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5475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7.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docx

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届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

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海南省乐东民族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试题卷

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命题人林海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家体育场“鸟巢”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主体育场,是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设计的巨型体育场。

它就像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l0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一个温馨鸟巢,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鸟巢”坐落在奥林匹克公园中央区平缓的坡地上,场馆设计如同一个容器,高低起伏变化的外观可以产生戏剧性和震撼性的视觉冲击力。

“鸟巢”是建筑、体育、艺术完美的统一。

美轮美奂的“鸟巢”为什么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远远看去就像一个大元宝?

这是因为运动赛场具有方向性的缘故。

大凡比较正规的足球场,一般都是南北走向。

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故太阳总是东升西落。

假设足球场是东西走向,如果上午比赛,日出东方,则整个上午太阳都在偏东的方向,太阳光就会直射向东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照得眼花缭乱;如果在下午比赛,日落西山,则整个下午太阳都在偏西的方向,太阳光就会正对向西进攻的运动员,把运动员的眼睛晒得直冒火花,运动员就不敢往上看,这当然影响运动员的比赛。

因此,只有足球场是南北走向的时候,太阳光才是从运动员的侧面照射过来的,运动员才能避免受到太阳直射,不至于影响到运动员的比赛。

同样的道理,田径运动场也应该是南北走向,这样南北向的跑道就长些,东西向的跑道就短些,尽量避免运动员在东西方向上受太阳光的影响。

    

另一方面,如果运动赛场是南北走向,那么东西方向看台观众的视线是均衡的,因为观众可以均衡地看到两端的比赛情况,所以在东西方向应该布置更多的座席,而南北方向的座席应该相对少一些。

这样一来,东西两个方向留出来的空间就肯定多些,南北两个方向自然留出来的空间就少些。

“鸟巢”东西方向有6层看台,南北方向是5层看台,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南北两边就低下去。

另外,东西两头高还可以尽量遮挡一部分上午和下午的太阳,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鸟巢”人性化的设计和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运动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建筑。

它不论是近看还是远观,都将给人留下与众不同的、永不磨灭的形象。

它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上的需求,又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体育场的空间效果既具有前所未有的独创性、艺术性和实用性,而又大度、简洁、典雅,成为世界奥运史上的经典之作。

1.下列属于“鸟巢”设计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的原因的一项是        (   )

A.因为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太阳光对运动员的干扰。

B.这样的设计可以让东西南北四方看台上观众的视线能够均衡地看到整个赛场的比赛情况。

C.为了让南北向的跑道长些,东西向的跑道短些,所以在设计的过程中让东西两头高,南北两头低。

D.为了让它有比较独特的外观造型,使它成为2008年北京运动会一座独特的历史性建筑。

2.对于“鸟巢”的特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鸟巢”东西方向看台多,南北方向看台少,所以它东西两头就高起来,南北两边就低下去。

B.它结构上没有采用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的设计手法,完全符合国家体育场在功能上的需求。

C.“鸟巢”的空间效果是前所未有的,它具有独创性、艺术性和实用性。

D.“鸟巢”的结构像鸟巢,外观看上去其实像一个大元宝。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之所以把2008年北京奥运体育场称之为“鸟巢”是因为它结构形式像鸟巢,并给人以温馨感,并寄托了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B.“鸟巢”为了使到场的观众收到更好的视觉效果,考虑到太阳光照射和视线的均衡两方面的因素,从而合理设计了四周的看台。

C.“鸟巢”运动场的设计有利于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排除干扰,从而发挥自己的最佳成绩。

D.在2008北京奥运会期间,“鸟巢”将吸引大量的观众从遥远的异国来到北京,从而使奥运会将更加盛大、隆重。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徐的,字公准,建州建安人。

擢进士第,补钦州军事推官。

钦土烦郁,人多死瘴疠。

的见转运使郑天监,请曰:

“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

”从之,天监因奏留的使办役。

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筑城郭,立楼橹,以备战守。

画地居军民,为府舍、仓库、沟渠、廛肆之类,民皆便之。

迁大理寺丞、知吴县,移梁山军,通判常州。

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累迁尚书屯田员外郎、知临江军,擢广南西路提点刑狱。

安化州蛮攻杀将吏,所部卒畏诛,谋欲叛。

的驰至宜州,慰晓之曰:

“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若朝叛则夕死,非计也。

”众皆敛手听命。

奏复澄海、忠敢军,后皆获其用。

改知舒州,徙荆湖北路转运使。

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蛮党悔过自归。

摄江陵府事,城中多恶少年,欲为盗,辄夜纵火,火一夜十数发。

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曰:

