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6093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关注社会 理解历史 认识世界Word文件下载.docx

  将全班学生分成4个小组,每个小组都可以上网和使用多媒体计算机。

学生共同研究、分析和展现他们的资料。

  1~3组分别研究以色列政权形成时期的三个群体――巴勒斯坦人、犹太人和大不列颠人,第4组负责调查现居美国的、有着多种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于中东冲突(过去和现在)的感受。

每个小组都围绕一连串类似的问题展开调查。

  ●巴勒斯坦人、犹太人和大不列颠人对于被以色列占领的地区有着怎样的印象和意见?

  ●宗教在冲突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每个群体对以色列的态度如何?

  ●每个群体所持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行动有什么正当理由?

  与此类调查相关的其他问题:

  ●以色列人是否有可能定居在其他地方?

  ●以色列和阿拉伯的经济有着怎样的关联?

  ●阿拉伯人对土地的使用方式不同于以色列人吗?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有什么不同?

  各小组交流对上述问题的看法,对于新颖的观点,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联系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各小组根据自己的调查结果,完成多媒体日志写作,随后围绕以色列政权问题展开讨论。

  社会学科的课堂教学,是让学生听老师讲,再像“过家家”那样做一些纸上谈兵的研究,还是让学生面对真实的世界、真实的生活、真实的问题呢?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网络应用看似简单,仅是学生用它来搜集有关的信息资料,然而却让学生了解了一个当今世界争端频发的地区和一个众说纷纭的民族。

此外,我们不得不关注教学中的一个核心观念――不追求标准答案。

教师相信学生能够对问题进行有效的研究,教学之后,学生可能没有得到确定性的结论,反而有了更多的疑问,但是可以想象得到,课后学生对以色列问题的争论会更激烈。

这种教学是不是也应该更多地走进我们的课堂呢?

  二、打开网页,走进尘封的历史

  一直以来,人们对历史教学的争论不亚于语文教学,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的冲击下,有关历史教学的讨论不断升级。

这里笔者列举一个历史教学的片断,希望能够从多视角展示历史教学的面貌,体现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葛底斯堡演说”教学片断

  将学生分成4个专门小组,每个小组都从不同来源搜索相关资源,包括报纸、信件、照片或地图,并对葛底斯堡战役的调查结果进行综合。

  ●报纸专门小组

  使用报纸资料库搜索引擎寻找有关葛底斯堡战役的报道。

  搜索建议:

使用关键词“葛底斯堡”,并在日期中选择“全部”。

  ●信件专门小组

  使用内战信件资料库搜索引擎寻找关于葛底斯堡战役的信件。

使用关键词“葛底斯堡”,并在日期中选择“1861~1865”。

  ●照片专门小组

  战场照片:

使用内战图像资料库搜索引擎寻找来自葛底斯堡战役的图像。

  现代的照片:

假设你是一个访问葛底斯堡的游客,选择一张照片并将其作为明信片来描述你的调查,包括地形和战争纪念碑及其意义。

你还可以选择扮演一个战地通讯记者,报道特定的事件。

  ●战场地图专门小组

  在网站中观看葛底斯堡战场的三维地图,回答问题。

  每个小组报告完毕之后,向全班同学解释:

葛底斯堡战役结束三个月之后,亚伯拉罕?

林肯决定举行全国性的仪式来纪念这场战役。

他在从华盛顿到葛底斯堡的火车上写了一篇简短的演讲稿,这篇两分钟的演讲成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演讲之一。

  让全班学生猜想林肯为什么选择在葛底斯堡战役结束三个月之后来举行这场纪念会。

每个专门小组都应该根据他们所掌握的资料提供这方面的信息。

  随后,让学生们猜想:

林肯在两分钟的演讲中有可能说了些什么内容,从而使之成为美国历史上如此重要的一次演讲。

  学生们阅读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并思考下列问题(全班共同思考或个别思考):

  ●林肯是怎样描述美国的?

  ●林肯认为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林肯在演讲中所提出的“民有、民治、民享”指的是什么?

  ●这篇演讲的主旨是什么?

  ●为什么这篇演讲被看做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演讲之一?

  ●林肯说我们可以从这场战役中吸取什么教训?

