却用泻心汤。

敷口之法,用黄连末以蜜水调抹口中。

黄蘗、青黛、冰片皆可。

又以牛黄少许末之,竹沥调涂口内,治鹅口。

以马牙硝如豆许涂亦好。

或口如鱼口不能合,或作鸦声者,难治。

  

     重舌木舌弄舌

  

  巢氏曰:

小儿重舌者,心脾俱有热也。

心候于舌而主血,脾之络脉出于舌下。

若心脾有热,则血气俱盛,附于舌根,重生壅出如舌而短小是也。

有着颊里及上腭者,名曰重腭;着齿龈者,曰重龈。

皆当刺去其血,用真蒲黄敷之;或发灰、或马牙硝、或硼砂、或焰硝敷之;或竹沥浸黄蘗点之,亦好。

  又木舌证,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

脏腑壅滞,心脾积热,热气上冲,故令舌肿,渐渐胀大,塞满口中,是为木舌。

若不急疗,必致害人。

用(石卜)硝二分,紫霜一分,白盐半分,同研,每半钱竹沥井花水调敷。

不用(石卜)硝及盐亦可。

又方,用黄葵花研细,竟丹半之,同研点七次。

又舌胀满口,单用冰片点之亦妙。

  又弄舌者,脾脏微热,令舌络微紧,时时舒舌。

治之勿用冷药下之,当少与泻黄散渐服之。

亦或饮水,医疑为热,必以冷药下之,非也。

饮水者,脾胃虚,津液少也。

又加面黄肌瘦,五心烦热,即为疳瘦,宜胡黄连丸辈。

大病未愈,用药后弄舌者,凶。

又有舌上白胎并黑色者,用硼砂为末掺之;热甚者加冰片,或单用黄丹如豆许,以按舌下尤妙。

  

     齿迟

  

  聂氏云:

禀受肾气不足者,即髓不强。

盖骨之所络而为髓,髓不足故不能充于齿,所以齿生迟也。

宜用芎藭、干地黄、山药、当归、芍药、甘草各等分研末,用熟水调服,或时以药末擦牙龈,齿即生也。

  

     喉痹腮肿

  

  巢氏云:

此二证乃风毒之气客于咽喉,与血气相搏而结肿成毒,热入于心,即烦乱不食而死。

此候急用金星丸下之。

治小儿咽喉腮肿疼痛,当用升麻、马牙硝、硼砂、牛黄等剂,连翘汤不可缺也,连翘漏芦汤亦可服。

  

     滞颐

  

  巢氏云:

小儿滞颐者,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也。

此由脾冷涎多故也。

脾之液为涎,脾胃虚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流出渍于颐也。

张氏温脾丹主之。

一法百药煎含咽,其涎自不出,亦截法也。

益黄散亦治此证,温脾散亦可服。

  

    医学正传【明?

虞抟】

  

     重舌重龈

  

  儿有重舌、重龈者,宜用三棱针刺去血,内服东垣凉膈散。

凡口内诸病,惟针最捷。

  

    身经通考方【明?

吴昆】

  

     舌肿

  

  小儿噤风,凡舌肿下必有噤虫,状如蝼蛄,有头毛,其头小白,可烧铁烙头上即消;不急治能杀人。

世传走马喉痹,满口白疮如雪,脾虚所致。

若带风邪,当先泻其邪,进补脾气生脾血之剂。

盖龙火不宜凉物,宜以甘温从治也。

  

    保婴撮要【明?

薛铠】

  

     滞颐

  

  小儿滞颐者,涎流出而渍于颐间也。

脾之液为涎,由脾胃虚寒不能收摄耳。

治用六君子汤加木香。

凡作渴饮冷者,属实热,宜泻胃火;作渴饮汤者,属虚热,宜补中益气。

若脾经实热,而廉泉不能约制者,用牛黄清心丸;脾经虚热而廉泉不能统摄者,用六君子加木香。

胃经实热而虫动,津液流出者,用泻黄散;处热,用五味异功散。

大便秘结,用清凉饮;中气下陷,用补中益气汤;食积内热,用大安丸。

仍参口疮腮肿条互览之。

  

     喉痹

  

