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6268603 上传时间:2023-05-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1.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docx

届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测试试题气候

2012届地理高三一轮复习测试试题:

4.2.2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1·临沂质检)下面为过M点(48°N,128°E)沿经线和纬线作相同长度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若①、②为同一山脉,则该山脉的走向大体为(  )

A.南北走向        B.东西走向

C.西北—东南走向D.东北—西南走向

2.关于图中M地附近河流水文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流量小,含沙量大B.结冰期长

C.汛期只出现在夏季D.流量大,季节变化小

解析:

 以M点为参照,以东地势高、以北地势高,而这两个地势高的地区是同一座山脉,即连接①、②两点就是该山脉,则该山脉走向为西北—东南向;从经纬度可判断M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气温低、河流结冰期长。

答案:

 1.C 2.B

读下表数据,回答3~4题。

我国五地海拔及地理位置

海拔/m

纬度

经度

北京

31

39°55′N

116°24′E

兰州

1517

36°03′N

103°49′E

福州

84

26°02′N

119°19′E

甲地

110

34°44′N

113°42′E

乙地

1891

25°04′N

102°42′E

3.甲地所处的地形单元为(  )

A.黄土高原B.华北平原

C.内蒙古高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

4.下图中表示乙地年内各月气温的曲线是(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第3题,根据经纬度和海拔判定该区域为我国的华北平原地区。

第4题,由经纬度以及该区域的海拔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的云贵高原,属于亚热带地区,最冷月气温应该大于0℃小于15℃,再考虑海拔的因素,海拔越高,气温的年较差就会越小,由此可以判定C选项是正确的。

答案:

 3.B 4.C

(2011·东北联考)读我国某大城市多年平均气候资料,回答5~6题。

一月平均

气温(℃)

七月平均

气温(℃)

6~8月

降水量(mm)

12月~次

年2月降

水量(mm)

年降水

量(mm)

-6.4

23.8

429

85

685

5.该城市所处的地形单元最可能是(  )

A.内蒙古高原B.云贵高原

C.华北平原D.东北平原

解析:

 根据气候资料可判断出该城市应为温带季风气候,排除A、B两项;东北平原一月平均气温低于-8℃,排除D项。

答案:

 C

6.根据资料可以判断,当地河流(  )

A.流量季节变化大B.汛期长

C.属季节性河流D.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

 华北平原降水集中在7~8月,冬半年降水少,所以该地区的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

由于该地雨季较短,故河流的汛期也较短;外流河一般不是季节性河流;平原地区地势平坦,河流水能资源不丰富。

答案:

 A

下面是我国部分地区1951~1988年旱灾频次等值线图(单位:

次),读图回答7~9题。

7.图中等值线M的值可能为(  )

A.20,30B.20,25

C.25,30D.30,35

解析:

 与等直线M相邻的等值线的值分别为25,30,故M的值可能为25,30。

答案:

 C

8.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

A.年降水总量少的地区B.河流径流量小的地区

C.年平均气温高的地区D.降水变化大的地区

解析:

 从华北地区旱灾多发可知,我国旱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降水变化大的地区,其原因是季风的不稳定性造成的。

答案:

 D

9.图中①地的旱灾多发生在7~8月,其主要原因是(  )

A.河流径流量小B.受高气压控制

C.地下水位下降D.工业用水增大

解析:

 ①地旱灾多发生在7~8月份,主要是副高控制下形成伏旱。

答案:

 B

(2011·福建联考)将河流年径流总量平均分布在全流域面积上所得的水层厚度,称为年径流深度,以毫米计。

它直观地反映各地区年径流量的大小。

据此并读表回答10~11题。

河名

流域面积

(平方千米)

长度(千米)

河口年平均流量(立方米/秒)

年径流总量

(亿立方米)

长江

1808500

6397

33980

9623.71

珠江

453690

2214

11070

3360.00

黄河

752443

5464

1820

574.50

淮河

187000

1000

1110

621.00

10.四条河流中,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  )

A.长江B.珠江

C.黄河D.淮河

解析:

 从材料可知,年径流深度是年径流总量与流域面积的比值,通过计算可知,年径流深度最大的是珠江。

答案:

 B

11.导致四条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流域面积B.降水补给

C.河流长度D.流域内地貌特征

解析:

 从河流年径流深度的概念可知,降水补给是导致河流年径流深度差异的主要因素。

答案:

 B

我国人均资源量少,因此科技兴国,有效利用自然资源是我国的主要战略之一。

据此回答12~13题。

12.下列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合理的是(  )

A.开发黑龙江、新疆边远地区的荒地,种植水稻

B.在长江中上游山区、沿海滨海地区营造防护林

C.开发东南沿海滩涂,种植棉花

D.在黄土高原栽种茶树

13.在西部大开发中,下列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合理的是(  )