  让学生们完成下列书面作业,以便综合运用他们的调查成果。

  ●想象你是被派去采访葛底斯堡战役和葛底斯堡战场纪念会的一名记者,写一篇头版新闻,描述纪念会和导致纪念会召开的事件。

如果掌握了真实情况,还可以写一篇社论。

  网络是一个海量资源库,利用网络学生能够从多角度看待同一历史事件,让他们看到一个丰满的历史面貌,从而从多角度思考历史,理解历史事件。

在信息化时代,历史教学的改革已经势不可当,教师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

学生有条件通过各种媒体获得有关信息来检测课堂上教师灌输的结论。

  从上面的案例中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个教学环节:

以史为鉴。

“历史的目的是在将过去的真实事实予以新意义或新价值,以供现代人活动之资鉴。

”(梁启超)当学生通过网络,对整个历史事件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作为“战地记者”进行报道,完成社论。

这个教学安排,不仅能让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掌握的历史信息,还能够体现他们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历史是多姿多彩的,我们可以从互联网上了解更多的历史传奇,穿行于历史空间。

  三、点击鼠标,实现“事事关心”的夙愿

  在我们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习惯性地要求学生关注身边的事情,“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成为对孩子的要求,所以常常看到学生在作文中写“一件小事”、回家后“帮妈妈做饭”、研究“身边的一个现象”……与之不太协调的则是教师在课堂上宣讲要“关心国家大事”等等,可是“关心国家大事”是不是就等于听听新闻呢?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在网络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已经成为可能,而且这里的“关心”不应只是停留在“听听、看看”的层次,而是可以进行研究。

下面是美国教师的一个教学片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对“事事关心”的理解。

  “人口增长与城市规划”教学片断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城市人口急剧增长可能带来的后果。

一名学生在文字处理软件上记录答案,再复制给其他同学。

每个学生都选择一个不同的问题来研究并对解决方案做简要陈述,讨论科技影响人口增长的方式,如何借助科技来帮助解决已经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上搜索关于人口增长问题的报纸和杂志,美联社的文章《东京将运用地下技术》(1998年6月)就是一个范例。

东京解决空间缺乏问题的方案是什么?

这个解决方案有什么益处?

规划者们在实施该方案时遇到了什么问题?

这是否属于借助科技来改变人口增长的事例?

在阅读了几篇相关的文章之后,让学生们讨论解决人口问题的不同途径。

  学生可以运用年鉴、互联网或其他资源来寻找统计数据以支持他们的观点,将10年、20年和50年前的类似的统计数据同最近几年的数字加以比较,将从中发现的现象记录下来,让学生们分小组讨论。

  让学生追溯在过去的100年中自己所在城镇或城市的发展与人口变化。

人口的变化如何?

城镇或城市是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的?

利用地图、报纸上的文章、古代社会风俗和当地博物馆来进行研究。

联系一位历史学家、产科医生、人口统计学家或其他人口专家来评论他或她所了解的变化,确定人口变化的原因(出生率、死亡率、移民等等),尽可能多地运用术语表中的术语。

  利用文字处理软件创作一个独幕剧、一首诗或一个短篇故事,内容反映2050年东京的基本生活条件。

根据现在的增长趋势来推测2050年东京的人口是多少?

生活水平如何?

怎样适应人口的增长?

如果有可能,让学生们利用电子制表软件制作统计表,以支持他们的报告。

  让学生借助一个多媒体程序或网页在计算机屏幕上展示他们的调查报告。

  让学生将自己想象成是2050年的城镇规划者,并描述城镇的现时面貌,制定一个计划来改善基础设施和社会福利事业,以适应2100年城镇人口的需要。

此外,通过描绘城市以前的和现在的面貌以及50年之后可能出现的面貌,证明资源、生存空间和娱乐场所的布局是合理的。

  集体讨论将来可能出现的新职业。

什么样的职业需要的雇员最多?

哪些职业可能会消失?

简要描述在未来20年中什么职业最有可能被社会所需要。

让学生们确定这些问题并制定计划,为将来从事这些职业做好准备。

  上面的教学要求学生在讨论、搜索、研究、论证过程中学习诸如人口零增长、人口密度、人口普查、外来移民、移居、人口爆炸、出生率、死亡率、生育率、增长率、自然增长和净增长等与人口有关的知识。

学生要像研究人员那样研究城市人口问题、城市规划等,这是“胸怀天下”的学习和研究。

走进这样的课堂,如果不是一群幼稚的面庞,你也许会误以为是一些专家在进行人口问题的研讨活动吧。

  教育要培养未来的社会成员,让他们在离开校园时具有搏击风浪的能力,学校教育就不能仅满足于在风平浪静的池塘中教授学习驾船技术。

互联网已经把真实的世界摆在了每个人的面前,“家事、国事、天下事”完全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和研究的对象,每名学生就是一个研究者。

  网络改变着生活,改变着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更可以让教育发生改变。

在信息化社会,大量信息通过各种传媒涌入了我们的大脑,这是教育产生大变革的机会:

  ●依靠网络,可以让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认识同一个事件。

  ●依靠网络,可以让学生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而不是学习“屠龙之术”。

  ●依靠网络,可以让学生胸怀天下,具有开阔的思维,而不是把视野仅仅局限于“身边小事”。

  ……

  也许可以概括的机会很多,很多教育者也在探索着。

  资源链接

  中国文明():

中华文明史集大成的网站,是了解中国历史发展和文化发展的必访问网站。

  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网(

  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网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