  小儿喉痹,因膏梁积热,或禀赋有热,或乳母七情之火,饮食之毒,当分其邪蓄表里,与证之轻重,经之所主而治之。

若左腮色青赤者,肝胆经风热也,用柴胡栀子散。

右腮色赤者,肺经有热也,用泻白散。

额间色赤者,心与小肠经热也,用导赤散;若兼青色,风热相搏也,用加味逍遥散。

鼻间色黄,脾胃经有执也,用泻黄散;若兼青色,木乘土位也,用加味逍遥散;兼赤色,心传土位也,用柴胡栀子散。

颏间色赤,肾经有热也,用地黄丸。

凡此积热内蕴,二便不通者,当疏利之;风邪外客而发寒热者,当发散之;外感风邪,大便闭结,烦渴痰盛者,当内疏外解。

若因乳母膏梁积热者,母服东垣清胃散;若因乳母恚怒肝火者,母服加味逍遥散。

禀赋阴虚者,儿服地黄丸。

大概当用轻和之剂以治其本,切不可用峻利之药以伤真气也。

  

     吐舌弄舌

  

  舌属心脾二经。

小儿舌微露而即收者,名弄舌,此属心脾亏损,用温脾散补之。

舌舒长而良久不收者,名吐舌,乃心脾积热,用泻黄散主之。

或兼口舌生疮,作渴饮冷,属胃经实热,亦用前散。

作渴饮热,属胃经虚热,用四君子汤。

食少作渴,或大便不实,脾胃虚弱也,用七味白朮散。

口角流涎,或腮颊患肿,胃虚风热也,先用人参安胃散,次用七味白朮散。

若午后甚者,脾血虚也,四物多加参、朮、茯苓;未应,用补中益气汤,及审五脏相胜。

若因疳瘦所致,当参诸疳门。

  

    古今医统【明?

徐春甫】

  

     口疮

  

  口疮者,乃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

小儿将养太过温暖,心脏客热,其口亦疮。

伤寒狐惑之证,上唇生疮,虫食其脏;下唇生疮,虫食其肛。

此口疮内应脏腑之邪热然也。

  

    证治准绳【明?

王肯堂】

  

     口

  

  婴儿新产出胎,急以绵裹指,揩拭儿口中舌上恶血秽露,谓之玉衔。

若啼声一发,即入腹成百病。

  

     舌

  

  又看舌下,若连舌有膜如石榴子。

若啼不出、声不转,连以指爪摘断之,或用苇刀子割之。

微有血出即活。

若舌下血出多者,以烧乱发灰同猪脂少许和涂之。

  

     齿唇

  

  《圣惠》云:

看齿根有黄筋两条,以苇刀割断,点猪乳佳。

如儿目难开,先点猪乳。

  儿上唇与齿龈连处,皆有一筋牵引。

若上唇筋紧,即生上炼;下唇筋紧,即生下炼。

上炼生疮,满头或眉间,如癣状。

瘙痒不已,复流黄汁,至处生疮。

下炼起腰背,渐至四肢,患亦如上。

或疾甚不治,或头面上下相通,累年不愈,遂致夭折,或成大病。

惟每日早晨拭口佳。

  

     口舌疮

  

  诸疳口疮,因乳哺失节,或母食膏梁积热,或乳母七情郁火所致。

其证口舌齿龈,如生疮状。

若发热作渴饮冷,额间色赤,左寸脉洪数者,此属心经,先用导赤散清心火,次用地黄丸滋肾水。

若寒热作渴,左颊青赤,左关脉弦洪者,属肝经,先用柴胡栀子散清肝火,次用六味地黄丸生肝血。

若两腮黄赤,牙龈腐拦,大便酸臭,右关脉洪数,按之则缓者,属脾经,用四味肥儿丸治脾火,以五味异功散补脾气。

若发热咳嗽,右腮色赤,右寸脉洪数,按之濇者,属肺经,先用清肺饮治肺火,用五味异功散补脾胃。

若发热作渴,两颊黧色,左尺脉数者,属肾经不足,先用六味地黄丸以生肾水,次用补中益气汤以生肺气。

又有走马疳者,因病后脾胃气血伤损,虚火上炎,或痘疹余毒上攻,其患甚速,急用铜绿散、大芜荑汤。

轻则牙龈腐烂,唇吻腮肿;重则牙龈蚀露,颊腮透烂。

若饮食不入,喘促痰甚,此脾胃虚而肺气败也;顿腮赤腐不知痛者,此胃气虚甚而肉死也,并不治。

  经云:

