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55868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docx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

浅析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建议

  [摘要]由于高校会计制度的局限性、管理体制不健全、财务人员队伍薄弱等原因,使高校的会计信息难以准确地反映真实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科研工作。

必须从实际出发,改革管理体制,健全监督机制,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有效地提高信息的真实性,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整体工作。

  [关键词]高校会计;信息失真;成因;建议

  一、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

  

(一)高校会计核算制度的不健全。

由于高校会计环境的变化,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高校会计制度越来越表现出难于满足社会对高校财务信息的需求,从而导致高校财务信息出现失真。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局限性。

(1)不能如实反映资产和负债情况。

在收付实现制下,采购设备、维修材料、图书及工程项目等发生的应付账款,因不涉及现金的支付而不记账,但这些都是实际存在的债务。

一旦债务到期,如果会计信息未作揭示而未做好现金准备,费用又大,就有可能发生财务危机;相反,其他单位所欠款项、学生欠交学费等因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而不记账,既不能及时、全面反映高校的债权,也容易导致不能及时催收账款,甚至形成无法收回的坏账损失。

(2)不能如实反映单位的收支结余。

在收付实现制下,高校应付未付的款项、应上缴而未上缴的款项,不作支出记账;相反,单位应收未收的款项和应由上级拨入(下级缴入)而未拨入(缴入)的款项,不作收入记账;这都造成了收入、支出、结余不实。

(3)不能全面反映资金运动全貌。

如应付未付工资、设备磨损、房屋折旧等实际已经发生,但没有现金流动而不记账的情况。

使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现金的运动而不是整个事业资金的运动。

  2.基建支出不能完整地反映财务信息。

高校会计分为预算会计和基建会计两部分,分别核算经费资金和基建资金。

随着高校的发展,基建投资规模逐年扩大,融资渠道越来越多,银行贷款越来越大。

在这种情况下,基建资金与学校经费资金分开核算的弊端愈加明显。

(1)混淆办学经费和基建投资的列支范围,不能真实反映基建项目的价值。

在目前会计制度下,用贷款资金建设的项目,建造支出在基建财务核算,建设期内的贷款利息支出却由学校财务支付。

使“基建支出”账面反映的金额小于实际投资金额,从而不能正确地反映基金项目的价值。

(2)基本建设资金单独核算容易造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

由于正在建设项目的投资支出不在学校财务的账目中反映,基建项目完工后,只有办理了交接手续才登记固定资产账和固定基金账。

这往往会形成固定资产入账不及时、甚至多年不入账等情况,使固定资产账实不符。

(3)资产负债表不能正确反映学校的财务状况。

由于基建资金与学校经费资金分开核算,基建贷款反映在基建财务帐目上,学校的账目和资产负债表不体现基建融资贷款数额。

但基建贷款将来必须由学校财力来进行归还,这就形成了两套账和两套会计报告。

不能统一反映学校整体财务状况,同时也容易忽视基建贷款所带来的财务风险。

  3.固定资产的核算问题。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对固定资产只核算账原值而不计提折旧,对于固定资产在使用中发生的损耗不予反映。

其存在的问题是:

第一、净资产不实。

由于对房屋和建筑物以及为教学活动服务的教学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固定资产的净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越来越大,使资产负债表中的“固定基金”反映的净资产严重不实。

第二、教育成本核算数据不真实、不准确。

高校要扩大招生规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教育部门都要制定有关收费和投资政策,首先对教育成本进行分析,而固定资产折旧费是高校教育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

高校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就使教育成本不真实,直接影响到教育成本分析,影响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正确决策。

第三、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缺乏依据。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后勤企业要有偿使用学校的固定资产,这就提出了有偿使用的补偿标准问题。

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固定资产磨损程度无法体现,有偿使用的补偿标准就难以确定,后勤企业的成本核算、学校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都将受到影响。

  

(二)预算管理体制的局限性、财务管理内部控制不健全。

现行的财政对高校的预算管理办法是“核定收支、定额和定项补助、超支不补、节余留用”,这一管理办法的改革,看似有利于促进高校加强计划管理,增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办学的法人意识。

但给学校核定预算的主要依据还是单位的定员定额标准和单位的上一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加之人为因素使财政事业支出预算在各单位间的不平衡,同时财政还有一部分机动和专项补贴促使一些高校想方设法能够多争取一些资金。