“尔辈递相察,不然,皆尔罪也。

”火遂息。

太子冼马欧阳景猾横不法,为里人害,的发其奸,窜之岭外。

以兵部员外郎为淮南、江、浙、荆湖制置发运副使。

奏通泰州海安、如皋县漕河,诏未下,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出滞盐三百万。

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

会青州改遣裨将傅永吉追杀入历阳,的与赏,迁工部郎中。

复治泰州西溪河,发积盐。

区希范、蒙赶寇衡湘,命的招抚之。

既至,再宿,会蛮酋相继出降。

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既还,蛮复叛。

除度支副使、荆湖南路安抚使,至桂阳,降者复众。

其钦景、石硋、华阴、水头诸洞不降者,的皆讨平之,斩其酋熊可清等千余级。

卒于桂阳。

(选自《宋史·徐的传》,有删改)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徙州濒水可无患                         濒:

靠近

B.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属:

恰逢

 C.的籍其恶少年姓名                       籍:

户口

 D.军贼王伦起山东,转掠淮南,的团兵待之。

 团:

集合

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明徐的“能于文治”的一组是【   】(3分)

①的短衣持梃,与役夫同劳苦            ②属岁饥,出米为糜粥以食饿者 

③辰州蛮彭士义为寇,的开示恩信        ④的籍其恶少年姓名,使相保任 

⑤的以便宜调兵夫浚治之                ⑥三司以郊祠近,宜召还计事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徐的心系百姓。

他任钦州军事推官时,百姓因为环境恶劣,病死了很多,他想办法解决,并和民众一起劳动。

 B.徐的善于宣抚。

任广南西路提点刑狱时,安化蛮人叛乱,官府士兵担心被杀而准备叛变,他前去安抚,晓之以理,化解了危机。

 C.徐的措施得力。

代理江陵府政事时,城中许多恶少年想盗窃,就在晚上放火,一夜中起火十几处,他采取措施,并警告恶少年,平息了这一事件。

 D.徐的能于治乱。

王伦作乱,徐的积极备战,受到奖赏;区希范、蒙赶侵犯衡湘,徐的奉命前往招安并迫使蛮人投降。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徙州濒水可无患,请转而上闻。

(2)尔曹亡惧,能出力讨贼,犹可立功以自赎。

 

(二)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7~8题。

(11分)

浣溪纱①

纳兰性德(清)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②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③,当时只道是寻常。

【注】①本词为纳兰怀念其早逝的妻子卢氏而作。

②被酒:

醉酒。

③赌书泼茶:

用李清照、赵明诚典,形容伉俪情深,志趣相投。

8、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是如何刻画的?

请简要分析。

(5分)                                                                     

9、你认为“当时只道是寻常”一句有何深意?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言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         <岳阳楼记>(范仲淹)

(2)海内存知己,          。

无为在歧路,             。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3)风急天高猿啸哀,         。

无边落木萧萧下,            。

《登高》(杜甫)

 

乙   选考题

请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作一大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大运河——流淌千年的乡愁

①莺飞草长的三月,站在黄鹤楼上,想起李白的“烟花三月下扬州”,便忽发奇想,能否雇一条帆船或者画舫,带上弦歌美酒,从胭脂色的波浪上,遇埠则歇,对月而歌,半醉半醒地航行到扬州去呢?

朋友告诉我,偌大长江,再也难找到帆船与画舫了。

再者,扬州不在长江边上,即使雇到船只,也到不了那一片令李白痴迷的城郭。

我这才意识到,千年前的优雅与浪漫,早已是沉湮的古典。

②数年间,因各种机缘,我或者走在京杭大运河已经干涸的河床上,或者在它尚在流淌的河段上看夕阳下的浪影。

淤塞与疏波,开凿与废弃,辉煌与衰落,保护与开发,似乎永远都有着诉说不尽的忧伤,展示不尽的画卷。

站在杭州的拱宸桥上,我希望看到从烟波深处摇来的乌篷船;在无锡城中的清名桥上,我总在想:

为何脚下的流水,再也不能流到幽燕之地去听一听京韵大鼓,洗一洗北国的胭脂?