手少阴之经通于舌,足太阴之经通于口。

因心脾二经有热,则口舌生疮也。

当察面图部位,分经络虚实而药之。

若元气无亏,暴病口生白屑,或重舌者,用乱发缠指,蘸井花水揩之;或刺出毒血,以柳花散敷之。

或上腭肿胀,或有泡者,并令刺破,敷前散,或以青黛搽之;刺后又生,又刺。

若唇吻坼裂者,用当归膏调柳花散敷之。

若元气亏损或服寒凉之药,或兼作呕少食者,此虚热也,用五味异功散加升麻、柴胡;若泄泻作渴者,脾胃虚弱也,用七味白朮散;若腹痛恶寒者,脾胃虚寒也,用六君、姜、桂;若因母食酒面煎煿者,用清胃散;若因母饮食劳役者,用补中益气汤;肝脾血虚者,用加味逍遥散;郁怒内热者,用加味归脾汤,母子并服。

若泥用降火,必变慢脾风矣。

仍参吐舌弄舌治之。

凡针重舌以线针直刺,不可横挑,恐伤舌络,致言语不清也。

  

     舌

  

  舌者心之候,脾之脉络于舌也。

二经存热无所泄而发于舌,如舌络微紧,时时舒舌,谓之弄舌;附舌下近舌根,生形如舌而小,谓之重舌;舌惭渐肿大,塞满口中,谓之木舌。

  曾氏云:

凡患此证,是脾与心肝屡受极热,所谓重舌木舌,又谓之舌黄鹅口,名虽异,皆热也。

大抵重舌生于舌下,挺露如舌,故曰重舌。

然脾之络脉系舌傍,肝之络脉系舌本,心之络脉系舌根。

凡此三经或为湿热风寒所中,则舌卷缩、或舒长、或肿满,宜消黄散、绿袍散主之,及当归散、羌活散与服。

  

     弄舌

  

  弄舌者,脾脏微热。

田氏云:

若肥实者,用牛黄散治之。

  

     重舌

  

  田氏云:

重舌治法,用苦竹沥渍黄蘗末,点舌上;如不愈,后用真蒲黄敷之,不过三次愈。

用真蒲黄微炒,纸铺地上,出火气,研细,每挑些掺舌下,更以温水蘸熟帛,裹指轻按之,按罢掺药。

  

     木舌

  

  曾氏云:

木舌者,舌肿硬而妨乳食,此为风热盛也。

以当归散、泻黄散、玉露饮皆可服之,次消黄散点擦舌上。

盖舌者心之官,心热则生疮破裂,肝壅则血出如涌,脾闭则自胎如雪,热则肿满,风则强木,口合不开,四肢壮热,气喘语塞,即其候也。

治法凉解上焦及心肝脾三经邪热,疏风化痰。

初用百解散加五和汤,水姜灯心煎;次投以牛蒡汤同当归散,入生地黄,水姜煎服。

  

     咽喉

  

  《心鉴》云:

咽喉为一身之总要,与胃气相接,呼吸之所从出。

若胸膈之间,蕴积热毒,致生风痰,壅滞不散,发而为咽喉之病,喉内生疮,或状如肉腐,为肿为痛,窒塞不通,吐咽不下,甚则生出重舌。

治之尤重先去风痰,以通咽膈,然后解其热毒,迟则有不救之患。

又有热毒冲于上腭而生疮,谓之悬痈及腑寒,亦能令人咽闭,吞吐不利。

临病详审治之!

  咽喉之疾,本伤热毒上攻也。

四时受热,藏心腑之间,一日所触上攻咽喉,所谓肾伤寒也。

然其证有单肉蛾、双肉蛾,有重舌、木舌、痄腮,有悬瘫肿胀,有里外皆肿,甚者上攻头面皆肿。

大法先洗去口中舌上白胎,其次扫去风涎。

如是单双肉蛾,可针则针;有不可针者,则用熏掺药退后,方依次用服药。

如是木舌,服药之外,仍用掺药。

痄腮则用涂药,轻者但服药而自退,不须用针及药点,其疮自消也。

  

    外科正宗【明?

陈实功】

  

     鹅口疮

  

  鹅口疮皆心脾二经胎热上攻,致满口皆生白斑雪片,甚则咽间迭迭肿起,致难乳哺,多生啼叫。

以青纱一条,裹着头上,蘸新汲水揩去白胎,以净为度,重手出血不妨,随以冰硼散搽之,内服凉膈之药。

  

     重舌

  

  小儿重舌,乃心火妄动发之。

当以线针点刺患上,令出恶血,内服解毒泻心汤,外以冰硼散搽之。

又有紫舌、木舌,亦由心火而发。

用飞盐加冰片少许搽,出涎自愈。

又有痰气结于舌上,成核作痛硬强者,用线针点破出血,用冰硼散搽之,服黄连泻心汤。

  

     走马疳

  

