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6255745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创业指导第课次教案文档格式.doc

1、大学生应该认真思考未来发展轨迹,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掌握基本的就业信息、策略与原则。

3、培养和激发创业意识

重点

难点

大学生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就业指导与创业指导的重要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观。

方法

与手段

案例法、讨论法、讲解法。

使用教材

及参考书

使用教材:

张连业.就业与创业指导[M].西安:

西北大学,2016年版

参考书:

1、大卫 

凯尔西.请理解我[M].北京:

中国城市出版社,2011年版

2、洪向阳.职业规划实操手册[M].上海: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

教案续页

教学内容

辅助手段时间分配

[导入]

2006年3月19日,中国教育部周济部长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6)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时宣布:

“我国1998年全日制高校招生108万,2005年招生达到420万,招生人数增加四倍,在校生规模超过23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21%,中国高等教育进入了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阶段。

”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发生的量变表明高等教育从精英(英才)阶段向大众化阶段过渡基本完成,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

1、2006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到413万人,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495万人。

2007年比2006年增加82万人。

2008年高校毕业生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64万人。

2014年底,人数高达724万。

在市场条件下,高校毕业生将面临激烈的就业岗位竞争,竞争的结果是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在“精英”岗位上就业,另一部分高校毕业生在非“精英”岗位就业,为工业化社会储备人才资源,这部分毕业生将成为社会的普通劳动者;

毕业生求职的成本扩大,求职的时间延长,整体的薪酬水平下降;

这就是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特征。

高等教育大众化和在大众化时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成为热点话题。

在就业压力大、就业大学生增加的背景下,为了更好的解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帮助大学生认知自我,认知职业,认知社会,很有必要。

第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篇

第二部分就业指导篇

一、就业及其基本特征

就业、职业——两个名词解释,比较。

(一)解释

1、什么是就业

就业是劳动者同生产资料相结合,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济收入的活动。

把握四个方面:

其一劳动主体必须是从事社会劳动(从事家务劳动不是就业),

其二有报酬和经济收入(如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不是就业)

其三从事社会劳动必须是合法(如走私、贩毒、卖淫有非法收入,但不是就业)

其四劳动主体符合法律规定(劳动法规定就业必须年满16岁,如文艺、体育等特殊工种除外)

2、什么职业

职业在德语中乃是“天职”之意,它意味着个人毕生为之而不懈奋斗的目标。

因此,职业本身已经包含了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它是一种具有高尚性的事业。

职业体现了专业的分工,没有高度的分工就不会有现代意义上的职业观念,职业化意味着专门从事某项事务。

它体现了一种精神追求,要求劳动者对它的忠诚。

职业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生价值不断实现的过程。

(二)比较

就业——是劳动者获得一份合法的工作并有一定的经济收入的活动,职业目标尚未确定,是初级的职业活动。

职业——是劳动者专门从事某项事务并终身为之奋斗,目标明确的精神追求,是高级的职业活动。

举例:

职业运动员和一般运动员;

职业演员和一般文艺工作者等。

 2、就业的基本特征

(1)社会性。

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构成就业的基本要素。

两者相结合,处于一定的生产关系之中。

生产关系就是社会关系,就业总是受到社会关系的推动和制约,总是同社会的现状与发展密切相关的。

(2)经济性。

对社会来讲,就业活动在宏观上要求尽可能充分合理地利用社会劳动力资源。

对劳动者个人来讲,就业是获得生活资料的主要手段。

就业活动的结果,要尽可能地满足劳动者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使劳动力再生产的条件不断完善。

(3)计划性和合理性。

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要按一定的计划和比例来进行。

其计划的方式由生产关系决定,结合的比例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4)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劳动者就业岗位的变换越来越频繁。

这种变动在现代社会是不可避免的。

同时,不同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相结合的劳动就业岗位,对劳动者的文化技术水平有着不同的要求。

要提高结合的效益,就要不断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并使劳动者尽可能地稳定在一定就业岗位上,从而发展成职业的追求。

二、就业指导

就业指导的涵义概括为:

就业指导是帮助大学生求职择业的一项公益性服务工作,它以个人的身心、素质及其意愿与社会职业的需要相协调为前提,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意识,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职业需要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职业,全面、迅速、有效地与工作岗位结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

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更好的理解自己,认识自己,从而拓宽自己的就业思路和择业范围。

“我”适合做什么工作?

适合什么岗位?

适合什么工作环境?

这就是就业指导要解决的问题。

就业指导的四个有利于:

有利于大学生科学地、清晰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目标并为此而做准备

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

有利于大学生的发展与成才

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使个人的才能、知识、兴趣与所从事的工作相吻合,人事相配、智能相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职业指导理论称之为——人职匹配)

三、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大学生就业指导是社会职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完成培养高层次专门人才的社会责任的重要环节。

其基本任务在于:

帮助大学生客观地认识自我,了解职业概况和社会需求,把握现行就业政策,确定职业发展方向,养成良好的心态,实现成功就业,并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主要内容:

1、思想教育。

即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崇高的求职道德和选择正确的成长之路,这是就业指导的中心。

  2、国家的就业政策和基本法律知识指导。

即帮助毕业生按照国家制定的就业政策参与求职择业,我国现行的就业政策是:

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双向选择。

基本法律知识指导是使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的安全保障。

基本法律知识包括劳动法和合同法的相关条款。

使学生学会用法律来规范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责、权、利关系,保护自身的应有权利,自觉履行法律义务。

  3、信息指导。

主要包括国家经济发展趋势,人才市场供需形势分析,毕业生供需信息发布及查询。

网络是就业信息发布的主要渠道。

  4、择业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

即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针,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进行深入而具体的帮助,以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择业心态。

择业中的大学生心理往往是不稳定的,充满着矛盾冲突,从众、攀比、自负、自卑心理表现比较明显。

针对大学生择业中的心理状况,采取心理咨询方法,及时地帮助大学生消除择业中的心理障碍,减轻心理压力,增强战胜挫折的信心,并做好经受失败的心理准备,从而以健康的心态迎接挑战,参与竞争。

5、就业技巧技术指导。

主要包括如何准备自荐材料、如何应对面试、面试注意事项等。

即掌握应聘、就业程序,掌握自荐方式和应试的有关礼仪,掌握与人交谈时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正确运用方法。

四、就业指导的主要方式

1、提供就业信息。

即通过就业指导中心给学生提供符合专业特点的各种就业信息。

2、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即认识自己的素质状况和素质优势。

3、进行就业教育。

即如何积极提高个人的素质及如何自信和成功地走向社会

第三部分创业指导篇

1.创业机会的识别

2.适合创业的条件

3.创业者应该必备的素质

4.创业思维的培养

5.创业之中团队力量的重要性

6.常见的创业模式

【教学小结】

【作业布置】

【教学反思】见教案末页

45分钟

20分钟

10分钟

教案末页

教学

小结

通过绪论部分,给同学们宏观地介绍了就业的作用和意义。

在后面的教学中,笔者会从微观上深入地对就业、创业的关系展开分析研究,最终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社会,认识自我,做好充分的就业和创业准备。

思考及

作业题

1、谈谈你对现代就业指导意义与创业指导意义的认识?

后记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