A.在沙漠边缘的荒漠草原地区大面积植树造林

B.西藏地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大量种植亚热带经济作物

C.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D.利用新疆光照资源,种植水稻等作物

解析:

 第12题,黑龙江三江平原的一些荒地已停止开发,作为湿地资源加以保护;长江中上游山区营造防护林可防止水土流失,沿海滨海地区营造防护林可防止大风的危害;东南沿海地区宜发展水产养殖;江南丘陵红壤地区土壤呈酸性,适宜栽种茶树。

第13题,沙漠边缘的荒漠草原地区的水资源十分有限,不适合大面积植树造林;西藏地区温度低,缺乏种植亚热带经济作物的热量条件。

答案:

 12.B 13.C

(2011·武汉调研)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地形剖面及相关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14~15题。

14.图中①②③三条曲线分别代表(  )

A.年降水量、七月均温、一月均温

B.年降水量、一月均温、七月均温

C.七月均温、一月均温、年降水量

D.七月均温、年降水量、一月均温

15.有关该区域年降水量最小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其海拔约为1800米B.七月均温约超过30℃

C.气温年较差约为20℃D.一月均温低于0℃

解析:

 图中地势最高处对应的气温值应较两侧低,而三条曲线中唯有②在该处升高,说明①③表示的是气温曲线,7月气温自然要高于1月,故①②③分别表示7月均温、年降水量和1月均温线;找到降水量最少地区位于山脉最高处的北侧,以此最低点做垂线相交气温曲线与两点,再过此两点做水平线相交于气温轴,可计算出气温年较差约为20℃。

答案:

 14.D 15.C

二、综合题(共40分)

16.(2010·上海地理)读我国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示意图,回答问题。

(20分)

油菜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我国北起黑龙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东至沿海各省,不论是青藏高原,还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总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油菜花。

(1)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释其原因。

(4分)

(2)4月1日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在黄淮流域有明显向北凸出之势,为什么?

(4分)

(3)我国东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什么方向延伸?

为什么?

(6分)

(4)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特点是什么?

为什么?

(6分)

解析:

 

(1)读图可知,我国东南地区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向北开花日期逐渐推迟。

由材料可知,油菜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温度和水分条件,而我国东南地区由南向北获得的太阳辐射越来越少,温度逐渐降低,因此导致油莱开花日期由南向北逐渐推迟。

(2)由4月1日油莱开花日期等值线向北凸出,可以推断出该地区的开花日期早于两侧的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的开花日期。

原因要从这三地的气温上来考虑。

(3)读图可知,我国东部的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沿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由于此时处于夏季,我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水分条件成为制约油菜开花日期早晚的主要因素。

而由于东部地区距离海洋近,因此水分较充足,开花日期较早。

(4)读图可知,新疆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的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呈半环状分布,且随海拔的升高,开花日期逐渐推迟。

其原因仍然要从影响油菜生长的温度和水分条件上考虑。

结合当地的地形条件不难分析出等值线呈半环状分布的原因。

答案:

 

(1)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大致呈纬向分布(或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开放);我国东南部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或太阳直射点位置由南向北推进,气温也随之由南向北逐渐上升)。

(2)该地区春天升温比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山地更快。

(3)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

此时,全国普遍高温,水分条件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开花日期相对较早。

(4)油菜开花日期等值线呈半环状分布,随海拔高度上升而推迟。

地势成为这里主要的制约因素,地势低处气温高开花日期早,高处气温低开花日期晚。

1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分)

材料一 黄河三角洲及附近地区示意图。

材料二 黄河三角洲地区面积约5000多平方千米,其经济落后于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

2009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

黄河三角洲将建成能源基地、国家一流的石油化工、盐化工基地和以农业、渔业等为主的综合农业生产基地。

(1)描述图中等积温线的走向,并说明其原因。

(8分)

(2)近年来,黄河三角洲面积的增长速度有所减缓。

根据黄河流域发展状况,说明其原因。

(6分)

(3)结合黄河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说明确立材料二所述“三个基地”的依据。

(3分)

(4)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3分)

答案:

 

(1)3500等积温线东半段接近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主要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该等值线西半段因受东北—西南走向的太行山影响(受太行山影响),呈东北—西南走向(南北走向)。

(2)原因:

中游黄土高原加强了水土保持工作;中游修建了水利枢纽工程;流域内用水量增多,入海水量减少,输沙量减少。

(3)本区域石油、天然气、风能、潮汐能等能源丰富;本区土地面积广、地势低平;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海域面积广(大陆架广),渔业、海盐等资源丰富。

(答出3点即可)

(4)河流水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答出3点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