  走马疳,言患迅速不可迟延故也。

其患多由痧痘余毒所中,又有杂病热甚而成者。

其患牙根作烂,随便黑腐作臭,甚者牙龈脱落,根柯黑朽,不数日间,以致穿腮破唇,诚为不治。

初起宜用芦荟消疳饮,外用人中白散,或冰硼散二药搽之,取去黑腐肉,见红肉血流者为吉。

如取时顽肉不脱,腐烂渐开,焮肿外散,臭味不止,更兼身热不退者,俱为不治。

  

     牙疳五不治

  

  口臭涎秽者,一不治,黑腐不脱者,二不治;牙落无血者,三不治;穿腮破唇者,四不治;用药不效者,五不治。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宋,撰人未详】

  

     唇口病论

  

  风毒湿热,随其虚处所著,搏于血气,则坐疮疡。

若发于唇上生疮,乍瘥乍发,谓之紧唇,又曰沉唇。

其发频者,唇常肿大粗厚,或上有疮不效,甚者以至唇腆。

若发于唇里,连两颊生疮者,名曰口疮。

若发于口吻两角生疮者,名曰燕口。

俗云因乳食看视燕子,则生燕口疮也。

  

     弄舌论

  

  小儿弄舌者,其证有二:

一者心热。

心系舌本,热则舌本干濇而紧,故时时吐弄舒缓之。

二者脾热。

脾络连舌,热则舌亦干濇而紧,故时时吐弄舒缓之。

皆欲饮水。

心热则发渴,脾热则津液耗,皆引饮。

二证相似,宜加审别。

心热者面赤,睡即口中气热,时时烦躁,喜就其冷,咬牙上窜,治宜退热。

脾热者大便稠硬,赤黄色,面黄身亦微黄,治宜微导之,不可用冷药,又不可转下;若悞下之,则脾胃虚,津液耗,又加五心烦热,面黄肌瘦,变为疳也。

若大病未已,用药后弄舌者,大凶也。

以人参知母散、泻黄散治之。

  

     舌病论

  

  小儿舌上偶生疮肿者,由风毒邪热搏于血气,随其虚处着而生病也。

发于舌上紫肿者,名曰紫舌胀。

若肿粗大,木闷而硬者,名曰木舌胀。

若风湿相搏而生疮者,名曰舌疮。

若风多而舌肿如吹胞者,名曰鼓舌。

其紫舌木舌鼓舌肿甚者,则满口溢出,塞闭气门,皆能杀人。

  

     咽喉病论

  

  小儿咽喉生病者,由风毒湿热搏于气血,随其经络虚处所著,则生其病。

若发于咽喉者,或为喉痹,或为缠喉风,或为乳鹅;重者或为马喉痹,又或悬痈肿,或腮颔肿,或喉中生疮。

  

     诸物梗喉论

  

  小儿有悞吞诸物在喉中,不能下,不能出,妨碍饮食,气出不快;甚者塞刺疼痛,霎时不佳,便致危殆。

  

    方

  

  升麻汤【《千金方》,下同】 治小儿喉痛,若毒气盛便咽塞。

  升麻 生姜 射干各二两 橘皮一两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三服。

  又 治小儿卒毒肿着喉颈,壮热妨乳。

  升麻 射干 大黄各一两

  右三味(口父)咀,以水一升五合,煮取八合,一岁儿分三服,以滓敷肿上;大儿以意加之。

  

  辰砂膏【《身经通考》,下同】 治小儿虚热,舌肿噤风。

  辰砂三钱 硼砂 牙硝各一钱半 明粉二钱 全蝎 真珠末各一钱 麝香一字

  右为末,好油纸包裹,自然成膏,每用菉豆许,乳汁调敷乳头上,吮下;金银薄荷汤下亦可。

有潮热,甘草汤下。

此药虽凉,有全蝎热品监制,无过凉之患。

或用牛黄细研一钱,以竹沥调一字灌之,更以猪乳点于口中,此先治其标。

  

  蟾酥丸 治小儿牙疳。

  蟾蜍一枚,酥油炙去骨 胡连 宣连 草龙胆 川楝 木香 使君肉 芜荑各一两 末之,猪胆汁糊丸麻子大,入青黛、茴香、陈皮,麝少许,各研细,旋滚为衣,常服紫苏汤下,量儿大小与之。

  

  保命散【《婴童百问》,下同】 治小儿口内白屑满舌上,如鹅口。

  枯矾一钱 牙硝半两,细研 朱砂二钱半

  右同研细,每服一字,取白鹅屎以水搅取汁,调涂舌上,含颊内。

未用时,先以手指缠乱发拭舌上垢,然后使药敷之。

  