③崛起于历史,必寂灭于历史。

就像寒山寺禅钟依旧,但客船不再;扬州仍不缺三月的烟花,但迎送游子的布帆,早已消失在水远山重的前朝。

④如果在历史版图上寻找中国古代文明伟大的标志,应首推长城与运河。

它们一个横贯东西,一个牵引南北;一个伴着铁马金戈,一个浸于桨声灯影;一个静态的阳刚,一个动感的阴柔。

但是,在世人的文明谱系里,长城却是要比运河的名气响亮得多。

长城上的雉堞与砖堡,至今仍让世界迷恋;而运河里的船队与波浪,似乎已经退出人们的视线。

⑤难道,那一条流动着繁华与錦绣的人造动脉,只能在屡遭虫蛀的线装书中寻找吗?

河流死去的显著特征便是消失了桨声帆影。

这有点像沙漠上的胡杨,它保留了生长的姿态,但再也不能用绿色哺育大地。

⑥但运河是一部大书,我们在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种环境下阅读它,都会有不同的感慨。

有人问我,可以说“运河文明”这四个字吗?

⑦从隋代开始,这条贯穿了几个庞大王朝的交通动脉,沟通了五大水系,串连起数十座湖泊。

淮安、扬州等繁华的都市也因它而生。

明代,特别是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达到了全盛,成为大明帝国沟通南北的运输干线。

运输物资的数量与种类不断增加,一条运河供养了帝国的首都与辽阔的北国,中国也因此有一支名叫漕军的高达三十万人的特别军队,因为一条河流而诞生一支军队,或者说一个兵种,这也是运河独有的人文风景。

⑧运河最灿烂的年代在明朝,自朱棣迁都之后,北京便有了第一个汉人士族集团。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他们将江南的生活习惯与民情风俗带到北京。

为了满足汉人士族的需要,必须有大批江南的物产运到北京。

因此,明代的运河,发挥的效益最大,它的繁忙程度远远超过长江、黄河。

为了增强运输能力,朝廷投入了大量的物力与人力。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像明朝那样将运河当成不可替代的生命河。

⑨文明一词,据我理解,是人类某种带有鲜明特色的生存方式……它涵盖了文化、经济、制度、风俗各个方面。

如果以此推断,运河文明的说法是可以成立的。

因为这条地球上最伟大的人造河流,在一千多年的历史中,对中国的经济史、水利史、交通史、城市史、军事史等方面,均有深刻的影响与巨大的改变。

无可否认,运河文明是中华文明体系中的灿烂章节。

⑩运河的急剧衰败是近一个世纪的事。

因为公路、铁路以及航空的诞生,水上交通特别是内河的航运已经日见式微。

曾是农业文明的骄傲忽然间变成了工业文明的弃儿。

当年,从杭州乘船沿运河到北京,少说也得一个多月。

一个月的水上旅行,与帆桨为伍,与鸥鹭相亲,以两岸的风光养眼,以河上的波涛养心,该是多么惬意的乐事啊。

但在今天,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

生活方式的改变,让运河的诗意退出了我们的心灵。

⑪近几年,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抢救运河,并争取将运河申报成世界文化遗产。

一条活生生的运河,竟成了一份遗产。

大凡成为遗产的东西,都是文化的孑遗。

它们不再属于生活,而是属于历史;不再属于享用,而是属于凭吊。

任何时候提到遗产两个字,我就会莫名地生起乡愁。

精神故乡的迷失,让现代的人们乡愁越来越浓。

这乡愁不是怀旧,而是反省。

我真的很想回到六百年前,雇一条客船,从杭州航行到北京。

我知道,这只能是一厢情愿。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开篇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了泛舟江上优雅浪漫的情境,体现出作者的古典情怀。

B.第③段收束上文,又通过写古诗中的意境不再,形象地表现了大运河诗意的消失。

C.第⑤段把“桨声帆影”喻为沙漠胡杨,意在表明桨声帆影是大运河生命的象征。

D.作者对大运河往昔的灿烂文明充满向往,对工业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感到遗憾。

E.作者认为文化遗产是正在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明的标志,因此失去了实用价值。

(2)、文章第④段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3)、作者为什么说大运河是“流淌千年的乡愁”?