因此,管理者都不可能使单位的资金节余过多,这样会影响下一年度的经费收入预算。

还有一些地区,在招生并轨改革后,财政拨款没有按照原有的指标逐年增长,而是把收费部分一并纳入财政的预算收入和教育事业支出增长率中,学校收费收入比例逐年提高,财政补助收入逐年降低。

收费制度改革后最大的受益者是财政,而不是学校,从而限制了高校的事业发展,使高校的经费在并轨和扩招期间陷入了困境,有的部分高校出现了高收费、乱收费现象,给高校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内部控制难度较大。

一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对各部门的经费很难从微观上去把握,各部门经费支出范围有限,不属于开支范围内的项目较多,又非开支不可的,只能采取迂回的办法,因此,会计信息从采集开始就失真。

二是在专项资金和建设资金的使用上,不能形成相互监督和有效控制的机制。

三是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始终直接参与管理,只能事后被动地报销付款,财务管理不到位。

四是二级单位财会人员素质相对较弱等等。

这是高校内部治理的重点。

在现行的会计管理体制下,高校会计人员均隶属于本单位,会计人员的任命、提拔、调动、晋升、工资、福利主要由本单位负责,这就决定了会计人员受制于本单位的领导,无法实施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国家和学校利益难以维护。

  (三)高校会计人员队伍薄弱,职业道德建设有待加强。

据统计,从目前高校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现状看,会计人员业务素质还需进一步提高,有的会计人员只会进行简单和单一的记账工作,而对财务分析、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和贷款风险等问题研究不够,领导的参谋作用发挥不够;有的会计人员缺乏敬业精神,得过且过,不负责任;有的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法规和业务,工作效率低,甚至个别人在工作中出现严重差错;有的会计人员服务不热情、不到位,不团结周围同志;甚至个别会计人员在市场经济逐利原则的驱动下,做假账,偷税漏税,挪用公款等。

要解决以上这些问题就必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

  (四)外部监督乏力。

一是监督力度不够,普通高校一般都是政府举办,高校与政府及其各部门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财务检查往往流于形式。

二是监督力量不足,目前的监督检查主要靠财政监察和审计部门的审计,而这两个部门的人员不足以监督检查成百上千的事业单位,因此,对某个单位来说通常是几年被查一次。

三是监督技术跟不上,随着科技进步和核算手段的提高,监察人员疲于工作,学习的少,难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特别外审人员对高校的经济运行情况了解较少,审计难度大。

而且这些审计人员不是专门审计高校财务的,相对缺乏高校财务管理知识,在审计过程中,有时只有听取被审单位意见来进行判断,这就造成审计的偏差。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在审计中,对有些情况只能做到抽查,以点代面,譬如对各高校内部办学、校外办班的情况落实不能深入到每一个学院系部,各院系部自己计划外办学的“账外账”就逃出了审计,从而导致高校“小金库”屡查不止。

  二、防范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会计核算制度。

通过建立健全完善的规章制度,使会计工作形成一个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的内部管理系统,要根据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要求,结合高校自身的需要,完善内部会计核算制度和有关管理制度,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和秩序,保证对内对外提供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资料,使各项经费合理高效运作。

  1.引入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础。

具体体现在:

通过“递延收入”科目核算学生预交的学费、培训费等,待实际发生时再确认为当期收入;通过一些应收应付科目核算高校应收应付而实际未收未付的款项,如“应收账款”、“应收利息”、“应付账款”等;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高校正在建设但尚未完工的固定资产;通过“累计折旧”科目核算一些长期资产的折旧;通过“备抵坏账”科目核算发放给学生的贷款计提的坏账损失等等。

所以,通过引用权责发生制作为核算基础的做法可以向财务信息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财务信息。

  2.基建核算并入高校会计核算。

为了理顺学校财务和基建财务的关系,使基本建设资金成为学校财务核算的一部分,建议将基建资金核算并入学校财务核算体系,在学校会计科目中增加“基建投资”和“在建工程”科目,反映正在建设基建项目价值。

其中“基建投资”按项目、投资主体设置名细科目,核算各投资主体包括学校自有资金转入的基建投资款;“在建工程”按项目、支出类别设置明细科目,核算所有基建项目建设期间的支出和费用。

具体核算办法收到拨入基建款时,借“银行存款”,贷“基建投资”;发生基建支出费用时,借“在建工程”,贷“银行存款”、“材料”等科目。

考虑到高校普遍存在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但由于没有决算,造成固定资产长期不入账,账实不符的情况,建议在基建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即进行如下会计处理,借记“基建投资”,贷记“在建工程”,同时借记“固定资产”,贷记“固定基金”。