  吴茱萸散 治初生儿吃乳后,口内即生白屑烦躁。

  吴茱萸不拘多少

  右用酢调敷脚心内,退即去之。

心有客热口生疮,以南星末酢调敷脚心。

茱萸散亦治口疮,退即洗去之。

  

  洗心散 治风壅壮热,头目昏痛,痰涎壅滞,涕唾稠粘,心神不宁,眼濇睛疼,及鼻塞声重,咽干多渴,五心烦热,小便黄赤,大便秘濇,并宜服之。

  白朮一钱半 甘草炙 当归 荆芥穗 麻黄 芍药 大黄面裹煨去面切焙,各六钱

  右銼散,每服四钱,生姜薄荷汤,去滓,乳母服或儿服。

  

  辰砂七宝散 治小儿口疮壮热,伤风壅热,治夹惊伤寒,解诸般热;亦治疹痘热;治惊风定搐搦。

  麻黄去节 白朮 当归 大黄 赤芍 荆芥 前胡 生地 甘草各半两

  右为末。

伤风发散,用生姜薄荷煎;急惊,加辰砂、薄荷调下。

  

  泻心散 治心经实热咬牙,及痰气实则气行濇,合卧则气不通,故喜仰卧,则上下通也。

  黄连一两,去须

  右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临卧时温水服。

  

  牛黄散 治小儿重舌,木舌,重腭,重龈,肿痛,口中涎出。

  牛黄 龙脑 丹砂各二钱半 铅霜半两 太阴元精石一两

  右为末,每服半钱。

先于肿处针破出血,盐汤拭口,掺药在内。

  

  一捻金散 治小儿鹅口,口疮,重舌,木舌。

  雄黄三钱 硼砂一钱 甘草半钱 片脑少许

  右为细末,干掺患处,或用蜜调涂。

  

  葛氏方 治小儿鹅口。

  黄丹

  右炒黑水飞研细,掺舌上即愈,仍服消毒饮。

  

  犀角消毒饮 治婴孩风毒,赤紫丹瘤,壮热狂躁,睡卧不安,胸膈满闷,咽喉肿痛,九道有血妄行,遍身丹毒。

  牛旁子炒,一两半 荆芥穗五钱 生甘草 防风各二钱半 犀角一钱半

  右銼散,用水煎,不拘时服。

  

  泻黄散 治小儿胃经实热,致生喉痹,咬牙,心脾积热吐舌。

  藿香叶七钱 山栀一两 石膏 甘草各五钱 防风四两

  右銼散,同蜜酒微炒香,每服二钱,水煎服。

  

  胡黄连丸 治小儿五心烦热,面黄弄舌。

  川黄连 胡黄连各半两 朱砂一分,另研 将二连为细末,入朱砂末,填入猪胆内,用淡水煮,以杖安铫子上,用绵钓之,勿着底,候一炊久取出,研入芦荟、麝香各一分,饭和丸如麻子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

食后米饮下。

一作食前,治疳证有热者。

一方加虾(虫麻)半两,不烧。

  

  青液散 治婴孩鹅口,重舌,口疮。

  青黛一钱 (石卜)硝一钱 冰片少许

  右为细末,蜜调,以鹅翎少许敷上。

一方去(石卜)硝。

  

  一字散

  朱砂 冰片各少许 蜜调,鹅翎刷口内,咽下无妨。

  

  芎黄散 治齿生迟,或嚼物少力,此方主之。

  川芎五钱 山药 当归酒炒 白芍药炒 甘草灸,各二钱半

  右为细末,用白汤调化,食后服;或将干药末掺齿断。

一方加生地半两,去芍药。

  

  金星丸 治小儿风热壅盛,喉中痰鸣,嗽喘气粗,面颊红,腮赤肿痛,咽喉壅塞,目闭不开,多眠发热,狂言烦躁多渴则生惊风,大便不通,小便如血,诸般热壅,疮痍烦躁,并宜服之。

  真郁金 雄黄飞,各二钱半 腻粉煅,半钱 巴豆七粒,去油

  右为末,调匀,酢糊为丸麻子大,薄荷汤下。

  

  连翘漏芦汤 治小儿痈疮,丹毒,疮疖,咽喉肿痛,腮肿。

  漏芦 麻黄去根节 连翘 升麻 黄芩 白蔹各一钱 甘草 枳壳各半钱

  右为粗末,每服一钱,以水一小盏,煎至五分去滓,量儿大小,不拘时温服。

热甚加大黄、(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