(6分)

(4)、作者说:

“每一个人似乎都在日理万机,优哉游哉的生活他们再也无福消受。

”请根据文意概括“优哉游哉”是指怎样的生活,并联系现实,谈谈你对现代人再也无福消受这种生活的体会和思考。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朱自清先生

冯至

远在二十五年前,我读到过一部诗集《雪朝》,是六个人的合集,其中有一位是朱自清。

封面是黄色的,里面的诗有一个共同趋势:

散文化.朴实,好像有很重的人道主义的色彩。

那本诗集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得到了,并且里边的诗我一首也不记得,但根据我模糊的印象,我可以说,假如《雪朝》里的诗能够在当时成为一种风气,发展下去,中国新诗也许会省却许多迂途。

只可惜中国的新诗并没有那样发展下去,中间走了许多不必要的歧途,而《雪朝》中的六位作者也在中途有的抛掉了诗,有的改变了作风。

其中真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而且应用在散文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朱自清先生吧。

我最初遇见朱先生是在一九三二年的夏天,那时我住在柏林西郊,他在清华任教休假到伦敦住了一年,归途路过柏林。

我请他到我住的地方谈过一次,过了几天又陪他到波茨坦的无忧宫去游玩过。

他很少说话,只注意听旁人谈讲;他游无忧宫时,因为语言文字隔阂,不住地问这个问那个,那诚挚求真的目光使回答者不好意思说一句强不知以为知的话。

此后他就到意大利从威尼斯登船回国了,三年后,我也回国了,和他却很少见面,见了面也没有得到过充足的时间长谈。

至于常常见面,能谈些文学上问题,则是共同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教书的那几年。

 

他谈话时,仍然和我在柏林时所得到的印象一样。

他倾心听取旁人的意见,旁人的意见只要有一分可取,他便点头称是。

他这样虚心,使谈话者不敢说不负责任的话。

他对我的确发生过这样的作用。

我不知道别人在他面前是否也有过同样的感觉,但愿他的诚挚和虚心——这最显示在他那两只大眼睛上——曾经启迪过不少的人,应该怎样向人谈话!

 

由虚心产生出来的是公平,没有偏见。

党同伐异,跟自己意见相同的就结为朋党,跟自己意见不同的就加以攻击。

刻薄寡恩,在朱先生写的文字里是读不到的。

他不是没有自己的意见,但他对于每个文艺工作者都给予了所应得的地位,不轻易抹杀任何一个的努力。

去年五四,北大举行文艺晚会,我和他都被约去讲演,我在讲演时攻击到战前所谓象征派的诗,夜半回来,他在路上向我说:

“你说得对!

只是有些过分。

”今年七月四日,我到清华去看他——这是我最后一次见他——他已十分憔悴,谈起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他尽管不以他为然,却还是说:

“他读了不少的书。

” 

一个没有偏见的.过于宽容的人,容易给人以乡愿的印象,但是我们从朱先生的身上看不出一点乡愿的气味。

一切在他的心中自有分寸,他对于恶势力绝不宽容。

尤其是近两年来,也就是回到北平以来,他的文字与行动无时不在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的发展。

他有愤激,有热烈的渴望,不过这都蒙在他那平静的面貌与朴质的生活形式下边,使一个生疏的人不能立即发现。

他最近出版的两部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和《标准与尺度》是他最坦白的说明。

他一步步地转变,所以步步都脚踏实地;他认为应该怎样,便怎样。

我们应该怎样呢?

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

 

不幸他在中途死去。

中国的新文艺失却一个公正的扶持人,朋友中失却一个公正的畏友,将来的新中国失却一个脚踏实地的文艺工作者。

 

现在我如果能够得到《雪朝》那本诗集,再把他历年的著作排列在一起,我会看见他在这一世纪的四分之一的时间内走着一条忠实朴素的道路。

一九四八年,北京

12.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本文以与朱自清先生交往的时间为线索,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方式,突出了朱自清先生“忠实朴素”的特点。

   B.本文写朱自清先生,却从诗集《雪朝》写起,因为朱自清先生是《雪朝》的作者之一,通过《雪朝》很自然地引起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也是为了表现朱自清先生质朴的品质。

   C.文中的“迂途”指的是诗歌发展走的不必要的歧路,“乡愿”指对家乡有深厚情感的人,“畏友”指能严正指出自己错误的朋友。

   D.文中划线的句子是朱自清先生对作者的委婉批评。

这体现了朱自清先生对朋友的宽容——即使朋友说错了,也要先肯定。

   E.文章第五段结尾说“我们应该怎样呢?

每个心地清明的中国人都会知道得清楚”,“知道”的内容应该是支持新文艺以及新中国向着光明方面发展。

  

(2)文章结尾一段可不可以删掉?

为什么?

(6分)

(3)文章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哪些优秀品质,请简析。

(6分)

(4)朱自清先生对人过于宽容,甚至肯定一个过于主观的批评家“读了不少书”,而第五段又说他“绝不宽容”,这是否矛盾?