  3.高校固定资产核算的准确反映。

为了解决高校固定资产存在的一些问题,满足高校资产管理的需要,必须对固定资产提取折旧,使管理者掌握现有固定资产的折损程度和使用状况,保证高校固定资产的合理使用。

提出几点建议:

第一、将高校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核算纳入高校成本核算体系。

即高校设“累计折旧”科目,在购置固定资产时“借”记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或国库支付;计提折旧时“借”记事业支出等,“贷”记累计折旧;年终在事业基金中反映固定资产净值。

第二、建议采用模拟计提折旧法。

在高校中另建一套资产核算系统,对资产进行独立核算,同时也进行折旧,但折旧不列高校的事业支出,不纳入成本核算,但仍可为测算高校办学成本提供数据。

第三、分步进行高校资产计提折旧的核算工作。

首先进行模拟折旧,在对资产数值和管理有一个较准确的定位后,再将其准确的资产数值和折旧额并入高校财务大账,进入高校成本核算体系。

  

(二)完善内部管理办法和监督机制。

治理高校会计信息失真的重点在于控制故意失真行为。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是要完善财务管理办法,规范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实行财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并强化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功能。

二是要完善教代会制度、听政会制度、校务公开制度以及大项支出集体决定和汇报制度等,强化各部门负责人的法律责任,建立有效监督一把手的监督机制。

三是建立学校统一的集中采购制度和物资供应制度,统一采购,集中管理,只给各部门经费指标,不给采购权,因为虚假开支大部分都是购物发票。

集中采购是控制虚假支出的最有效的途径,大项支出要实行公开的招投标制度。

四是利用电子信息和网络技术,加强对校内各核算单位的监督。

建立二级财务单位的监督检查和会计委派制度。

完善校内经费分配办法,按照各部门的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适度放宽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

  强化高校内部监督机制。

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由三个方面构成:

第一是财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具体财务收支活动中执行监督,以保证财务收支活动合理、合法、真实。

第二是会计监督机制,其职能是在反映经济活动的过程中进行核算,通过核算对财务收支进行事后监督。

第三是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内部审计监督是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中的一种独立监督,内审人员与会计人员相比,不参与学校的具体经济活动,具有超然性、独立性,监督更客观、公正,更有说服力。

三种监督机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三)加强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建设。

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加强高校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根本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术素质,使会计人员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制度,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使会计人员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在履行职责中诚信为本、奉公守法,不丧失原则,不谋取私利,能及时为单位领导及主管部门提供真实、准确、有用的会计信息。

首先,要有较强的法制观念,应认真学习会计法、税法、经济合同法和有关的财务制度,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制观念。

其次,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较强的综合能力,加强会计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其业务水平。

再次,要有较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飞速发展,会计人员面临的经济事项会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能够保持职业的谨慎性和规范性的同时,能从整体的角度,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明确的理解力和准确的判断力,找出解决的办法和思路。

另外,还应对会计人员进行考核,在制定岗位责任制时,对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并通过竞聘上岗,不合格者转岗,对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放在重要岗位,以促进会计人员综合能力的提高。

  (四)加强外部监督。

财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内部会计控制的法律法规对高校内部会计控制有着规范和指导作用,同时,财政部门也应该对其检查和验收,从外部来有效地促进对高校的监督力度。

具体来讲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要有不同的侧重点,财政部门重点应加强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检查和《会计法》及相关会计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审计部门重点加强财务收支合法性的检查,重点审计有无偷税、漏税,有无贪污挪用,有无公款私存等违法违纪问题。

同时要加强执法监督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只有执法监督人员素质得到综合提高,才能及时发现并能客观公正地进行监督,治理会计信息失真才有保障。

  参考 文献:

  张保庆.同心同德,再接再厉,努力促进部属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再上新水平[J].中国高等教育,2006,

(1).

  黄祥林.高等学校举债的行为分析与风险防范[J].教育与经济,2003,(4).

  陈贝贝.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制度改革及对策[J].事业财会,2007,(3).

  章新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目标浅探[J].财会月刊,2004,

(1).

  陈德刚.关于高校会计制度的重新审视与改革的构想[J].财会通讯.2005,(4).

  陈力生,沃建荣.新编基本建设单位会计[M].上海: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