请结合文本探究。

(8分)

 

第Ⅱ卷   表达题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2011年11月7日,一艘绍兴上虞籍的打桩船与灵桥发生碰撞,这已是这座含辛茹苦的老桥今年以来的第二次被撞。

B.老党员们津津有味地参观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等景点。

C.很多夜班族精神明显不好,白天垂头丧气,上夜班时常常瞌睡,该睡觉的时候,怎么都睡不着。

D.电影《辛亥革命》上映之前,曾有业内人士担心这个沉重的片名会让许多年轻观众敬而远之。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在最近报刊上发表的一系列文章里,给了我们一个十分有益的启示:

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B.通过“机遇”号火星车对一块火星岩石的分析,科学家发现了硫酸盐等一些必须在有液态水存在的条件下才会形成的矿物质。

C.寒流侵入我国的路径,不是每次都一样的,这要看北极地带和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哪一部分气压最高,哪一部分气压最低所决定的。

D.据资料记载,生长在野外的长尾鸡的尾羽,每年能增长一米左右,长尾鸡的寿命能活八至十年,所以最长的尾羽能够超过七米。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选用衔接最恰当的一组。

(3分)

  ________,不要那些无聊的你在耳边絮语。

你尽管嘲笑我的妄想,我的追求,我的执着吧。

__________。

你是怯懦,是恐惧,是懒惰,是空虚,是乏味,是一切丑恶的东西。

即使你曾经暂时的统治,炫耀,我也不会向你屈腰。

挣扎是成长的过程,我们决定要相信自己,而不是把人生交给别人。

或许你不比别人出色,__________。

或许你不比别人富有,但你要比别人快乐。

或许你不比别人美丽,__________。

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

生命不会有第二次,活着的每一天都有奇迹。

现在的我,心里澎湃着感动。

①生活不能让我妥协,什么都不能

②但你要比别人高尚

③但你要比别人有气质

④让那些阻碍我人生的东西都死去吧,我愿意做我

A.①④②③                     B.④①②③

C.①④③②                      D.④①③②

16、将下面的排比句补充完整,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要贴切。

(6分)

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里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仔细观察下边这幅漫画,请用简洁的文字向你的同学介绍这幅漫画。

(5分)

 

(1)先为漫画拟定一个标题。

(不超过10个字,不能以“无题”为题)

标题:

(2)针对漫画的命名,结合画面,简要说明你对漫画内涵的理解。

六、18、作文(60分)

一个游客到海滩上散步,他看见许多海星被早潮冲上海滩,当潮水退去的时候,它们被留在了海滩上。

如果被正午毒辣的阳光照射到的话,它们很快就会死去。

因为刚刚退潮,所以绝大部分的海星都还活着。

游客向前走了一会儿,看见一个小孩在海滩上捡着小海星,他一边捡一边往海里扔。

游客走到小孩跟前,不理解小孩为什么这么做,于是问道:

“你在干什么?

海滩上有成千上万条海星,你能够救几条?

再说你这样做又有谁会在乎?

孩子听见回话,头也没抬,捡起一条小海星说:

“这条小海星在乎。

”扔进海里,接着又弯下腰,“这条在乎,这条在乎,这条在乎……”

游客顿时无语。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少于800字)

 

 

民族中学2016届高三语文第三次月考题答案

 

选择题(每题3分)

题序

1

2

3

4

5

6

13

14

15

答案

A

B

D

C

C

D

D

B

B

1、(3分)答案:

A (B.目的应为东西方的观众均衡地看两端比赛情况,C跑道的长短和建筑的高低不构成因果关系D项错误)

2、(3分)答案:

B (原句为:

不同于一般体育场建筑中大跨度结构为主体的设计手法)

3、(3分)答案:

D (没有因果联系,也不包含这样的信息)

4.【C】(3分)(籍:

登记。

5.【C】(3分)(①讲与民同甘共苦,不能表明在文治方面的才能;⑥是三司官员的看法。

)      

6.【D】(3分)(“并迫使蛮人投降”,与原文不符,见原文“会蛮首相继出降”。

7.

(1)(5分)把州府搬迁到水边就没有病患了,请转告皇上使他听到。

(徙、患、上,各1分,句意2分)

(2) (5分)你们不用害怕,如果能出力讨伐叛贼,还可以立功来赎自己的罪。

(尔、亡、讨,各1分,句意2分)

8.(5分)①一个形单影只、陷入对亡妻无限哀思的词人的形象。

(2分);②既有直接描写,也有景物的烘托渲染。

先以“西风”中独自悲伤奠定一种感伤的基调,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